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某,女,8岁。
1965年1月15日初诊:身热(体温38℃)4日,丹痧密布,咽喉疼痛。大便4日未行,小便短少,舌苔薄,质红,口渴引饮,脉浮数。由时邪外感,肺胃热盛。治当辛凉透达,清解里热。
处方: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9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生大黄4.5克(后下),炒栀子9克,板蓝根15克,天花粉9克。
二诊:服2剂后身热较轻(体温37.4℃),腑气亦行。原方去大黄,再服2剂后症状消失。
按语:本案丹痧密布,腑闭不行,乃温邪未彻而热势内盛,故予辛凉透痧,清热通里。方中薄荷、牛蒡子、板蓝根透痧利咽;金银花、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天花粉、大黄增液通腑,使火从下泄。生大黄一味,非实热便闭不可轻投。(《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徐仲才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