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汇精 卷三 婦科門

清·爱虚老人
来源:古方汇精

卷三 婦科門

婦人之症。與男子同。而有不同者。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婦人之不同於男子者。陰柔其性也。人之一身。氣運乎血。血麗乎氣。而婦人尤以血為先天之本。血於婦人。猶水之行地中。自二七而天癸至。榮華貫乎百脈。而疾病亦莫不由之。自行經而孕育。而胎前。而產後。症有主有客。而總以調和氣血為主。氣血調。經脈和。腠理固。病何從生。體此以制方。百不失一矣。彼誤任攻伐者。在柔脆之質。為禍尤烈。往往有陰罹其慘而不悟者。良可哀也。輯婦科。

益母丸(一)

(治婦人赤白帶下。惡露淋漓不止。及胎前產後諸症。)

益母草(方梗對節生葉葉類火麻四五月間開紫花是白花非)

於五月間。採取曬乾。連根莖葉。勿犯鐵器。磨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熱酒和童便化下。若臨產時。倉卒未合。只用生益母草。搗汁。入蜜少許。服之。其效甚大。或用砂鍋。文武火。熬成膏。如黑砂糖色。入瓷罐收貯。每服二三匙。或酒或童便。調下。亦妙。

歸神湯(二)

(治婦人夢交盜汗。心神恍惚。四肢乏力。飲食少進諸症。)

黨參(二錢) 白朮(一錢半) 白茯苓 歸身(各一錢) 炒棗仁 陳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圓眼肉(七枚) 羚羊角 琥珀(各研末五分)

上羚羊角、琥珀、二味不煎。余藥煎熟去渣。入二末和勻。食前服。

八珍養血丸(三)

(治月候不調。赤白帶下。皮寒骨熱。肢體倦怠。並一切崩淋乾血等症。)

上炙耆 大生地 白朮 丹參(各三兩) 當歸 陳阿膠 茯神 雲茯苓 白芍(各一兩五錢)遠志(八錢) 川芎(一兩) 炙草(五錢)

各取末。杜仲十兩熬膏。和煉蜜為丸。每服四錢。淡酒下。如症勢重者。早三錢。薑湯下。晚二錢。淡酒下。

加味歸脾丸(四)

(治脾不統血。以致妄行。並心悸怔忡。胃口不調。飲食不香。陰虛寒熱以及產後失調。經行乖舛諸症。)

黨參 黃耆(炙) 白朮(炒) 雲苓 炒棗仁(各二兩) 遠志 當歸(各一兩) 廣木香(煨) 炙草(各五錢) 柴胡(八錢) 麥冬(一兩五錢去心糯米拌炒)

各取末。用桂圓肉四兩煎汁。小紅棗六兩。去皮核。煮爛和丸。每服二錢。早服。鍋焦粉湯下。晚服。淡酒下。

一味生新飲(五)

(治乾血癆症。)

全當歸(五錢酒洗)

水酒各半。濃煎。分早晚服。半月取效。前症由於先天不足。兼之七情所傷。照方服。加服養血丸。(見前三號)兼進八珍湯。(見內症十三)加陳阿膠(二錢)制杜仲(一錢五分)湯丸並進。可以漸愈。慎勿輕用通經逐瘀。如桃仁代赭之類。恐致崩下暈脫。不可救藥也。

一味厭紅散(六)

(治血崩不止。)

陳棕(三錢燒灰存性)

陳酒調下。前症由氣不攝血。照方服。加用補中湯。(見內症十號)八珍湯。(見內症十三)相間投之。俱用陳棕灰(五分)為引。兼服歸脾丸。(見前四號)可以漸愈。

種玉酒(七)

(治婦女經水不調。氣血乖和。不能受孕。或生過一胎。停隔多年。服此藥酒百日。

即能懷孕。如氣血不足經滯痰凝者。服至半年。無不見效。受胎後加服泰山磐石散。(見後二十號)保護胎元。)

全當歸(五兩切片此能行血養血) 遠志肉(五兩用甘草湯洗此能散血中之滯行氣消痰)

上二味。用稀夏布袋盛之。以甜三白酒十斤浸之。七日為度。每晚隨量溫飲之。慎勿間斷。服完照方再製。再於每月經期。加用青殼鴨蛋。以針刺孔七個。用蘄艾五分。水一碗。將蛋安於艾水碗內。飯鍋上蒸熟。食之。多則五六個。少則二三個。尤妙。

蕎脂丸(八)

(凡閨女在室行經。並無疼痛。及出嫁後。忽患痛經。漸至滋蔓。服藥罔效。此乃少年新娘。男女不知禁忌。或經將來時。或行經未淨。遂爾交媾。震動血海之絡。損及衝任。以致瘀滯凝結。每致行經。斷難流暢。是以作疼。名曰逆經痛。患此難以受孕。醫不明此。猜寒猜熱。論虛論實。混治無效。惟投以此方多神應。痛止經調。俱得產育。) 蕎麥(五升淘去灰曬燥磨節去粗皮取淨面聽用蕎麥補衝任脈絡且兼化瘀滯) 畫邊胭脂(二兩此係蘇木茜草紅花佐以烏梅煎染綿繭而成取其溫潤之氣威而不猛。)

上將畫邊胭脂。煎濃汁。搗和蕎麥淨面為丸。如桐子大。每早服五錢。開水下。忌食豬肝羊血糟醋。

一味利關散(九)

(治赤白沙淋諸症。)

真赤茯苓五錢為末。空心豆腐漿調下。

一味歸經飲(十)

(治月經逆上。出於口鼻。)

韭汁一小杯。和童便溫服。吐血咯血昏暈等症。服此方亦能取效。

探胎飲(十一)

(婦人經水不來三月疑似用此驗之。)

川芎(不拘多少為末不見火)

空心煎艾湯調下五分。覺腹中動。則有胎也。臍之下血動者。乃血瘕也。不動者。血凝也。病也。

泰山磐石散(十二)

(治婦人氣血兩虛。或肥而不實。或瘦而血熱。或肝脾素虧。怠惰少食。屢有墮胎之患。此方和平。兼養脾胃氣血。覺有熱者。倍黃芩。少用砂仁。覺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黃芩。更宜戒惱怒欲事。屏酒醋辛熱之物。可保無墮。)

黨參(焙) 糯米(各三錢) 黃耆(蜜炙) 川斷 黃芩(各一錢) 川芎 甘草(蜜炙) 砂仁(研各五分) 白芍(酒炒) 熟地(各八分) 白朮(土炒二錢)

白水煎服。但常有孕。隔三五日。常用一服。過四個月。方保無虞。其藥渣可傾入河池內。與魚食之。以有糯米故也。

千金保孕丸(十三)

(治妊婦腰背痛。慣墮胎。服此可免半產之患。)

川續斷(二兩酒拌炒) 厚杜仲(四兩切片用白糯米炒斷絲)

上共為末以山藥四兩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用米湯空心送下。戒惱怒。忌食酒醋豬肝發火等物。

徐東皋曰。婦女凡懷胎兩三月。慣會墮落。名曰小產。此由體弱。氣血兩虛。臟腑火多。血分受熱所致。醫家安胎。又多用艾附砂仁熱補之劑。是速其墮矣。殊不知血氣清和。無火煎爍。則胎自安。大抵氣虛則提攝不住。血熱則濫溢妄行。欲其不墮得乎。香附雖云快氣開鬱。多用則損正氣。砂仁快脾。多用亦耗真氣。況香燥之性。氣血兩傷。求以安胎。適以損胎也。惟泰山磐石散。千金保孕丸。能奪化工之妙。百發百中。萬無一失。

護胎飲(十四)

(治經虛漏胎。)

川芎(六分) 歸身 炒白芍 雲苓(各一錢) 上黨參(蜜炙) 大生地(炙各三錢) 焦白朮 制杜仲 川續斷(各一錢五分) 炙草(五分) 丹皮(八分) 淮岳(二錢) 姜皮(一分) 南棗(二枚)懷孕二三月。忽然腹痛下血。如欲小產。照服一二劑。可以固氣安胎。縱然小產。亦能平善。勿易視之。

安胎飲(十五)

(妊娠五七個月。用數服可保全產。)

黨參 白朮 當歸 熟地 川芎 白芍 陳皮 炙甘草 紫蘇 炙黃芩(各一錢)

引加姜五分。白水煎服。

銀苧酒(十六)

(治妊娠胎動欲墮。腹痛不可忍。及胎漏下血。)

苧根(二兩) 紋銀(五兩) 酒(一碗)

如無苧之處。用茅草根五兩。加水煎之。如不善飲者水煎。加酒飲之亦可。

益母地黃湯(十七)

(治妊娠跌墜。腹痛下血。)

黃耆(炒) 生地 益母草 當歸(各二錢)

引加姜二分。白水煎服。

束胎丸(十八)

(懷胎七八個月。恐胎氣展大難產。用此扶母氣。束兒胎。自然易產。然必胎氣強盛者乃可服。)

條黃芩(酒炒勿太熟冬月一兩夏月半兩) 白朮(三兩) 陳皮(二兩) 白茯苓(七錢五分)

上為末。粳米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芎歸補中湯(十九)

(治氣血俱虛半產。)

川芎 炙黃耆 當歸 白朮(炒) 黨參 白芍(炒) 炒杜仲 炒阿膠(各一錢) 艾葉(二分)五味子(四分炒研) 炙甘草(五分)

白水煎服。

保安煎(二十)

(治婦人難產。橫生逆產。以致六七日不下者。或嬰兒已死腹中。命在垂危。照方服之。立刻即下。保全母子兩命。服之無不效驗。此方異人所授。願以救世活人每見收生穩婆。用手取割。立傷產婦。深可惻憫。切忌切忌。如臨月二三日前覺行走動履不安。預服一劑。可保萬全。此方屢試屢驗。活人無數矣。)

當歸(酒洗) 川芎(各一錢五分) 厚朴(薑汁炒) 蘄艾(各七分) 菟絲子(一錢四分) 川貝母(一錢去心) 枳殼(六分) 川羌活 甘草(各五分) 荊芥穗 炙黃耆(各八分) 炒白芍(一錢二分冬日一錢)

水一鍾。姜三片。煎八分。預服者空心服。臨產者隨時服。

固元飲(二十一)

(治妊娠三月後。胎動下血。或因傾跌欲墮。服此俱可保安。)

大生地(四錢) 川芎

(六分) 歸身 川續斷 雲苓(各二錢) 炒白芍 制杜仲 丹參(各一錢五分) 焦白朮(一錢三分) 炙草(四分)煎成。加淡酒半小杯沖服。胎生者安。如已死腹中。方去川續斷。加敗龜板(三錢炙)、血餘灰(五分)、芒硝(六分)投一劑。自然收縮而下。

一味通瘀飲(二十二)

(治小產後惡露不行。小腹脹痛等症。)

丹參(六錢酒浸一宿炒)

每取二錢煎成一小盞。和入童便淡酒各半小杯。更加薑汁一滴。每早服一次。三次為度。凡小產重於大產。尤宜加慎調養。小產後照取陽和生化湯。(見後三十四號)煎服一二劑。兼進是方。可免小產變生諸症。

疏解散(二十三)

(治妊娠傷寒初起。項強惡寒肢冷骨節痠痛身體倦怠。默默不語。投是藥一劑。肢體稍和。得汗未透。再一劑自然汗解。解後無庸他藥。服芎歸。(見前十九號)八珍。(見內症十三)等湯。數劑。可以保安。如他症悉除。惟余煩渴。投加味逍遙散(見內症二六)二劑自愈。)

川芎(一錢) 全歸(二錢) 建曲 夏曲 生黃耆(各一錢五分) 砂仁(四分) 枳殼(炒) 防風(各八分) 桂枝(五分)

引煨姜一片。蔥白三錢。

正氣飲(二十四)

(治妊娠瘧。)

荊芥(炒) 川芎(各八分) 當歸 建曲 夏曲 赤芍(各一錢五分) 蒼朮(炒) 白朮(各二錢) 橘紅(一錢) 赤首烏(三錢) 枳殼(六分炒) 藿香葉(五分) 桂枝木(四分尖)引加姜皮(二分)蔥白(三寸)二劑後。瘧發漸早漸輕。去蔥白、桂枝、荊芥、枳殼、建曲、夏曲。加黨參、大生地、法制半夏(各三錢)、柴胡(六分)、炙甘草(八分)、引去姜皮。換姜(一錢五分)。瘧先時服。二劑應止。如未止。日進芎歸湯。(見前十九)一劑。瘧先時投五福飲(見內症十七)一劑。自然漸止。止後投八珍湯(見內症十三)數劑。可以保安。

祛邪化滯煎(二十五)

(治妊娠痢。)

川芎 黃芩(各八分) 當歸 炒白朮(各一錢五分) 建曲 夏曲(各二錢) 藿梗 雲苓(各一錢) 赤芍(一錢二分) 煨木香(四分) 炙草(三分)引加姜皮(半分)、砂仁殼(二分)、冬瓜皮(五分)投二劑化滯祛邪。和調營衛。痢應可止。如未止。用歸芍六君湯。(即前內症二二香砂六君湯去藿香砂仁換當歸白芍各一錢)和入香連丸(見內症五九)一錢。服三五劑自愈。愈後加服八珍湯(見內症十三)數劑。

疏風利陰煎(二十六)

(治產婦中風。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瘲。)

歸身(四錢) 荊芥穗(一錢五分)

上藥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童便各一小杯。煎成灌之。下咽即解。

萬應無憂散(二十七)

(胎前臨產之月。間一日服一劑。臨產時。有力之家。照方加好人參七分。無力者。加上炙黃耆二錢。)

當歸身(三錢) 焦術 炒黃芩(各一錢五分) 廣皮(五分) 益母草 大熟地(各二錢) 大川芎 茯苓塊(各一錢) 炙草(四分) 大腹皮(八分黑豆汁洗淨)

紫氣丹(二十八)

(治橫生逆產難產者。)

全當歸(一兩) 川芎 柞樹皮(各五錢) 紅花(二錢) 炙黃耆(三錢) 敗龜板(一個炙)照分兩每料蜜成三丸。

每服一丸。丹參二錢煎湯服。若膏粱體弱甚加人參二錢。藜藿體不加即產也。

佛手散(二十九)

(治懷孕六七個月。因跌磕傷胎。腹中疼痛。口噤昏悶。或心腹飽滿。血上衝心。及產後腹痛發熱頭疼諸症。)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水一盞。酒一小杯。同煎。照服一二劑。胎生者安。胎死者下。

如橫生倒產。子死腹中者。

如黑馬料豆五錢炒焦。乘熱淬入酒水中。加童便一杯煎服。

當歸芍藥湯(三十)

(治妊娠心腹急痛。或去血過多。眩暈等症。)

當歸 白芍(炒) 白朮(炒) 茯苓 澤瀉(各一錢) 川芎(二錢) 白水煎服。

加味芎歸湯(三十一)

(治分娩交骨不開。或五七日不下垂死者。)

生過男女婦人發(三錢燒灰存性) 自死龜板(一個炙酥用) 川芎(七錢) 當歸(一兩)水煎服。不問生死胎俱下。

仙傳通津救命至靈丹(三十二)

(治裂胞生。及難產數日。血水已乾。產戶枯澀。命在垂危者。服之神效。)

桂圓肉(六兩去核) 生牛膝梢(一兩用酒一杯浸搗爛)將桂圓肉煎濃汁。衝入牛膝酒內服之。停半日即產。

平胃散(三十三)

(治胎死腹中。其舌多見青黑。口中甚穢而嘔。腹中不動。只覺陰冷重墜者是。)

厚朴(薑汁炒) 陳皮(各三錢) 朴硝(五錢) 炒甘草(一錢二分) 蒼朮(三錢米泔水浸去皮炒)照方用河水一盞。酒一盞。煎十數沸。入朴硝。再煎數沸。溫服。其死胎即化水而出。萬不失一。

一方用朴硝末三錢。以熱酒和童便調服。立下。或用佛手散(見前二九)調服。亦妙。

陽和生化湯(三十四)

(治產後惡露不行。兒枕作痛。並一切血暈諸症。是方一產下。即服之。留渣再煎再服。時不論冬夏。人不論強弱。俱宜照服。切勿加減。小產亦宜照服。)

當歸(五錢) 炙草(五分) 炮姜(四分) 川芎(二錢) 丹參(一錢五分) 桃仁(九粒去皮尖)煎好。加花酒童便各半小杯。沖服。以杜產後諸患。

紫霞丹(三十五)

(治產後血暈驚風。一切危症。)

熟地 川芎(各四錢) 當歸(八錢) 黑荊芥(一錢炒) 炮姜(五分) 丹參(一錢五分) 桃仁(五粒去皮研) 益母草(一錢)煎成。加童便一杯和服。

一方治產後血崩大下不止。用蒲黃炒黑為末二錢。以川芎當歸各二錢煎湯調服。

一方治產後血不止。用百草霜(取燒野草者)一錢。酒調和入八珍湯(見內症十三)內溫服。

一方治產後昏暈。急將亂髮浸陳醋燒於床前。立蘇。即取童便一碗溫服。可保無虞。

養營惜紅煎(三十六)

(治產後鼻中流血不止。)

歸尾(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荊芥穗(一錢炒黑) 血餘灰(五分)煎成。加陳京墨酒磨汁半小杯。童便一小杯。和溫服。

一方用本人頂心發(三五莖)紅絨線(三五莖)合扎右手中指節上。令極緊即止。此乃瘀血逆行。產後危症。倉猝無醫。速宜用此。

華佗愈風散(三十七)

(治產後中風。口噤手足抽掣。角弓反張。或血暈不省人事。四肢強直。或心頭倒築。吐瀉欲死。)

荊芥穗(除根不用焙乾為末)

每服三錢。童便調服。口噤則挑牙灌之。齦噤則不必研末。只將荊芥用童便煎。俟微溫。灌入鼻中。其效如神。同黑豆酒並用。更妙。

一方用黑豆五錢。炒至煙起。再入連根蔥頭五個。同炒。隨入好酒一杯。水一盞。煎成溫服。出汗即愈。

邪滯雙解散(三十八)

(治產後瘧。)

川芎(六分) 當歸 建曲 夏曲 炒蒼朮(各一錢五分) 枯穀芽 炒白芍 藿香葉(各一錢)雲苓 丹參(各二錢) 大生地(三錢炙)引蔥八分。煨黑姜一錢。肢冷加桂枝尖木三分。二劑後。瘧來已正。方內加升麻炙柴胡各四分。生熟首烏各一錢五分。投二劑。可止。如未止。再投二劑。接服休瘧飲(見內症五四)與八珍湯。(見內症十三)相間服之。可期漸愈。

快脾飲(三十九)

(治產後痢。)

當歸 建曲 夏曲(各一錢) 老蘇梗(四分) 赤苓塊(二錢) 丹皮(八分) 藿梗(六分) 淡乾薑(二分) 炙草(三分)照服二劑。加大生地(一錢五分薑汁炒炭)、淮岳(二錢)、廣皮(七分)、丹參(二錢)、砂仁殼(四分)、冬瓜皮(八分)、白蔻肉(四分)、大南棗(二枚)再四劑。取和解而愈。

當歸補血湯(四十)

(產後大補陰血。退血虛發熱如神。)

黃耆(一兩蜜炙) 當歸(三錢)水二碗。煎一碗。一服立愈。分兩不可加減。

通脈湯(四十一)

(治乳少。或無乳。)

生黃耆(一兩) 當歸 白芷(各五錢)七孔豬蹄一對。煮湯。吹去浮油。煎藥一大碗服之。覆面睡即有乳。或未效。再一服無不通矣。其新產無乳者。不用豬蹄。只用水酒各一盞煎服。體壯者加好紅花五分。以消惡露。

一方用雄豬白胰一個。切碎。炒半熟。衝入黃酒一碗。頓熱空心連胰服之。兩三次效。 是方體壯者宜之。

一方用赤小豆(四錢)煎湯頻飲。即通。 是方體弱者宜之。

吹乳飲(四十二)

(治乳癰初起。)

蒲公英(一兩) 金銀花藤(二兩)搗汁。和熱酒服。留渣敷患處。

開鬱流氣散(四十三)

(治乳硬如石。)

槐花(三錢炒) 遠志(三錢)

上為末。每日陳酒調服。半月取效。外用遠志蔥蜜餅敷之。(遠志蔥蜜餅敷法。見外症六號。益氣養營煎後引。)

益血和中散(四十四)

(治乳岩乳癤初起。)

用敗龜板煅存性。每服三錢。糖拌。好酒送下。盡醉。即消。

托裡散(四十五)

(治乳癧潰爛。至見臟腑。)

雄鼠糞(兩頭尖者是炒) 露蜂房(煅) 土楝樹子(經霜者炒川練不用)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酒下。間三日一服。數日膿盡。瘡口漸收。

治妊娠小便不通

腹脹如鼓。數日垂死。用豬脬吹脹。以鵝毛管子安上。插入陰孔。捻脬氣吹入即通。通後。加服補中湯(見前內症十)一二劑。

治產後陰翻

用澤蘭葉五錢。煎濃湯熏洗。即收。

治產後陰腫

此症皆因下體受風。形似生毒。紅赤腫疼。用蔥白(一兩)研膏。入乳香(一錢)研勻。敷貼患處。即消。

一方用羌活防風各一兩。煎湯熏下體。亦消。

治子腸不收

用蓖麻仁(十四粒)研膏。敷頭頂心。腸收上。即速去之。去之不速。恐生變異之症。慎之慎之。

治產後肉線下垂

此症因產婦用力太過垂出肉線。痛徹心脾。急搗連皮老薑三斤。入麻油二斤。炒乾。先以熟絹。盛起肉線。納入產戶。乃以絹袋盛姜。就近熏之。冷則更換。漸次縮入。重者須一二日可愈。斷則不治。

治乳脹不回

用大麥芽炒黃。煎服。神效。

治乳懸怪症

產後兩乳忽長。細小如腸。垂過小腹。痛不可忍。用川芎當歸各二錢濃煎頻服。仍用二味燒熏。令病者吸之。又以蓖麻子一粒。研爛。貼其頭頂。當漸收上。既收復舊。速即洗去蓖麻子。

附錄達生論

臨產六字真言。一曰睡。二曰忍痛。三曰慢臨盆。

初覺腹痛。先自家拿穩主意。要曉得此是人生必然之理。極容易之事。不必驚慌。但看痛一陣不了。又疼。連連五七陣。漸疼漸緊。此是要生。方可與人說知。以便伺候。若痛得慢。則是試痛。只管安眠穩食。不可亂動。此處極要著意留心。乃是第一關頭。不可忽略。若認作正產。胡亂臨盆。則錯到底矣。

此時第一忍疼為主。不問是試痛。是生產。忍住疼。照常吃飯睡覺。痛得極熟。自然易生。且試痛與正產。亦要疼久。看其緊慢。方辨得清。千萬不可輕易臨盆坐草。揉腰擦肚。至囑至囑。再踮時宜穩踮。坐時宜正坐。不可將身左右擺扭。須知此處。要自家作主。他人替不得。與自家性命相關。與別人毫無干涉。

到此時必要養神惜力為主。能上床安睡。閉目養神最好。若不能睡。暫時起來。或扶人緩行。或扶桌站立片時。疼若稍緩。又上床睡。總以睡為第一妙法。但宜仰睡。使腹中寬舒。小兒易於轉動。且大人睡下。小兒亦是睡下。轉身便不費力。蓋大人宜惜力。小兒亦惜力。以待臨時用之。切記切記。

無論遲早。切不可輕易臨盆用力。切不可聽穩婆說孩兒頭已在此。以致臨盆早了。誤盡大事。蓋母子一氣。子在母腹中時。母之氣力。即子之氣力。母若無力。則子亦無力矣。故母不輕用力。兒便有氣勢。自會鑽出。何須著急。因恐小兒力薄。其轉身時用力已盡。及到產門不能得出。或亦有之。宜稍用力一陣助之。則脫然而下矣。

或曰。大便時亦須用力。如何生產不用力。不知大便呆物。必須人力。小兒自會轉動。必要待其自轉。不但不必用力。正切忌用力。蓋小兒端坐腹中。及至生時。垂頭轉身向下。腹中窄狹。他人有力難助。要聽其自家慢慢轉身到產門。頭向下。腳向上。倒懸而出。若小兒未曾轉身。用力一逼。則腳先出。以為詫異。且贈之美名曰腳踏蓮花生。或轉身未定時。用力一逼。則橫臥腹中。一手先出。又名之曰討鹽生。即或轉身向下。略不條直。用力略早。亦或左或右。偏頂腿骨而不得出。不知此等弊病。皆是時候未到。妄自用力之故。奉勸世人。萬萬不可用力。然亦非全不用力。但當用力。只一盞茶時耳。其餘皆不可亂動者也。即如大便。未到其時。縱用力亦不能出。而況於人乎。

或問何以知此一盞茶時而用力乎。曰。此時自是不同。若小兒果然逼到產門。則渾身骨節疏解。胸前陷下。腰腹重墜異常。大小便一時俱急。目中金花爆濺。真其時矣。當於此時臨盆。用力一陣。母子分張。何難之有。更有第一妙法。凡女子臨產。其兩手中指傍。脈必跳動。異於往時。直至中指第二節。脈亦亂動。方是的真時候。於此時臨盆。則用一口氣送下便生矣。

或曰。早一時斷乎不可矣。不知遲了一時。可不妨否。曰不妨。若果當其時。必無不出之理。然或偶有不出者。則小兒力盡不能得出。宜令上床安睡。使小兒在腹中。亦安睡歇力。少刻自然生矣。

或曰。倘或兒到產門。而大人睡下。豈不有礙。曰更好。蓋小兒向下時。而大人坐立。則小兒倒懸矣。豈能久待。今大人睡下。兒亦睡下。有何妨礙。又曰。倘或悶壞。奈何。曰。他十個月不曾悶。今乃悶乎。

或曰。不宜用力。已聞教矣。不知先誤用力。以致橫生倒產。有法治之否。曰。急令安睡。用大劑加味芎歸湯服之。將手足緩緩托入。再睡一夜。自然生矣。又曰。托之不入奈何。曰。若肯睡。再無托不入之理。若到此時。仍不許他睡。又或動手動腳。亂吃方藥。吾末如之何矣。若兒身已順。產戶已開。兒已露頂。猶不下者。此因兒身迴轉。臍帶絆肩故也。名曰礙產。即令產母仰臥。徐推兒上。以中指按摩兒肩。去其臍帶。方可用力。

或曰。盤腸生是何緣故。曰。用力之過。蓋因產母平日氣虛。及到臨時。用力努掙。渾身氣血下注。以致腸隨兒下。一次如是。下次路熟。又復如此。若能等待瓜熟蒂落之時。何得有此怪異。

或曰。穩婆不必用乎。曰。既有此輩。亦不能不用。但要我用他。不可他用我。全憑自家作主。不可聽命於彼耳。大約此等人。多愚蠢。不明道理。一進門來。不問遲早。不問生熟。便令坐草用力。一定說兒頭已在此。或令揉腸擦肚。或手入產門探摸。多致損傷。更有一等狡惡之婦。藉此居奇射利。禍不忍言矣。每見富貴之家。預將穩婆留在家中。及到臨時。稍不快利。前後門戶。接到無數。紛紛攘攘。吵成一片。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但房中只要曾生育過老嫗二人。有氣力。抱腰女人二名。或一人靜以守之。米粥時進。以飽為度。

或問服藥有益無損否。曰。安得無損。鼠兔二丸。大耗氣而兼損血。回生丹大破血而兼損氣。蓋鼠兔例用香竄之藥。產時百脈解散。氣血虧虛。服此散氣藥。兒已出而香未消。其損多矣。且令毛竅開張。招風入內。禍不可言。回生丹以大黃紅花為君。其餘亦多消導之品。血已耗。而又大破之。多致產後發熱等病。遺患無窮。按此方藥。古今稱為神靈奇寶。尚然如此。其他可知。今所輯胎產前後諸方。皆家常之品。屢經試驗者。非世上之方。故公之人世。以廣大生之德。

或曰。依此言。世間總無難產者耶。曰。偶亦有之。或因母太虛。胎養不足。血氣不完。或母病傷寒之後。熱毒傷胎。又或夫婦同房太多。以致欲火傷胎。平日過食椒姜煎炒之物。火毒傷胎。以及跌撲損傷。皆致難產。多令胎死腹中。除此之外。無難產者矣。又有嚴寒天氣。滴水成冰之時。貧家房中。火氣微薄。以致血寒而凍。亦令不出。然此亦因臨盆早。去衣久坐之故耳。若令擁被安臥。待時而產。豈有此患。

或問臨產時。飲食如何。曰。此時心內憂疑。腹中疼痛。甚至精神疲睏。口中失味。全要好飲食調理。但不宜過於肥膩耳。倘不能食。只將雞鴨湯肉湯之類。吹去油。澄清頻頻飲之。若在貧家。豈能辦此。白米粥最佳。餛飩亦可。俱能壯助精神。和調氣血。人以食為命。豈可一日缺乎。

冬月天冷。產母經血。得冷則凝。致兒不能下。此害最深。故冬月生產。下部不可脫去棉衣。並不可坐臥寒處。務使滿房圍爐常有暖氣。令產母背身向火。臍下腿膝間常暖。血得暖則行。兒易產也。

盛夏。產婦宜溫涼得宜。不可過涼。致增疾病。不可人多。熱氣逼襲。令產母心煩。熱血沸騰。有鬱冒沖暈之患。

將產。最戒曲身眠臥。雖甚腹痛。宜強為踮立。散步房中。或憑几立。切戒曲腰。以阻兒轉舒尋路也。蓋兒子尋到產門。被母腰曲遮蔽。再轉又再蔽。則子必無力而不能動。決至難產。人見其不動。則謂胎死。其實因無力。而非死也。此時縱有妙藥良方。不能令子有力而動。只要補接產母元氣。更要心安氣和。調理精神。胎元漸復。可保無虞。又有胞水以下。子忽不動。停一二日。三五日者。調補氣血之外。切戒憂懼驚恐暴躁。蓋驚則神散。憂則氣結。暴則氣不順。血必妄行。多致昏悶。知此善調。自然無恙。

凡手先出。名曰橫生。足先出。名曰倒生。救法。急令產母仰臥。略以鹽塗兒手心足心。仍以香油抹之。輕輕送入。即便自轉順生。不可任其久出。久則手足青而子傷。難以送入。亦不可妄用催生方藥。蓋手足之出。非藥可治。又切勿誤聽凶婦。用刀斷手。一斷。子必腹中亂攪而傷母矣。

或問試痛何故。曰。兒到七八個月。手足五官全備。已能動彈。或母腹中有火。或起居不時。令兒不安。以此大動而痛。此等十胎而五。不足為奇。只宜照常穩食安眠。一二日自然安靜。或痛之不止。用安胎藥一二服。自止。此後近有數日。遠則月餘。甚至再過三四個月才產。人多不知。輕易臨盆。終日坐立。不令睡倒。或抱腰擦肚。或用手拖。或用藥打。生生將兒取出。母則九死一生。兒則十胎九夭。慘不可言。世間難產。皆此故也。蓋胎養不足。氣血不全。如剖卵出雛。裂繭出蛹。寧可活乎。只說小兒難養。誰復根究到此。又有受寒及傷食腹痛。不可不知。

或問何以知其試痛。曰。只看痛法一陣緊一陣者正生也。一陣慢一陣。或乍緊乍慢者。皆試痛也。

或問傷食受寒。何以辨之。曰。傷食者。當臍而痛。手按之更痛。或臍旁有一梗。寒痛多在臍下。綿綿而痛。不增不減。得熱物而稍緩是也。

或問將試痛。認作正生。其害如此。倘將正生。認作試痛。以致過時。不亦有害乎。曰。無害。果當其時。小兒自會鑽出。縱或過時。不過落在褲中。生在床上而已。有何大害。而如此諄諄乎。

大全方曰。婦人懷孕。有七八個月生者。有一年二年乃至四年而後生者。不可不知。

朱丹溪先生云。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

陳無擇曰。兒下時。切不可遽然平臥。必須靠坐良久。俟惡露下行。方可安臥。不然。恐血隨火上行。奔心入肺。以成危症。又若分娩艱難。勞傷元氣。產母垂危。產子已死。急以黃耆川芎當歸數斤。水煎乘熱熏蒸滿室。俾產婦口鼻俱受其氣。臍帶。以油紙燃燒斷。藉其暖氣。以接補子母陽氣。

枕流子曰。交骨不開。多因用力太早。逼兒頭在戶口也。但數日不下者。服藥後。閉目靜養。片時。則藥入陰分。藥始奏功。不然無效。蓋開目則氣行陽道。閉目則氣行陰道。夜雖屬陰。不閉目則尚在陽。晝雖屬陽。一閉目則氣亦入陰矣。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其次亦宜節欲。蓋寡欲則心清。胎氣寧謐。不特安胎。且易生易育。少病而多壽。

孕已知覺。即宜用布一幅。六七寸闊。長視人肥瘦。約纏兩道。橫束腰間。直至臨盆之時。才解去。若是試疼。仍不宜解。蓋胎未長成。得此則腰膂有力。些須閃挫。不致動胎。且常令腹中狹窄。及到解開。則腹中乍寬。轉身容易。凡覺受胎。一切行動。俱宜小心。不可任意舉步。及用力移掇重物。恐防蹉跌。五月以前。根蒂未固。若一遭跌。多有墮落之虞。五月後。至臨產。小兒神識初生。魂魄怯弱。母若一跌。兒在腹中。如山崩地陷。神魂飛越。無論胎墮。子母不保。幸而生育。必有胎驚臍風之病。多致夭折。萬一成人。恆遭顛癇惡疾。藥不能療。與其生後疼愛。不若胎中保護。慎之慎之。

一受胎後。不可登高上梯。恐傾跌有損。不可伸手高處取物。恐胎傷而子啼腹中。如子腹中啼。但令妊婦鞠躬片時。或俯拾地上錢豆之類。自安。

生男生女。夫命所招。與婦何干。倘或連胎生女。不可在旁咨嗟嘆息。令其氣苦。致病傷生。凡此只宜寬慰為主。又有將女溺死者。忍心害理。後嗣不昌。

產後莫妙於熱酒對童便。或腹痛甚。用陽和生化湯。無不愈者。再用馬料豆。炒至煙出。用無灰酒淬之。如此三次。去豆飲酒。能治產後七十二症。傷風受寒者尤宜。

或問產後胞衣不下。乃極惡之症。可以損命。有諸。曰不妨。不必服藥。亦不必驚恐。若胞衣不下。急用粗麻線。將臍帶繫住。又將臍帶雙摺。再系一道。以微物墜住。再將臍帶剪斷。過三五日。自痿縮干小而下。累用有驗。或以二指。隨臍帶而上。帶盡處。以指連胞向下一捺。惡血覆盡。其衣隨手下矣。或覺胎衣不下。產婦用自己頭髮塞口中。打一噁心則下矣。只要與產母說知。放心不必驚恐。不可聽穩婆妄用手取。多有因此而傷生者。慎之慎之。

小產重於大產。一切調理並如產後法。

薛立齋先生云。小產重於大產。大產如粟熟自脫。小產如生採。破其皮殼。斷其根蒂也。但人往往輕視。死者多矣。

小產數日後。忽然渾身大熱。面紅眼赤。口大渴。欲飲涼水。晝夜不息。此血虛之症。宜用當歸補血湯以補其血。若認作傷寒。而用石膏芩連等寒涼之藥。則必死矣。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