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茸丸【附11方】

  • 方证详情
  • 产品评论
  • 产品参数

香茸丸,中医方剂名。源于各家论述,详见正文附方。《鸡峰》卷十二者,功效:补益。主治肾脏虚寒,腰膝沉重。

组成:麝香1钱,破故纸4两,牛膝2两,鹿茸2两,附子4两,苁蓉4两。

功效:补益。

主治:肾脏虚寒,腰膝沉重。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盐汤或温酒送下。


附方1:香茸丸

处方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九。

药物组成:鹿茸(火燎去毛,酥涂炙)2两,麋茸(火燎去毛,酥涂炙)2两,沉香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1两,白龙骨(火煅)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干)1两,麝香半两(别研)。

功效:滋补精血,益养真元。

主治:下焦伤竭,脐腹绞痛,饮食减少,目视(目巟)(目巟),夜梦鬼交,遗泄失精,肌肉消瘦。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熟干地黄3两(焙干,为细末),同酒2升熬成膏,加诸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任下。


附方2:香茸丸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二〇引《十便良方》。

药物组成:熟干地黄5两,菟丝子4两(另末),鹿茸3两。

功效:补真气,暖肾脏,缩小便,退阴进阳,壮筋骨,耐寒暑,进饮食。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麝香半钱,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盐酒、盐汤任下。


附方3:香茸丸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药物组成:鹿茸(去毛,酒浸煮,焙干)1两,麝香(研细)1分,山茱萸(去核,焙干)2两,沉香(锉)1钱。

功效:调荣卫,利腰脚。

主治:精耗血少,阳气衰弱。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附方4:香茸丸

处方来源:《本事》卷二。

药物组成:鹿茸2两(酥炙黄,燎去毛),沉香1两,白芍药1两,人参(去芦)1两,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1两,苁蓉(酒浸,水洗,焙干)1两,牛膝(酒浸,水洗,焙干)1两,泽泻1两,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1两,生干地黄1两,麝香1钱。

功效:补肾经。

主治:虚损。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盐酒或盐汤送下。


附方5:香茸丸

处方来源:《百一》卷六。

药物组成: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鹿茸1两(火燎去毛,酥炙)。

主治:下痢危困,气血衰弱。

制备方法:上将鹿茸为细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服。

临床应用:痢疾:绍熙壬子,绍兴人苦痢疾者极多,往往而死,凡平时所用治痢,如罂粟壳之类,不可向口,唯服此等药或没石子丸作效。

备注:每料添滴乳香半两,尤效。


附方6:香茸丸

处方来源:《南雅堂医案》卷六。

药物组成:麝香1钱,鹿茸3两,当归身2两,生川乌5钱。

主治:痿症。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以雄羊肾3对,用黄酒煮烂,将前药和匀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1钱,开水送下。


附方7:香茸丸

处方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药物组成:乳香3钱(别研),鹿茸半两(酒浸1宿,炙),肉豆蔻1两(净洗,每个作2片,安乳香在内,外用面裹煨,去面)。

主治:日久冷痢。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陈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米饮送下,1日3-4次。


附方8:香茸丸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二〇。

药物组成:附子2个(重6钱,以火炮裂,去皮脐),胡芦巴(洗,淘净)2两,白茯苓(去皮)2两,鹿茸(以酒洗净,炙黄)2两,桃仁(麸炒,去皮)2两,苁蓉(酒浸,切,焙)2两,木香2两,麝香1钱。

功效:补下无虚惫,除一切寒冷病。

主治:下元虚惫,面色黧黑,一切寒冷病,及小肠尿白脬寒。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附方9:香茸丸

处方来源:《得效》卷五。

药物组成:嫩鹿茸(草火燎去毛,酥炙黄)、肉豆蔻(火煨)、生麝香(另研)。

主治:饮酒多,遂成酒泄,骨立不能食,但再饮1-2盏泄作,几年矣。

制备方法:上为末。白陈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米饮送下。


附方10:香茸丸,别名:麝香丸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四十。

药物组成:麝香半两,鹿茸(炙)2两。

主治:脱肛。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附方11:香茸丸

处方来源:《本事》卷二。

药物组成:鹿茸(酥炙黄,燎去毛)2两,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2两,苁蓉(酒浸水洗,焙干)1两,破故纸(炒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1两,麝香1钱,沉香半两。

功效:补肾经。

主治:诸虚。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麝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此通补督脉之方也。鹿茸气味甘温,入足太阳、少阴;熟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附子气味咸温,入手、足少明;肉苁蓉气味咸温,入足少阴;破故纸味辛温,入脾肾;当归气味辛甘微温,入手少阴、足厥阴;沉香气味辛温,入肾;麝香气味辛温,入手、足少阴,能引诸药入经络,送药用盐汤者,引药入下也。乃蔡元长所服之药,因年高下焦阳气衰弱,投入温暖,必藉血气有情辛香走窍之药,庶几效验之速耳。

功能主治
源于各家论述,详见正文附方。《鸡峰》卷十二者,功效:补益。主治肾脏虚寒,腰膝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