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

  • 方证详情
  • 产品评论
  • 产品参数

  越婢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为利湿剂。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利水之功效。主治风水证。症见发热、恶风寒、一身悉肿、骨节疼痛;或身体反重而酸、汗自出;或目窠上微拥即眼睑水肿,如蚕新卧起伏、其颈脉动、按手足肿上陷而不起、脉浮或寸口脉沉滑。

  歌诀:利水消肿越婢汤,麻黄石膏甘枣姜;发汗解表与利水,善治身肿风水伤。

  组成:麻黄六两(18g)、石膏半斤(25g)、生姜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三枚。

  用法用量:上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用600ml水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ml,分2次温服。

  功用: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主治:风水证,症见发热、恶风寒、一身悉肿、骨节疼痛;或身体反重而酸、汗自出;或目窠上微拥即眼睑水肿,如蚕新卧起伏、其颈脉动、按手足肿上陷而不起、脉浮或寸口脉沉滑。

  方义:在越婢汤中,麻黄为君药(主药),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佐以生姜、大枣则增强发越水气之功,不仅使风邪水气从汗而解,尤可借宣肺通调水道之力,使水邪从小便而去。因肺胃有热,故加石膏以清其热。使以甘草,调和药性,与大枣相伍,则和脾胃而运化水湿之邪。综合五药,乃为发越水气、清泄里热之剂,对风水证有很好的疗效。

  运用:1、在中医看来,本方为治疗风水而肺胃有郁热之主要方剂,主要以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为辨证要点。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发作期)、肾炎初期、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不明原因之水肿、过敏性皮肤病等属肺胃郁热类疾病。

  加减化裁:对于阳郁恶寒明显的患者,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加附子、泽泻,以温阳利水;对于水气明显的患者,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加白术、茯苓、猪苓,以健脾燥湿,利湿制水;对于表证严重的患者,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加紫苏叶,以解表发汗;对于肺热重的患者,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加桑皮、金银花、板蓝根,以清肺;对于咽喉肿痛的患者,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加牛蒡子、薄荷、连翘,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对于汗多阳虚的患者,应在越婢汤的基础上酌加附子,以温经助阳;对于大便干结的患者,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加大黄、芒硝,以泻热通便等。

  此外,越婢汤合白术,可治疗风湿热痹;越婢汤合半夏厚朴汤或煎剂越婢半夏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尤以小儿支气管哮喘)有特效;越婢汤合五苓散,可治急性荨麻疹合并血管水肿;越婢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炎等均有良效。

  重要文献摘要: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风水在肌肤之间,用麻黄之辛热以泻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甘草佐之,使风水从毛孔中出;又以姜枣为使,调和营卫,不使其太发散耗津液也。 

  2、《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为治疗风水而肺胃有郁热之主要方剂。风水为病,乃风邪外袭,肺气不宣,水道失调,风水相击于肌表所致。治当解表祛风,宣肺行水。方中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佐以生姜、大枣则增强发越水气之功,使风邪水气从汗而解,尤可藉宣肺通调水道之力,使水邪从小便而去。因肺胃有热,故加石膏以清其热。使以甘草,调和药性,与大枣相伍,则和脾胃而运化水湿之邪。综合五药,乃为发越水气,清泄里热之剂。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宣肺利水。用于风水证,症见发热、恶风寒、一身悉肿、骨节疼痛;或身体反重而酸、汗自出;或目窠上微拥即眼睑水肿,如蚕新卧起伏、其颈脉动、按手足肿上陷而不起、脉浮或寸口脉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