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明·李杲(疑托名)
来源: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卷三

玉石部

藥能治病,醫乃傳方,當明藥品貴賤良毒之異,須嘗氣味酸鹹苦辣辛甘。竊以金銀珠玉之貴,白堊石灰之賤,藥性之良則丹砂鍾乳,氣毒則信石硼砂。至於五味,酸入肝,鹹入腎,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辣則有溫涼寒熱之異。功力有急緩,性本有溫涼,且如朴硝之性急,若煎作芒硝,性乃緩矣。

本草之作,肇始炎皇。肇即始也,炎皇神農氏也。本草之為書,由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始興醫藥相救之本草。

未言草木之品彙,且提玉石之紀綱。仿本草圖經,以玉石部為先,而草木之品次之。

金屑玉屑,辰砂石床,能驅邪而逼鬼祟,可定魄而制癲狂,止渴除煩,安鎮靈臺,明耳目補精益氣,依經煉服壽延長。

金屑,味辛平有毒。處處有之,梁益寧州最多。出水砂中得屑,謂之生金,若不煉,服之殺人。

玉屑,味甘平無毒,生藍田。

丹砂,一名硃砂,味甘微寒無毒。惟辰州者最勝,故謂之辰砂。生深山石崖間,穴地數十尺,始見其苗,乃白石耳,謂之硃砂床,即石床也。砂生石床上,亦有淘土石中得之,非生於石者。又按本草石床,自有本條,味甘溫無毒,謂鍾乳,水下凝積,生如筍狀,漸長久,與上乳相接為柱,出鍾乳堂中,謂之石床。

人心謂之靈臺。金屑玉屑辰砂石床四品之性主治相同,皆可依圖經法煉服食,則延年不老。

生銀屑,鎮驚安五臟,鍾乳粉補虛而助陽。

銀屑,味辛平有毒。生銀屑當取見成銀箔,以水銀消之為泥,合硝石及鹽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

石鐘乳,味甘溫無毒。道州者最佳,須煉服之,不然,使人病淋。治咳嗽,行乳道,補髓添精,強陽道。益肺家,宜慎用之。

代赭石,能墜胎,而可攻崩漏。伏龍肝治產難,而吐血尤良。

代赭石用火煅醋淬七遍,研水飛,味甘寒無毒。出代州,其色赤,故名代赭石。養血氣,強精闢邪。畏天雄附子。

伏龍肝,即灶中土也。味辛溫微毒,消癰腫,催生下胎,止血崩。

雲母補勞傷兼明目。水銀除疥蝨與瘡瘍。

雲母石,味甘平無毒。安五臟,堅肌止痢,局方有法煎雲母膏,治癱疽惡毒等瘡。

水銀即硃砂液,能消化金銀使成泥。味辛寒有毒。一名汞。畏磁石。難產可用催生。

治風喉,理鼻息,功全礬石。止漏下,破癥結,用禹餘糧。

礬石,味酸寒無毒。出晉州者佳。化痰止痢,攻陰蝕諸瘡漏,煅過謂之枯礬,亦可生用。

禹餘糧,火煅醋淬七次,搗細水飛。味甘寒平無毒。出潞州,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者是,其中有黃細末如蒲黃者,謂之石中黃。

朴硝開積聚,化停痰,煎作芒硝功卻緩。硝石止煩躁,除熱毒,煉之須掃地邊霜。

朴硝,味苦辛大寒無毒,生益州。初採掃得,一煎而成,故曰朴硝。再取朴硝淋汁煉之,有細芒者謂之芒硝,專治傷寒。

硝石,味辛苦寒無毒,即掃地霜淋汁煉成者。

打破瞳神得空青而依然復舊。胎宮乏孕,紫石英有再弄之璋。

空青,味甘酸寒無毒,生於有銅處,銅精氣熏則生。今信州時有之。其腹中空破之有漿者,絕難得。大者如雞子,小者如豆子。治眼翳障為最要。又有曾青銅,出處色理亦無異,但其彩累累連珠相綴,其中不空,與空青功效不相上下。

紫石英,味甘辛溫無毒。治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服之。又白石英,治風濕痹,安魂魄,強陰道,黃赤黑色皆不入藥。

熱渴急求寒水石,壯陽須索石硫黃。

寒水石,一名凝水石。味甘寒無毒。出汾州及邯鄲,即鹽之精也。治火燒丹毒。能解巴豆毒。畏地榆。

硫黃,味酸性溫大熱有毒,出廣州。治疥蟲䘌瘡,堅筋,療老風秘。

腎臟即衰,煅磁石而強陽道。膀胱不利,炒食鹽以熨臍旁。

磁石,味辛鹹寒無毒,有鐵處則生,惡牡丹,畏黃石脂,能吸鐵。補益勞傷。兼治耳聾。

食鹽,味鹹溫無毒,解州者勝。治霍亂痰癖,可用吐之。

水銀飛煉成輕粉,殺諸疥癬,善治兒疳,石灰風化方為勝,不堪服食,可療金瘡。

輕粉即水銀粉,味辛冷無毒,畏磁石。忌一切血。

風化石灰五月五日採百草搗汁,調煅過石灰末作團陰乾。專治金瘡刀斧傷處。不堪入藥。

石膏發汗解肌,去風寒熱。滑石除煩止渴,快利小腸。

石膏,味甘辛大寒無毒,與方解石相類。須用細理白澤者為真,治頭痛,解肌發汗。黃色者,服之使人淋。

滑石,味甘寒無毒,用白色軟嫩者佳,能益精除熱,療女人產難。

殺三蟲,破癥結,胡粉一名為粉錫。斂金瘡,治眼暗,銅青銅綠竟無雙。

胡粉,一名粉錫,一名定粉,俗名光粉。即今化鉛所作婦人容面者。味辛寒無毒。

銅青銅綠,以醋沃銅上即生。乃銅之精華也。微有毒,不可入湯藥。

吐痰抵痔密陀僧,兼抹䵟斑隨手沒。生肌止痛無名異,折傷可理並金傷。

密陀僧,即煅銀爐底也,味酸辛有毒。

無名異,味甘平無毒。金傷謂刀斧傷也。

硼砂攻喉痹,止嗽消痰直有理。膽礬除熱毒,諸癇痰氣盡消詳。

硼砂,一名蓬砂,味苦辛暖無毒。出南番者色重褐,其味和,其效速。出西戎者其色白,其味雜,其功緩,不堪入藥,作金銀焊藥用之。

膽礬,《圖經》作石膽。味酸辛寒有毒。信州有之。生於銅坑中,採得煎煉而成。消熱毒,療諸風癱瘓,可吐風痰。

伏火靈砂,闢鬼邪,安魂魄,明目鎮心通血脈。藏泥白堊,除泄利,破癥瘕,澀精止漏又為良。

靈砂,一名二氣砂。用水銀一兩,硫黃六銖,研細。二味先同炒作青砂頭,後入水火既濟爐中抽之,如束針紋者成就也。惡磁石。畏酸水。

白堊,即善土,味苦辛溫無毒,處處有之。採無時。

石燕治淋催難產。黑鉛安鎮熨蛇創。(創,傷也,平聲與瘡同)。

石燕,產零陵州。形似蚶,其實石也。性涼無毒。女人產難,兩手各握一枚,胎立出。

黑鉛,味甘無毒,有銀坑處皆有。粉錫、胡錫、光粉,皆化鉛所作。又鉛白霜,以鉛雜水銀煉作片。置醋釀中密封,經久成霜,謂之鉛白霜,性極冷。

黃丹乃是熬鉛作,生肌止痛。礬石特生非常熱,養就丹房。

黃丹《圖經》作鉛丹,又名虢丹。用時炒令赤色,研細,味辛微溫無毒。止吐逆,療癲癇,敷金瘡良。

礬石俗呼鎮風石。味辛甘大熱有毒。嚴寒置水中,水令不冰。性堅硬而拒火,燒之一日夜方解散。攻擊積聚痼冷之病最良。須真者,必取鸛巢中團卵而助暖氣者方真。乃修真煉丹之藥品。

血暈昏迷,法煉廣生花蕊石。折傷排膿,火煅醋淬自然銅。

花蕊石,出陝州閿鄉,性至堅硬,保金瘡止血。局方以硫黃合和花蕊石,如法煉成。專治產後血暈去惡血。

自然銅,味辛平無毒。出銅處有之。形方而大小不等,似銅實石也。不從礦煉,自然而生,故曰自然銅也。

硇砂能破癥瘕積聚。若還生用爛心腸。信石可吐膈內風痰,倘中其毒促人亡。

硇砂,味鹹苦辛溫有毒。能消五金。入口腐人腸胃,生服之化人心為血。

信石,圖經名砒霜。信州者佳,故名信石。味苦酸有大毒。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用,不宜多服,能傷人命。

若誤中硇砂砒霜二毒,急宜冷水調綠豆汁飲之可解。

梁上塵消軟癤,通喉噎,橫生立產。井泉石性寒涼,攻火熱,除翳神方。

梁上塵,一名烏龍尾。性微寒無毒。凡使須去煙火遠,高堂佛殿上者,拂下篩而用之。

井泉石,性大寒無毒,處處有之,以饒陽郡者為勝,得菊花梔子最良。

除痼冷,止頭痛,無遺太陰玄精石。安心志、制癲狂,誰知鐵粉和鐵漿。

玄精石,出解州解縣,今解地積鹽倉中方有之。其色青白龜背者良。味鹹溫無毒。

鐵,味甘無毒。取鐵浸之,經久色青沫出可染皂者為鐵漿,治癲狂。鐵拍作片段,置醋糟中,積久生衣,刮取為鐵粉,能安心志。

雄黃能殺虺蛇毒,妊娠佩帶,轉生男子。煉之久服自身輕。要生女子,佩帶雌黃。

雄黃、雌黃同山所生,山陽處生雄黃,山陰有金處,金精熏則生雌黃。婦人覺有孕,以雄黃二兩,絳囊盛帶之,可轉女為男,以雌黃半兩,素囊盛帶之,可轉男為女。雌黃煉服,久則輕身,可入仙家。

備金石之品味,治病得以推詳,總括上文諸藥,悉可對證而施治也。

草部上

觀夫天生䒱民,地生百草。人生不無札瘥之常,以致病於壽夭。草有治病之功,用別花苗實腦。

䒱、眾也。實即子,腦即根,各有所宜也。

菖蒲開心明耳目,去濕痹風寒。菊花消濕散痹風,主頭眩痛擾。

菖蒲,一名昌陽。須用生石磧上一寸九節者良。味辛溫無毒。菊花味苦甘平無毒,主胸中煩熱,明目聰耳。

治渴補虛安臟,快覓人參。溫中解毒性平和,無如國老(即甘草)。

人參,一曰人葠,味甘微寒無毒。反藜蘆、甘草,味甘平、無毒,主解百毒,為眾藥之王,故號國老,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白朮益脾止瀉嘔,若動氣不宜。蒼朮平胃壓山嵐。用米泔浸炒。

白朮,味甘辛無毒,主風寒濕痹,益脾胃,補虛勞,消腫,傷寒有動氣者不宜服。

蒼朮,用米泔浸一宿,換泔浸,炒乾去皮,味苦甘辛無毒。治傷寒痹痛,除溫瘧,可發散。

生地黃能行血,兼止吐衄、折傷。熟地黃能補血,更治虛勞焦躁。

生地黃大寒,亦治產後血攻心及女人經水閉絕。熟地黃淨洗酒浸,蒸兩三次焙乾,味甘溫無毒。熟乾則溫補,生干則平宣。熟者止崩漏,安魂魄,治驚悸,補內傷。

天門冬鎮心止吐血衄血,性寒而能補大虛。麥門冬解渴開結益心腸,勞熱可除煩可保。

天門冬味苦甘平,大寒無毒,悅人顏色。麥門冬味甘平,微寒無毒,二味並去心,焙乾用。

地膚子、車前子除熱去風明眼目。能使膀胱水穀分。菟絲子、巴戟天添精補髓主延年,解去腰疼誠有效。

地膚子,即落帚子,味苦寒無毒。車前子,味甘鹹寒無毒。能滑胎,止瀉痢。菟絲子,味辛平無毒,水洗澄去砂土,酒浸一宿,蒸過乘熱搗成膏,焙乾再入藥,方可研末。巴戟天須連珠者,去心酒浸焙乾。味辛甘微溫無毒,除風強筋益力,治夢與鬼交。

牛膝補虛攣膝痛、月經若閉亦能通,柴胡去熱治勞傷,主療傷寒功力到。

牛膝,為君味苦酸平無毒。柴胡味苦平,性微寒無毒,治濕痹拘攣,可用煎湯浴之,下氣消痰止嗽、傷寒為要。

草決明瀉肝熱,明目驅風兼鼻淵。草龍膽益肝虛,驚惕無憂疳蟲埽。

草決明味鹹苦甘平微寒無毒。草龍膽味苦寒無毒,益肝明目,最治疳。

菴䕡子性苦寒,風寒濕痹水皆寬。茵陳蒿性苦冷,時氣發黃淋可導。

菴䕡,處處有之,味苦微寒無毒,久服輕身明目。茵陳蒿,味苦平微寒無毒,治淋難小便閉澀不通。

遠志一名小草,堪收夢裡遺精。黃精俗字山姜,久服延年不老。

遠志用去骨,以甘草湯浸煮炒乾。味苦溫無毒,苗名小草。一似麻黃,但無節。令人生智慧,定心驚。黃精俗呼為山姜,味甘平無毒,然與鉤吻相似。但一善一惡,要仔細辨認,切勿誤用鉤吻,則傷人至死。

北五味補虛下氣,止嗽強筋。南木香止痢健脾,氣痛是寶。

五味子,味酸甘鹹苦辛,故名五味。性溫無毒,止渴消酒毒。木香形如枯骨者佳,不見火,味辛溫無毒,去膀胱冷氣,除癥瘕,止瀉痢。

金瘡止血,王不留行,是名剪金花。風疹赤丹,本草景天,即是慎火草。

王不留行,味苦平無毒,可催生產,利月經。景天,味苦酸平無毒,主勞煩大熱瘡。女人漏下,用花良。

絡石治癰瘡,消熱毒,苗似龍鱗。川芎醫頭痛,主筋攣,形如雀腦。

絡石,為君,即石鱗,又名龍鱗薜荔。味苦溫,微寒無毒,畏貝母菖蒲。川芎,一名川藭,明目,瘡家止痛,味辛溫無毒,蘼蕪即其苗也。白芷為之使。

金釵石斛,解使元陽壯,腰疼膝痛並皆驅。鬼臉升麻,能教百毒消,疹痘斑瘡寧可較。

石斛草,味甘平無毒,入腎壯陽平胃氣。升麻,味苦平微寒無毒,能解一切毒。除熱去風,為傷寒時氣之要藥也。

煙塵續斷,安胎產,療金瘡,速不可遲。染絳茜根,理風寒、止吐血,須宜乎早。

續斷味苦辛微寒無毒,最能接骨,因名續斷。茜根,一作蒨,即今染絳茜草根也。味苦微寒。解中蠱毒。

虺床蛇床同一種,治風濕癢及陰瘡。羌活、獨活本來同,頭痛筋攣風氣撓。

虺床即蛇床,味苦辛甘平無毒。羌活、獨活本同類,但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味苦甘平,微溫無毒。

細辛薯蕷,能溫中下氣,仍主腦腰疼。薏苡葳蕤,治痹弱筋攣,並醫風濕症。

細辛,味辛溫無毒,主拘攣風痹,明目療痿,治婦人血閉。薯蕷,俗名山藥,味甘溫平無毒,補心氣不足,鎮心神。

薏苡仁,味甘寒無毒,主肺氣肺癰。葳蕤,葉似黃精,味甘平無毒,切勿誤用鉤吻,誤用則傷人。

止瀉補虛收盜汗,黃耆奏莫大之功。消癰散腫有高能,忍冬是至賤之草。

黃耆,味甘微溫無毒,主虛勞,強筋,治耳聾,止痛排膿。忍冬草,即鷺鷥藤,又名金銀花。其蔓左纏,亦名左纏藤。味甘溫無毒,今處處有之。

澤瀉會除諸般瀉,弭渴疏淋。防風主治一切風,仍蠲痛腦。

澤瀉,味甘鹹寒無毒,止泄精,逐膀胱水,多服令人眼病。防風,味甘辛溫無毒,能解附子毒,明目止汗療崩。

蒺藜陰痛煎湯,頭痛煎酒。蒲黃行血用生,止血用炒。

蒺藜,味苦辛溫,微寒無毒。破血催生,若風瘡陰瘡,煎湯作浴,頭痛煎酒服。蒲黃,味甘平無毒,生則味滑,炒熟則味澀。

蓯蓉扶女子陰絕,與男子陽絕,補精養腎,生自馬精。黃連理大人諸熱,卻小兒疳熱,止痢厚腸,貴稱鷹爪。

肉蓯蓉,味甘酸鹹,微寒無毒。言是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作羹補虛最佳。黃連,味苦寒無毒,點眼可除熱,更治消中、口瘡良。

漏蘆行乳汁,消瘰癧腸風。丹參補胎氣,利月經為吉。

漏蘆,味苦鹹寒無毒,醫瘡瘍,療眼,理損傷,續筋骨。丹參,味苦微寒無毒,除積聚,破癥瘕,益氣去煩滿。一名赤參。

更分佐使君臣,是曰神聖功巧。

望而知之謂神,聞而知之謂聖,問而知之謂功,切而知之謂巧。望聞問切,是謂醫家之四知。

草部中

抑又聞芍藥苦平,赤者破血通經,而白者可安胎止痛。辛姜大熱,生則嘔家聖藥,而乾者除霍亂肚疼。

芍藥,為臣。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惡石斛芒硝。畏硝石。反藜蘆。芍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虛止汗,赤者除熱明目。姜,為使。有生用,有乾用,乾者味辛溫,大熱無毒,溫中止血,逐痹風濕;生者味辛,微溫無毒,處處有之。用熟即去皮,用生即留皮。發散傷寒下氣,為嘔家聖藥。

葛根止渴解酲,發散傷寒消熱毒。瞿麥開通關格宣癃、墮子更催生。

葛根,味甘寒無毒。瞿麥,止用實殼,不用莖葉,味苦寒無毒。

栝蔞曰天瓜,實治乳癰,根可止渴。蒼耳即枲耳。子能明目,葉解風纏。

栝蔞根,名天花粉。味苦寒無毒,實即瓜蔞。蒼耳,味甘溫有小毒。今處處有之,主攣痹濕風寒。

玄參攻喉痛。苦參攻腸風,並可消痹破癥結。貝母人面瘡,知母潤心肺,皆能止嗽理傷寒。

玄參,即山麻,味苦鹹微寒無毒。今處處有之,除風熱,明眼目。苦參味苦寒無毒,殺疳蟲治瘡毒。貝母,味辛苦平微寒無毒,專治腿膝人面瘡,及諸癰毒。知母,味苦寒無毒,除熱止渴。

白薇本消淋露,更治風狂,併除溫瘧。白芷能除血崩,專攻頭痛,亦用排膿。

白薇,味苦鹹平,大寒無毒,如蔥管者佳。白芷,味辛溫無毒,專治蛇咬,研末摻咬處,或搗汁浸傷處,並效。

當歸主血補虛勞。止血用頭,破血用尾。麻黃髮散攻頭痛,發汗用莖,止汗用根。

當歸酒浸焙,味苦辛溫無毒。麻黃,味苦溫無毒。

大薊功同小薊,治癰腫血崩吐衄。小青不如大青,療傷寒熱毒時行。

大薊小薊味甘溫,今處處有之。大青、小青味苦大寒無毒,處處有之,古方只用大青。

京三稜、蓬莪朮,破血消症,寧心脾腹痛。白豆蔻、蓽澄茄,溫脾健胃,能消食寬膨。

三稜,味苦平無毒。莪朮又曰莪蒁,味苦平溫無毒。白豆蔻,味辛大溫。蓽澄茄味辛溫無毒。

鬱金勝似薑黃,行經下氣。川芎貴乎藁本,頭痛皆痊。

鬱金,須用蜀中如蟬肚者佳,味苦辛寒無毒。薑黃說見下文。川芎,解見草部上芎藭下。藁本,俗曰土芎,味辛微寒無毒,主風入四肢,畏青葙子。

前胡柴胡,功無優劣,通醫熱病,主療傷寒。

前胡,味苦微寒無毒,下氣消痰,推陳致新,安胎止嗽。柴胡見草部上。

薑黃烈似鬱金功。下氣消癰,通經破血。蓽茇味如良薑辣,轉筋霍亂,心痛連顛(顛即頭頂也。)

薑黃處處有之,味辛苦大寒無毒。鬱金解見前。蓽茇,味辛大寒無毒,溫中下氣。高良薑,味辛溫,大熱無毒。

剪草入疥瘡之氣。王瓜導乳汁之泉。

剪草,味苦平無毒。婺州產者最良。根名白藥。治金瘡。古方以煎草末蜜和,九蒸九曬成膏。可醫一切失血。王瓜一名落鴉瓜,一名土瓜,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可啖。閩俗稱之為毛桃。其根止渴,散癰除疽,消症下血。

通草原來即木通,治淋退腫。蠡實一名馬藺子。去濕醫崩。

通草,味辛甘平無毒,除寒熱,出音聲,治耳聾。馬藺子,味甘平無毒,去風寒濕痹,除喉痹。

百合寧心,可除咳痰有血。秦艽治疽,時行勞熱猶能。

百合,味甘平無毒,除熱咳,攻發背瘡癰,消脹,利大小便。秦艽,味苦平微溫無毒,消浮腫,利小便。

黃芩解熱通淋,女子崩因熱者。紫菀化痰定喘,咳嗽吐有紅涎。

黃芩,味苦平大寒無毒,治黃疸。止痢,女子血崩,本性熱者用良。虛寒者不可用。

紫菀,味苦辛溫無毒,補虛止渴,安五臟,通結氣滯胸中。紅涎,痰中有血膿也。

澤蘭行損傷之血,紫草制痘疹之偏。

澤蘭,味苦甘,微溫無毒,消四肢浮腫,攻癰腫排膿。紫草,味苦寒無毒,通九竅,退腫通淋。

石葦透膀胱小便,防己治風熱拘攣。

石葦,味苦甘平無毒,去熱除邪,臨用刷去毛,不然令人咳嗽不已。防己,味辛苦平溫無毒,治水腫風腫,去濕止嗽。

肉豆蔻補脾止痢,猶調冷瀉。款冬花洗肝明目,勞嗽宜遵。

肉豆蔻,用麵裹煨熟。味辛溫無毒。解酒消食調中,兼治霍亂。款冬花,味辛甘溫無毒,定喘消痰。

淫羊藿即仙靈脾,補腎虛,與陽絕不起。補骨脂名破故紙,扶腎冷,絕夢泄精殘。

淫羊藿,味辛寒無毒,主治冷風勞氣。補骨脂,味辛大溫無毒,主血氣勞傷。

禁驚熱、殺疳蟲,蘆薈俗呼為象膽。解風纏、宣痘毒,牛蒡原來號鼠黏。

蘆薈,味苦寒無毒,以其味苦故名象膽。主癲癇痔瘡。牛蒡,一名惡實,又名鼠黏。明目消瘡毒,手足拘攣。味辛平,處處有之。

海藻海帶一般,疝氣癭瘤同有效。水萍雖分三種,熱風癮疹並權衡。

海藻洗去鹹水焙乾用,味苦鹹寒無毒。水萍有三種,止渴治火瘡,通小便消水氣,味辛鹹寒無毒。

艾葉可生可熟,漏血安胎,嘔吐衄紅還可止。阿魏有真有假,殺蟲破積,傳屍也可保天年。

艾葉,處處有之,味苦溫無毒,生者治下痢,止嘔血,取汁用之;熟者治漏血,可為丸灸百病。

阿魏,味辛平無毒,難得真者,氣極臭而能止臭氣。

敗醬婦人產後用,酸醬催產易於生。

敗醬,味苦鹹平無毒,因作敗腐豆漿氣,故名敗醬。陳良甫作婦人科方,說是苦薺菜。仲景方治腹癰。酸醬,味酸平寒無毒。處處有之,即酸醬草也。主熱除煩,通淋止崩,產難胎衣不下者。若吞其實即出。

茴香治霍亂轉筋,更通腎氣。昆布消癭瘤結硬,水腫為先。

茴香一名蘹香子。味辛平無毒,開胃調中,得酒良。

昆布,味鹹酸,性冷無毒,與海藻同科,治癭瘤。

百部除肺熱久年勞嗽,天麻逐諸風濕痹拘攣。

百部,味苦微寒無毒,治疥癬去風。天麻,味辛平無毒,益氣強筋。苗名赤箭。

牡丹可行經下血,地榆止血痢宜然。

牡丹,味辛苦寒無毒,止痛除邪氣,療驚癇中風,續筋骨,破癰膿。地榆,味苦甘酸,微寒無毒,惡麥門冬,止痛排膿治金瘡,女人帶下良。

香附縮砂,消食化氣,暖胃溫脾,皆婦人要藥。狗脊萆薢,扶老補虛,腰疼腳弱,與濕痹牽纏。

香附子,即莎草根。味甘微寒無毒,處處有之。縮砂,去皮取仁用,味辛溫無毒,止瀉痢炒過,除妊娠婦腹痛。狗脊,味苦甘平,微溫無毒。萆薢,川中者為道地,味苦甘平無毒。

紅花本能行血,白蘚瘡疥利便。

紅花本草作紅藍花,味辛溫無毒,主產後血暈昏迷,可作胭脂,治小兒聤耳。

白蘚皮,味苦鹹寒無毒,除疽通淋,主風癱手足不仁,調經水,療陰痛。

風寒濕痹,腎冷與遺精,當知石龍芮。勞熱骨蒸,兼兒疳驚痢,須用胡黃連。

石龍芮,味苦平無毒,畏蛇蛻茱萸。平胃氣,主關節不通。胡黃連,味苦平無毒,折斷起煙塵者是。

白茅花能止吐衄血,玄胡索可治腹心疼。

白茅根,味甘寒無毒,處處有之,通血除煩渴,治淋利小便;花,止吐衄血;茅針,搗敷金瘡良。玄胡索,味辛溫無毒,治女人月水不下,行腎氣。

甘松青浴體令香,專辟惡氣。使君子乃醫蟲藥,疳瀉如仙。

甘松,味甘溫無毒,善除惡氣,浴體香肌,治心腹痛。使君子,用熱灰中和殼煨,去皮殼取肉用。味甘溫無毒,消疳積,治瀉痢,除諸蟲。因郭使君用此,因名使君子。

斯乃稱為中品,是誠藥性鉤玄。

草部下

因知性甘大熱,附子烏雄,可回陽而逐冷,祛風濕而建中。

附子,團圓平正重一兩以上者佳。主心腹冷痛,攻咳逆,破癥結,墮胎止痢。除風寒濕痹,強陰道。烏頭,與附子同種,以原種之母為烏頭。破積除寒濕,及中風邪惡風,墮胎,攻腹痛,消積飲。天雄,似附子,但廣身長三四寸許,有須,性烈一如烏附。逐痹除風助陽。附子烏雄,味並辛甘大熱有毒。

半夏止吐去痰,有毒必須薑製。大黃通腸滌熱,快峻因號將軍。

半夏,味辛平,生微寒,熟溫,並有毒。五月夏至生,故名半夏。健脾止嘔去痰涎,熟令人下,生令人吐,合生姜和煎,方制其毒。大黃,味苦寒無毒,黃芩為之使,無所畏。宣氣消癰,除結熱,通瘀血,蕩燥屎,推陳致新,性至快。

木賊青葙開眼翳。羊蹄鶴蝨殺三蟲。

木賊,味甘微苦無毒,攻積塊腸風下痢,止女人赤白帶。青葙子,味苦微寒無毒,即白雞冠花子。主皮膚熱,瀉肝熱去風,除瘙癢殺蟲。羊蹄,俗呼為禿菜根。味苦寒無毒,攻疥癬,治女人陰蝕瘡痔。殺諸蟲。鶴蝨,味苦寒有毒,即火鍁草。主蛔蟲咬心痛。

與甘草相刑,甘遂能消腫破症。大戟通利水道,兼除蟲毒,與烏頭相反。白蘞治腸風癰腫。白芨破癰疽,併合跟皸。

甘遂,大戟,味並苦甘寒有毒,治病之功,不相上下,故並反甘草。白蘞、白芨,味並苦辛甘平無毒,同反烏頭,療疾大同小異。

風攻皮膚羊躑躅,熱主咳喘馬兜鈴。

羊躑躅,味辛有毒,羊誤食其苗葉,則躑躅而死,故得名。消蟲毒,攻諸痹賊風。馬兜鈴,味苦寒無毒,治肺熱咳嗽喘促,兼瘻瘡血痔。根名土木香,又曰青木香。結子如鈴狀,故名兜鈴。

劉寄奴破血行經,金瘡最妙。續隨子消症蕩滯,蟲毒尤攻。

劉寄奴,味苦溫,治湯火傷及金瘡最妙。因劉裕小名寄奴,取此草以療金瘡得效,故名。續隨子,即聯步。味辛溫有毒,最治蛇傷。

祛風逐痰,白附子。刮磨腸垢白頭翁。

白附子,味甘平溫無毒,能行藥勢,主心疼腹痛。白頭翁,處處有之,謂之老翁須。因其根有白茸,故名。仲景以此治溫瘧。又治金瘡衄血。

何首烏久服延年,可消瘡腫。骨碎補折傷克效,及耳鳴聾。

何首烏,味苦澀微溫無毒。昔有老人姓何,見藤夜交,遂採其根食之。白髮變黑,因此名之。骨碎補,味苦溫無毒,一名猢猻姜,根生緣樹上,能補骨碎折傷,因名之。

瀉肺消痰,下氣去浮葶藶子。通經、散腫、開喉、明目射干功。

葶藶,味辛苦寒無毒,生道旁處處有之。有甜苦二種。射干,味苦平微溫無毒,一名烏扇。俗曰仙人掌。

常山吐涎截瘧。莨菪止搐攔風。

常山,味苦辛有毒,形如雞骨者佳,苗名蜀漆。

莨菪子,處處有之,味苦辛有毒,一名天仙子,雖云有毒,得甘草升麻即解。

連翹除心熱,破癭瘤,堪行月水。桔梗瀉肺癰,清喉痛止嗽寬胸。

連翹,味苦平無毒,分大小二種。利小便,專治癰疽發背。桔梗,味辛苦微寒有小毒,又有一種名苦桔梗,藥性相同。

海金砂用日中收,攻傷寒熱病。穀精草從田中採,破翳膜遮睛。

海金沙,俗名竹園荽,處處有之,收金法,以紙攤之,日中曬熱,以枝擊之,其枝葉自然有沙落紙上,旋收之。專利小便。得蓬砂、梔子、馬牙硝最良。穀精草,一名鼓槌草,又曰戴星草,生田中,味辛溫、無毒,治咽喉痹,止齒痛。

草河車即蚤休,癰瘡至聖。商陸根名樟柳,退腫之宗。

草河車,名金線重樓。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癲癇驚熱。商陸,味辛酸平有毒,分赤白二種,白者消水腫,根如人形者有神,赤者不入藥。

藜蘆為瘡疥之藥。貫眾殺寸蟲諸蟲。

藜蘆,味辛苦寒有毒,俗名山稷。反細辛、芍藥。可吐風痰。不入湯藥。專主疥瘡瘍蟲。貫眾味苦微寒有毒,治金瘡,破癥結,止鼻紅。

草蒿一本作青蒿,滅骨蒸勞熱。旋覆花草名金沸,鈍痰嗽之鋒。

草蒿,味苦寒無毒,處處有之。根苗子葉皆入藥。但各自使用。用子勿用葉,用根勿用苗,四者若齊用,則有損無益。得童便浸尤良。亦可煎湯洗瘡,除疥蝨。旋覆花,味鹹甘溫微冷有小毒,通膀胱水,去風濕,利痰止嘔。

蓖麻子善主催生,搗膏敷腳板。威靈仙能消骨鯁,熬汁灌喉嚨。

蓖麻子,味甘辛有小毒,瘡癢研麻油搽敷,水瘡研服良。威靈仙,味苦溫無毒,主宣氣,去冷消痰,療折傷,治諸風。

馬鞭草能通月水不行,破癥瘕之癖。葫蘆芭好補元陽腎冷,蠲疝氣之癃。

馬鞭草,味甘苦寒有小毒,其草穗類鞭梢,因名之。俗謂之鐵掃帚,治溫瘧陰瘡。

葫蘆芭,得茴香、桃仁同用,逐膀胱疝氣,得硫黃,附子同用。專補腎經。

萱草治淋,孕帶其花生男子,燈心去熱,燒灰善止夜啼童。

萱草,一名鹿蔥,其性涼而無毒,處處有之,孕婦佩帶其花,即生男子,故又名宜男草。燈心,性涼,破傷處搗敷良。

山豆根療咽痛頭瘡五痔,金沸草治丹毒發背諸癰。

山豆根,味甘寒無毒,消腫毒,止熱嗽。金沸草,至冬時則皆有黃星,點點成行,味苦寒無毒,解硫黃毒。

狼毒驅九種心痛,豨薟掃濕痹諸風。

狼毒,味辛平有大毒,陳而沉水者良。主咳逆,治蟲疽瘰癧結痰。豨薟,即火炊草,味苦寒有小毒,形似鶴蝨。昔有知州張詠曾進此方,治諸風。

夏枯草最治頭瘡、瘰癧癭瘤同可覓。天南星專能下氣,風痰腦痛止怔忡。

夏枯草,至夏即枯,故名。味苦辛寒無毒。天南星處處有之,味苦辛有毒。散血墮胎,消癰腫。

退腫消風,牽牛子第一。諸瘡解毒,山慈菇最良。

牽牛子,炒過用,味苦寒有毒,處處有之,下氣通腸,利大小便。墮胎,專治腰疼腳痛。山慈菇即鬼檠燈,又名金燈花。瘡腫癰疽瘰癧消毒良。

仙茅伸風者之腳攣,補虛堅骨。苧根涼小兒之丹毒,安護胎宮。

仙茅,味辛溫無毒,治虛勞,逐冷氣,益陽堅骨,生長精神。苧根,補血安胎止渴,兼治小兒丹毒。

茵芋理寒熱似瘧,屋遊斷齒衄之縱。

茵芋,味苦溫有毒,止心腹痛,通關節,主風寒濕痹。屋遊,即瓦上青苔,味苦寒無毒,逐膀胱水,止皮膚寒熱。

本草編成斯賦,發醫家初學童蒙。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