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留言板
中医药食医方医案导学网站
集验方
集驗方
作者:洪遵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0年
底本:《士禮居黃氏叢書》(掃描本)
集验方
集验方 卷第一
卷第一治傷寒時氣、溫疫初起方治傷寒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者方。真丹砂(一兩末)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頓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臺》卷一)治疫氣傷寒,三日以後不解者方好豉(一升綿裹) 蔥白(切一升)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臺》卷一)治傷寒中風方治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
集验方 卷第二
卷第二治卒死方黃帝問於岐伯:有卒死者,何邪使然?答曰:得三虛者,暴疾而死。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也。黃帝曰:願聞三虛。答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賊風所傷也。願聞三實。答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傷也。有卒死不知人,有復生,何氣使然?陰氣先竭,陽氣未入,故卒死而不知人,氣復則生。(《外臺》卷二十八)治卒死,或先有病痛,或居常倒撲,奄忽而絕,皆是中惡之類治方。取...
集验方 卷第三
卷第三治膈噎諸方凡憂膈、氣隔、食膈、寒膈、飲膈,五病同藥,常以憂愁思慮食飲而得之。若寒食、食生菜便發。其病苦心滿不得氣息,引脊痛如刺之狀,食則心下堅,大如粉絮,大痛欲吐,吐則瘥。飲食不得下,甚者乃手足冷,上氣咳逆,喘息氣短,治以九物五膈丸方。麥門冬(志心) 蜀椒(汗各三兩) 遠志(三兩去心) 甘草(五兩炙) 附子(一兩炮) 乾薑(三兩) 人參(四兩) 桂心(三兩) 細辛(三兩)上藥搗篩,蜜和...
集验方 卷第四
卷第四治痰飲久癖方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氣上衝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則瘥方。但單煮茗作飲二、三升許,適冷暖飲三升,須臾適吐,適吐畢又飲,能如此數過,劇者須吐膽汁乃止,不損人,渴而則瘥。(《外臺》卷八)治胸中淡飲,腹中鳴,食不消,嘔吐水湯方。大檳榔(三十口全子碎) 半夏(八兩洗) 生薑(四兩) 杏仁(四兩) 白朮(四兩) 茯苓(五兩) 橘皮(三兩)上七味,切,水一斗,...
集验方 卷第五
卷第五治諸瘧疾方黃帝曰:夫痎瘧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為痎瘧。問曰:瘧先寒而後熱何也?對曰: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問曰:先熱而後寒者何?對曰: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名曰癉瘧。(《醫心方》卷十四)治諸瘧方。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漬一宿,分三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服止。(...
集验方 卷第六
卷第六治諸蟲方夫九蟲者,一曰伏蟲,長四寸;二曰蛔蟲,長一尺;三曰白蟲,長一寸;四曰肉蟲,狀如爛杏;五曰肺蟲,狀如蠶形;六曰胃蟲,狀如蝦蟆;七曰弱蟲,狀如瓜瓣;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九曰蟯蟲,至細微,形如菜蟲。伏蟲,群蟲之主也。蛔蟲貫心則殺人。白蟲相生,子孫轉大,長至四、五尺,亦能殺人。肉蟲令人煩滿。肺蟲令人咳嗽。胃蟲令人嘔吐,胃逆喜噦。弱蟲又名隔蟲,令人多唾。赤蟲令人腸鳴。蟯蟲居胴腸,多則為痔...
集验方 卷第七
卷第七治癰疽方癰疽論: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答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肌膚於骨髓,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黃帝曰:何謂疽?岐伯答曰:熱氣絕盛,下陷肌膚筋髓骨肉,內連五臟,血氣竭盡,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疽者其上皮夭瘀以堅,亦如牛領之皮。癰者其上皮簿以澤。...
集验方 卷第八
卷第八治癭病方癭病者,始作與癭核相似,其癭病喜當頸下,當中央不偏兩邊也,乃不急膇然,則是癭也。中國人息氣結癭者,但垂膇膇無核也。長安及襄陽蠻人其飲沙水喜癭,有核瘰瘰耳,無根,浮動在皮中,其地婦人患之,腎氣實,沙石性合於腎,則令腎實,故病癭也。北方婦人飲沙水者,產乳其於難,非針不出,是以比家有不救者,良由此也。小麥一升醇苦酒一升,漬小麥令釋,漉出曝燥,復漬,使苦酒盡,曝麥燥搗篩,以海藻三兩別搗...
集验方 卷第九
卷第九治跌打損傷方治忽落馬墮車,及墜屋坑崖腕傷,身體頭面四肢內外切痛,煩躁叫喚不得臥方。急覓鼠矢,無問多少,燒搗末,以豬膏和,塗封痛處,急裹之。仍取好大黃如雞子大,以亂髮裹上,如鴨子大,以人所裁白越布衫領巾間余布以裹發外,乃令火燒,煙斷搗末,屑薄,以酒服,日再三。無越布,余布可強用,常當預備此物為要。(《外臺》卷二十九)治從高墮下,若為重物所頓笮得瘀血方。豆豉三升,沸湯二升漬之,食頃,絞去滓...
集验方 卷第十
卷第十妊娠隨月養胎及服藥方妊娠一月,名始胚,飲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麥,無食腥辛,是謂才正。妊娠一月,足厥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厥陰內屬於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痞澀,不為力事,寢必安靜,無令恐畏。妊娠一月,陰陽新合為胎,寒多為痛,熱多卒驚,舉重腰痛腹滿胞急,卒有所下,當預安之,宜服烏雌雞湯方。烏雌雞一隻(治如食法) 茯苓(一兩) 吳茱萸(一升) 芍藥 白朮(各三兩) 麥門冬(五合...
集验方 卷第十一
卷第十一治產後煩悶及渴方治產後血氣煩悶方。取生地黃汁一升,酒三合相和,微溫頓服之。(《外臺》卷三十四)治產後心悶,眼不得開方。即當頭頂上取發如兩指大,強人牽之,眼即開。(《醫心方》卷二十三)治產後渴,栝蔞湯方。栝蔞(四兩)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三兩) 乾地黃(三兩) 甘草(二兩炙) 干棗(二十枚)土瓜根(五兩)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良。(《外臺》卷三十四)治產後咳嗽、...
集验方 卷第十二
卷第十二治眼病方治目赤痛方。甘竹葉(二七片) 烏梅(四兩碎) 大錢(三文)上三味,以水二升,洗漬藥半日,早向東灶煮之三沸,三上三下,取二合,臥以注目眥。(《外臺》卷二十一)治目赤痛,洗眼方。蕤核仁(二十枚,碎) 苦竹葉(一把) 細辛(半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以洗眼,日三、五度,甚妙。(《外臺》卷二十一)治目痛三十年方。取蟲螺一枚,以水洗之,內燥杯中,使螺口開,以黃連一枚,內螺口中,...
集验方 附:姚僧垣傳
附:姚僧垣傳姚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吳太常信之八世孫也。曾祖郢,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父菩提,梁高平令。嘗嬰疾歷年,乃留心醫藥。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討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僧垣幼通洽,居喪盡禮。年二十四,即傳家業。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討試。僧垣酬對無滯。梁武帝甚奇之。大通六年,解褐臨川嗣王國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驃騎廬陵王府田曹參軍。九年,還領殿中醫師。時武陵王所生葛修華,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