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祛风凉血治疗水痘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徐某,男,4岁。

1971年4月初诊:发热3日,身出水痘,见于胸腹四肢,初小渐大,晶莹疱浆,边缘红色荣润。体温未降,口渴喜饮,苔黄而干,小澳短赤,咽红肿痛,脉搏浮数。为感受风热化毒,邪在气营之间。予以清热解毒,祛风凉血。

处方:牡丹皮3.5克,赤芍3克,大生地黄6克,绿豆衣9克,大青叶6克,板蓝根9克,金银花6克,净蝉蜕3.5克,山豆根3.5克。2剂。

4月8日二诊:进药2剂,体温正常,水痘浆液见回。再守原方,去牡丹皮、赤芍,加紫草9克,白鲜皮4.5克。2剂。

4月18日三诊:服药后水痘浆回结痂,毒化热清。因病毒初解,腠理空虚,又经7日,复感于风,低热肤痒。再予宣风清热,以资巩固。

处方:蝉蜕3.5克,牛蒡子3.5克,紫草6克,连翘6克,金银花6克,板蓝根9克,地肤子4.5克,绿豆9克,紫荆皮3.5克,薏苡仁9克。3剂。

按语:水痘因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发于肌肤而起。一般宜透表清热,除湿解毒为治。遵循温病传变规律,本例邪居气营之间,药以牡丹皮、赤芍、生地黄清营凉血;蝉蜕、牛蒡子祛风清热;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绿豆清凉解毒;山豆根、板蓝根利咽降火。投之立效。(《儿科临证验案•水痘》)。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