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某,男,生后3天,1975年11月12日人院。
患儿足月顺产,早破水,脐带绕颈3圈,脐带打结。出生体重1.75千克。生后2天体温不升,生后3天下肢开始发硬,拒食,收入住院治疗。检查:体温36.2℃,体重1.6千克,心肺(一),腹(一),下肢硬肿。入院第2天硬肿加重,颜面及四肢均硬,皮肤黄染明显。印象:新生儿硬肿症H度,败血症。为阳气不振,四肢硬肿,又兼湿热之邪内侵,发为黄疽。寒热错杂,治当兼顾。处方:硬肿汤,消黄汤。服药4天,硬肿明显减轻,6天后硬肿全消。黄疸则于第5天消退。继续服药至住院9天后治愈出院。
(1)硬肿汤(何世英自拟方)组成:生黄芪9克,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术6克,泽泻6克,麦冬6克,白人参2克,五味子0.6克,甘草3克。
(2)消黄汤(何世英自拟方)组成:茵陈15.6克,川黄柏6克,栀子6克,条黄芩6克,川黄连3克,生川大黄1克。水煎浓缩至20毫升,频服。
按语:新生儿硬肿症,属中医五硬范畴,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内为阳气不得宣通所引起。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主宣发肃降。肺朝百脉,又为娇脏,新生儿体虚,肌肤柔嫩,分娩时遇寒冷季节,外感寒邪犯肺,致肺气失宣,气血不调,通调失职,肺病及脾,脾失健运,使水液停聚,血随经络留注肌肤,阳气不振,故见四肢硬肿。本例新生儿体重低下,正值冬季,体温不升,颜面及四肢硬肿,并伴黄疸。寒湿与湿热并见,寒热错杂,治宜标本兼顾。先以生脉散助先天不足之正气,合四苓汤补后天之脾气,以淡渗利湿制水,加黄芪以补肺固表强肌;因同时伴肌肤发黄,再以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清热利湿退黄。硬肿汤、消黄汤均为何氏经验方,可资临床参考。(《何世英儿科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