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李女,14岁,学生。1983年2月20日诊。

 鼻塞声重,头脑作胀,不闻香臭,鼻涕黄稠而量多,腥臭难闻,反复发作已3年。近日自觉头痛剧烈,发热恶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检查:双侧鼻腔肌膜鲜红而肿胀,双侧鼻下甲肿大,中鼻道内储有大量黄浊粘涕。某医院X线拍片检查:上颌窦粘膜肿胀,窦腔变小。

 诊断:鼻渊。

 辨证:肺经伏火,复感风热,内外合邪,上蒸鼻窍。

 治则:泻肺清热,芳香透窍。

 方药:泻白散合苍耳子散加减(生桑皮15g,地骨皮12g,辛夷、川芎、蔓荆子各10g,冬桑叶、杭菊花各9g,薄荷、苍耳子各6g)。

 二诊:连服9剂,症状势缓,头痛、鼻塞均见轻,唯浊涕较多,上方加双花15g,苦参10g,利湿泻浊。

 三诊:上方又续服18剂,诸症悉除。经X线拍片复查:鼻窦内黏膜显影清晰,未见异常。

 按:本例患者,素有肺热内伏,复感外邪,循经上蒸,熏灼鼻窍,津汁干涸而致是证。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故用泻白散清降肺热,泻肺中伏火;苍耳子散宣畅肺气,通利鼻窍;桑叶、菊花甘凉质轻,善清上焦风热;蔓荆子辛苦而气微寒,为清利头目之要药。合而治之,使肺气得和,上焦得清而鼻窍自安。若浊涕腥臭者,属热腐肌膜,加双花、蒲公英、苦参以清热解毒,燥湿排脓;若壮热或两颧部胀痛甚者,属阳明热盛,加生石膏、知母以清泻胃热;若头痛甚者,属风热郁于太阳,加白芷、蔓荆子、川芎以清利头目,通络止痛;若鼻涕夹带血丝者,属热伤血络,加白茅根、侧柏叶、生地以宁血安络;若鼻下甲肿大者,属热郁血络,加当归、赤芍、怀牛膝以活血祛瘀。

 评述:鼻渊类似于现代医学之鼻旁窦炎,本案治以泻白散合苍耳子散,证见肺热内伏,复感风热,合邪上蒸鼻窍,方证相合,守法恒治,缠绵3年之顽疾得除。蔡老又以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治24岁李女,患鼻渊达12年之久,1月而愈。蔡老还发现:“鼻渊脑漏虽为热证,然流渗既久者,火郁已去,流亦不止,以道不能涩固也;故所病多由于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证,此当审察治之。”(《景岳全书》)故治以补中益气法,如42岁尚女,10年顽症月余收功。说明病形诸外,必源诸内。临证时唯有辨清寒热虚实,脏腑络属,立法处方才能一举中鹄。

阅读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