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玉函》,清·陈士铎编著,历代目录学专书很少记载,民间亦罕流传。全书共分四卷。 卷一为《阴症阳症辨》,下列伤风、中风、吐症、泻症、咳嗽、大小便闭、心痛、腹痛、头痛、目痛、双蛾、痈疮、脱证、汗证、痰证、肿胀、暑证、喘证、中邪、吐血、梦遗、吞酸、腰痛、霍乱、生产、小产、产后、子嗣等三十一门。卷二为《虚症实症辨》,下列咳嗽、喘症、双蛾、目痛、吐症、泻症、头痛、臂痛、足痛、齿痛、心痛、胁痛、腹痛、吐血、发狂、耳聋、疮痈、大小便闭、大泻、大汗等二十一门。卷三为《上症下症辨》,下列怔忡、痿症、气病、痰症、痨病、心惊、中满、关格等八门。 卷四为《真症假症辨》,下列痈疽、火症、厥症、吐血衄血、发狂、大吐、大泻、大渴、狐疝、热入血室、痢疾、痰症、大满、疟疾、伤寒等十五门。
《辨证玉函》一书,以“阴阳、虚实、上下真假”为辨证纲领,并将各种病症分别归类于此“八纲”之下。对于每种病症,均先辨证分析,然后处方用药。《辨证玉函》编写体例独具匠心,辨证分析紧扣提纲,用药施治切合实用,使人读之一目了然。例如“泻症”,卷一则辨其属阴属阳,阳症用导水止流汤,阴症用孙火消水汤;卷二则辨其虚症实症,实症用收脾汤,虚症酌情选用燥脾止流汤、补肠至圣汤、温肾止泻汤;卷四则辨其是真是假,真泻亦酌用燥脾止流汤、温肾止泻汤等,以补脾胃之气,温命门之火,假泻则用秽逐丹,泻火毒而利其水。 又如“痰症”,卷一则辨其属阴属阳,阳症用加味二陈汤,阴症用八味丸;卷三则辨病症之上下,治在上之痰用攻痰散,治在下之痰用返流汤;卷四辨痰症真假,治真痰之方法前已备述,假痰乃肾之精,肾火挟之而化为痰,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大剂煎饮则痰气自清。《辨证玉函》中之“阴阳、虚实、上下、真假”八纲,突破了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的传统辨证规范而别具一格,然其宗旨则一也。《辨证玉函》更加注重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其辨证方法更趋实用,处方用药亦多富新意。观其书名之定义,亦在示人本书是辨证论治之宝典,异常珍贵之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