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经》是失传千年的《伤寒论》古本,与《伤寒论》同出一源,但因流传不广而鲜为人知。这部典籍在隋唐时期就已经问世,但由于缺乏广泛传播,即使是许多大藏书家也未能见到。直到清初,陈士杰才发现了这部经典,并进行了雕刻刊行。全书包含八卷、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被认为与《伤寒论》具有相同的体系和重要的价值,因此被称为《伤寒论》的别本。据钱超尘先生指出,《金匮玉函经》是《伤寒论》最早的传本,可以称之为《伤寒论》的古本,对于保存和传承《伤寒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起秀堂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进行了刊行。本部底本清康熙年間刻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