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某,女,30岁。1979年7月27日临产时即感小便困难,29日下午5时半娩出1死男婴后,小便不通。经当地卫生院导尿2次,后小便仍不通。于31日上午11时半送入本院。经尿道置导尿管保留4天,小便仍不能自排,虽用利尿剂肌注、热敷、针刺等法治疗,诸症如故。
8月2日邀中医会诊,见患者面色苍白,头眼微肿,声音低弱,舌嫩苔薄白,脉迟。处方:桂枝25克,茯苓1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益母草30克。2剂。每剂浓煎2次,于1天内分4次服完。
患者于8月2日上午11时服药至当天下午2时,服完2次,在下午7时开始自行排尿100毫升左右,下午8时起继服2次,约半小时后又排尿600毫升左右,第2剂服完,排尿正常,痊愈出院。(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12>:28)
按语:本案为产后气虚,血瘀气滞下焦,气化不行;又产后火衰不能化水,无阳则阴无以化,肾与膀胱阳气不通而无尿,故用本方活血化瘀,通阳利尿为法而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