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女,42岁。1988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手足心发热,经行加重2年余。患者手足心发热,夜间尤甚,似火灼样,每遇经行之时灼热愈甚,辗转烦躁,或彻夜不眠,严冬睡觉也脚不能盖被,脚心登墙方舒。月经先期,昨日经至,量多色暗红,夹血块,少腹痛,胸中烦闷,两胁胀痛。曾以阴虚血热投以清经汤、两地汤、知柏地黄汤及谷维素、刺五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诊其脉沉弦小数,观其舌质红绛,边有瘀斑,苔薄黄。
辨证:血热瘀滞,肝肾阴虚。
治法:活血血,祛瘀通络,滋阴清热。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地骨皮、丹皮各15g,生地25g,元参、牛膝各20g,川芎、桃仁、红花、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各10g
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0剂。后患者喜告,药后手足热已除,本次经期无其他不适感。为巩固疗效,嘱其下次经期再依原方进5剂。随访半年,旧恙未发。
按语:妇女以血为本,以肝为本。该患者善思忧虑,郁久化热,耗伤阴血。手足乃十二经脉汇聚交接之所,气滞血瘀,血行不畅,瘀热不得外泄则手足发热;经行之际,血脉旺盛,郁滞不通故热愈甚;血热则月经先行,且量多色暗,瘀滞则血行夹块、少腹痛、舌绛有瘀斑。故方以归芍桃红活血化瘀,柴胡、川芎、枳壳疏肝理气,生地、二皮、元参清热凉血,牛膝引药下行以清血热。全方融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于一炉,使气行血行,痛去热清,两载宿恙,得已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