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歌括
ABUIABACGAAg8qjnvwYokrGluwMwwwM4_gQ

《长沙方歌括》由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剂的启蒙读物。本书由陈氏原文、注释和解说三部分组成:注释部分主要是对古今词义不同的字、词加以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解说部分则主要论述方剂的功用、主治及遣方用药的之理,以期阐述陈氏之学术思想。全书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研习。本部底本来自《陳修園醫書五十種·長沙方歌括》,清光緖乙巳31年商務印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长沙方歌括
醫病順其自然說病人之吉凶禍福。寄之於醫。醫者之任重。然權不操諸醫。而操諸用醫之人。何也。人有大病。庸醫束手無策。始求救於名醫。名醫入門診畢。告以病從何來。當從何去。得那一類藥而增劇者何故。得那一類藥除去那一病。而此外未能盡除者何故。病勢雖覺稍愈。逾一二日仍作。或逾一二日而更甚於前者又何故。一一為病家說明。定其如此救誤。如此溫清攻補。如此按法立方。服藥後必見出何證。又見出何證則可愈。預斷其愈於...
太陽方桂枝湯治自汗惡風。頭疼體痛。發熱。脈浮緩。名曰中風。(方下所言證治。照仲景內臺方原文。建安許宏集議。與傷寒論詳略不同。後仿此。)桂枝(三兩 去皮。桂枝止取梢尖嫩枝。內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後仿此。)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炙。) 生薑(三兩 切。) 大棗(十二枚 擘)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
太陽方葛根湯治太陽病項背,。無汗惡風者。又治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此方主之。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去節。) 甘草(二兩 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歌曰 四兩葛根三兩麻。棗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兩。無汗憎風(項...
太陽方梔子豉湯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者。梔子(十四枚 生用。擘。) 香豉(四合 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從張本。刪此二句。)歌曰 山梔香豉治何為。煩惱難眠胸窒宜。十四枚梔四合豉。先梔後豉法煎奇。男元犀按。此湯舊本有得吐止後服等字。故相傳為湧吐之方。高明如柯韻伯。亦因其說。惟張隱菴、張令韶...
太陽方柴胡桂枝湯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此湯主之。又發汗多。亡陽譫語。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營衛以通津液。後自愈。柴胡(四兩) 黃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半夏(二合半) 甘草(一兩) 桂枝(一兩半) 芍藥(一兩半) 生薑(一兩半) 大棗(六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歌曰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湯入複方全。(生薑、大棗、甘草二方俱有...
陽明方大承氣湯治陽明病大實大滿。大便不通。腹痛大熱。其脈沉實者。此方主之。(此內臺方原文。與傷寒論大同小異。)芒硝(三合 內臺方。三兩) 大黃(四兩 酒洗。) 枳實(五枚 炙。) 厚朴(半斤 去皮。炙。)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樸。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歌曰 大黃四兩樸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樸枳先熬黃後入。去渣硝入火微熏。蔚按。承...
厥陰方烏梅丸治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臟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乾薑(十兩) 黃連(一斤) 蜀椒(四兩 炒去汗。) 當歸(四兩) 桂枝(六兩) 附子(六兩 炮。)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