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莉小儿脐疝重舌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项某,男,9岁。

1989年5月20日就诊。患儿3日前发热。当日发现舌下连接处肿胀疼痛,口半张,舌运动受限,发音不清,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纳不展,便干。治以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处方:黄连3克,生地黄12克,金银花6克,黄芩6克,连翘6克,生栀子9克,生蒲黄9克,赤芍9克,人中白4克,木通4克,生大黄5克。

3剂后便解热退,肿痛减轻。再3剂而愈。

按语:重舌因舌下红肿胀突如小舌故名。舌为心之苗,脉之络,脉出于舌下。若患者心、脾二经壅热,热毒上炎,循经上行舌本,脉络阻塞不通,肿胀突出成重舌。(《四川中医•钱小莉小儿脐疝重舌治验》)。

附:重舌,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重舌风、莲花舌。症见舌下血脉肿胀,状似舌下又生小舌,或红或紫,或连贯而生,状如莲花,饮食难下,言语不清,口流清涎,日久溃腐。多由心脾湿热,复感风邪,邪气相搏,循经上结于舌而成。初起,宜急泄心脾之热;不能发音者,宜先通关开窍;溃烂者,吹锡类散;出血者,用炒蒲黄末吹之。外用三棱针刺金津、玉液两穴出血,用淡盐汤漱口,吹冰硼散。病因由过食辛辣热毒之物,导致心脾积热,症见舌下日渐肿大,舌背抬起,舌卷短缩,舌下筋脉紫胀,痛不可忍,如火灼样,言语不清,饮食不下,发热,烦躁,便秘,口臭,口流热涎,颌下譽核肿痛,舌红,苔黄,脉洪数。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