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

来源:子阳医馆

 阳痿是指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因而影响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症,也称“阴痿”。本症有虚有实,虚证多实证少。虚证多因肾虚或心脾两虚,实证以邪在肝经或湿热所致。

    [病机]

    (1)命火衰微:多因禀赋不足,过早婚育,或房事太过,或年老体衰,致肾气损伤,真阳衰微,而引起阳事痿软。

    (2)阴虚火旺:多见于青壮年有手淫史者,或相火偏旺,恣情纵欲,阴精内耗,宗筋失于濡养而致阳痿。

    (3)心脾两虚:多因思虑用心过度,损伤心牌,脾不能转输精气,心神不能行令于肾,故见用事痿软。

    (4)肝气郁结:多见于肝气不疏者。肝主筋脉,肝脉环绕阴器,肝气都结,气机不畅,失其策调达,故阴器痿软不用。

    (5)惊恐伤肾:多见于平素胆怯之人,恐伤肾,骤遇惊恐,,则损伤肾气,失去作强作用,致使阳事痿弱。

    (6)湿热下注:饮食厚味,或嗜饮醇酒,致使湿热内生,如下注阴部 宗筋驰纵,则阴茎痿软。    [辨证择方]

    (1)命火衰微: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腰膝酸软,精神萎摩,耳鸣发脱,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沉细,尺脉尤弱。治宜补肾壮阳,可用五子行宗丸加仙茅、仙灵脾,或右归丸。

    (2)阴虚火旺:阳物易举,临房即软,伴有早泄,心悸,盗汗,精神紧张,足跟疼痛,小便黄赤,大便偏干,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用知柏地黄丸加龟板鳖甲、地骨皮、牡蛎等。

    (3)心脾两虚:阳事不兴,精神不振,心悸不安,夜寐不深,饮食不思,面色不华,舌淡苔少,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用归脾汤加菟丝子、补骨脂等。

    (4)肝气郁结:阳痿不起,或起而不坚,精神不悦,胸闷不舒,胁肋胀痛,舌质略红,苔薄,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用达郁汤或逍遥散。如兼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脉弦数,可加牡丹皮炒山栀。

    (5)惊恐伤肾:卒遇惊恐,骤然阳痿,心悸失眠,心情抑郁,胆怯多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肾宁神,用大补元煎和安神定志丸。

    (6)湿热下注:阴茎痿软,小便黄赤,阴囊潮湿,或作痒,下肢酸困,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