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治疗小儿暑温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黄某,男,3岁。

1958年8月20日初诊: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40℃,有汗口渴,面赤唇干,呕吐,舌苔黄而润,大便每日2次、微溏;脉数,右大于左。

处方:生石膏45克,知母6克,山药9克,连翘9克,粳米9克,炙甘草9克。8月22日二诊:高热不退,溏便,每日4次,闻声惊醒,气粗呕恶。

处方:葛根12克,黄芩9克,黄连1.5克,甘草3克。

1剂后热即减至39.4℃,2剂后体温38.8℃,大便转佳,呕恶亦止。

按语:乙脑而有夹热下利,但岳美中初诊认为,暑邪已人阳明气分,用白虎汤加味,使症势趋于恶化。后经辨证,仍有表邪,脾胃蕴有暑湿之证,断为夹热下利,用葛根芩连汤清里止泻。(《岳美中医案集•治小儿暑温案》)。

注:小儿暑温,即流行性乙型脑炎,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致病,以蚊虫为传播媒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7、8、9三个月。《素问•热论》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本病属中医学暑温范畴。10岁以下小儿容易发生,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高。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暑为阳邪,其发病具有急(发病急骤)、速(病情传变迅速)、危(可突然出现危重征象)、残(往往留有肢体残废等后遗症)的病变特点,被列为法定传染病。

本病病因为暑温时邪。暑为阳邪,伤人最速,且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在急性期,按照温病卫气营血规律发展变化,但因传变迅速,往往不遵从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一般规律,多表现为卫气同病、气营同病、营血同病。其主要病变脏腑,急性期在肺、胃、心、肝,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在脾、肝、肾。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