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34岁,教师。1984年6月3日诊。
右侧鼻孔下疼痛,灼痒胀麻1天。诊之,右侧鼻孔下有一粟粒状小丘,周围红肿根硬,若有钉钉之状,以手触之呈灼热感,患侧面部亦觉麻胀不适,甚觉牙关开合不利,鼻出热气,咽痒时咳,身发寒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肺经风热鼻疔。
辨证:肺经风热,上熏鼻窍,聚而成疔。
治则:疏风散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双花、蒲公英各20g,地丁15g,青天葵、连翘、菊花各12g,桑叶10g,薄荷、甘草各6g)。
3剂后,诸症大减,疮顶现黄白色脓点,顶高根软,后自溃脓出而愈。
按:鼻疔,乃以其生于鼻窍内外,形小根硬若钉故名。《医宗金鉴》中云:“鼻疔生在鼻孔内,鼻窍肿塞,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拧结而成。”本例即由肺经风热上至鼻窍而致,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法,服药3剂,疔自溃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