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某,男。
1986年12月23日初诊:双胞胎中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农村娩后半个多小时未及时保温,症见周身暗紫,皮肤不温,双下肢至臀硬肿,伴哭声低微,不乳,一般反应欠佳,体温35℃以下。拟诊新生儿硬肿症伴败血病。西医治疗无效。辨证为寒凝血滞。治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行气,反佐清解郁热。
处方:桂枝10克,细辛3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僵蚕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5克(辛桂归芎汤)。每日1剂,浓煎,取汁,适温涂于硬肿处,用食指、拇指指腹轻轻揉按,药汁干后再涂汁揉按。反复4~5次,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
3天后硬肿消退,皮肤温和红润,精神尚好,哭声增大,已能吮乳,治愈出院。按语:此方主要功效为疏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行气,兼清郁热。方中细辛、桂枝相伍,则辛散温通之力甚大,以驱逐肌表、经络凝固之寒邪;红花、当归活血祛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鼓舞推动气血运行;佐以黄芩、金银花,以清解肌表之郁热,并有抗炎功效。全方共奏疏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清解郁热之功。应用时要注意使婴儿处于保暖状态。又因新生儿肌肤柔软,医者按揉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推法,以防误伤。如临证见皮下脂肪明显减少之患儿,可酌情减少黄芩、金银花用量。(《福建中医药•余幼和辛桂归芎汤外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