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治眼病方
治目赤痛方。
甘竹葉(二七片) 烏梅(四兩碎) 大錢(三文)
上三味,以水二升,洗漬藥半日,早向東灶煮之三沸,三上三下,取二合,臥以注目眥。(《外臺》卷二十一)
治目赤痛,洗眼方。
蕤核仁(二十枚,碎) 苦竹葉(一把) 細辛(半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以洗眼,日三、五度,甚妙。(《外臺》卷二十一)
治目痛三十年方。
取蟲螺一枚,以水洗之,內燥杯中,使螺口開,以黃連一枚,內螺口中,螺飲黃連,黃連苦,螺吐汁,以綿注眥中。(《醫心方》卷五)
治目卒癢且痛方。
削乾薑令圓滑,內眥中,有汁,拭姜復內之,味盡易之。(《外臺》卷二十一)
治目中腫痛方。
搗枸杞汁洗之,日六、七度。(《外臺》卷二十一)
治目中風腫,弄眼方。
礬石(二錢,熬末)
上一味,以棗膏和如彈丸,以磨目上下,食頃止,日三。(《外臺》卷二十一)
補肝蕪菁子散,常服明目方。
蕪菁子一升,水三升,煮令熟,曝乾末,下篩,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三匕。(《醫心方》卷五)
治目不明若淚出方。
用烏雞膽,臨眠敷之良。(《醫心方》卷五)
又方
摘小酸模莖,汁注四眥,數為之。(《醫心方》卷五)
明目,令發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內新罌中,封口三十日,洗去皮。初服一枚,再服二枚,至十日服十枚,滿十日卻從一起。(《外臺》卷二十一)
治目中風寒,淚出,眥赤癢,乳汁煎方。
黃連(三分) 蕤仁(二分) 乾薑(四分)
上三味,搗篩,以乳汁一升,漬藥一宿,明旦於微火上煎得三合,綿絞去滓,取如米,內眥中。(《外臺》卷二十一)
治毒病後,目赤痛有翳方。
冷水漬青布,以掩目。(《醫心方》卷十四)
又若生翳者。
燒豉二七枚,末,內管中以吹之。(《醫心方》卷十四)
治白翳覆瞳子黑精,龍骨散方。
龍骨(一分) 貝齒(三枚燒) 礬石(一分燒)
凡三物,治下篩,著眥頭,日二。(《醫心方》卷五)
治眼暗,熱病後失明方。
以羊膽敷,旦暮各一。(《外臺》卷二十一)
治熱病後,百日食五辛者,必目暗方。
鯽魚作臛熏之。(《證類本草》卷二十)
治雀目如神,黃蠟不以多少,器內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錢,以豬肝二兩批開,摻藥在內,麻繩扎定,水一碗,同入銚子內煮熟,取出乘熱熏眼,至溫冷並肝食之,日二,以平安為度。(《證類本草》卷二十)
治風眼爛眥者方。
竹葉(四分) 柏白皮(六分) 黃連(四分)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煎取五合,稍稍滴兩眥,日三度,忌豬肉。(《外臺》卷二十一)治目中眯方。
旦起封戶門,再拜已言:戶門狹小,不足宿客,便愈。(《醫心方》卷五)
治耳病方
治耳聾方。
杏仁(去皮尖熬) 葶藶子(熬) 鹽末(各等分)
上三味,搗研,以少許豬脂和合煎,以綿裹塞耳。(《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附子(炮) 瓜子 杏仁(去皮熬各等分)
上三味,搗,以綿裹,塞耳中。(《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巴豆十四枚,搗。鵝脂半兩,火熔,內巴豆和,取如小豆,綿裹內耳中,瘥,日一易。瘥三十年聾。(《肘後方》卷六)
治聤耳出膿水散方。
礬石(三兩) 烏賊魚骨(一兩) 黃連(一兩) 龍骨(一兩)
上四味,搗末,以棗核許綿裹,塞耳中,日再。(《外臺》卷二十二)
治耳痛有汁出方。
熬杏仁令赤黑,搗如膏,以綿裹塞耳,日三易,三日即愈。(《肘後方》卷六)
治蜈蚣入耳方。
炙豬肉掩耳,即出。(《外臺》卷二十二)
治鼻病方
治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兩) 礬石(一兩熬) 真朱(一銖) 細辛(三分)
凡四物,合冶下篩,展綿如棗核,取藥如小豆,著綿頭,內鼻中,日再。(《醫心方》卷五)
治口舌病方
治口中臭散方。
甘草(五兩) 芎藭(四兩) 白芷(三兩)
凡三物,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醫心方》卷五)
治口瘡方。
升麻 黃柏 大青
上三味,以水煮含之,冷吐,瘥止。(《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蘆根(四兩) 黃柏 升麻(各三兩) 生地黃(五兩)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含,取瘥。含極冷吐,卻更含之。(《外臺》卷二十二)
治口中生瘡方。
取黃柏削去皮,作如鴨舌含之,咽汁彌好,蜜漬含亦佳。(《醫心方》卷五)
治重舌方。
以鈹針刺舌下腫者,令血出愈,勿刺大脈也。(《醫心方》卷五)
治唇病方
治沈唇緊唇方。
以青布卷燒炷著斧上,取汁塗之良。(《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取亂髮、蜂房、六畜毛燒作灰,以豬脂和如膏,敷。(《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鱉甲及頭垢,燒灰敷之。(《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礬石燒末,和胡粉敷之,瘥。(《外臺》卷二十二)
治牙齒病方
治齒痛方。
雞屎白燒灰末,以綿裹,置齒痛上咬咋之,瘥。(《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芎藭 細辛 防風 礬石(燒令汁盡) 附子(炮) 藜蘆 莽草
上七味,等分,搗篩為末,以綿裹彈丸大,酒漬燙所患處,含之勿咽汁。(《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獨活(三分) 黃芩 芎藭 當歸 蓽茇(各二兩) 丁香(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微微含漱良久,吐卻更含。(《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含白馬尿,隨左右含之,不三、五口瘥。(《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胡麻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含漱吐之。莖葉皆可用之,神良,不過二劑,腫痛即愈。(《證類本草》卷二十四)
治牙齒疼痛方。
取枯竹,燒竹一頭,以注錢上,得汁,多著齒上,即瘥。(《外臺》卷二十二)
治齲齒方。
取松脂銳如錐,注齲孔內,須臾齲蟲緣松脂出。(《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煮雞舌香汁含之,瘥。(《外臺》卷二十二)
治風齒疼腫悶方。
莽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含漱之,勿咽汁。(《外臺》卷二十二)
又方
椒(二十粒) 枳根皮 莽草 細辛 菖蒲 牛膝(各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細細含之,以瘥為度,未瘥,更作取瘥。(《外臺》卷二十二)
治齒楚痛方。
生地黃 桂心
上二味合,以含嚼,咽汁無妨。(《外臺》卷二十二)
消齒壅法。
朴硝為末,敷之,消。(《東醫寶鑑·外形篇》卷二)
治喉病方
治喉痹方。
咬咀常陸根,苦酒熬令熱,以薄喉上,冷復易。(《醫心方》卷五)
治纏喉風及喉痹、牙宣、牙痛、口瘡,並小兒走馬疳方。
蠶蛻紙不計多少,燒成灰存性。
上煉蜜和丸如雞頭大,含化咽津。牙宣、牙痛,揩齦上。口瘡干敷患處。小兒走馬疳入麝香少許。貼患處佳。(《證類本草》卷二十一)
治面䵟、粉刺、面皰諸方
治面上暴生䵟方。
生杏仁去皮搗,以雞子白和,如煎餅面,入夜洗面,干塗之,經宿拭去,立愈。(《肘後方》卷六)
治䵟方。
茯芩末、白蜜,和塗上,滿七日即愈。(《肘後方》卷六)
治黑麵方。
牯羊膽、牛膽、淳酒三升,合煮三沸,以塗面,良。(《肘後方》卷六)
治人面體黎黑,膚色粗陋,皮厚狀醜方。
豬胰五具,淳酒和,夜敷之,寒月以為手面膏,神驗。(《肘後方》卷六)
服藥取白方。
取三樹桃花,陰乾末之,食前服方寸,日三。並細腰身。(《肘後方》卷六)
治卒病餘,面如米粉,敷者方。
熬礬石,酒和塗之,不過三度。(《肘後方》卷六)
治面胡粉刺方。
搗生菟絲,絞取汁,塗之。不過三、五上。(《肘後方》卷六)
治面上皻皰皯䵴方
蒺藜子 梔子仁 豉(各一升)
上三味,搗合如泥,以醶漿和如泥,臨臥以塗面上,日未出便洗,瘥。(《外臺》卷三十二)
木蘭散方
木蘭皮(一斤)
上一味,以三年酢漿漬之,百日出,於日中曝之,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外臺》卷三十二)
治年少氣充面生疱瘡方。
胡粉半兩、水銀一兩、臘月豬脂和,熟研,令水銀消散,向暝以粉面,曉拭去,勿水洗,至暝又塗之,三度即瘥。(《肘後方》卷六)
治頸項頭面白駁及白禿方
治頸項及頭面上白駁,侵淫漸長似有癬,但無瘡,可治之方。
干鰻鱺魚脂以塗之,先洗拭駁上,外把刮之,使磣痛拭燥,然後以魚脂塗之,一塗便愈,難者不過三塗之。(《外臺》卷十五)
又方
取蛇脫皮熟摩之數百過,棄皮置草中。(《外臺》卷十五)
治身體白駁方。
取木空中水洗之,搗桂屑唾和敷駁上,日三。(《外臺》卷十五)
治白禿方。
以羊肉如作脯,炙令香,及熱以拓上,不過三、五度即瘥。(《外臺》卷三十二)
又方
先以皂莢湯熱洗,拭乾,以少油麻塗,再三,即瘥。(《肘後方》卷五)
又方
以大豆、髑髏骨二味,各燒末等分,以臘月豬脂和如泥塗之,立瘥。(《外臺》卷三十二)
治疣目及黑子方
治去疣目方。
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目上三過迄,使病疣目人種豆,著南向屋東頭第二霤中,豆生四葉,以熱湯沃殺,疣目便去矣。(《外臺》卷二十九)
又方
取松柏合和塗其上,一宿即不知處。(《外臺》卷二十九)
又方
作艾炷著疣目上灸之,三炷即除。(《外臺》卷二十九)
又方
以石硫黃突疣目六、七過,除。(《外臺》卷二十九)
去黑子及贅方。
生藜蘆灰(五升) 生薑灰(五升) 石灰(二升半)
上三味,合和令調,蒸令氣溜,取甑下湯一斗從上淋之,盡湯取汁,於鐵器中煎減半,更鬧火煎以雞羽搖中即然斷藥成,欲去黑子疣贅,先小傷其上皮令才破,以藥點之,此名三灰煎,秘方。(《外臺》卷二十九)
治漏液胡臭方
治人體及腋下狀如狐氣,世謂之胡臭方。
燒好礬石末,絹囊盛之,常以粉腋下,不過十度。(《外臺》卷二十三)治胡臭漏腋。有天生胡臭,有為人所染臭者,天生者難治,為人所染者易瘥,然須三年敷白礬散勿止,並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藥即瘥,止可敷藥時,暫得一度瘥耳。凡胡臭人,通忌食蕓薹、五辛,治之終身不瘥,胡臭方。
辛夷 芎藭 細辛 杜蘅 藁本(各三分)
上五味,㕮咀,以苦酒漬之一宿,煎三日,取汁敷之,以瘥為度。(《外臺》卷二十三)
治胡臭方。
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塗腋下,一宿即愈。(《外臺》卷二十三)
治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陰下股里,常如汗濕致臭,六物胡粉敷方。
干枸杞根(半兩) 胡粉(一兩) 干商陸根(一兩) 滑石(一兩) 干薔薇根(半兩) 甘草(半兩炙)
上藥搗下篩,以苦酒和塗腋下,當微汗出,易衣復塗,著藥不過三敷便愈,或更發覆塗之,不可多敷,傷人腋,余處亦塗之。(《外臺》卷二十三)
治身體及腋下狐臭方。
正旦以小便洗腋下,即不臭,大神驗。(《肘後方》卷六)
又方
青木香(二兩) 附子(一兩) 石灰(一兩) 礬石(半兩燒)
上四味,細末,著粉腋中,汁出即粉之。(《肘後方》卷六)
治胡臭方。
辛夷 細辛 芎藭 青木香
上四物分等,搗篩為散粉之。(《醫心方》卷四)
又方
甘草 松樹根及皮 大棗 甜瓜子
上四物,分等,末,服方寸匕,日三。二十日覺,五十日身體並香,百日衣服床幃皆香。(《肘後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