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生痔

来源:子阳医馆

 肛门生痔是指直肠末端与肛门处血脉瘀滞,形成小肉突起,并伴有出血、疼痛脱出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按其发病部位的不同,有内痔、外痔、混合痔的分别。发生于肛管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发生肛管齿状线以下的为外痔;如内痔部分与外痔部分相连形成一整体的为混合痔。

    [病机]

    (1)燥热:平素恣饮醇酒,过食辛辣等热性食物,操热内生,损伤津液,大便干结,肠络瘀滞,则肛门生痔。

    (2)湿热:湿性重着,常先伤于下,故肛门疾病因湿而发病的较多。湿与热结,肛门血络瘀阻,则生痔疾。

    (3)气虚下陷:多因脾胃素虚,中气不足,或妇女生育过多,小儿久泻久痢,老年气血衰退,皆能导致中气下陷,血流不畅,而发为痔疾。

    [辨证择方]

    (1)燥热:肛门生痔,痔核可脱出肛门,大便后多能自行回纳,便血,血色鲜红,血出如箭,常伴有大便秘结,口干,小便红赤,苔黄,脉数等。治宜清热润燥凉血, 可用凉血地黄汤。 如大便秘结较甚者,可用增液承气汤。

    (2)湿热:肛门生痔,痔核肿胀高突,疼痛较剧,如痔核脱出嵌顿,则表面色暗糜烂,有黏液渗出,大便出血,血色污浊,常伴有胸闷、腹胀、发热、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热除湿活血,用止痛如神汤或脏连丸。

    (3)气虚下陷:肛门生痔,痔核常随大便而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过久也会脱出,须用手推托,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血色淡而清,常伴有精神倦怠,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等。本证也可因痔疮出血过多,而致气虚下陷者。治宜益气升提,可用补中益气汤。如兼营血亏虚而伴有头晕、心悸者,可服用归脾汤。除内服药外,尚可用药物煎水熏洗,如五倍子汤、苦参汤。至于枯痔、手术等疗法,须由痔科医生进行,这里从略。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