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加猪胆汁汤【附2方】

  • 方证详情
  • 产品评论
  • 产品参数

白通加猪胆汁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之功效。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下利不止,厥逆无脉,面赤干呕而烦躁,及寒湿腰痛。

歌诀:白通加尿猪胆汁,干姜附子兼葱白,热因寒用妙义深,阴盛格阳厥无脉。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3g),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5g),人尿五合(30ml),猪胆汁一合(6ml)。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二次温服。若无胆亦可用。

功用: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下利不止,厥逆无脉,面赤干呕而烦躁,及寒湿腰痛。

方义:方中大辛大热的附子温肾壮阳,祛寒救逆,干姜温阳散寒,葱白辛温,宣通上下阳气,以通阳散寒。阴寒太盛会格拒阳药,所以又佐以苦寒猪胆汁、咸寒童尿为引,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此为反佐之用(即是热因寒用的妙义深)。除此,两药咸寒苦降,可滋阴和阳,引虚阳下入阴中。共奏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兼反佐之功。

运用:肾阳衰微,阴寒太盛,把虚阳格拒于外(实为格阳于上)为本方的主证。因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互根,真阳虚衰,真阴亦衰竭,且下利不止也伤阴,故阴伤为本方的兼症。干呕而烦为本方的次要症状。

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为本方辨证要点。现在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中毒性消化不良,急性或慢性肠胃炎吐泻过多或急性病大汗而见休克者。

加减化裁:寒甚者,加桂枝、吴茱萸;气虚明显者,加入参、白术;心烦者,加五味子、桂枝;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喘咳甚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血瘀重者,加丹参、当归、砂仁、檀香。

使用注意:1、方中人尿。猪胆汁皆性寒之品,用其功非清热,而在因势利导,引阳药有序的入阴以逐阴寒,不致阳药入胃而被阴寒所格拒,已达到治疗目的

2、方中“若无胆,宜可用”,点明猪胆汁于方中不是清热,而是佐制。同时页应知道,若无胆,咳加大人尿用量,以增其效。

3、阴盛无格阳者禁用;热厥者禁用;痰热证、湿热证、阴虚证慎用。


附方1:白通加猪胆汁汤

组成:熟附子二钱,干姜八分,焦术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二钱,葱二茎(去尖白)。

主治:产后类中风痉症。

出处:《胎产秘书》卷三


附方2:白通汤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功用:破阴回阳,宣通内外

主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阳盛戴阳证。

出处:《伤寒论》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本方由白通汤加入尿、猪胆汁组成。因方中葱白通阳气,故名百通,白通汤主治阳盛于夏,格阳于外的戴阳证。症见四肢厥逆,下利,面赤,脉微等,若戴阳证服白通汤下利仍不止,且见厥逆无脉,干呕而烦,是病重药轻,阳药焙阴邪所格拒,故仍主以白通汤,更佐加猪胆汁、人尿,以引阳入阴,避免再发生格拒,所以白通加猪胆汁汤是为戴阳证,发生格拒而设。

重要文献摘要:1、《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若调寒热之逆,令热必行,则热物冷服,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由是病气随愈,呕、烦皆除,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和人尿、猪胆汁咸苦寒物于白通汤热剂中,要其气相从,则可以无格拒之寒也。

2、《医方考》:干姜、附子,热物也,可以回阳燥湿,师曰:太阳中天,则寒者温,湿者燥。故姜、附可以治寒湿;葱白辛温,可使通肾气,人尿,猪胆,性寒而质阴,用之者,一可以制姜、附之热而不使其燥烈于上焦无病之分,一可以同寒湿之性而引姜、附直达下焦受病之区。此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乃兵家之向导也。

功能主治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下利不止,厥逆无脉,面赤干呕而烦躁,及寒湿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