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歌:辛凉解表银翘散,芥薄牛蒡竹叶甘,豆豉桔梗芦根入,上焦风热服之安。
组成:金银花一两(30克),连翘一两(30克),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亦可作丸剂或散剂服用。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本方证为温病初起,卫气被郁,肺失宣降所致。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温热毒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咽痛,邪热伤津,则口渴,邪在卫表,故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辛凉透散以散其表,清泄肺热以解其毒,宣降肺气以复其清肃。方中银花、连翘芳香清解,既轻宣透表,又清热解毒,重用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宣散,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豆豉、荆芥辛而微温,透邪外出,两药虽为辛温解表药,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伍在辛凉药中,可增强透表之力,共为臣药。桔梗宣肺止咳;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于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违辛凉之意;二是疏散风热与清热解毒相配,既外散风热,又解毒辟秽,从而构成清疏兼顾,以疏为主之剂。为“辛凉平剂”。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银翘散为一首“辛凉平剂”,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银翘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脑、流脑、腮腺炎、咽炎、咽峡疱疹等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3.使用注意:方中多为轻清之品,故不宜久煎,用量不宜过大。
功用鉴别:桑菊饮与银翘散均能辛凉解表,为治温病初起的常用方。二方组成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桑菊饮以桑叶、菊花为君,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较强;适用于风温初起,表热较轻而咳嗽较重者,为“辛凉轻剂”;银翘散以银花、连翘为君,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表热较重者,为“辛凉平剂”。
附:银翘解毒丸,中成药名。为解表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性状:本品为包衣浓缩蜜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规格:丸剂,每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以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又具有芳香辟秽之效,在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大队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为臣药。竹叶清上焦热,桔梗宣肺止咳,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药。诸药并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药品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方法:密闭,防潮。
有效期:36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2967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