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男,初生两个月。
初诊∶1990年4月9日。
主诉及病史∶口腔内发现白屑已有数日,不能吮乳,时时啼哭;大便稀黄,日行五六次;睡中时有惊惕。
诊查∶口腔内满布白屑,舌红苔满白屑。
辨证∶证由胎毒湿热上蒸,致成鹅口疮重证。
治法∶清泄心脾,化湿解毒。
处方∶川黄连0.5g银花10g连翘10g茯苓10g陈皮5g甘草2g灯心2g上方服2剂。配合外治法∶天竺叶10g,温水泡拭口,1日2次,又冰硼散1支,蜂蜜调涂口腔,日2次。
二诊∶内外兼治,口糜渐消。再仿前法继进药两剂而愈。
按语: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疾病,因患者口内黏膜白屑满布,状似鹅口,故称鹅口疮。婴幼儿较常见,以口腔黏膜上有白色凝乳样斑块,带有特殊气味为主要特点。
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口腔黏膜有赖于脾气煦养,有清阳出上窍之功能。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津不能运化,则酿成湿热,上蒸口腔,灼黏膜而生糜腐斑块;婴儿胎中伏热太甚,蕴积心脾,上蒸于口舌,也可导致本病。胃火夹湿热上蒸,致口生白屑如雪。幸白雪尚未满口,故采用清胃化湿热之剂即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