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刊误
ABUIABACGAAg1MLbwAYouJSj4wYwwwM4_gQ

《脉诀刊误集解》,脉学著作,又名《脉诀刊误》。2卷。元代戴启宗(一作起宗,字同父)撰,撰年不详。此书将高阳生《脉诀》原文逐一考核辨妄,采集《灵枢》、《素问》、秦越人、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名医之书作为诠释、订正。既纠正《脉诀》之误,又阐述脉学理论。明代汪机于嘉靖二年(1523年)予以补订刊行,并集诸家脉说及其所撰《矫世惑脉论》等附录于后。现存明嘉靖二年(1523)刻本、崇祯六年(1633)刻本、《汪石山医书八种》本、《四库全书》本及《周氏医学丛书》本等版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本部底本明嘉靖間(1522-1566)新安汪氏刊本(國家圖書館掃描本)。

戴启宗,字同父,元代医家。建业(今江苏南京)人。生活于十四世纪。习儒通医,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研读之余,兼订医书,对朱肱《伤寒百问》一一辨正,撰有《活人书辨》,已佚。根据脉学经典著家的论述,对《脉诀》考核辨妄而成《脉诀刊误集解》(一名《脉诀刊误》),在脉学专著中较有影响。另编《五运六气撰要》。医家项听,曾从其学。

脉诀刊误
序昔朱子之論脈訣也。曰詞最淺鄙。非叔和本書明甚。又曰世之高醫。以其贗也。遂委棄而羞言之。予非精於道者。不能有以正也。以俟明者而折中焉。朱子於此有隱詞矣。其議之也。不過曰詞最淺鄙。且曰俟明者而折中。則不以世醫之委棄為然可知也。夫朱子之不能恝然於脈訣者。蓋有以見夫作者之苦心。乃故作此淺鄙之詞。不欲用脈經之深隱。使末學終無所問津焉耳。至其詞有異於脈經。則又非無義而不足為大病何也。脈經且未嘗盡合於古...
卷上六朝高陽生。剽竊晉太醫令王叔和。撮其切要。撰為脈訣。蔡西山辨之詳矣。世相因。人相授。咸曰王叔和脈訣。既不能正其名。又不能辨其非。訛承惑固。是以罔覺。今刊其誤。題曰脈訣。不以王叔和加其首者。先正其名也。竊取靈素內經、秦越人、張仲景、華佗、王叔和、及歷代名醫之書以證。又述諸家所解。集長辨短。知我者其惟脈訣乎。罪我者其惟脈訣乎。診候入式歌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腎。十二經動脈循環無端...
卷下分合偶比類說經曰知者一言而終。不知者流散無窮。脈之為說。前已論辨於各脈之下。今又以分合偶比類五字。以經綸錯綜之。庶無惑矣。分 有脈之形。分謂脈各有形狀。當先明辨。便了然不疑。大小浮沉滑澀。可以指別。迥然各異。辨之於毫釐之間。使其形不相混。如舉有按無為浮。按有舉無為沉之類。有脈之證。分。謂脈之一字獨見為證。如寸浮。中風頭痛之類。不雜他脈。獨為證。今脈訣歌在各脈之後者。是也。或獨見一部。或通...
附錄診脈早晏法岐伯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機按。診法以平旦。主無病者言。若遇有病。則隨時皆可以診。不必以平旦為拘也。於此又知前聖決死生之分。不專於脈。必須察色觀形。以此相參伍也。今世專尚診脈。而不復問其餘。是不知前聖垂訓之意也。故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