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汤【附5方】

  • 方证详情
  • 产品评论
  • 产品参数

  知柏地黄丸,中成药方名,源自《医方考》。补益方,补阴药,功用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成份:知母、熟地黄、黄柏、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性状: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酸。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孕妇慎服。

  2.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

  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4.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5.服药一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WS3-B-1357-93.


知柏地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别名滋阴八味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具有养阴清热,疏通尿道之功效。主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症见面色潮红,两额发赤,精神空虚,食欲不佳,呼吸气促,语音细弱,夜间发热,盗汗失眠,耳鸣腰痛,头晕眼花,大便秘结。自从产后不久,忽然小便闭塞不通,小腹中胀满疼痛。唇色焦红,舌绛无苔,脉沉细数。

组成:山药四两(12g),丹皮三两(9g),白茯苓三两(9g),山茱萸肉四两(12g),泽泻三两(9g),黄柏(盐水炒)三两(9g),熟地黄(蒸捣)八两(24g),知母(盐水炒)三两(9g)。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3次。

功用:养阴清热,疏通尿道。

主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

运用:诊断要点:面色潮红,两额发赤,精神空虚,食欲不佳,呼吸气促,语音细弱,夜间发热,盗汗失眠,耳鸣腰痛,头晕眼花,大便秘结。自从产后不久,忽然小便闭塞不通,小腹中胀满疼痛。唇色焦红,舌绛无苔,脉沉细数。

附注:①尿潴留《湖北中医杂志》(1985;3:27):用本方去山茱萸,加苡仁米治疗4例尿潴留,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截瘫继发泌尿系感染各1例,前列腺肥大2例。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服本方5剂即愈,随访1~4年未复发。

②耳疳《陕西中医函授》(1988;2:40):用本方加蚤休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共治疗小儿顽固性耳疳14例。结果痊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


附方1:知柏地黄汤

组成:知母10g,川柏10g,熟地黄15g,茯苓15g,泽泻10g,山萸肉10g,白芍15g,丹皮1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益母草20g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每日1剂。同时西医激素常规治疗。

功用:滋阴清热,活血利水。

主治:肾病综合征(肾阴虚,水瘀热互结证)

出处:《肾病效验秘方》


附方2:知柏地黄汤

组成: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知母10g,黄柏10g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温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免疫性不育,AsAb阳性者。

出处:《不孕不育效验秘方》


附方3:知柏地黄汤

组成:杞果30克,生熟地15克,山药30克,山萸肉15克,白芍15克,女贞子20克,首乌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仙鹤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分头道、二道煎服。

功用:滋补肝肾,养阴益精。

主治:多发性骨髓瘤(肝肾阴虚型)

出处:《治癌方》


附方4:加味知柏地黄汤

组成:熟地四、五钱,枣皮、山药、茯苓、当归、白芍(酒炒)各钱半,丹皮、麦冬、知母、黄柏各一钱,泽泻八分,五味三分

用法:水三碗,煎二碗,空心顿服。

主治:阴虚火动,煎熬汗出。

出处:《会约医镜》卷十二


附方5:知柏地黄汤四物汤合方

组成:熟地黄八钱,怀山药四钱,山英肉四钱,白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知母三钱,黄柏二钱,川芎一钱半,当归三钱,白芍三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房欲过度,肾阴亏损所致喉癣,虚烦不寐,火升烘热,口干咽燥,形体苍瘦,六脉细数者。

出处:《中医喉科学讲义》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