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某,男,1岁7个月。
1984年8月15日来诊。身热半个月余,体温38。7℃左右,无汗,口渴引饮,小便清长,精神良好,舌红光剥,口唇干燥,指纹鲜红。诊为小儿夏季热,暑伤气阴型。以雷氏清热保津法清暑益气,透热保津。
处方:北沙参9克,生地黄9克,麦冬6克,天花粉6克,鲜石斛12克,连翘3克,竹叶3克,人参叶3克,白薇3克。
按语:夏季热是婴幼儿在暑天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中医称为疰夏。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入夏后不能耐受炎热气候的熏蒸,使体内津液耗伤而致。本案患儿身热半个月余,无汗,口渴,舌红光剥,此为暑热侵袭,气阴两虚。方用北沙参、生地黄、麦冬、天花粉、鲜石斛滋阴益气以保肺胃之阴;连翘、淡竹叶清消中上焦之热;白薇养阴清热,透邪外出;人参叶消解暑气,补元气而助透表。诸药合用,清暑益气,透热保津。(《万文医案集•治夏季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