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
ABUIABACGAAghprXwAYostj91QMwwwM4_gQ

《临证指南医案》共十卷。卷一至卷八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兼收外科及五官科医案,卷九和卷十分别为妇科医案和儿科医案。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每门之末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系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其中有关温热病医案的载述甚至成为后世医家编写温病专著的蓝本。《临证指南医案》是中医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从事临床诊疗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本部底本乾隆丙戌31年刊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

临证指南医案
卷一中風錢 偏枯在左。血虛不縈筋骨。內風襲絡。脈左緩大。(肝腎虛內風動)制首烏(四兩烘) 枸杞子(去蒂二兩) 歸身(二兩用獨枝者去梢) 淮牛膝(二兩蒸) 明天麻(二兩面煨) 三角胡麻(二兩打碎水洗十次烘) 黃甘菊(三兩水煎汁) 川石斛(四兩水煎汁) 小黑豆皮(四兩煎汁)用三汁膏加蜜。丸極細。早服四錢。滾水送。陳(四七) 肝血腎液內枯。陽擾風旋乘竅。大忌風藥寒涼。炒杞子 桂圓肉 炒菊花 炙黑甘...
卷二咳嗽某(五三)寒傷衛陽。咳痰。(寒)川桂枝(五分) 杏仁(三錢) 苡仁(三錢) 炙草(四分) 生薑(一錢) 大棗(二枚)某(三九)勞傷陽氣。形寒咳嗽。桂枝湯加杏仁。某(四四)寒熱咳嗽。當以辛溫治之。桂枝湯去芍加杏仁。某(五十)形寒。咳嗽。頭痛。口渴。 桂枝湯去芍加杏仁花粉。某 咳嗽寒熱。杏仁(三錢) 嫩蘇梗(一錢) 桔梗(一錢) 桑皮(一錢) 象貝母(一錢) 生甘草(三分)王(三一)脈沉...
卷三遺精陳 厥後。吸短多遺。議攝下焦。(陰虛陽動)熟地(四錢) 桑螵蛸(二錢) 覆盆子(一錢) 五味(一錢) 湖蓮(三錢) 芡實(二錢) 茯神(三錢) 山藥(二錢)某(四十)夢遺精濁。煩勞即發。三載不痊。腎臟精氣已虧。相火易動無制。故精不能固。由煩動而泄。當填補下焦。俾精充陽潛。可以圖愈。熟地(八兩) 麥冬(二兩) 茯神(二兩) 五味(二兩) 線膠(四兩) 川斛膏(四兩) 沙苑(二兩) 遠志...
卷四積聚葛 嗔怒強食。肝木犯土。腹痛。突如有形。緩則泯然無跡。氣下鳴響。皆木火餘威。乃瘕疝之屬。攻伐消導。必變腹滿。以虛中挾滯。最難速功。近日痛瀉。恐延秋痢。(木犯土虛中挾滯)丁香 厚朴 茯苓 炒白芍 廣皮 煨益智仁又 下午倦甚。暮夜痛發。陽微。陰濁乃踞。用溫通陽明法。人參 吳萸 半夏 薑汁 茯苓 炒白芍又 照前方去白芍加川楝牡蠣。白(十四) 瘧邪久留。結聚血分成形。仲景有緩攻通絡方法可宗。...
卷五風某(二七) 風傷衛。寒熱頭痛脘悶。(風傷衛)蘇梗(一錢) 淡豆豉(一錢)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 厚朴(一錢半) 連翹(一錢半) 通草(一錢) 滑石(三錢)某(二一) 風邪外襲肺衛。畏風發熱。咳嗽脘悶。當用兩和表裡。淡豆豉(一錢半) 蘇梗(一錢)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半) 連翹(一錢半) 通草(一錢)江(五六) 勞倦過月。氣弱加外感。頭痛惡風。營衛二氣皆怯。嗽則閃爍筋掣而痛。大...
卷六郁於(五五) 郁損心陽。陽墜入陰為淋濁。由情志內傷。即為陰虛致病。見症亂治。最為庸劣。心藏神。神耗如憒。諸竅失司。非偏寒偏熱藥治。必得開爽。冀有向安。服藥以草木功能。恐不能令其歡悅。(郁損心陽) 妙香散。陸(二六) (心脾氣結神志不清)人參 桔梗 烏藥 木香 各三分磨汁又 夜服白金丸。又 久郁。心脾氣結。利竅佐以益氣。人參 石菖蒲 龍骨 棗仁 遠志 茯神胡(四六) 悲泣。乃情懷內起之病。...
卷七痢沈 暑必挾濕。傷在氣分。古稱滯下。此滯字。非停滯飲食。言暑濕內侵。腑中流行阻遏。而為滯矣。消導。升舉。溫補。暑邪無有出路。胸痞不飢。不食。黏膩未已。而肛門沉墜里結。三焦皆受邪蒸。上下渾如兩截。延為休息痢疾。纏綿展轉。豈旦晚驟愈之病。(暑濕熱)淡乾薑 生薑 小川連 淡黃芩 人參 枳實徐 夏季痢症。多是濕熱食積。初起宜分消其邪。但肌柔白嫩。乃氣虛之質。且性情畏藥。只宜少與勿過。檳榔汁 青皮...
卷八衄某 溫邪衄血。(溫邪)連翹 元參 淡黃芩 黑山梔皮 杏仁 鬱金某 風溫衄血。(風溫)丹皮 元參 連翹 赤芍 茅花 黑梔皮某(三四) 此熱蒸於水谷之濕。齦血鼽衄。納穀如昔。治在陽明。(濕熱胃火上蒸)熟地 知母 石膏 元參 牛膝陳(女) 常有衄血。今夏忽起神識如呆。診脈直上魚際。大忌驚恐惱怒。天癸得通可愈。(膽火上升心營熱)犀角 丹參 元參 生地 連翹 知母林(二六) 陽升。鼻衄不止。細生...
卷九調經張(二九) 經先期色變。膚腠刺痛無定所。晨泄不爽利。從來不生育。由情懷少歡悅。多愁悶。鬱則周行之氣血不通。而脈絡間亦致間斷蒙痹。例以通劑。(愁鬱氣血滯)川芎 當歸 肉桂 生艾 小茴 茯苓 生香附 南山楂 益母膏丸姚(二二) 久嗽背寒。晨汗。右臥咳甚。經事日遲。脈如數而虛。谷減不欲食。此情志郁傷。延成損怯。非清寒肺藥所宜。(後期 郁傷久嗽肺氣虛)黃耆 桂枝 白芍 炙草 南棗 飴糖肺為氣...
卷十幼科要略按襁褓小兒。體屬純陽。所患熱病最多。世俗醫者。固知謂六氣之邪。皆從火化。飲食停留。鬱蒸變熱。驚恐內迫。五志動極皆陽。奈今時治法。初則發散解肌。以退表熱。仍混入消導。繼用清熱苦降。或兼下奪。再令病家禁絕乳食。每致胃氣索然。內風來乘。變見驚癇。告斃甚多。附記世俗通套之方藥於左。不可不知。不足取法也。防風 荊芥 葛根 前胡 桔梗 木通 赤芍 卜子 厚朴 陳皮 山楂 麥芽 枳殼 神麯 鉤...
附錄案中所用諸方。開載於後。以便初學之士查閱。桂枝湯桂枝 白芍 炙草 生薑 大棗桂枝加附子湯 即桂枝湯加附子。苓桂朮甘湯茯苓 白朮 桂枝 炙草小建中湯白芍 桂枝 炙草 生薑 大棗 飴糖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桂枝 炙草 生薑 大棗 蜀漆 龍骨 牡蠣生薑瀉心湯生薑 乾薑 半夏 黃芩 黃連 甘草 人參 大棗甘草瀉心湯甘草 乾薑 半夏 黃芩 黃連 大棗半夏瀉心湯半夏 黃芩 黃連 人參 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