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辑要
ABUIABACGAAgpLn3vwYohua0VTDCAzj2BA

《痘科辑要》为清代文起(字梦弼)所辑的痘疹专著,成书于嘉庆六年(1801年),共6卷‌。内容融合了《痘疹定论》《活幼心书》《种痘新书》等著作精华,并广泛吸收诸家之长‌。强调痘疹治疗以“气血为主”,反对滥用温补,注重根据患者体质和病程阶段调整治法‌。‌包括痘源探讨、气血虚实寒热辨证、种痘技术、避气禁忌等‌。作为清代痘疹学重要文献,其学术观点对后世中医儿科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作者文起(字梦弼),清代医家,具体生卒年及籍贯暂未见于现有资料。其编纂《痘科辑要》的动机可能与当时痘疹流行、亟需系统诊疗指南有关‌。

清代另有何梦瑶所辑《痘科辑要》(1751年),收录于《乐只堂医书汇函》,内容侧重痘疹分型与治则,与文起版本不同‌。明代翟良《痘科纂要》(1628年)亦为痘疹专著,但内容体例与文起本差异较大‌。清代痘疹学著作丰富,如陈奇生《痘科扼要》(1735年)侧重痘形色辨识与方药配伍‌,日本池田晋《痘科辑说》(1848年)则兼收中日诊疗经验‌,均可与《痘科辑要》互参。

痘科辑要
金敘甚哉!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斯言所以教孝也。余由是觀之,則為人父者,亦不可不知醫。何也?小兒素稱啞科,難以臆度,而又是專科者,類多庸劣,求其良者,百不得一。即如痘疹之發,其顯然易見者耳,由初熱而現點,而灌漿收靨,有形色可占,有時日可計,較諸他症,宜易以為功。而往往補瀉殊施,虛實莫辨,吉凶罔知,趨避先後多所貿亂者,則其術有未精而所以治之者,失其道也。為人父者不知醫,又不知所以擇醫,以彼嬰孩...
痘源(節錄聶本)痘乃胎毒藏於命門。論胎毒者,曰欲火,曰恣食厚味,曰降生之時,口咽穢血,此皆非確論也。人之有生,受氣於父,成形於母,則胎毒亦隨之,而根於陽施陰受之始,豈待成胎之後,乃有是毒耶?又曰:胎毒藏於五臟,故有痘出五臟、麻出六腑之說。不知胎元之成,先有命門,自命門之陽動陰靜,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月之後,五臟六腑始有定形,豈命門所藏之胎毒,至此又將陰毒遷移於五臟而為痘,復又將陽毒轉移於六腑而...
初熱三日治法發熱之初,身熱和緩,或熱或退,神清氣爽,飲食如常,此不必用藥發汗,但戒葷禁風,調護而已。其有憎寒壯熱,頭疼咳嗽,鼻流清涕者,多因外感,不可不發散也。當視兒體強弱,體氣強者,用加味升麻葛根湯(一)汗之;體氣弱者,用加味參蘇飲(二)汗之,然皆不可出汗太多,恐虛其表後難起脹灌漿也。既發汗,身熱漸緩,兒頗安靜,其痘必稀(亦有痘多者血氣虛也)。若發汗後,身熱不退,或煩躁,且勿峻攻,姑少待之...
雜症 卷三上發熱初起之時,毒火方張,宜乎身熱。熱微則痘輕,大則毒重,必痘出。熱始漸除,出齊則熱宜退。若當退不退,速宜解毒。初熱宜表散,見標宜清解,總以清利為主。蓋便利則火從下泄,切不可用補滯之藥。痘正出時,身不熱者吉,微熱者亦無妨,惟大熱者可憂,出齊而壯熱蒸蒸尤可憂,將來痘必稠密,暈必紅紫乾枯,宜調元化毒湯(十),去參、耆,俟痘暈不幹不紫,始用參、耆。痘稠密,身熱不退,宜鼠黏子湯(四十九)。...
雜症 卷三下腹痛朱:發熱之際,或初見痘之時,吐瀉交作,胸腹痛甚,吐則有餿酸之氣,瀉則有淡白之色,亦有餿酸氣,此感寒而停食也,宜升消平胃散(四)加羌活五分,一服立愈(聶無羌活)。聶:停食腹痛者,其痛必多急疾,啼叫必甚,多在臍以上痛,面必青白,唇淡手足冷,宜升消平胃散。毒氣腹痛者,其痛稍緩,有痛有止,多在臍以下痛,或連腰而痛,面或紅色唇紫,手足不冷,宜敗毒和中散(三),大便燥結,加熟大黃微利之。...
異痘類天根痘(生),諸痘不起灌,惟天庭、太陽起灌。天庭為諸陽之首,此處起,則陽氣必旺,余亦將漸次起矣,十有九生。天空痘(死),諸痘雖起,惟天庭、曉星不起,此陽氣虧也,必死。明朗痘(生),諸痘不起灌,惟太陰、太陽起灌。太陰太陽,乃日月光華之地,二處起灌,則血氣俱盛,其後諸痘必起。明蝕痘(死),諸痘皆起,惟太陰、太陽不起,日月當明而不明,如天狗之蝕焉,此氣血兩虧,後來諸痘必不能運化。海溢痘(生)...
痘科諸方(一)加味升麻葛根湯粉葛 升麻 赤芍 甘草 桔梗 防風(去蘆尾) 蘇葉 小川芎 山楂肉 牛子 生薑(引)水煎熱服,取汗。(二)加味參蘇飲人參 蘇葉 小川芎 桔梗 全胡 陳皮 甘草 茯苓 粉葛 法夏 牛子 山楂 生薑水煎,熱服取汗。(三)敗毒和中散連翹 牛子 黃連(酒炒) 枳殼 防風 荊芥 桔梗 紫草茸 蟬蛻(去頭足) 小川芎 全胡 木通 升麻 甘草 麥冬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微利之,不...
驗形察色形乃氣之充,色乃血之華。痘之輕重,由氣血有盛衰,氣血之虛實,辨於形色之善惡。初出時,點若蚊咬,滯而不起,雖起塌闊,皮薄而軟,斜視若無,面唇先腫,小者稠密,大者平陷,此皆氣虛形重也。小而高聳,根斂圓淨,先出先脹,日見活動,光潤不燥,堅實礙指,頭面稀疏,飲食不減,此皆氣旺形輕也。見點之初,頂若火刺,紅而乾枯,紫而昏暗,夾斑帶疹,白而枯澀,黑若塵鋪,此皆毒滯色重也。初出淡紅,漸覺明亮,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