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8个月。
初诊;1976年8月12日。
主诉及病史;两月前患菌痢,经医治愈。隔十余日,腹泻又作,每日三四次蛋花样稀便夹黏液,有酸臭气。经当地医院治疗,大便检验,见有食物残渣及少量脓球,诊断为消化不良,给以氯霉素、维生素等药治疗,效果不满意。
诊查∶形体瘦削,发欠光泽,面黄神萎,腹胀见青筋,时有啼闹,大便稀溏,乳食减纳,舌红苔淡
辨证∶乳食伤脾,积久郁热,致成疳证。
治法∶清热消疳,健脾助运。自拟牛黄疳积散。
处方∶干蟾皮160g五谷虫160g神曲160g鸡内金160g茯苓160g陈皮60g胡黄连45g人工牛黄10g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2g,开水调服,每日2次或3次。
二诊∶连服6天,腹胀见减,乳食增进,精神好转。1月后随访,患儿已愈。
【按语】小儿疳证的形成主要由"无积不成疳"。积久生热生虫,阻滞肠胃,营养发生障碍,饮食不为肌肤,小儿就会逐渐消瘦,皮悴毛焦,面黄腹胀,乃成疳证。治疗疳证之大法,先辈主张∶①清热消疳杀虫。②)健脾和胃,滋血调气,应先除其病,后加以补养。余服膺其说,治疗疳证,用自拟牛黄疳积散,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