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方

  • 方证详情
  • 产品评论
  • 产品参数

周仲瑛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方,源于《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 第2辑 肿瘤病分册》。功效:化痰散结,益气养阴。主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属痰热胶结,气阴两伤者。症见胸痛,咳嗽有痰,失眠多梦,便结,形体消瘦,精神疲倦,纳差食少,舌暗红,苔黄薄腻,脉细滑。

组成:炙鳖甲15g(先煎),南沙参12g,北沙参12g,太子参12g,麦冬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甘草3g,仙鹤草15g,生薏苡仁15g,法半夏15g,山慈菇12g,胆南星15g,炙僵蚕10g,冬凌草20g,肿节风20g,泽漆15g,猫爪草20g,海浮石10g,鱼腥草20g,白花蛇舌草20g,羊乳15g,凤凰衣6g,九香虫5g,八月札10g,旋覆花6g(包煎),代赭石20g(先煎),公丁香4g,炒延胡索15g,石见穿20g,片姜黄10g,鸡血藤15g,茜草根10g。

功效:化痰散结,益气养阴。

主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属痰热胶结,气阴两伤者。症见胸痛,咳嗽有痰,失眠多梦,便结,形体消瘦,精神疲倦,纳差食少,舌暗红,苔黄薄腻,脉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 第2辑 肿瘤病分册》

周仲瑛(1928-2023):第一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

注: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学“噎膈”“噎”“膈”“膈中”“反胃”“关格”“积聚”等范畴,病位主要在食道,病变脏腑归属于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其早期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有异物感,或摩擦感,或阻滞感,可伴有剑突下或上腹部不适以及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中晚期则表现为吞咽困难、梗阻、疼痛、声音嘶哑、体重减轻或厌食以及脱水、衰竭、转移症状等。可并发放射性食管炎、大出血等。食管癌病因病机为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遂聚而为痰,痰气交阻于食道,渐生噎膈;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阻于食道,久瘀成积;或嗜酒过度,伤及肾阴,津伤血燥,痰热停留,久则痰瘀热阻于食道而成癌肿。本病临床可见肝胃不和、痰气交阻、津亏热燥、血瘀痰结、阴虚内热、气虚阳微、气血两亏等证型。治疗早期以祛邪为主,宜降气化痰、祛瘀解毒;中期则攻补兼施;晚期应扶正为主,调理气血阴阳。

功能主治
化痰散结,益气养阴。主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属痰热胶结,气阴两伤者。症见胸痛,咳嗽有痰,失眠多梦,便结,形体消瘦,精神疲倦,纳差食少,舌暗红,苔黄薄腻,脉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