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汇精
ABUIABACGAAg79GMwAYo873e9gYwwwM4_gQ

《古方汇精》,方书,5卷。清代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1804年)。全书分内、外、儿、妇四门,附奇急门,各一卷,方下有主治症状、脉理等。卷一内症门,方九十七首;卷二外科门,方一百八十二首;卷三妇科门,方五十二首;卷四儿科门,方六十四首;卷五奇急门,方十三首。共收方四百零八首。作者汇集古方,并参考诸书,推求善本,“择其屡效屡验者”,故名。现存清嘉庆九年(1804)京江尊仁堂刻本、清咸丰十年(1860)京江怀德堂刻本等。本部底本《珍本醫書集成》第九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作者爱虚老人,清代医家,名佚。乐于刊印医方以济人,于嘉庆年间辑成《古方汇精》五卷,集古医方中有验之内、外、妇、儿各科及急救方四百余首,甚便于后学查检或配方。

古方汇精
弁言難經云。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神聖之精意。不可得而傳矣。然醫之道備乎陰陽氣化。盡物性以盡人性。而顯著者則在方書。慨自青囊未傳。肘後未得。而古方之流播於世者。亦皆難闡其精焉。而莫謂無精之可闡也。且夫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治病之藥。苟不通性命之故。則病亦安可治哉。然則病之治。治以方。而養命養性。所謂方之精也。嗟乎。靈樞素問。非不載籍極博而為人所樂稱。第恐得其粗而遺其精。而古...
凡例一古今方書。汗牛充棟。經驗方本。刊刻亦多。茲於各方本擇其屢效屢驗者。分內外婦兒四門。又附奇急一門。共五卷。名曰古方匯精。付之棗梨。公諸當世。掛漏之譏。固所不免。一內外諸方。婦兒通用。其有專屬婦兒者。列為專門。至婦人胎產。小兒初生。尤為緊要。特採錄達生論變蒸考於後。一奇急一門。症非常見。倉猝奇險。遲則難救。故遍採諸方以盡周急之義。一望聞問切。缺一不可。是編於各方下詳列形症。不及脈理。蓋脈理...
卷一 內症門方首內症。內有自內出者七情之所傷。有由外感者。六氣之所客。而不但已也。凡飲食勞郁。皆觸於外而中於內。凡風痹淫濕。皆積於內而達於外。矧元氣日益薄。真精日易耗。其稟賦厚者。十無一二。其體質虧者。十得八九。雖有膏粱藜藿之別。而其中堅強者。大都不可多得。體此以制方。補益與和解並重。調理次重。攻下者間存一二。因人症而施之。可應手而效。勿以平易簡便。忽忽看過。以為無奇方。必無奇效。則不明岐軒...
卷二 外科門症有內。復有外。外之形症。可一望而知。而亦有表裡寒熱虛實之別。大抵發於臟者陰也。發於腑者。陽也。而陰中陰。陽中陽。陰中陽。陽中陰。變易互易。幻不可測。或施治之偶誤。或援拯之稍緩。輕者致重。重者致死。可不慎諸。夫病有淺深。發有緩急。而淺者多急而易痊。深者多緩而難愈。總以升提解散。為第一要著。其積之深而發之緩者。為臟為陰。升而越之。其積之淺而發之急者。為腑為陽。解以和之。次則且補且提...
卷三 婦科門婦人之症。與男子同。而有不同者。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婦人之不同於男子者。陰柔其性也。人之一身。氣運乎血。血麗乎氣。而婦人尤以血為先天之本。血於婦人。猶水之行地中。自二七而天癸至。榮華貫乎百脈。而疾病亦莫不由之。自行經而孕育。而胎前。而產後。症有主有客。而總以調和氣血為主。氣血調。經脈和。腠理固。病何從生。體此以制方。百不失一矣。彼誤任攻伐者。在柔脆之質。為禍尤...
卷四 兒科門赤子初生。百脈未周。賴母乳哺之。而其膚革未充。精髓未滿。恆易招客忤。究其根原。有未離母胎。而已受病者。有既脫母腹。而旋致病者。有變蒸非病。而調護失宜。輾轉而成病者。加以痘疹關煞。種種皆病之所叢生。心誠求之。不中不遠。今自初生。以及孩提。少長。內外主客。各採數方。雖未盡保嬰之法。而按症投之。可無橫夭。是亦慈幼之一端也。輯兒科。小兒初生集要十則一小兒初生。先濃煎黃連甘草湯。用軟絹。或...
卷五 奇急門奇急者何。凡症必審色脈。察表裡。而倉猝中不及審察。莫知何經。莫名何症。所以奇。所以急也。不速救。即至不救。故於內外婦兒後。備列急救諸方。症雖奇。而方實庸也。而效自奇也。勿以庸視之。輯奇急。一救自縊。徐徐抱住解下。不得用刀剪斷繩。上下安被。放倒。微微捻正喉嚨。以手掩其口鼻。勿令透氣。一人以腳踏其兩肩。以手挽其頂發。常令弦急。勿使縱。一人以手摩捋其胸臆。屈伸其手足。若已僵直。漸漸強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