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留言板
中医药食医方医案导学网站
鼻疔医案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鼻疔医案
王女,34岁,教师。1984年6月3日诊。 右侧鼻孔下疼痛,灼痒胀麻1天。诊之,右侧鼻孔下有一粟粒状小丘,周围红肿根硬,若有钉钉之状,以手触之呈灼热感,患侧面部亦觉麻胀不适,甚觉牙关开合不利,鼻出热气,咽痒时咳,身发寒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肺经风热鼻疔。 辨证:肺经风热,上熏鼻窍,聚而成疔。 治则:疏风散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双花、蒲公英各20g,地丁15g,...
丁甘仁治疗鼻疔医案
风热外乘,肺火上升,鼻孔生疔,肿红掀痛,虑其增剧,急宜清疏消解。薄荷叶八分,甘菊花三钱,地丁草四钱,生草节八分,金银花四钱,连翘壳三钱,大贝母三钱,京赤芍二钱,天花粉三钱,夏枯草钱半,活芦根(去节)一两。(《丁甘仁医案续编》)。
陆观虎治疗鼻疔医案
病者:刘某,女,38岁。 辨证:鼻症(鼻疮)。 病因:肠胃火滞。 症候:鼻孔生疮作痛,流血,泛恶,腹胀,便稀。脉细弦。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方药:上川连3克,杭甘菊9克,侧柏炭9克,连翘6克,大贝母6克,炒赤芍9克,净银花9克,藕节炭9克,大腹皮6克,莲房炭9克,蒲公英9克。 方解:连翘、净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川连泻火清心燥湿,以和肠胃。杭甘菊平肝阳,...
陆观虎治疗鼻疮医案
病者:张某,女,33岁。 辨证:鼻症(鼻疮)。 病因:肠胃不和,感受暑邪。 症候:鼻孔生疮,纳呆,头晕,脘中不舒大便白沫。月水将三月未至。脉细弦。舌质红,苔微黄。 治法:以清暑热和肠胃,佐以消肿解毒。 方药:连翘6克,淡子芩6克,草决明6克,净银花6克,杭白芍6克,荷梗6克,杭甘菊6克,扁豆衣9克,陈皮6克,炒萸连6克,佩兰叶6克(后下)。 方解:连翘、银花清热解毒,以消鼻疮;佩兰、扁豆衣...
陈约山治疗鼻疮医案
鼻中腐烂,原由结毒未楚蕴于肺经所致。现在外面红肿,恐其溃烂,脉象弦数。今拟煎、末两方,以冀渐渐取效,乃为可喜。至辛辣鲜发之物尤当戒忌。 羚角片,地骨皮,银花,生草,花粉,鲜土茯苓,犀角尖,橄榄核,石决,桔梗,芦根。 末药:珠子,真川连,犀角,西黄,滑石,滴乳石,川贝母,辰砂,用土茯苓汤调散。 二诊:贵恙少有效验,颇证药石之攻,再宣。耐性调摄扶过,夏令不使反复,期为佳境。 羚片,犀角,银花,...
1 / 2
2 / 2
1
/ 2
鼻疳医案
除湿汤加味治疗鼻疳医案
卫女,30岁,患鼻疳数月,鼻前窍附近肌肤,鼻塞及唇鼻之间潮红糜烂,灼痒疼痛,流黏水,结黄痂,经久不愈。辨为湿热郁蒸鼻疳,施以除湿汤加味(茯苓、滑石各15g,连翘、车前子、蝉蜕各12g,黄芩、龙胆草、枳壳、陈皮各6g,黄连、生甘草各3g),6剂证减,12剂诸证悉除,鼻肌愈合如初。说明鼻疳一病见证多端,治当有别。
黄芩汤加味治疗鼻疳医案
朱女,29岁,教师。1980年3月10日诊。 入冬以来,两鼻前孔皮肤干燥,后轻度灼痒,并呈现小丘疹如小米状,因痒甚抓挠而致浅表糜烂,伴少量黏液渗出,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偶有干咳少痰,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检查:鼻前孔肌肤肿胀糜烂,色潮红,有皲裂,鼻毛脱落。 诊断:鼻疳。 辨证:肺经风热,瘀阻于鼻。 治则:疏风宣肺,清热润鼻。 方药:黄芩汤加味(连翘15g,赤芍12g,黄...
泽泻散治鼻内生疮鼻下赤烂医案
泽泻散治小儿肺积,鼻内生疮及鼻下赤烂。 川泽泻川郁金(生)甘草(炙)山栀子仁(炒。各一分)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五七岁一钱,甘草汤调下,一日二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鼻下湿痒疳疮医案
《朱氏家传》治小儿鼻下湿痒疳疮方上用大枣一枚去核,以白矾一块纳枣中,文武火存性,细研。涂疮,如疮干,以麻油调涂。
枇杷叶散治鼻疳赤烂医案
枇杷叶散,自制治鼻疳赤烂。 枇杷叶(去毛,阴干,一两)山栀子(半两)百部槟榔(各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儿小者二钱,更小一钱,白汤调下。 田氏治法,先用甘草、白矾汤洗净,后掺芦荟、黄连、黄柏末,日三敷。一方,用米泔洗,黄连末敷,日三四次,亦佳。
1 / 3
2 / 3
3 / 3
1
/ 3
鼻塞医案
杜钟骏治疗豆塞鼻孔医案
乡人子,六岁,与群儿嬉,以炒蚕豆塞在鼻孔内,既而鼻涕下流,豆沾涕湿发胀,痛楚甚剧。倩蘿发匠用镊取之,豆皮著涕滑不留手,愈镊则豆愈向上,直抵鼻根。久之,外面亦胀甚而痛,无法以出之。乡人惶急来求设法,仓卒间予亦无可著手。沉思良久,忽得一法,以卧龙丹吹人右鼻孔中,须叟,喷嚏大作,其豆因连嚏之力推至鼻孔之边,乃紧捺其上游,以尖刀剖豆而出之。乡人率子叩头,欢跃而去。(《药园医案》)。
柳谷孙治疗鼻塞医案
鼻窍闭塞。咳嗽内热,肺胃之气不和。用清泄法。 蔓荆子,牛蒡子,薄荷头,连翘,桔梗,枳壳,南沙参,川石斛,苦丁茶,辛黄,杏仁,通草,甘菊炭,枇杷叶。 二诊:用清泄法,鼻窍得通,咳逆亦减。但新邪虽解,而宿病难清。再与养阴清上,冀其渐可。 北沙参,细生地,小麦冬,丹皮,黑山栀,橘红,川石斛,蔓荆子,苦丁茶,辛黄,甘菊花,桔梗,淡竹叶,鲜荷叶。(《柳宝诒医案》)。
李铎治疗鼻塞不闻香臭医案
何某,患鼻塞不闻香臭已经半载,服辛散通窍之剂不少,卒不能开,求治于余。诊得肺脉浮数,是火郁清道,宜清金降火,用凉膈散加杏仁、白芷、菖蒲数剂,火降气通,渐次而愈。又治一人鼻塞,气不通利,浊涕稠粘,屡药不效,已经年余。脉两寸浮数,亦属火郁之证,忆《类案》江氏引越人云,肺热甚则出涕,故热结郁滞壅塞而气不通也,投以升阳散火汤十余剂,果验,后以清肺药调理而。
何澹安治疗鼻塞医案
阳不交阴,鼻塞不通,两膝麻而不暖,乃命门火微也,用潜阳温补。 熟地四钱,茯神二钱,杞子二钱,半夏一钱五分,胡桃肉二钱,归身二钱,枣仁三钱,苁蓉一钱五分,新会皮一钱。 内风煽烁,肺气不宣,以致鼻窍不利,面部红肿搐动。以清金化风,热邪自泄。此方暂服。 羚羊角,桑白皮,石决明,甘菊,豨莶草,荆芥,生米仁,地骨皮,知母,生甘草。接服方熟首乌,归身,桑叶,泽泻,生甘草,麦冬肉,丹皮,豨莶,黑山栀。(...
陆观虎治疗风火上炎鼻塞医案
病者:赵某,男,40岁。 辨证:鼻症(鼻塞)。 病因:风火上炎。 症候:鼻塞、发冷发热、头晕、咳嗽。脉细濡。舌质红,苔微黄。 治法:清风火解热毒。 方药:冬桑叶6克,连翘6克,酒桑枝15克,杭甘菊6克,净银花6克,苏薄荷3克,白蒺藜9克,大贝母6克,蒲公英9克,丝瓜络6克,路路通5个。 方解:冬桑叶、白蒺藜、杭甘菊、苏薄荷散风清热解表;大贝母解表清热,止咳嗽;连翘、银花、蒲公英清风火解热毒...
1 / 2
2 / 2
1
/ 2
鼻窒医案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鼻窒医案
吴男,54岁,干部。1984年4月7日诊。 鼻窒不利,耳鸣胀闷。患者以往身体健康,后因眼病而过服泻药,损伤脾胃,致身体衰弱,经常头晕头疼,少气无力,气短声微,心情抑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近来逐步发展为不能行走。因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故经常感冒,鼻塞不通,嗅觉不闻,耳部胀闷,耳鸣耳聋,曾在当地以耳病而做鼓膜穿刺抽液,流涕清稀,遇寒增重。 检查:两侧鼻内肌膜淡白肿胀,下鼻甲肿大,两耳内鼓膜...
干祖望治疗痰浊凝结鼻窒医案
李某,男,54岁。鼻塞失嗅年余,涕多色白或灰浊,大便时溏,曾诊为鼻息肉,但不愿手术。查见两侧中鼻道均见新生物阻塞,呈色灰白。苔微腻,脉濡细。证属湿浊凝结。治当化湿通窍:藿香、佩兰、六一散、大腹皮、山楂各10g。外用白芷、法夏、陈皮、苍术、石榴皮各10g,水煎后熏鼻。连治30日而愈,查见鼻道通畅。(严道南等,《湖北中医杂志》1985;2:12-114) 解析干老认为此例属湿浊凝结,治以化湿通...
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窒医案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性鼻塞,甚至不闻香臭,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丁某,男,40岁,工人。诉双侧鼻塞、嗅觉减退、伴头昏头胀数年。自幼鼻塞多涕,久治不愈。初为单侧,两鼻交替,时轻时重,初用西药滴鼻剂之类有效,滴之即通,后用无效,鼻塞呈持续性,鼻涕黏稠黄浊,其量较多,嗅觉迟钝。鼻内堵塞闷胀,讲话鼻音较重,睡觉时张口呼吸,头昏头胀,...
陆渊雷外治法治疗鼻窒(茸鼻)医案
马先生(外治方) 初诊 初起伤风多涕,今涕已少,惟鼻不通利,不闻香臭。偶步行劳动,则乍有知觉,旋又塞。西医诊为茸鼻,今试外治。 枯矾6克,藜芦3克,细辛6克,辛夷4。5克(炒黑),南瓜蒂4。5克,牙皂4。5克(炙,存性)。 上共研细末,入梅片二分,再研匀,入磁罐勿泄气,时时作为鼻烟搐鼻,卧时尤宜多搐,有多涕出勿怪,不可内服。 案评:...
田道法名老中医治疗鼻窒医案
陆某,男,28岁。 初诊(2003年12月):诉长期患鼻塞5年余,虽有时鼻塞症状可以有所缓解,但如不用药物滴鼻,则自然状态下从未完全通畅过,晚间常需张口呼吸,以致现今昼夜已经几乎没有了完全合口的习惯,且流清稀鼻分泌物较多,间有脓性涕,伴有前额痛,咽部不适,喉间觉有痰黏着感,频做咯痰清嗓动作;兼见恶风自汗,遇寒时尤甚,食欲不佳,四肢不温,夜尿较频,大便时溏。曾常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开始效果良...
1 / 2
2 / 2
1
/ 2
鼻槁医案
黑参丸治疗萎缩性鼻炎医案
陈某某,男,29岁,工人。从年初开始,先觉鼻内干燥,气热,时有气塞感,近时鼻内结黄痂,有时痂皮从口内咳出,自觉鼻孔宽阔,每遇冷气,即直冲上脑。检查:闻其患者鼻孔出气有味,观其鼻内鼻甲及粘膜均呈萎缩,鼻中隔有黄绿色结痂,脉象沉数,舌红,苔薄黄。 诊断为萎缩性鼻炎(肺虚燥热之鼻槁),治宜养肺润燥。 处方:玄参、生地、寸冬各等份,共为末,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一次。共投黑参丸90丸,局部用鼻水点鼻配...
陈潮祖治疗鼻槁医案
陈某,男,63岁,2004年3月29日初诊。 半年前曾患中风,口眼㖞斜,右半身偏瘫。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说话、写字、走路基本恢复正常。近两月自觉鼻腔干痛,鼻涕减少,伴咽干,嗅觉减退。经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萎缩性鼻炎”。 刻诊:患者体形偏胖,面色稍白。饮食尚可,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日1次。观其舌歪斜色黯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 陈老谓之为肺脾两虚,肺气不宣,血滞痰凝,予健脾宣肺,活...
益气温阳法治疗鼻槁(萎缩性鼻炎)医案
习某,女,59岁,家庭妇女,某化工厂退休员工。 初诊(2009年3月6日):主诉常觉鼻内干燥不适伴有疼痛感10余年。患者于10余年前开始,常感觉鼻内干燥不适,偶有痛感,常有黏稠鼻分泌物溢出,鼻呼吸欠通畅,夹有黄绿色干痂,间有涕中带血现象,伴头昏头胀,咽部不适及干燥感,语音低微。间断求医治疗,但疗效均不能持久。近年来症状逐渐加剧,鼻燥且鼻呼吸不畅,涕中带血现象较为频繁,血色较深,鼻分泌物有异...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鼻槁医案
洪某,男,45岁。因鼻中流脓浊涕反复发作半年余,于2002年3月26日至耳鼻喉科诊治,医师诊断为萎缩性鼻炎,以青霉素治疗,但未见明显好转。1年后加重,经常鼻塞不闻香臭,自觉和他觉均发现鼻中有臭味,头痛头晕,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右寸浮。中医诊断为风热壅滞阳明经脉,化腐为脓。治当清解阳明热邪,排腐利脓,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处方:葛根10g,黄芩10g,黄连10g,生甘草6g,白芷6g,鱼腥草10g...
补中益气法治疗鼻槁医案
朱某,男,30岁,教师。 主证:鼻内干燥,自觉鼻塞,鼻流少量黄脓涕。一年来,经常头痛头昏,香臭不辨,脓涕呈腥臭气味。形体消瘦,纳差腹胀,少气无力,易困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检查:鼻黏膜色淡,鼻甲严重萎缩,鼻腔宽大,鼻内肌膜干燥不荣,鼻道内见干性涕痂附着。 诊断:鼻槁,证属脾胃虚弱,湿热熏蒸。 治疗:健脾益气,清热去湿化浊。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泻白散加减。陈皮6克,白术、党参...
1 / 2
2 / 2
1
/ 2
鼻鼽医案
桂附地黄汤加味治疗鼻鼽医案
白男,54岁,工人。1980年5月10日诊。 鼻流清水样涕已多年,量多不能自止,尤以晨起外出之时,鼻突发痒胀不适,塞窒不闻,须掩鼻而嚏数十个方休,清涕如注,发作过后便觉头脑空虚,周身酸楚,少气乏力,腹痛。素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夏不觉热,冬倍感寒,背部似有冷风袭袭吹拂之感,寒意倍增,现虽已至五月,仍着毛衣、毛背心之类,稍有不慎,复受风冷则诸证加重。 检查:鼻内肌膜淡白肿胀,鼻甲肿大色黯淡,柔...
陆观虎治疗鼻热发痒医案
病者:潘某,男,44岁。 辨证:鼻病(鼻热)。 病因:肺胃郁热,感受风邪。 症候:鼻热发痒。脉浮数。舌红布刺,苔黄。 治法:散风清热。 方药:白蒺藜9克(去刺炒)炒赤芍9克,薄荷3克,连翘9克,炒栀子6克,鲜茅根15克,净银花9克,炒黄芩6克,蒲公英9克,炒川连3克,川通草3克(青黛拌)。 方解:白蒺藜、薄荷散风清热;连翘、银花清热解毒;栀子、黄芩、川连、川通草清热利水;炒赤芍、蒲公英散结...
施今墨治疗过敏性鼻炎医案
邵某,女,41岁。 十多年来,每届夏历六、七月间即发病,眼鼻腭部胀痒,涕泪不止,喷嚏频繁,头部闷胀不适,口常干渴。经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为花粉性鼻炎。舌苔薄白,脉弦微浮。辨证:风热上扰鼻窍不通涕泪交流,头胀不适。 治法:以疏风清热,辛香通窍。 方药:矮康尖(后下)10克,鲜薄荷(后下)6克,苍耳子(炒)10克,辛夷花5克,香白芷5克,酒条芩10克,黄菊花10克,霜桑叶6克,木贼草10克,...
益气养血调和营卫治疗鼻鼽医案
王某,女,25岁。2002年7月2日就诊。一个月来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痛、嗅觉尚好,饮食可,大便略干,小便正常,时有心慌心跳。曾用滴鼻Ⅱ号加地塞米松或苯海拉明滴鼻,并口服霍胆丸、千柏鼻炎片、杞菊地黄丸、维生素C及维生素B1等药,服药后症状无好转,每日仍喷嚏频频,清涕不止。局部所见:双下鼻甲轻度水肿,左侧鼻腔黏膜苍白,双鼻底有清水样分泌物。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 脉症合参,诊为鼻...
王永钦运用金贵肾气丸治疗鼻鼽医案
高某某,男,52岁,科技干部,发作性鼻塞,流涕,喷嚏,反复无常3年余。现症:鼻塞鼻痒,喷嚏频作,流涕清稀如水,连连不已,嗅觉减退,检查见鼻内粘膜淡白水肿,鼻甲肿大。形寒怕冷,虽值盛夏而畏近风扇,近之则鼽嚏不已,冬季发作尤频,腰膝乏力,脊背凉楚,夜尿增多,舌淡胖,脉沉迟。证属肾阳虚,鼻失温养,寒水泛鼻,遂致鼽嚏。治以温肾益督,散寒止鼽。 药用: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云苓30克,泽泻12克...
1 / 8
2 / 8
3 / 8
4 / 8
5 / 8
6 / 8
7 / 8
8 / 8
1
/ 8
鼻渊医案
泻白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医案
李女,14岁,学生。1983年2月20日诊。 鼻塞声重,头脑作胀,不闻香臭,鼻涕黄稠而量多,腥臭难闻,反复发作已3年。近日自觉头痛剧烈,发热恶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检查:双侧鼻腔肌膜鲜红而肿胀,双侧鼻下甲肿大,中鼻道内储有大量黄浊粘涕。某医院X线拍片检查:上颌窦粘膜肿胀,窦腔变小。 诊断:鼻渊。 辨证:肺经伏火,复感风热,内外合邪,上蒸鼻窍。 治则:泻肺清热,芳香透窍。 方药:泻白散...
逍遥散加味治疗鼻渊医案
人有鼻塞不通,浊涕稠粘,已经数年,皆以为鼻渊而火结于脑也,谁知是肺经郁火不宣,有似于鼻渊而非鼻渊乎!夫郁病五脏皆有,不独肝木一经之能郁也。《内经》曰:诸气胰郁,皆属于肺,肺气郁则气不通,而鼻乃肺经之门户,故肺气不通,而鼻之气亦不通也。《难经》曰:肺热甚则出涕,肺本清虚之府,最恶者热也,肺热则肺气必粗,而肺中之液,必上沸而结为涕。热甚则涕黄,热极则涕浊,败浊之物,岂容于清虚之府,自必从鼻之门...
温肺止流丹治疗鼻渊医案
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非脑漏也。夫脑漏,即鼻渊也,原有寒热二症,不止胆热而成之也。然同是鼻渊,而寒热何以分乎?盖涕臭者,热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热属实热,寒属虚寒,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热症宜用清凉之药,寒症宜用温和之剂,倘概用散而不用补,则损伤肺气而肺金益寒,愈流清涕矣。方用温肺止流丹。 诃子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三钱,石首鱼脑骨五钱(煅过存性,为末),荆芥五分...
取渊汤探渊丹治疗鼻渊医案
人有无端鼻流清水者,久则流涕,又久则流黄浊之物,如脓如髓,腥臭不堪闻者,流至十年,而人死矣。此病得之饮酒太过,临风而卧,风人胆中,胆之酒毒,不能外泄,遂移其热于脑中。夫脑之窍通于鼻,而胆之气何以通于脑?而酒之气何以人于胆耶?凡善饮酒者,胆气自旺,且多叫号,故酒先人胆,而胆不胜酒,即不及化酒,而火毒存于其中矣。夫胆属木,最恶者,寒风也,外寒相侵,则内热愈甚。胆属阳,而头亦属阳,胆移热而上走于...
蒋宝素治疗鼻渊医案
经以胆移热于脑,则为鼻渊。由于甲木之火与湿热上蒸巅顶,脑渗为涕,溶溢而下。天罗散加味主之。 丝瓜藤,苍耳子,辛黄,生甘草,细滑石,柴胡根,黄芩,薄荷。(《问斋医案》)。
1 / 8
2 / 8
3 / 8
4 / 8
5 / 8
6 / 8
7 / 8
8 / 8
1
/ 8
鼻息肉医案
中药外敷治疗鼻息肉医案
人有患鼻中有息肉,垂出鼻外,不闻香臭。用瓜蒂、细辛等分为细末,以绵包如豆许塞鼻中,须史鼻即通,息肉化为黄水点滴至尽,三四日愈。又《圣惠方》用陈瓜蒂以羊脂和傅上,日三次效。(《医学纲目》)。
孙采邻治疗鼻息肉医案
吴姬,年四旬,道光癸未二月初二诊。素喜烧酒,左鼻息肉有年。迩来疼痛无时,牵连左目头角,痛极防其失明,脉浮数有力。病起数载,治之匪易6方用酒炒枯芩、酒炒知母、薄荷、甘草、桑白皮、陈皮、池菊、辛夷,加荷叶边一小个。河水一盏半,煎至一半服。服后左鼻痛有停时,非前之痛极难忍可比也。 换方:原方去陈皮、荷叶边,加小生地、元参、白芷、酒焙龙胆草八分,同煎。服四帖,鼻痔痛减其半,且有时不痛,即痛亦大缓矣...
沈奉江治疗鼻痔医案
北栅口许某之孙,年十四,面色黄瘦,小溲时带白腻,时常鼻塞,似伤风状。他医诊之,服发散药,先生细审其鼻孔内,左有痕内,甚大,右孔较小。先生曰:此儿正元素亏,气虚湿热下洋,是为膏淋。况风热上蒸于肺,鼻为肺窍,故瘪肉生焉。但瘪肉本可用冰蛳散点之,因许君子已早亡,只此一孙,未便用猛烈品,以老式冰片一味研末点之。方用辛夷、白术、川萆薢、海金沙、黄柏、泽泻、桑白皮、黑山栀、桔梗等。逾数日又来诊,视左鼻...
赖松兰治疗鼻痔医案
鼻痔有年,时常流血,血虚则风动,故头疼眩晕也。脉沉涩属肝,肝肾阴亏,虚火烁金,金不制木,风阳所由上越也。拟和中熄风为主。 生地,料豆皮,黑归身,焦白芍,池菊,旱莲,女贞子,茜草根,枸杞子,石决明,白花百合。(《赖松兰医案》)。
李铎治疗鼻痔医案
戴某,年二十六,患鼻疮,窒塞疼痛,不闻香臭。此因过食厚味,积热于肺,日久凝浊结成疽肉,滞塞鼻窍,如雨霁之地突生芝菌也。先以防风通圣散加三棱、海藻,研末调服数剂,继投泻白散加黄芩、杏仁、天麦门冬十余剂,又仿韩氏以白矾末加硇砂少许吹其上,果渐消化,后以此法治数人,悉验。 鼻生痕肉,症不多见,此治甚善。寿山。(《医案偶存》)。
1 / 3
2 / 3
3 / 3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