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女,36岁,乡医。自述一年前人工流产后,每逢月经来前1~2天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经期4天,经色暗红兼见胸闷、心烦、小便色黄。1986年6月24日初诊时,正值经来发热,脉数有力,舌红苔薄。此为瘀血不行,化而为热之候。方药:柴胡15g,丹皮10g,当归尾15g,川芎6g,赤芍10g,小茴香6g,生蒲黄、五灵脂各6g,桃仁10g,牛膝10g,金银花20g,黄柏10g、服6剂而愈。

按: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经行发热,又称经来发热。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血营卫失调,值月经的生理改变而发。其常见证型有阴虚、肝郁和血瘀。阴虚者,素体阴虚,久病热病,耗损阴血,或思虑过度,营阴暗损,经期过后,阴血益虚,阴不维阳,阳气外越,营卫失调,因而发热。肝郁者素性抑郁,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经行之前,气血下注冲任,血充气盛,气血更加郁滞,郁而化热,营卫不和,因而发热。血瘀者宿有湿热之邪内蕴,与血搏结成瘀,或经期产后,人流术后,瘀血内留、积瘀化热,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加壅阻,瘀热内盛,营卫失调,因而发热。故在治疗上应以调气血、和营卫为原则,辨证施治,采用益气活血等法治疗。

阅读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