精神神经科疾病
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目前本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临床上存在多种学说。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临床分类梅尼埃病根据发病位置可以分为单耳发和双耳,一般多以单耳起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累及双耳。流行病学发病率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1疾病简介本病最早由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描述,Alois Alztheimer在1907年报道一名56岁女性病例,表现为快速进...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也称为不宁腿综合征、Ekom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和脑内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可继发于某些疾病。患者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患者不断被迫敲打下肢以减轻痛苦,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临床分类1、根据是否有原发病,分为原发性RLS和继发性RLS...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让患者失去自理能力。流行病学传染性无传染性。发病率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700/10万。好发人群本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病因总述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但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躁狂症(Mania)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单纯躁狂发作患者少见,多数患者为双相障碍,即患者间歇性表现为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流行病学传染性无传染性。好发人群发病年龄在19岁左右,几乎90%以上的患者起病于50岁以前,但也有5~6岁或50岁以后发病的情况。病因总述躁狂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
1  /  4
心血管科疾病
心动过速(tachycardia)是一种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由3个或3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心动过速、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或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房性与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难以区别,故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流行病学传染性无传染性。好发人群一般常见于老年人、心脏病患者、严重基...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ovascular neurosis)是指现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主观感觉复杂多样的心血管症状,包括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等,且通常合并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但临床无任何与其具有因果关系的对心脏及其周围血管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心脏病(即器质性心脏病)或对心脏有影响的其他躯体疾病的证据,故一般...
低血压(hypotension)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低血压的诊断迄今尚无确切的数值规定,一般认为,当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临床分类1、生理性低血压指健康人群的血压值虽然已经达到了低血压标准,但是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多见于体质比较瘦弱的青中年女性、老人。2、病...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又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而造成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其中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可单独存在,也可与主动脉病变同时存在。流行病学传染性无传染性。发病率我国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病人中二尖瓣受累者约占7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
1  /  4
呼吸科疾病
肺结节病是指结节病侵犯肺部引起的一种病因未明的肉芽性疾病。临床以咳嗽、咯痰、发热、胸闷、发绀为特征,同时伴有结节性红斑等皮肤受损的症状,晚期可合并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以免危及生命。流行病学传染性本病无传染性。发病率肺结节病约占结节病的80%~90%左右,国内较为少见,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好发人群多见于20~4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病因总述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受累...
肺水肿(pulmonary edema)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肺水肿按解剖部位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1]1症状起因(一)肺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衰竭(如二尖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输液过量,肺静脉闭塞...
肺大疱(pulmonary blla)又称大疱性肺气肿,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直径大于1cm的含气囊腔。体积小的肺大疱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体积大或者多发性肺大疱的患者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咯血、胸痛。肺大疱常引起自发性气胸,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故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或者预防病情进展。临床分类肺大疱以位于肺尖部及肺上叶边缘多见,依据...
胸膜炎(pleurisy)是一种发生在胸膜腔内的炎症,常以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因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膜炎预后相对较差。临床分类1、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1)结核性胸膜炎:多由结核菌侵犯胸膜所致,胸腔积液中可查见结核杆菌,症状常表现为发热、干咳、胸痛等。(2)真菌性胸膜炎:主要是真菌感染累及胸膜所致,主要见于艾滋病等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胆固醇胸膜...
肺不张(atelectasis)是指一侧肺或其中一个或多个叶、段及亚段的容量及含气量减少,肺组织塌陷。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从外界环境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当肺组织塌陷时,影响肺通气和(或)肺换气两个环节,导致外界吸入的气体不能进入肺泡,流经病变区域的血流不能得到充分的气体交换,进一步导致低氧血症等病理生理改变。可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干咳、...
1  /  4
消化科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但无器质性病变。肠易激综合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积极治疗。临床分类根据粪便的性状可分为:1、便秘型(IBS-C)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松散(糊状)粪...
呃逆(hiccup)俗称“打嗝”,常在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出现,是身体的一种保护反应,由膈肌阵发性收缩痉挛导致的,是膈肌痉挛收缩下移、空气快速吸入呼吸道内而声门或气管上端的声带迅急关闭,产生的一种急而短促的声音。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流行病学好发人群无特发群体症状典型表现因呃逆时伴有声带的闭合,所以常常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此外原...
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正常直径约1.5cm,因此容易发生梗阻。由于幽门通过障碍,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入肠,而在胃内大量潴留,导致胃壁肌层肥厚、胃腔扩大及胃黏膜层的炎症、水肿及糜烂。临床上因病人长期不能正常进食,并大量呕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并有严重脱水、低钾及碱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1疾病概述幽门梗阻指的是胃的幽门部位,由于溃疡或癌瘤等病变所致的食物和胃液通过障碍。它可分...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thecardia)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多见于30~60岁人群,该病以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及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不良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瘦。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流行病学发病率男女发病率相等,每年发病率为1/10万,总发病...
食管炎(Esophagitis)泛指食管粘膜的浅层或深层组织受到刺激或损伤,发生黏膜充血和水肿而引发的炎症,临床最常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表现为烧心、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其出现的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可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长此以往会引起营养不良,亦可继发或并发如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等治疗措施。总体来说,经过早期、规...
1  /  8
内分泌科疾病
甲状腺危象又称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它是指循环血中功能性甲状腺激素的量骤然增加,或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强而导致的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它是由于体内平衡紊乱,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肝肾脏器失代偿所致。尽管甲状腺危象的发病率仅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1%~2%,但病死率在20%以上。1病因简介本病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循环甲状腺...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是指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出现局限性肿块。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医生查体或检查时无意发现,高分辨率超声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简便而重要的手段,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50%。癌性结节可通过手术切除。临床分类1、根据甲状腺结节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甲状腺结节包括多结节...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以脊柱、髋部和前臂为好发部位。发生骨折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这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1][2]骨质疏松...
肥胖症(obesity)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一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目前被认为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流行性疾病,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临床分类1、根据肥胖程度分类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C)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该肿瘤会持续或间隔的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出汗、代谢紊乱等,严重者可累及心、脑、肾等多个器官衰竭。临床上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仅有10%为恶性。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切除,其预后主要与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患者是否积极治疗...
1  /  2
肾病科疾病
肾衰竭(renal failure)是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衰竭(ARF)现在又称“急性肾损伤”,是指以肾小球滤过率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急剧下降、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狭义的ARF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肾缺血和(或)肾毒性损伤。慢性肾衰竭(CRF)是指慢性肾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肾盂、肾实质的炎症,属于上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常伴有下尿路炎症。根据临床病程及症状,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大多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不会遗留后遗症。临床分类根据临床病程及症状分类1、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岭女性最多见。单侧或双侧肾脏受累,表现为局限或广泛的肾盂...
乳糜尿(chyluria),是指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脂肪皂化后的液体)不能按正常淋巴道引流至血液,而逆流至泌尿系统淋巴管中,使淋巴管内压增高、曲张、破裂,乳糜液溢入尿中,使尿色呈乳白色的现象。乳糜尿外观呈乳白色或奶酪状,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白蛋白、卵磷脂、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外观颜色及浑浊度与乳糜含量有关,并受患者饮食的脂肪含量、运动、体位及淋巴管受损程度影响。严重乳糜尿静置后可分三层:上层...
l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大多数IgA肾病患者表现为肉眼血尿(单次或复发性),通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在常规检查时偶然检测到的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其预后个体差异很大,有些患者长期预后良好,但有些患者快速进展至肾衰竭。临床分类根据WHO...
肾囊肿(cyst of kidney,renal cyst)在临床上通常指单纯性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是人类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变,发病率在囊性肾病变中居首位。囊肿一般为单侧、单发,也有多发或双侧同时发生者,但较少见。其病因尚不明确。患者一般无症状,多于健康检查或患其他疾病时行B超、CT检查时发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腹或背部胀痛,还可出现血尿、腹部包块、体温升高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几乎不影响...
1  /  2
泌尿科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本病不具有传染性。发病率据统计,50岁以后的男性中,约5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好发人群前列腺增生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病因总述前列腺增生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十分清楚,目前一致认为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前列腺的正常发育有赖于雄激素,而雄激素主要是由睾丸合成和分泌。基本病因1、老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本病有进行性发展的趋势。男性在45岁以...
前列腺炎(prostatitis)是指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50岁以下男性患者中占首位。尽管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很高,但其病因仍不是很清楚,尤其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因此其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
特殊类型的膀胱炎分类 间质性膀胱炎(Hunner溃疡)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膀胱炎。其主要症状严重尿频、尿急、下腹痛、排尿痛、血尿等。多见于女病人。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容量减少,在膀胱壁有粘膜下出血。本病的病因不明,既无细菌感染亦无病毒或真菌感染。本病用抗菌药物无效,将膀胱在麻醉下进行过度膨胀可取得暂时的症状缓解。腺性膀胱炎(glandular cyslitis)膀胱粘膜水肿,其中有腺样结构增生,并...
泌尿系统感染外文名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就诊科室泌尿外科常见病因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常见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膀胱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传染性无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 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病因、结石成份和流行病学有显著差异。上尿路结石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膀胱结石中磷酸镁铵结石较上尿路多见。成核作用、结石基质和晶体抑制物质学说是结石形成的三种最基本学说。根据上尿路结石形成机制的不同,有人将其分为与代谢因素有关的结石和感染性结石。细菌、感染产物及坏死组织亦...
1  /  2
血液科疾病
别名小细胞性贫血,外文名iron deficiency anemia就诊科室血液科多发群体婴幼儿、育龄女性常见病因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钩虫感染等所致常见症状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等传染性无病因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
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发生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征:使用旋毛(线)虫初次刺激可引起一个初级的且相当低水平的反应;然而重复刺激导致一扩增的或继发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反应。病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1.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或药物过敏、花粉症(枯草热)等都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为轻或中度增多。2.寄生虫病 为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原虫(...
一、病因及常见疾病 (一)病因:1.血小板生成不足: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时,通过免疫机制,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
传染性无临床表现根据酶的缺陷可将卟啉病分为8型:X-连锁铁粒幼细胞贫血、ALA脱水酶缺陷型卟啉病、急性间歇型卟啉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遗传性粪卟啉病、混合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下面主要介绍临床上常见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是最常见的卟啉病,是因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或活性下降使尿卟啉堆积导致的。本病多见于成人,男性多见,多有...
紫癜(purpura),是指红细胞自血管内向皮肤、结缔组织或黏膜渗出。其特点是表皮颜色改变,可变为紫红色或棕红色。根据面积大小,紫癜可分为瘀点、瘀斑和血肿。紫疲不同于红斑,给予压力后紫癜不变色,原因为紫癜是红细胞的外渗而不是血管的扩张。[1]1症状起因(一)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1、遗传性(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皮肤弹力过度症。2、获得性(1)感染性肾综合征出血热、亚急性感染性...
1  /  2
感染传染科疾病
绦虫的成虫或幼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人可为某些绦虫(如牛带绦虫、膜壳绦虫等)的终寄主,亦可为某些绦虫(如棘球绦虫)的中间寄主。对猪带绦虫则既是终寄主又是中间寄主。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或肌肉等外(如曼氏裂头蚴或猪囊尾蚴寄生于皮下、肌肉)则症状可轻微,若寄生于重要脏器(如曼氏裂头蚴或猪囊尾蚴寄生于眼、脑或棘球蚴寄生于肝、肺、脑)则可致严重症状。治疗包括...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低热、全身皮疹为临床特点,常伴有特征性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大多预后良好。妊娠前三个月如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受染,造成胎儿发育畸形等严重后果。英文名称:rubella其它名称:德国麻疹相关中医疾病:风痧疾病分类:皮肤病遗传性:无遗传性是否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
败血症(septicemia),又称脓毒症。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内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任何类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都可能引起败血症。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患者可有畏寒、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还可出现皮疹、关节痛、肝脾肿大等。英文名称:septicemia遗传性:无遗传性是否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就...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传播,常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英文名称:epidemic e...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是全身性感染疾病,病程常呈自限性,由于个体免疫水平上的差别以及菌株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轻重不一。轻者可为轻微的自限性发热;重者可出现急性炎症性肝损伤、肾损伤的症状如黄疸、出血、尿毒症等,也可出现脑膜的炎性症状如神志障碍和脑膜...
1  /  3
风湿免疫疼痛科疾病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包括皮肤和肌肉两方面病变,也可仅累及皮肤或肌肉,一般将仅有肌肉受累的类型称为多发性肌炎。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睑紫红色斑、Gottron丘疹和皮肤异色症等。患者可有对称性肌肉无力,常引起举臂抬腿无力、咀嚼困难等。流行病学传染性无传染性。好发人群1、男女患者之比约为 1:2。2、儿童期和 40~60 岁两个年...
痛风(gout)是体内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一种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患者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等情况。本病是一种慢性病,病情可逐渐加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减少预期寿命,但可被有效治疗。临床分类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流行病学发病率1、我国缺乏全国范围痛风流行病...
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指一组病因不明的以血管壁或血管周围组织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特征的疾病。其中包括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等。患者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关节痛、咳嗽、血尿、头痛等多种表现,跟所受累的系统有关。临床分类2012年Chapel Hill会议关于系统性血管炎有以下分类:1、大血管炎主要累及大动脉(主动脉及其主...
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和关节等。白塞病累及消化道者称为肠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为肠型白塞病,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表现为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常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一般。流行病学传染性本病...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首先可有关节肿痛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
1  /  2
肿瘤科疾病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既往将膀胱黏膜上皮称...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cancer)是指发生于胰腺的癌症,主要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胰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高脂质和高蛋白饮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患有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因素都可增加患病风险。患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早期胰腺癌可通过手术治疗治愈,晚期...
肾癌(carcinoma of kidney,renal carcinoma,kidney cancer,renal cell carcinoma )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患者可有血尿、疼痛、腹部肿块等表现。局限性肾癌一般采取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
肺癌(lung cancer)或称原发性支气管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变,可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临床症状多隐匿,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和消瘦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预后较好,早期诊断不足可致使预后差。临床分类1、按解剖学部位分类(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及以上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较多见。(2)周...
肝癌(liver cancer)指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跟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以及某些化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肝癌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所致。患者可有腹痛、腹部肿块、黄疸、消瘦等表现。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则对预期寿命的影响较大。临床分类1、原发性肝癌指起源于干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
1  /  2
男女生殖科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类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月经异常、多毛、痤疮、不孕等症状。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得不到有效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育功能及远期健康。流行病学传染性无传染性。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其患病率约为5%~10%。根据20...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又称阳痿,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性生活,病程三个月以上。阴茎勃起是阴茎海绵体充血的结果,其受到神经、血管、内分泌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ED 是男科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尽管其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性伴侣关系、家庭稳定密切相关,更是许多躯体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在祖国传统...
乳腺炎(mastitis)是指伴或不伴感染的乳腺组织炎症,可分为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非哺乳期乳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年轻女性多见。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红肿、发热,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乳房脓肿。临床分类乳腺炎按功能状态可分为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腺炎。1、哺乳期乳腺炎较常见,患者多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尤其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致病菌大多为...
产褥中暑(puerperal heat stroke)又称产褥期中暑、产褥期热射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一般为生产之后6周内)因高温环境使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本病虽不多见,但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流行病学好发人群多发于生产之后6周内的产妇。好发季节好发于夏季,...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又称产褥热,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发病可能和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严重贫血、产科手术操作、产后出血等因素有关。产褥感染是最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流行病学传染性无传染性。发病率1%~8%。好发人群产褥期人群。病因总述正常妇女阴道寄生大量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
1  /  2
五官口腔科疾病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为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视觉健康。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且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通常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临床分类1、原发性青光眼占青光眼的大部分,又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引流的房角是关闭的,因而无法发挥引流功能;而...
白内障(cataract)是指由于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50岁以上老人多发,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重影等。临床分类白内障可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类。1、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2、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白内障。3、按晶状体混浊形...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本病的发生与牙菌斑、(牙合)创伤、宿主全身易感因素有关。牙周炎会引起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炎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甚至牙齿松动丧失,是我国成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临床分类1、慢性牙周炎曾被称为成人牙周炎,为最常见的一型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慢性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
牙髓病(pulp disease)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疾病。牙髓组织是一种极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四壁坚硬的牙髓腔中。当牙体组织病变波及牙髓,或外界刺激强烈时,则会引起牙髓病。牙髓病主要包括牙髓炎、牙髓坏死及牙髓变性,其中以牙髓炎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牙痛。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去除感染牙髓组织、防止再次感染。流行病学传染性不会遗传。发病率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好发...
口腔溃疡(canker sore,oral ulcer)也称为口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指各种因素导致舌、颊、唇、牙龈、软腭等口腔黏膜上形成的小而浅的缺损或溃烂。大多数口腔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为白色或黄色,边缘为红色。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有灼烧感,影响进食、说话。大多数口腔溃疡会在一两周内自行消失。临床分类1、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经常性口腔溃疡,其最重要的...
1  /  1
皮外性病科疾病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又称婴儿玫瑰疹、第六病,是一种婴幼儿期常见发疹性传染病,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有时也可因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某些肠道病毒等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以高热、出疹为主要特征,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并发症少见。流行病学传染性幼儿急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疾病,具有传染性。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的传染源,其...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其病程与机体免疫有重要关系,免疫缺陷者发病率高。约65%的寻常疣可在2年内自然消退。但患者往往因为身体不舒服或是美观而要求治疗,目前其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外科手术切除等。临床分类1、根据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分类:(1)跖疣...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潜伏于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后所引起的皮肤损害,表现为在身体一侧或脸部一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局部疼痛。老年人、外伤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病。带状疱疹虽然很少危及生命,但可能会非常痛苦。疫苗可以降低带状疱疹的风险,而早期治疗可以帮助缓解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是由于机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表现为口周、眼部、生殖器等部位的群集性小水疱,有自限性,经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但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如疱疹性角膜炎、新生儿疱疹)不积极治疗可遗留眼部残疾甚至死亡。临床分类1、根据HSV感染部位分类可分为皮肤黏膜型和系统型。2、根据感染情况分类(1)初发型:指第一次出现临床症状,皮损范围相对广泛,自...
皮肤干燥症(skin xerosis)是仅以皮肤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皮肤瘙痒和炎症表现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人多发。其病因和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由于皮肤屏障受损、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干燥、粗糙、细纹等。临床治疗关键是保护和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由于皮肤干燥症通常为皮肤屏障受损的最初表现,早期发现,并积极进行治疗,可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皮肤损害。临床分类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