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女,29岁,教师。1980年3月10日诊。
入冬以来,两鼻前孔皮肤干燥,后轻度灼痒,并呈现小丘疹如小米状,因痒甚抓挠而致浅表糜烂,伴少量黏液渗出,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偶有干咳少痰,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检查:鼻前孔肌肤肿胀糜烂,色潮红,有皲裂,鼻毛脱落。
诊断:鼻疳。
辨证:肺经风热,瘀阻于鼻。
治则:疏风宣肺,清热润鼻。
方药:黄芩汤加味(连翘15g,赤芍12g,黄芩、桑白皮各9g,栀子、薄荷、桔梗、荆芥穗各6g,甘草3g)。
外用杏乳液涂抹:苦杏仁适量捣烂,乳汁适量(以浸泡杏仁为度),浸泡24小时(也可以置冰箱中)后即可使用。
用法:使用时,先用棉签蘸白开水清洗患处,擦干后,涂此液,每日3~5次。
二诊:上方6剂,外涂10日,鼻部症状大减,灼痒干疼消失,查鼻内肌膜润泽,皲裂愈合,糜烂面逐渐缩小,嘱停内服药,续用外涂药涂拭患处,半月后肌膜红润光洁,诸证皆除。
按:鼻疳,即指鼻前孔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灼痒,有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又名鼻疮。本病见于成人者,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如《医宗金鉴》云:“鼻疮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粒,甚者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由肺经风湿,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热盛伤津,鼻肌失养,燥盛伤津,鼻肌失养,燥盛则干燥皲裂,鼻肌失润,不养鼻毛故脱落,故当疏风宣肺,清热润鼻,用黄芩汤立效。
外用杏乳液,此乃经验之所得。此液即乳汁也,乳汁乃妇人气血所化,用于本证,对于鼻肌失养,干燥不荣,反复劳作者尤佳,以滋养鼻肌,濡润肺窍,且苦杏仁又有润肺宣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