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医史著作,宋代张杲著。全书共10卷。卷1介绍三皇历代名医,从太昊伏羲氏至唐代启玄子共116名医家生平事迹;卷2介绍医籍内容,如黄帝与岐伯问难等;并列述本草、针灸、神医等内容;卷3介绍部分神方、诊法并伤寒、诸风中部分证候治法;卷4至7列述痨瘵等数十种疾病的证治方药;卷8介绍服饵并药忌、疾证、论医;卷9谈养生修养调摄、金石药之戒、妇人养胎妊孕避忌;卷10介绍小儿病、疮、五绝病、疝瘅痹、医功报应等。本书对了解古代医家生平及常见病证的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宋刻本、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张士立刊本及嘉靖二十三年顾定芳翻宋刊本等十余种版本,另有日本万治元年(1658)刊本、万治二年刊本等,朝鲜有翻沈蕃活字刊本,通行本为1933年南京国学图书馆陶风楼钵山精舍影印宋刻本、198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本等。本部底本明嘉靖甲辰(二十三年,1544)上海顧定芳刊本(國家圖書館掃描本);影宋鈔本(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本);《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五·醫家類·醫說》,文淵閣本(漢リポ掃描及文字化本)。
张杲(约1149~1227)南宋医家,字季明。新安歙县(今属安徽)人。伯祖张扩、祖张挥、父彦仁,皆业医。承家学,尤善论医。尝欲集古今医案勒为一书。初拟集录一千例,因不易完成,遂先采掇诸书,据其见闻所及,凡涉于医者必录,撰成《医说》十卷。分四十七门,初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后仍搜访不辍,至晚年又加补充,成书于嘉定十七年(1224)。记载与历代医家、医书、医术有关之典故、传说等,史料价值较高。所录奇疾险证,亦可供临床治病参考。其间因杂采说部,颇涉神怪,不免驳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