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鼻窒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吴男,54岁,干部。1984年4月7日诊。

 鼻窒不利,耳鸣胀闷。患者以往身体健康,后因眼病而过服泻药,损伤脾胃,致身体衰弱,经常头晕头疼,少气无力,气短声微,心情抑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近来逐步发展为不能行走。因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故经常感冒,鼻塞不通,嗅觉不闻,耳部胀闷,耳鸣耳聋,曾在当地以耳病而做鼓膜穿刺抽液,流涕清稀,遇寒增重。

 检查:两侧鼻内肌膜淡白肿胀,下鼻甲肿大,两耳内鼓膜内陷,正常标志消失,有石灰样沉着,舌质淡、苔薄,脉沉弱。

 诊断:肺脾气虚,气血不足,鼻失温养。

 治则:补益肺脾,养血行气,温养鼻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当归、白芍、枣仁、辛夷各12g,白术10g,白芷9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g,细辛3g)。

 外用鼻炎灵。

 二诊:服药6剂,4月15日复诊,精神转佳,面有喜色,自觉体力渐增,睡眠好转。尤其使用鼻炎灵效极佳,用药后,鼻窍通畅,耳胀闷及耳鸣也立除,故被患者视为圣药随时使用。查鼻内肌膜转为淡红,鼻甲肿大,嘱续用上方补益肺脾以治其本,外用滴药以治其标。

 三诊:7月20日,自述自上次二诊后,内服药一直坚持30余剂,至诸证消除,遂停药观察。2个月来,身体健康,行动有力,语言清亮,因无外感故鼻塞渐轻,耳胀闷及耳鸣等证亦除,唯鼻之嗅觉不闻,饮食睡眠均佳。病已去八九,不复用药,待脏腑功能调和,鼻自通矣。

 按:《灵枢•脉度篇》:“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气和,是脏腑功能相互协调的结果。因肺主气,鼻为气体出入之通道,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此为一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只有脾化生气血精微上输于肺,才能保证肺气和,此二者也;肾藏精,精化气上充于肺,肾精充则肺气亦满,此三也。这三者,是保证肺气和的根本条件,反之,肺气不和则鼻为之不利、不闻。

 本例肺气虚弱,卫外不固,邪毒犯鼻、滞鼻故气短音微,易外感,鼻塞不闻,遇寒增重;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则少气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体衰弱;脾虚清气不升,清窍不利,耳、鼻均为清空之窍,故塞窒、胀闷、鸣聋。治以补益肺脾为主。肺脾得补,则肺气和,鼻窒之标证自然随之而愈。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