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岳治疗小儿食积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李某,男,1岁7个月。

1980年5月26日初诊:患儿近半个月以来,食欲明显下降。平素纳食即较同龄小儿少,爱吃甜食,不吃菜蔬,常腹胀,喜俯卧。2天前患感冒,现仍流涕,咳嗽。面色不黄,口角流涎,大便偏干,舌红,苔白,咽微红,扁桃体不大。此由饮食不节所引起的积滞之症,应以消食导滞为法。因有外感未除,不便用补,故先解其表,佐以和里。方投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藿香9克,紫苏梗9克,白茯苓9克,大腹皮6克,泽泻6克,桔梗6克,焦山楂6克,焦神曲6克,焦麦芽6克,莱菔子6克,连翘9克,陈皮6克,枇杷叶9克,生甘草3克。

二诊:服上药4剂,症有减轻,纳食见增,大便已不干,腹胀亦轻。唯近日汗多,略显烦躁,舌苔剥脱。此脾胃虚弱,食积为患。服前药,表证虽解,里气未和,内热尚存,但以虚多于实。故治以扶脾和胃,佐以清轻之品,仍属表里兼顾。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味。

处方:太子参9克,白术6克,白茯苓9克,生麦芽9克,鸡内金6克,泽泻6克,藿香9克,粉葛根6克,炒白扁豆9克,木香6克,陈皮6克,生甘草3克。

服上药4剂,面色较润,汗、涎皆减,烦躁亦除。原方增损,继服4剂,以调理善后。

按语:此属饮食不节,食满为患,脾胃受损,表里不和。王伯岳治宗先表后里,表里兼顾之原则,先投藿香正气散,次用七味白术散,故使食滞得消,表邪得除,里气得和,脾胃自健而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伯岳》)。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