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消毒饮加减治疗腮腺炎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李某,女,7岁。

1953年4月8日就诊。发病2日。症见耳下及腮全部红肿热痛,大便燥,脉洪紧,舌黄苔。

处方:黄芩、黄连、牛蒡子、玄参、甘草、板蓝根、柴胡、马勃、陈皮、薄荷、僵蚕、蝉蜕、大黄。水煎服,每次20毫升。

金黄散用醋和之,调敷患处。

服、敷药后,大便立下,肿消痛止,诸症痊愈。

按语:《伤寒论》云:苔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黄苔属阴明内热,亦有干燥无津,多用清热攻下之法,则黄苔自然消退。舌为心之苗,心经有病,或他经有病者,多在舌苔观察,以辨寒热虚实、湿痰血瘀。如温病有辨舌验齿,伤寒有苔黄、苔白、苔滑种种之分。如白苔主邪在表里之间,白而腻多主痰湿;苔黄则主阳明内热或黄疸病;黑苔舌起芒刺,多主温疫内热炽盛、邪传心包、谵言妄语等症;紫苔多主内热血瘀;舌尖红甚,多主心经有热。又必观其枯润。设苔中兼枯燥无津或舌裂者,或如覆盆子舌者,多主热伤津耗;设虽有苔而兼油润者,多为寒、湿等症;如镜面舌,或虽黑而润,多为水来乘火之象。但病得一二日,外感症者,多无苔,如常人;久病之人,无湿热等症或外科疾患,舌亦无苔。故不必每人每病必有苔也。如古云:舌上无苔表症轻,白苔半里古章程;热红淡寒参枯润,阴黑阳黄辨死生;全观光萤阴已脱,微露本色气之平,古有镜舌三十六,采择久奇语弗精。故宜择其要,记其事,提纲挈领,参以脉、症,则病无遁情。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