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郑某,男,4岁,河南省新密市人,2009年8月31日初诊。
主诉:纳差、食少时轻时重2年余。
现病史:患儿平素嗜食油腻肥甘之品,近2年来常因饮食不节致呕吐腹胀,经口服消导药物后腹胀、呕吐缓解,出现饮食减少、大便干燥,经中药(多为消食导滞之剂)、西药、推拿等多方治疗一直未能康复,家长遂求郑师诊治。诊见:纳呆,口臭心烦,夜间磨牙,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双气池色紫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厌食。
辨证:脾胃伏火,纳运失司。
治法:清泻脾火,醒脾开胃。
方药:泻黄散加减。
处方:藿香6g,石膏10g,栀子6g,防风6g,大黄3g,山楂6g,陈皮6g,石菖蒲3g,神曲6g,甘草6g
中药配方颗粒剂,7剂,日1剂,水冲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二诊(2009年9月8日):家长诉患儿胃纳好转,口臭减轻,夜间睡眠安稳,效不更方,守上方再进7剂。诸症趋平,改为钱乙七味白术散合不换金正气散化裁巩固月余告愈。
按:小儿脾常不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火郁发之。本例患儿厌食达2年之久,前医消食导滞之剂已用多剂,何以不效,乃脾火内伏之故。郑师直投泻黄散发久伏之脾火;六腑以通为用,故方中加大黄、陈皮、山楂、神曲等,以通腑开郁,行气消积。7剂见效,14剂症平,后改七味白术散化裁善后而愈,可见治病求本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