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产心法卷之中

清·阎纯玺
来源:胎产心法

卷之中

脈訣歌

欲產之婦脈離經,(一息六至,一息三至,皆曰離經。又云:脈如歇止,亦謂之離經。) 沉細而滑也同名。(腎脈沉滑與離經同。)夜半覺痛應分娩,來朝日午定當生。身重體熱寒又頻,舌下見脈黑且青,捲舌流涎腹覺冷,腹中子女已歸陰。面赤舌青細尋看,母活子死是定斷。唇口俱青沫又出,母子雙雙入鬼案。面青舌赤沫又頻,母死子活定知真。新產婦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相侵。若得沉而小者昌,忽若堅牢命不長。寸口澀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吉凶生死全憑脈,胗者須教指下明。

《啟蒙》曰:欲產之婦脈離經,離經之脈認分明。其來大小不調勻,或如雀啄屋漏應。腰疼腹痛眼生花,產在須臾卻非病。《脈經》云:脈勻細易產,大浮緩,氣散難產。

保產論

凡妊娠之於分娩,母子性命懸於頃刻,調理失宜,安反成危。將養有方,逆可使順。故凡胎前諸證,當隨證加減,保護調理,甫及臨月。若婦女初產,原未慣經,不免驚畏失錯。雖慣產之婦,然氣血亦傷,又安得恃為無虞也。是以保產之方,斷不可廢。故達生散宜用於八九月之時,而養胎、神寢等藥,當用於臨月之際。倘遇過月不產,則補血行氣之方不可稍緩。至於居處失宜,頓撲動胎,及身居安逸,食物不節,憂樂不常,致胎氣難轉,或胞漿先破,惡水來多,胎幹不下,則保生、千金不換、萬全、保氣、滑胎等劑猶宜,按證選方制服。予家傳胎產金丹,不特治胎前產後為第一奇藥,即臨產服之,保生易產,且勝催生諸藥,更無產後諸患。若制此藥備用,較勝諸藥萬萬矣。至於神煞、符咒,亦難謂盡妄。如受胎之後,胎殺所在,不惟損胎,甚至損母,俱宜謹慎。而臨月安產,產下藏衣,猶為緊要,不可不知。至所謂雷公、招搖、運鬼力士、天狗等神方向,及生氣方之宜向,禍害月、絕命方、八床方之宜避,昔人填入產圖,使人知所趨避,似屬太瑣。若拘拘於圖,又不免避此觸彼之疑,不若體玄子之借地法,既可以避神煞,又可以消俗疑,因並錄之於後。

達生散 孕婦八九個月時,宜服數劑。

人參 陳皮 紫蘇(各五分) 白芍(酒炒) 白朮(土炒) 當歸(酒炒。各一錢) 炙草(三分) 大腹皮(一錢五分,用黑豆汁洗,曬) 黃楊腦(三個,即黃楊樹葉梢兒也) 蔥白(三根)

水煎服。春加防風五分,川芎五分。夏加酒炒黃芩五分,酒炒黃連五分,五味子十粒。秋加澤瀉五分。冬加砂仁五分。或通加炒枳殼、砂仁。胎動不安,加金銀箔些須,野苧根一錢,生地黃一錢。氣上逼心,加柴胡、紫蘇。多怒人,加炒黃芩佐之。食少者,加砂仁、炒神麯。口渴,加去心麥冬、酒炒黃芩。能食,倍加黃楊腦。(此味瘦胎,若胎瘦不用。)有痰,加薑製半夏,炒黃芩。予按達生散,即紫蘇飲方去川芎,加黃楊腦、白朮。又一方,無當歸、白芍、白朮。

秘傳達生散 孕至八九個月服之易產。奇效。

大腹皮(三錢,黑豆水洗淨) 人參 紫蘇(連莖葉) 陳皮 炙草 砂仁(各五分) 白朮(土炒) 白芍(酒炒) 當歸(酒炒。各二錢) 枳殼(七分,麩炒)

青蔥五根,水煎,食前服。至十餘劑,甚得力。予謂前達生散不及此方穩妥有效,但大腹皮體輕,此方用三錢似乎太過,不若依前方一錢五分,或加至二錢,則此方更覺全美矣。

養胎散 宜與神寢丸兼用。

當歸(酒洗) 川芎 黃芩 陳皮 白朮(土炒) 制香附(各一錢) 白芷 甘草(各三分) 人參(七分,人虛者倍之)

水煎,去渣,調益元散服。臨產小便多者,不宜加益元散。

神寢丸 臨月服之易產。氣盛者可服,素虛者忌用。

乳香(一兩,透明者,另研) 枳殼(二兩,麩炒)

為末,煉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早溫酒送下三十丸。

保生無憂散 臨產服之,補其血順其氣,自然易產。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枳殼(麩炒) 乳香 木香 血餘

上等分,每服二三錢,水煎,日二服,神效。為末,服三錢亦可。或胞肥厚,根蒂堅牢者,服之使其易產。又治小產瘀血腹痛。如臨產胞衣既破,其血已涸,或元氣困憊,非此藥可治,急用八珍湯斤許,水數碗,煎熟,時飲救之,亦有得生。

千金不換方(一名保產無憂散。)

當歸(酒浸) 川芎 菟絲子(各一錢五分) 黃耆(八分,蜜炙) 白芍(一錢二分,冬季用一錢) 川貝母(一錢,去心) 枳殼(六分,麩炒) 厚朴(七分,薑汁炒) 蘄艾 羌活(各五分) 荊芥穗(八分) 生草(五分)

加生薑二片,水二碗,煎八分,空心服。臨產不拘時服,制度分兩不可加減。如臨產一二日前,覺動履不安,服一劑可保無憂。此方屢經試效。

保氣丸 治孕婦居處失宜,頓撲動胎,服此寬氣進食,瘦胎易產。

制香附 木香(各四分) 山藥(二兩) 益智仁(五分) 砂仁 粉草(各一兩) 紫蘇葉(五分)

為末,煉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錢,滾水送下。

滑胎煎 胎氣臨月,宜常服數劑,以便易生。

當歸(三五錢) 熟地(三錢) 杜仲(鹽水炒斷絲) 山藥(炒。各二錢) 川芎 枳殼(麩炒。各七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溫服。如氣體虛弱者,加人參、土炒白朮,隨宜用之。如便實多滯者,加牛膝一二錢。

滑胎散 臨月服之易產。

人參(八分,如壯實不用) 陳皮(七分) 川芎 制香附 黃芩 紫蘇 大腹皮(各八分。黑豆水洗淨) 白芍(炒) 白朮(土炒) 當歸(酒洗。各一錢) 砂仁(五分) 炙草(三分)

加姜三片,蔥頭一個,水二鍾,煎八分溫服。如冬月,加麩炒枳殼一錢。《尊生》書云:孕婦月足臨產,八珍湯預服十數劑,最易生育,再無難產之患。

家傳胎產金丹 治婦人經水不調,諸虛百損,種子安胎,及胎前產後諸證,應效如神。

當歸(酒洗) 丹皮(水洗,曬乾,勿見火) 蘄艾(醋煮) 延胡索(酒拌,炒乾) 川芎 益母草(取上頭半截,童便浸,曬乾) 青蒿(人多內熱者更宜,不用亦可) 白薇(洗淨,人乳拌) 人參 赤石脂(火煅,水飛亦可) 白茯苓 川藁本(洗淨) 白朮(土炒。各二兩) 生地(酒洗,煮不犯鐵器) 鱉甲(醋炙。各四兩) 香附(共四兩、醋、酒、鹽、童便各浸一兩) 桂心 沒藥(去油) 粉草(酒炒。各一兩二錢) 北五味(一兩,去梗,焙) 沉香(六錢)

以上共為細末,再用新鮮頭次男胎紫河車一具,長流水浸半日,洗淨。黑鉛打成大鉛罐一個,將河車放在鉛罐內,再將黃柏四兩,放在河車下,加白酒釀二斤,清水二碗,灌滿鉛罐,仍以鉛化封口。再以鐵鍋盛水,將鉛罐懸在鍋內,煮兩日夜為度,取出搗爛,和入藥內,拌勻曬乾。再研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丸重三錢五分,水飛硃砂為衣,再以黃蠟為皮,如蠟丸式收貯。治證開後。

一、婦人臨產,米湯化服一丸,助精神氣力,分娩順利。

一、產下,童便好酒服一丸,神清體健,再無崩暈之患。

一、產後,每日服一丸,服過五日,氣血完固,自無他病。

一、行經後,川芎當歸湯服一丸,服之三日,必然有孕。

一、苦於小產者,胎動欲產,白滾湯服一丸,睡半日其胎自安。每月常服二三丸,保全足月,分娩無憂。

一、產後血崩,童便好酒服一丸,即止。

一、產後血暈者,當歸川芎湯服一丸,即醒。

一、產後驚風,防風湯服一丸,即解。

一、兒枕痛者,山楂黑砂糖湯服一丸,即止。

一、胞衣不下,乾薑炒黑煎湯服一丸,即下。

一、產後虛怯者,川芎當歸湯每日服一丸,十丸全愈。

一、凡產後諸證,俱加好酒、童便服,皆保命護身,回生起死,其功不能盡述。家有孕婦者,宜早備之。

催生萬全湯(見本卷催生門。) 益元散(見下卷淋證門。) 八珍湯(見上卷諸痛門。)

胎殺方位(孕婦宜避)

正月在房床。二月在窗戶。三月在門堂。四月在灶。五月在身床。六月在床倉。七月在磨碓。八月在側戶。九月在門房。十月在床房。十一月在爐灶。十二月在房床。子丑日在中堂。寅卯辰酉日在灶。巳午日在門。戌亥日在房。未申日在籬下。

房中游神方位(忌安床、換帳)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日,在房內東。庚子、辛丑、壬寅日,在房內南。六戊、六己日,在房內北。

生子宜向方

子午卯酉日,宜西南。寅申巳亥日,宜西北。辰戌丑未日,宜東南。

安產藏衣宜向方

正、三、五、七、九、十一月,壬日安產,丙位藏衣。其餘皆雙月。甲位安產,庚位藏衣。又云:藏衣忌太歲方、三殺方。宜用稍大、平穩瓷瓶,將衣胞內安入五種果子,如棗兒、蓮子之類,每樣數枚,宜單,取再生兒之意。並將胞埋深土,以防畜類刨挖。安放平穩,令兒不驚,瓶器稍大,兒不吐乳。至於遊年白虎殺神,安產藏衣俱忌,太歲退一位即是也。如子年在亥,丑年在子,余以類推。

體玄子借地法

凡孕婦臨月,擇天月二德吉日,令善書者,先期齋戒三日。至日,汲新水研朱,於黃紙上焚香書曰:東借十步,西借十步,南借十步,北借十步,上借十步,下借十步,壁方之中四十餘步,安產借地。或有汙穢,或有東海神王,或有西海神王,或有南海神王,或有北海神王,或有日遊將軍,白虎夫人,遠去十丈,軒轅、招搖舉高十丈,天符、地軸入地十丈,令地空閒。產婦某氏安居,無所妨礙,無所畏忌,諸神擁護,百邪速去,急急如律令。書畢,帖孕歸牆壁上,則不須避忌矣。

臨產須知十四則

一、孕婦似產未產須知:凡胎孕臨月,胎忽亂動而腹痛不甚,或作或止,或一二日,或三五日之後方生,名曰弄胎。不可孟浪坐草,須靜以待時。或胎水已來,腰不痠痛而不生者,亦曰弄胎。所以有瀝漿生,其漿流一二日不產,俟流漿漸少方生。倘漿來過多,恐胞干難產,亦非所宜,須八珍時服,助其血氣可望無慮。又有一月前,忽然腹痛,狀如即產,卻不產者,名曰試月。又有腹雖痛而腰不痠痛,脈未離經而不產者。又有腹雖痛而未下垂,胎雖轉而兒身未正,亦非當產時也。要知腹中痛陣,乃兒破衣轉身也。氣壯者轉身自易,氣弱者轉身較難,衣薄則破速,衣厚則破遲,所以有腹痛一二日方生。凡孕婦須當寬心,以待其自然之勢,切不可亂用氣力強產,以致枉命。至於自然當產之時,必有緊陣,如臍腹痛急,腰痠重痛,眼中如火,肛門迸急等類齊至,待兒身已正,頭到產門,用力一送即下。然亦有腹覺微痛或腹竟不痛,止覺腰痠下墜而產者,蓋腎候於腰,胞系於腎故也。古人云:時至自然分娩,譬如登厠,未急不能催,時急不能止。此理雖俗,知此免患。

一、臨產自有先兆須知:凡孕婦臨產或半月數日前,胎腹必下垂,小便多頻數。至欲產時,脈先離經,拭捏產婦手中指中節、或本節跳動,方是臨盆時候。

一、轉胎調攝須知:凡孕婦兒身轉動,其腹必痛,雖遲日不生,切勿驚怕。且令人扶持在房中行走,或倚物而立,直其體腹。倘精神稍困,則以被褥壅墊脊背,仰臥少頃,又令行立。聽腹中慢慢轉身,雖遲無害。且宜稍寬裙帶,以便兒在腹中轉舒有餘地也。若不禁痛苦,或傴僂屈曲,斜倚側靠,胎中不免為之擁擠,迷其出路。穩婆不解此理,但見生遲頻頻試水,誤傷胎破,或風入產戶而成腫脹,或胎未至而胎水先干,分娩愈難矣。遇此者,惟令產婦勉強飲食,調其氣息,或用活血滑胎之藥佐之。(活血滑胎藥方,俱見催生門。)候子逼門戶,方盡力一努,胎隨漿下矣。此乃瓜熟蒂落之理,切不可預使氣力,令精神失倦,臨期反致疲睏,此產家最要緊處。曾見一婦臨產畏痛,曲身坐臥,以致胎元轉動不順。兒出胞時,尋到產門,被母曲身遮閉,因不得出。少頃再轉,母又護痛再閉,如此兩三遭,則子無力而不能動,至於難生。人又見子不動,則謂死胎,其實子無力非死也。隨令產母正其體腹,不時行動坐立,心安氣和,勉強飲食,俟兒少停氣復,再轉至產門,果順易生下。

一、穩婆宜加選擇須知:凡孕婦臨產,當選年高有經識穩婆,及純謹婦女一二人扶持。倘誤用無知孟浪婦女收生,不審察是正產與轉胎,一見腹痛,亂將雙手摸孕婦腹上,夾腹兩邊重按,欲其直下,以免橫生,此第一誤人性命者。夫腹初痛,則胞衣未破而欲破之時也。兒將分娩,心中亦有靈性矣。見腹外揣摩,兒不知為何物,遽生驚恐,則縮不敢動,胞衣又何時而得破乎?更有穩婆無知害人,私用手指掐破水衣者,極須防範。夫胞漿乃胞內養兒之水,兒既折破自隨水而下。若過時不得分娩,是胞元無力,轉頭較遲,恐致漿盡血來,閉塞道路,令子無路可通,胎澀不行,用保生無憂散以固其血。如血已耗,八珍湯加益母草濃煎,時飲之。倘元氣困憊,急用上好人參兩許,當歸二錢煎飲。飲盡再煎服,助其氣血最為得力。舍此而用催生耗氣諸藥,總無一效也。或先服八珍補養氣血,次煎濃蔥湯,令穩婆洗產戶,使氣上下通暢。更用酥油滑石塗產門,次服催生萬全湯亦妙。

一、臨產避忌須知:凡孕婦臨產之月,不可洗頭濯足,犯者胎多難產。若至臨盆之際,凡系門窗箱籠瓶甕之屬,俱宜鬆開。以及一切外來親戚,並孀婦閨女,喪孝尼姑,與穢汙不潔,或月經適至,或原有體氣婦女,皆足以觸胎致殃,俱宜防備避忌。俗忌多人知覺,蓋多一人入房,則多一時遲延。此雖俗論,卻有至理,恐產婦心煩,以致難產也。

一、臨產宜肅靜須知:凡孕婦臨盆,房中不得喧鬧,即有意外緊事,戶外不得叫喊。倘令產母恐懼驚心,則胎滯氣結不行而難產。經云:驚則神散,憂則氣結,恐則氣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此氣結不行以致難產。更有產母兩尺脈絕,他脈平和,此乃下焦脹,氣閉不行難產之脈,急用紫蘇飲,散結行氣而產矣。

一、臨產飲湯須知:凡孕婦分娩之時,心下煩悶口渴,用白蜜半杯,溫湯化開飲之。如欲飲水,但可與清米湯飲之。蓋蜜能潤燥滑胎,米飲能助中氣也。有人臨產進飲食及服藥而皆吐出,吐後仍進飲食服藥,使其人不乏力,不幹澀,亦自立下,不必慮其吐出也。是以產母不可令其飢餓,飢則中氣虛乏,無力送胎。須少用粳白米稀粥,或飲以母雞煮汁。但不可食肉及堅硬食物,恐凝於上焦,氣不得下,不惟難產,須防內傷。又不可太飽,常令稍飢為佳。蓋飢則氣下,氣下則產速也。予謂口渴不能食及吐,須飲以獨參湯最妙,且能催生。

一、孕婦產異須知:幾婦人常產之外,有異產者八:曰橫產、逆產、坐產、礙產、偏產、脹後產、盤腸產、浪臍產等名。皆由孕婦氣血虧虛,或坐草、探水、用力太早所致。凡遇此等異產,須令產母仰臥,勿得驚懼,選其歷練有經識穩婆料理。各產治法,列之於後。

如橫產手先露者,世傳為覓鹽生。令產母安心仰臥,以鹽塗兒手心,再以香油抹其所出之手,穩婆輕輕送入。或兒手得鹽,肌肉醃螫,且痛且縮而收者。待兒轉身頭正,扶起產母用力一努,兒即出矣。

如逆產足先露者,相傳為踏蓮花生。令產母仰臥,不必驚憂,用鹽塗足心,亦用香油抹其所露之足,穩婆輕輕送入。候兒轉身頭正,用力生下。凡遇橫逆之產,母子存亡在頃刻,若無急救之方法,何以成醫之神聖歟?其胎產之所以致橫逆者,或因兒身尚未轉順,方轉至手足,被產母用力逼出。或因產母氣血素虧,其子無力轉身而手足先出者,俱速用塗鹽、抹油法送入。其用力逼出手足者,送入猶易轉正,勿藥亦可。若素虛無力轉身者,急煎救逆湯服之,助其氣血。送入少頃,兒自有力轉身,俟頭正產門而生下矣。但兒之手足,切不可任其久出,更不可令其多出。若見兒手或足略出時,則急以鹽塗法治之。若出多及時久,則手足青硬,難以送入而子必傷。切不可誤聽凶婦用刀斷兒手足,一動刀刃,子必腹中亂擾而傷母矣。世有用針刺兒手足者,有治逆產用手抓兒足心者,予謂恐兒驚縮,有傷觸母心之虞,不若鹽塗為便也。

如坐產臀先露者,世俗為坐臀生。令產母仰臥,亦如前法抹油推入。候兒轉運扶正,然後用力送出。或於當高處,牢系手巾一條,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舒伸,以開生路,兒即順生。

如礙產,乃門戶俱正,兒亦露頂而不下者。此必臍帶絆住兒肩,俗名揹包生。亦令產母仰臥,穩婆輕輕推兒向上,以手中指輕按兒肩,摸去臍帶,扶正兒身,一努即生下。

如偏產,乃生路未正,被產母用力一逼,兒頭偏抵產戶不下者。不知者但云兒已露頂,非頂也,乃額角也。亦令產母仰臥,輕輕推兒近上,以手正其頭,用力一送即下。

如脹後產,乃兒頭後骨偏柱產母穀道不得下者。令穩婆以棉衣炙暖裹手,急於穀道外旁,輕輕推頭令正,然後用力即生下矣。或用膝頭令產母抵住亦可。

如盤腸產,子腸先出者,世人莫不驚畏,然無妨礙。令產母安心仰臥,急將淨盆盛溫水,冬則再加稍熱,加入香油養潤,待兒並胞衣俱下,穩婆香油塗手,徐徐送入。令產母兩足夾緊穀道,腸自收上。有用醋和冷水令人噴面,一噴一收,以漸收之。又有神應丹貼法。然此噴貼之法,腸雖可收,予恐誤事,不若皂角末吹鼻,嚏作自上。又有腸被外風吹乾不收者,用磨刀水少許,火上溫過,以潤其腸,後用好磁石煎湯一盞服之,其腸自收。又有兒並胞衣下後,膀胱(即尿胞)。壅出產戶者,同前法送入。凡此子腸膀胱先出,皆平日氣虛因努脫出,並用力太早內臟動搖,氣虛下元不固,關鍵不牢之故。若此番經過,須防下次,此後無孕時,多服地黃丸加五味子、肉桂各一兩,以固下元之關鍵。及有孕,多服胡連丸加人參以補氣,又服三補丸以涼血。如滑胎瘦胎等劑,不可輕服。八個月時,宜服八珍加訶子、瞿麥、粟殼、蜜十餘劑。予意須預服補中湯升提之藥於前,庶臨盆可免。較之服胡連、三補以及粟殼等藥,穩妥而不繁雜也。

如浪臍產,胞衣臍腸先出者。凡兒出胞時,頭必轉向產門,自然正產。若無力轉運,腳踏胞衣臍腸先出,急令穩婆理清推入,稍俟氣平,乘勢就其腳下,不可推轉久延,久則臍腸復下,便難收拾矣。

一、臨產雙生須知:凡孕婦臨產,一兒已下,又見一兒,此係雙胞。惟穩婆自知之,只云取胞,待生下方言,恐驚母成產患也。

一、候胞衣生下須知:凡產母生子出戶時,人即以兩手抱產母胸前,產母亦自以手緊抱肚腹,令胎衣下墜。如胎衣來遲,切勿慌忙,用草紙燒煙燻鼻即下。如再遲,則急斷臍帶洗兒,仍用軟帛物系墜臍帶。此帶極脆,系時尤宜輕巧牢固,然後截斷。若不斷臍帶,恐血反潮入胞中,脹而不下,攻心則傷。如穩婆諳事者,能以手指取下甚便。取法見後胞衣不下門。

一、悶臍生須知:凡兒產下即啼,此正理也。如兒下地,氣悶不啼,相傳寤生呼父乳名,手拍兒股即啼者,此理亦未講明。蓋兒糞門有一膜,悶住兒氣,故不能出聲,拍之則膜破而能叫哭矣。如拍之猶不破,須令女人中有輕巧者,以銀簪腳輕輕挑破甚便。或不能挑,急用棉絮暖衣,將兒緊包,拘於懷內,勿令散放,未可遽斷臍帶,速用熱水浸其胞衣,寒天則置炭火中煨之,仍作大油紙捻,點燈於臍帶上往來燎之。蓋帶連兒臍,久則熱氣內鼓,其膜自破。膜破則出聲而蘇,方可斷帶洗浴。亦有用蘄艾為捻,香油浸潤,熏臍帶至焦,使熱氣內鼓破膜。又一法用燈心囟門點爆數下,均治悶臍生法也。

一、兒生即死須知:凡兒生下即死者,急看兒口中前上齶上有泡,以手指摘破,用帛拭血令淨。若血入喉即死,去血即生。其泡中白米如針嘴尖,亦須刮去,不可令其入喉也。

一、凍產須知:凡孕婦臨盆,時值冬月天寒,產母經血因冷則凝,致兒不能速下。務於房內四處,設爐置火,常有暖氣如春。且下部不可脫去棉衣,並不可坐臥冷處,使產母背身溫和,臍下腿膝間常暖。血得熱則行,兒自易生也。炭須在房外燒紅送進產房,否則生炭氣味,恐產婦發暈。

一、熱產須知:凡盛夏產婦,要溫涼得所,用冷水房內洒洒,或多放水盆,或遠設冰塊,以解其鬱蒸之氣。若遇風涼陰雨,亦當謹避,不可貪涼,恐增疾病。房內不可人多,恐熱氣逼襲,令產母心煩,熱血沸騰,有鬱冒沖暈之患。

救逆湯 治產母氣血素虧,子無力轉頭,手足先出。

人參(一兩) 當歸(三兩) 川芎(二兩) 紅花(三錢)

水煎速服。久之不順,再煎再服。

三補丸 專治血熱。

黃芩(炒) 黃連(炒) 黃柏(炒)

各等分為末,蜜丸,白湯下。

八珍湯(見上卷諸痛門。) 保產無憂散(見本卷預服易產諸方。) 催生萬全湯(見本卷催生門。) 紫蘇飲(見上卷安胎門。) 神應丹(見本卷惟生門。) 六味地黃丸(見上卷諸能門,附六味地黃湯下。) 胡連丸(見上卷安胎門。) 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

難產有五因

一、凡婦人懷孕,惟賴氣血養護,時常行動則氣血周流,胞胎活動,骨縫關節處亦常鬆動,臨產自易。如久坐久臥,氣不運行,血不流順,胎亦沉滯而不活動,骨節亦緊而不松泛,故令難產。常見田野勞苦婦女,忽然途中腹痛,立便生產可知。

一、胎之所以養,賴母之所嗜,因子母之氣,呼吸相通,是以胎之肥瘦,在母之素日奉養厚薄何如耳。如母平時恣食厚味,不知節減,多致胎肥衣厚而難產。常見糟糠之婦,容易生產可知。

一、古者,婦人有孕即居側室,不共夫寢,恐欲火動中,氣血沸騰而消耗。胎系胞中,全資氣血育養,一有所犯,五月以前,故多胎漏小產;五月以後,每致胞厚難生。更且漏泄胎元,子多不壽,瘡痘疹毒,子疾難醫。不然,但看馬牛犬豕,胎胎易,個個存,何也?蓋因馬牛犬豕一受孕後,絕不交合,而人受孕不能禁絕,矧有縱慾無度者乎。人畜不同,稟生則一,可不慎歟?

一、凡新婦初產,神氣怯弱,未曾經慣,切不可與言產變之事。恐懷憂懼,心懸氣餒,原本易生,反成難產矣。況子戶未舒,更恐護痛,腰屈不伸,展轉傾側,撩亂多時,精神困乏,兒不得出。即中年婦人生育既多,氣血虛少,均慮產時艱難。氣血虛少,精神困乏,俱宜獨參湯催生甚妙。余則參看臨產須知,並催生及交骨不開門。

一、孕婦有素常虛弱,飲食減少,至臨產乏力。或因兒未欲出用力太早,及兒欲出母已無力。令兒停住,產戶乾澀,產亦艱難,用催生萬全湯最妙,或獨參湯催生亦妙。有等婦人臨產不能飲食,用人參三二錢煎湯服之,大助精力,甚於肉食百倍。

催生論

經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霄壤判。所謂氣血周流,循環一身,無有間斷也。是以妊子者,兒在腹中,母子一氣流通,全賴漿水滋養。十月數足,其子形神俱備,氣血完全,忽如夢覺,自然求路而出。兒既出胞,母子分體,呼吸殊息,豈可久羈於內,而使氣血不運不續哉。所以產子譬諸果熟蒂落,有自然分體之勢,豈可早用催藥以逆其性?至於催藥,原為調扶失宜致成難產,不得已而用也。如胎壯則隨漿易產,何必用藥催生。若胎弱則轉慢遲生,有致困乏漿干,瘀塞不下,橫逆、子死、難產等類。治者滋其營,益其氣,使子母精神接續,運行得力;溫其經,開其瘀,使道路通暢,子易轉舒。再得老成穩婆,在外細心接取,自獲大小平安。切勿用力太早,虛費精神,猛劑催生,反傷血氣。更不可妄信符水,況符水非得真傳,亦未必靈驗。且血得寒則凝,血凝則胎亦滯矣,何能望其速生也。夫產育一門,全仗氣血用事,無補精神之藥,焉圖胎產之功?徒傷氣血之和,反貽產後之疾。加獨參湯者,大補元氣,助精神而生津液,臨產服之易生。再如催生萬全湯,細心周匝,補接開導,升降溫行,產際用之催生甚為有益,產後亦備得其宜,是以名為萬全湯者矣。後開催生諸方以備擇用,其內有治橫逆產者,當用「臨產須知」內手法施治為上。但恐人又不善用手法,致產母經久困乏難生,不得不借藥力,助其氣血精神,使兒轉正速生也。丹溪用佛手散治死胎不下,並催生最效捷。予曾用胎產金丹催生,死胎亦下。再催生湯催生,甚穩而效。獨參湯(附論)。催生第一方。

人參(二三錢或四五錢)

論曰:人參固為催生之妙品,然用之不得其法,往往有失誤之處,而人不知覺也。若生產之痛陣未來,兒先必轉胎腹痛,人未明此理,以為將生之時,即煎參湯與飲,助其氣力,未免失之過早。如產母平素氣血虧虛,則有益無害。若遇壯實婦人,並非因虛難產,致提固胎氣,上逼心胸,脹悶不下,反成難產矣。如生陣已來,腰痠腹痛,穀道迸迫,目中流火,適值兒正出戶,方飲參湯,且一飲而盡,豈不失之過遲而急?及產下之後,正欲逐瘀之時,其參力方銳,瘀血受補凝滯不行,勢必上行奔心等患。且有用至一二兩者,尤宜慎之。是以古人治產後非急證不用人參,且多以芎歸合用,其意深矣。予謂臨產之時,預備上好人參四五錢,如產婦少壯,臨盆安順,亦無需參湯以助其力。如中年產婦,產育過多,或平素瘦弱,或生產艱難,經日不下,或錯過生陣,或亂用氣力,以致氣乏力倦,及至正產之時,反無力送胎,可用人參二錢或三錢煎服,自然易產。至於尋常生育,恐臨期艱難,預用人參二三錢,煎就,用重湯溫著,俟漿胞破時,令產婦飲兩三口以助氣力,少停再飲二三口,頻與慢服,不過助其氣力以催生耳。生下即已,不必多參盡飲以招尤也。或用上好人參一枝,含口內,生津助氣亦妙。至於橫逆等生,須用前論手法施治,再服參湯以助之。蓋人參能補氣升提,使產母不至倦乏,亦能令兒升舉轉身為順,自易生矣。

催生萬全湯(附論。)

人參(三錢至五錢,大補元氣以為君) 當歸(三錢,大補營血以為臣,去蘆) 川芎(一錢,入肝以疏鬱滯,少寓升提之性,則降下之藥得力) 桃仁(十三粒,不去皮尖,搗碎,取苦可去舊,甘能生新,滑能潤下) 乾薑(一錢,溫能通行血分,炒焦黃色則令其下降而遏其上升也) 炙草(六分,令其藥性少緩,中宮得受補益,不使即為下墜也) 牛膝梢(二錢,既能下行,復走十二經絡,令其經絡無壅,則氣血效力,以為運行推出之勢) 紅花(三分,多則破血,少則活血生新耳。酒炒) 肉桂(臨煎方去皮,切碎。六分,冬天用八分。藉此引經,率領諸藥直入血分,且溫可通行散瘀,則生產自易。)

加膠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如產婦壯實及無力服人參者,去參用之,其催生之效,尚能倍於佛手散多多矣。

論曰:婦人臨產,關係母子性命,實存亡頃刻之時。是以古人立方甚多,然產育乃大傷氣血者也。其難產又多由氣血不足,產後諸疾,固屬氣血大虧,然產後諸虛,皆因產前所致。奈佛手散、兔腦丸及葵花、益母諸方,無非活血順氣,滑胎破瘀,溫暖通竅,以圖運行推出之勢,全不管運行推出之源。產婦精力壯者,藉此開導得以易生。倘氣血不足,則雖有催生開導之功,而無運行藥勢之力,抑何補哉?至於手握石燕,足貼蓖麻,設遇實證、順證,假此安心候時。如當氣血精神虧極,用此敷衍之方,神氣內竭,勢如隔靴搔癢,不調氣血,而強用催生,何以為運行之具?徒存虛名,而無實效,誤人性命於頃刻,豈不痛哉。惟達生散立方平正,奈只可調理於產前。生化湯用意甚深,又只可調理於產後,並非可濟危急催生之用者。今萬全湯乃體二方之意,合成一方,務取萬全,屢用甚驗,故以萬全名之。先以調補氣血,佐以散瘀、下降溫中,使氣血得力,自能健用催生,此不催之催也。故用人參當歸為君,培補氣血壯其主也。少加桃仁、川芎、黑薑、炙草、酒紅花溫中而散其瘀也。牛膝梢、桂心溫行導下,使無上逆衝心之患,不惟催生神效,產後更無瘀血凝滯,百病不生。補而兼溫則不滯,溫而兼補則不崩。升少降多,則氣得提而易下,降而兼升,則瘀自去而新自歸。補多瀉少,邪去而元氣無傷。苦少甘多,瘀逐而中和仍在,豈非萬全催生者乎?

催生佛手散

全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龜版(七錢,酥炙透)

水煎服。一方去龜版,加益母草三五錢。

油蜜飲 治產難數日不下,並瀝漿胞干。

白蜂蜜(半碗) 真麻油(半碗)

共一碗,煎一二沸,掠去浮沫服。一方加童便服。

三合濟生湯 治臨產艱難,一二日不下,服此自然轉動下生。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枳殼(二錢,麩炒) 紫蘇(八分) 大腹皮(一錢五分,薑汁洗) 甘草(七分)

水煎服。待腰痛甚,服之即產。

魚膠散 治難產。

魚膠(五錢,同麵炒成珠,去面,將膠研細末,用熱酒沖服,少頃即產)

催生簡易方

催生時藥不便,就將本年大統歷日黃紙殼面,刊有欽天監奏准(云云),並有印信在上者扯來,不要人見,用火燒為灰,將灰調酒一杯,與產婦吞之,即時產下。

又有請本地方官或府州縣差簽一枝,在簽上朱書:某縣知縣某人,(要寫名字。)在此立候催生。將簽字倒豎於產房門檻內,即刻產下。仍既將簽繳回本縣。奇驗奇驗。

催生如意散 臨產腰痛,方可服用。

人參(一錢) 乳香(一錢) 辰砂(五分)

共為末。臨產時,用雞子清一個調藥,以生薑自然汁調開,和勻冷服。如橫生倒產,即時轉正,子母全安。

催生芎歸湯(即佛手散。但與佛手散煎服之法不同耳,故又名催生芍歸湯。) 治因事觸胎,子死腹中,疼痛口噤。用此探之,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損則立下。臨產催生,並治橫逆難產等證。

當歸(六錢) 川芎(三錢)

水二鍾半,煎欲干時,入頭酒一鍾,煎沸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里再服,不過三服即生。有一婦人生產三日不下,用此方加入益母草二兩,酒水各一碗煎飲,服之即生。曾有人止用本方,治橫生倒產,頻服順生,屢效。

蔥白益母湯 治難產。

益母草(五錢) 蔥頭(三錢)

用紋銀一錠,要重四兩,水二碗,煎一碗,服之即生。

神柞飲 催生甚速。並治橫逆倒產,死胎在腹。

生柞樹刺枝(如小指大者一握,水洗淨,切碎。一葉一刺者,處處有之) 甘草(五錢,一方五寸) 新汲水(一碗半)

用新瓦罐,入水與藥於內,以紙三層密封,文武火煎八分溫服。不煎渣。凡覺腹疼腰重欲坐草時,即將此藥溫服一盞,便覺心下開豁。如渴,又飲一盞,覺下重便產,更無難生橫逆之患。若遇橫生倒逆,不過三服即正。子死腹中,不過三服即下,能保母子兩全,最為神驗。曾有一婦橫產,兒手先出,致胛腫脹。欲截其手,不保其生,屢服催生藥不效,以此藥濃煎一碗與服,頃刻甦醒。再與一碗,困睡少時,忽云我骨節都拆開了,快扶我起來。血水湧下,拔出死胎全不費力。此方救人,百發百中。然據《石室秘錄》云:宜慎用。論見後加味神柞飲方中。

秘錄加味神柞飲(附論。) 治兒頭已到門,久而不下,此交骨不開之故。

柞木枝(一兩或五錢) 當歸(二兩) 川芎(一兩) 人參(一兩)

煎湯服之。如兒頭到門,久而不下,服此少頃,必然一聲響亮,兒即生矣。真至奇至神之方也。

論曰:倘兒頭不下,萬萬不可用柞木枝。蓋此味專開交骨,兒未回頭而兒門先開,亦死之道。故必須兒頭到門,而後可用此方也。予謂前方獨用柞木枝,治橫逆及難產。且云欲坐草時,即溫服一盞。須防太早有失,不若俟兒頭到門,久不下時,服之為當。

乳朱丹(一名開骨膏。) 治難產,並交骨不開。

乳香(不拘多少)

或遇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研細用豬心血為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曬乾收藏。值難產者,以涼酒化下一丸。不產再服。或蓮葉蒂七個,水二鍾,煎一鍾,化服神效。

伏龍肝散 治橫逆難產。

伏龍肝(即對灶心之土,多年紅者佳)

速研細末,溫酒調下一錢,兒頭即帶土而出矣。

二脫散 治橫逆難產。

蛇脫(全一條) 蠶故紙(一張)

二味,新瓦瓶內鹽泥固濟,燒存性,為末。煎乳香湯調下一錢,連三服神效。

《綱目》:煎榆白皮湯調下一錢。予謂此方藥峻,宜慎用。

膠葵散 治橫逆難產。

阿膠(一兩,蛤粉炒成珠) 黃葵子(一兩)

每服四錢,水煎服。

催生如神散(一名黑神散。) 治橫、逆產,並治月水不止,崩漏證。

百草霜(血得黑則止。胞水過多,催生可用) 白芷(各等分,不見火)

為末,每服二錢,以童便、醋和如膏,加沸湯調,連進三服,能固血又免血涸。

一方加滑石,每服三錢。

催生如聖散 治胞水乾澀,兒在腹中不動。或漿血來,閉塞道路,難產之證。

黃葵花(二錢,焙乾)

為末,熱湯調下神效。或有漏血,胎臟乾澀,難產痛劇者,並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時產下。如無花,以黃蜀葵子,為末二錢,酒服亦可。如胎死不下,紅花煎酒調下。《經驗方》用子四十九粒或三十粒。歌曰:黃金丙子三十粒,細研酒調能備急,命若懸絲在須臾,即令眷屬不悲泣。

手握丹(即兔腦丸。) 治產婦生理不順,臨產艱難。

十二月兔腦髓(去皮膜,研成膏) 乳香(一分,研細。一方二錢,無麝香) 母丁香(一錢,研末) 麝香(一字,研細)

將藥研勻,用兔兒腦髓和丸,如芡實大,陰乾,油紙封貯。每一丸,溫水送下,則男左女右手握出。

琥珀黑龍丹 治臨產難生,或胎衣不下,產後血暈,不省人事,血崩,惡露腹中刺痛,血滯浮腫,血入心經,語言顛倒,血風相搏身熱頭痛,胎前產後諸證。

五靈脂(酒研,澄去沙) 當歸(酒洗) 乾地黃 川芎 良薑(各二兩)

上入砂鍋內,紙筋鹽泥封固,煅紅,候冷取出研細。

百草霜(三錢) 乳香 生硫黃 琥珀 花蕊石(煅。各二錢)

上五味計一兩一錢,為末,同前研細之藥和勻,米醋煮,麵糊為丸如彈子大。每臨用,炭火煅藥通紅,投入生薑自然汁浸碎,以無灰酒、童便相合,頓服。予謂此藥峻厲,亦宜慎用。

催生起痘神驗方 治難產,並治痘瘡不脹、不漿。

山羊血(七八分,或一錢)

此血用酒化開服之,頃刻即產,且不傷人,又無產後瘀阻血暈之患。有云:此血仍聚兒頂而出。又治小兒出痘不起脹、不灌漿,亦用此血。量兒大小,或幾釐,或一二分,或三四分,加以酒釀化服。其痘不起脹者,即起脹。不灌漿者,即起漿。與用雞冠血酒釀之意相同,然雞冠血不如山羊血多多矣。

尊生救生湯 治難產並交骨不開。

全當歸(一兩) 川芎(二錢) 龜版(一片,酥炙脆,打碎) 頭髮(一握,燒灰存性)

酒水煎服。虛人或產多力衰者,加人參二三錢,如人行四五里即下。不下,急宜再服,其他催生藥皆受傷。予謂此方即加味芎歸湯,分兩雖殊,藥味則一。《尊生》用之而驗,多在虛人加參之力耳。

神應丹(又名萬全膏。)

蓖麻子(七粒,去殼)

將蓖麻研如泥,入麝一分,再研成膏,塗產母足心。胎下即洗去,遲則恐子腸出也。如子腸出,即移塗產婦頂心,腸即收上,速去之。此方催生下胎雖速,藥性猛峻,用者慎之。一方,蓖麻子四十九粒,去殼研爛,治盤腸產。敷在產婦頂心,待腸收盡而急去之。

催生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又名補血行滯湯。) 胎產金丹達生散 保產無憂散 滑胎散(以上俱見本卷保產門預服易產諸方。) 救逆湯(見本卷臨產須知。) 紫蘇飲(見上卷安胎門。) 脫花煎(見本卷子死腹中門。) 丹溪佛手散(見上卷諸痛門,附佛手散下。)

子死腹中論

凡孕婦胞衣未下,急於胎之未生。子死腹中,急於胎之未下。蓋胞衣未下,子與母氣尚通呼吸。若子死腹中,則軀形已冷,胞臟氣寒,胎血凝冱,氣不升降。欲下死胎,若以至寒之藥用之,不惟無益,而害母命多矣。所以古人有用附子湯,使胞臟溫暖,凝血流動,以附子能破寒氣墮胎也。又有因患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外交攻,因致胎死,留於胞臟。古人深慮胎受毒氣,必然脹大,故用朴硝水銀硇砂之藥,不惟使胎不脹,又能使胎形化爛。再副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此古人立方之意,後人遵意仿而行之,所以有立候下胎散一方。然藥味俱多峻厲,且有爛肉之能,即遇壯實村婦,予猶未敢輕用,又何敢施於富貴弱質之體哉。況予屢見死胎,人不慌迫,亦能遲遲生下,並不傷母,其故何也?蓋人腹中極熱,食物入內俱化,其胎雖死,若產母不驚恐,能安心飲食,腹內熱氣熏蒸,胎自柔軟腐化。亦生而不傷母,但所出穢氣,令人難聞耳。予每治胎死不下,用胎產金丹一粒服下,頃刻即生。但子死在腹,其故多端,要不過急去其死胎以安產母。如胎氣薄弱,不成而殞。如產母久病胎萎而死。如胎肥氣滯,惡露已盡,致胎乾子死身冷不能出。如臨產孕婦護痛,兩足不開,夾住兒頭以致子死。如䦛䦟忍耐,當值之人不善扶持,緊抱其腰,傷胎而死。如生路不順,逆側等證,穩婆蠢厲,用手莽撞,傷子而死。如臍帶纏項,氣絕而死。如兒頭到門,交骨不開,久而不下,以致子死。如孕至五七個月,胎漏、跌僕、時證等類,傷胎而死。用烏金散、脫花煎、香桂散、牛膝、琥珀等丸,新法下胎、神柞飲類,擇其宜服者服之,死胎自下。又有雙軀一死一生者,不可不知。但雙軀之脈,三陽俱盛。如少陰腎脈微緊,血即凝濁,經養不周,胎即偏夭,或因難產,一死一生,不去其死,害母失胎,千金神造散主之。但恐虛弱人下胎,或有貧富不等,醫藥一時未便,予故又擇諸書內丸散及簡易單方,開載於後,以備選用。然下胎最宜謹慎,必先驗明產母,面赤舌青,腹中陰冷重墜,口穢氣喘的確,方可用下。若見紫黑血塊血縷,猶為確候。亦必先固妊婦本元,補氣養血而後下之。予故重佛手散、香桂散、滑胎煎為下死胎之王道藥也。倘孕婦遇有不安,醫者未能審詳,遽用峻厲攻伐,難免不測之禍。慎之慎之。

立候下胎散 治臨產或橫逆,或血海乾涸,或胎死不下,死在頃刻。

皮硝(一錢,少壯者一錢五分) 大附子(體弱者,加三五分。煨,去皮。壯者不用)

如寒天,亦加附子三五分,煨去皮,用黃酒半鍾,煎一二沸,溫服立下。

烏金散(《局方》名黑神散,《靈苑》名肉桂散。) 治產難,或熱病胎死腹中,或因顛仆,或從高墜下,或房室驚搐,或臨產驚動太早,觸犯禁忌,或產時未到,經行先下,惡露已盡,致胎乾子死身冷不能出。

熟地(酒焙乾) 蒲黃 當歸 交趾桂 芍藥 軍姜(即炮姜去皮) 粉草(各一兩) 小黑豆(二兩,炒) 百草霜(五錢)

上為末,每用二錢,米醋半合許,沸湯六七分浸起溫服。疑貳之際,且進佛手散,酒水合煎二三服探之。若未死,子母俱安。若胎已死,立便逐下。如的知其胎已死,進此藥後,更進香桂散,須臾如手推下。常用催生,更加好滑石末半兩,葵子五十粒捶碎,黃柞葉七八皮,蔥白二寸,順流水煎湯調下。蓋滑石能利小便,柞葉行氣逐血,蔥白能通陽氣,氣盛血行即產矣。查《局方》黑神散,無百草霜,用童便、酒各半,調服二錢。《良方》黑神散。有炮附子半兩,無蒲黃。《簡易方》黑神散,止用百草霜一味。又有加乳、沒、血竭之黑神散。《綱目》用熟地一斤,生薑半斤,同炒乾為末,烏梅湯下二錢,為治產後塊痛之黑神散。俱各有證治,錄此以別黑神散之方不一。

脫花煎 凡將產者,宜先服此藥催生最佳。並治產難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 肉桂心(一二錢,或三錢)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子(一錢五分) 紅花(一錢,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亦妙。若胎死腹中,或堅滯不下者,加朴硝一二錢即下。若氣虛困劇者,加人參隨宜。若陰虛者,加熟地三五錢。

香桂散(一名桂香散。附救苦散。) 治胎死腹中不下,簡便而最效。

桂心(三錢) 麝香(三分,一方五分)

為末,蔥湯調服,死胎即出。溫童便、酒調亦可。加生川烏三錢,為下私胎猛劑。一方單用桂末一錢,童便調下,名救苦散。或童便酒調亦可。

牛膝丸 下死胎。

杜牛膝(三兩) 紫金藤(即紫木香) 蜀葵根(各七錢) 當歸(四錢) 肉桂(二錢) 麝香(五分)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湯送下。

琥珀丸 治婦人或老少,或產前產後百病,及療三十六種諸病,七疝八瘕,心腹刺痛,卒中癱瘓,半身不遂,八風十二痹,手足痠疼,乳中結核結毒,懷胎驚動傷犯不安,死胎不下。

琥珀 硃砂(各另研) 沉香 阿膠(炒珠) 附子(制) 川芎 肉桂 五味子 石斛(各五錢) 牛膝(酒浸) 當歸 肉蓯蓉(酒洗,去泥,曬) 人參 熟地 續斷 木香 沒藥(各一兩)

上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午後,溫酒化開服。一方有牛黃、珍珠、乳香、元胡各一兩,共二十一味,為丸備服。凡服法,或薑湯或米湯,或酒或燈心湯,隨證用引。若傷寒中風,角弓反張,用麻黃湯送下。孕婦臨月,宜一日一服,至產順利,不覺疼痛。凡婦人服至五服十服之後,日倍飲食,其功不能盡述,服者當自覺也。

新法下胎方(即平胃散之變局,比平胃散穩妥。) 治胎死腹中最妙,或有用半劑者。

當歸(一兩) 厚朴(三錢) 陳皮(二錢)

酒水各一鍾,煎至一鍾,入朴硝或一錢或二錢,再煎十餘沸,去渣,熱溫服。死胎自下,或化水而出。或止用脫花煎更妙,脫花煎方見前。或用佛手散,以酒調服亦妙。

千金神造散 如妊娠雙軀,一死一生,服此生者安,死者出矣。

蟹爪(一升) 阿膠(二兩) 甘草(二錢)

以流水先煮蟹爪、甘草,去滓,納阿膠烊化服之。血凝不下,加桂心三錢。此方用蟹爪以去其死,阿膠以安其生,甘草和藥性。

扶羸小品方 虛弱人慾下胎,宜用此。

人參 粉草 川芎 肉桂 乾薑 桃仁 黃芩 蟹爪

上等分,每服一兩,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未動,再服。

仙傳保命丹(一名安禳丸,又名奪命丹。) 凡孕婦下血不止,或小產下血,及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甲黑,唇青,面色黃黑,胎上攻心,冷汗自出,悶絕欲死。或食惡物毒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胎尚未死,服之可安。胎若已死,服之自下。此方得之仙傳,與黑龍丹媲美,皆產科之聖藥也。

丹皮 赤芍 桂心 桃仁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淡醋湯下,連進三丸神效。

官桂散 治產婦面赤舌青,子死母活者。或面青舌赤沫出,母死子活者。或唇舌俱青黑沫出,子母俱死者。此方下死胎如神。

官桂(五錢,去皮) 丹皮 川芎 葵子(各一錢五分)

為末,蔥白煎湯調下三錢。

黑神散 凡臨產血多,胎為血裹,以致難產,宜棄子救母。橫生逆產,子死腹中,以及胎衣不下,血迷心竅,頭暈眼花,敗血乘虛流散,四肢浮腫,口渴舌燥,乍寒乍熱,煩躁發狂,言語錯亂,其狀如癲。或月內飲冷,敗血凝聚,大便艱難,小便閉澀。或血流小腸,小便出血。或惡露未盡,誤食酸物收斂,因而崩漏。或肺敗鼻中氣黑,或敗血衝心,喉口氣急。或血滯脾胃,心腹脹滿嘔吐,亦似翻胃,服之神效。

當歸 熟地 白芍(炒) 肉桂 炙草(各一兩) 棕灰 蒲黃 沒藥 血竭(各五分) 乳香(三錢) 赤芍(八錢)

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雞熨下死胎法

烏雞(一隻)

去毛,細切,水煎二三升。候湯通手,用衣帛蘸摩腹中,胎自出。

下胎單方

牛糞(不拘多少)

上牛糞炒極熱,入醋半盞,以青布包裹,於母臍上下熨之,立下。

千金榆皮湯 治胎死腹中,或母有疾,欲下胎。

榆白皮(一握)

上白皮煮汁服之,自下。

返魂丹 治生產諸證,並死胎惡血,胎衣不下,橫生逆產。產前清熱養血,產後推陳致新。

野天麻(一名益母草,四五月採花葉子,陰乾,半斤) 赤芍(六錢) 當歸(七錢) 木香(五錢)

為末,蜜丸彈子大,或童便、酒,或薄荷湯,或米飲,或桂枝湯,或棗湯,或秦艽湯,隨證酌湯,化下一丸。

胎產金丹 滑胎煎俱見本卷保產門易產方。)神柞飲見本卷催生門。)佛手散(見上卷諸痛門。)

胞衣不下論

婦人一生莫重於生產,臨產莫急於催生,既產莫甚於胞衣不下。所以不下者,有因血少乾澀,或子宮空虛吸貼而不下。有因氣血虛弱,產母力乏,氣不轉運,不能傳送而停閣不下。其證但見無力,腹中不痛脹,治當補氣助血,速煎生化湯大劑,速進二三鍾,或兼進益母丸,使血旺氣和而衣自下。或用保生無憂散以固元氣。至於萬密齋用五苓散,予恐無助血之能,不敢遵而用之。不若《景岳全書》決津煎,或滑胎煎、無憂散、《局方》黑神散之類。又有因惡露流入胞中,脹而不能出。蓋兒既生,胞帶必下墜,故胞在腹中,形如荷葉之仰,仰則盛聚血水,而脹礙難下。將兒抱定,不可斷臍帶,惟老成有識見隱婆,以右手二指緊跟臍帶而上,帶盡處,將指向上半寸余,摸之覺有血便是胎衣,向下一捺,其血覆,其衣自下。或以手指頂其胎底,使其血散。或以指摸上口,攀開一角,使惡露傾瀉,則腹空自下矣。法甚簡明,當為下胞衣第一妙法。亦有人因衣遲不下,恐天寒不便於子,急斷臍洗兒,用帛系墜臍帶。其系法已見前候胞衣生下須知論中矣。但血滲胞中不下,又不能用手法下之,停蓄既久,漸充心胸,為脹痛或喘急,非逐血破血不可。古人用良方奪命丹,或用失笑散,以熱酒調服,使血散脹消衣下,緩則不救。又有下胎衣單方,擇錄以備鄉村無藥處急迫之用。世俗有以本婦頭髮,令攪入喉中,使之作嘔,則氣升血散,胞軟亦自下矣。亦有用產婦鞋底炙熱,熨小腹上下即出。又有血極膏、三奈方、花蕊石散、良方牛膝散、神應丹、灸足小趾法、牛膝湯、蛇蛻烏金丸、半夏散,皆治胎衣不下之方。予謂既有手法下衣簡便,又不傷人,當以用手法為最。至於吐法雖效,如不出,反逆上者必死。至下胎衣諸方中,用硝、膝、花蕊石、硫黃等藥,非惟不效,即使得下,胃氣大傷,況金石峻厲之品,恐非腸胃大虛者所宜。後方錄之以備參考耳。用者慎之,況藥力未必如手法之速效,而無損於人也。如不能手法,必欲用藥,總不若以失笑散,或萬全湯去人參,並可取效為至當。其次亦惟決津煎為善。

益母丸(一名返魂丹。附益母膏。) 治婦人赤白帶,惡露時下不止,及治胎前、產後、經中諸般奇痛,無所不療。本草云:此草胎前無滯,產後無虛,故名益母。

益母草(一味。一名茺蔚子,一名野天麻。方梗,對節生葉,葉類火麻,四五月開紫花是,白花者非)

上於五月採取,曬乾連根莖葉,勿犯鐵器,磨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熱酒和童便化下。或隨證用湯引送下。一方,以此為末,每服二錢,或酒或童便,或隨證用引服之。一方,凡產時倉卒未合,只用生益母草搗汁,入蜜少許服之,其效甚大。一益母膏方,依前採取搗爛,以布濾取濃汁,用砂鍋文武火熬成膏,如黑砂糖色為度,入瓷罐收貯。每服二三匙,酒便調下。或於治血湯藥中,加一匙服之猶妙。

良方奪命丹 治瘀血入胞,脹滿難下,急服此藥,血即消,衣自下。予謂此方藥峻,不可輕用。

附子(炮,五錢) 乾漆(碎,炒煙盡) 牡丹皮 當歸(各一兩)

上為末,另用大黃末一兩,以好醋一升,同熬成膏,和前藥丸桐子大,溫酒吞五七丸。

失笑散 治婦人心痛氣刺不可忍,及產後兒枕蓄血,惡血上攻疼痛。並治小腸氣痛,更治胞衣由瘀血脹滿不能出者。

五靈脂(生,酒研,澄去沙) 蒲黃(生,篩淨)

為末,每服二三錢,蔥湯調末服之。一方,用酒煎熱服。一方,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鍾,煎至七分,熱服。一方,用醋糊和丸,龍眼大,每服一丸,以童便和水各半鍾,煎七分,溫服。按此方,如行血,各等分,俱生用。如止血,俱炒用,或五靈脂減半用。若用以止痛,蒲黃宜減半。又一方,蒲黃一半生,一半炒用。

下胎衣單方 治胞衣不下。(此方與前下死胎相同,但治法各別,故重錄之。)

黑牛糞(不拘多少)

上略焙,帶潤,以布裹之,束於腹上,即下。

又方 治胞衣不下。

芒硝(三錢) 牛膝 當歸(各五錢)

黃酒煎服即下。非壯實婦人,此方不可輕投。

血極膏(又名醋大黃丸) 治胞衣不下,惡血衝心,並腹中血塊沖逆作痛。

錦紋大黃(一兩)

上為末,以好醋半升,熬成膏,丸桐子大。以酒化五丸服之,須臾即下。又治女人乾血有熱,脈弦數者,臨臥溫酒化服,大便利一二行,經脈自通。亦治經閉,通用。

三奈下胞方

三奈(一二斤)

含口內,有水嚥下,其胞自落。

花蕊石散 治胎衣不下,胎死腹中。並治產後敗血不盡,惡血奔心,血暈等症。或至死而心頭尚熱,急以童便調服一二錢,取下惡物如雞肝片,終身不患血虛血暈。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從小便而下。並治諸血凝滯,氣絕欲死。凡血證人弱,不能攻者,服之凝血皆化為水。

花蕊石(一兩) 硫黃(四錢)

為粗末,入瓦瓶內,鹽泥固濟,曬乾。以炭火叢堆煅煉一日,候冷取出,再研細。用一錢,童便調服。此石藥也,不可輕用。姑錄之,以備參考耳。因產後腸胃之虛,何堪當此也。

良方牛膝散 治胞衣不下,腹中脹痛,急服此藥腐化而下。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黃(各三兩) 當歸(一兩五錢) 桂心(五錢)

每服五錢,姜三片,加生地黃一錢,水煎服。

灸足小趾法 治產難及胞衣不下。

將產母右足小趾尖上,灸三炷,炷如小麥粒大,即易產也。此法或可治村農不裹足婦人。若纏足者,則不便行之矣。

千金牛膝湯 治兒產胞衣不下。

牛膝 瞿麥(各一兩) 當歸 通草(各一兩五錢) 滑石(二兩) 葵子(半升)

上六味,水煎,分三服。一方,無滑石,有桂心一兩。

蛇蛻烏金丸 胞衣不下,古法用蛇蛻一條,香油燈上燒研,入麝香為末,童便調服。或加蘄艾、阿膠、蘇木各一錢,麥芽末打糊為丸,名為烏金丸。遇有難產及死胎不出,俱童便服之。亦有單用蛇蛻,酥炙為末,童便調下一錢匙者。

半夏散 治產婦肥盛多痰,阻逆氣道而至產難,及子死胎干,或子下而胞衣不出。

半夏(制,不拘多少)

上為散,童便服方寸匙,連進三服。並用吹鼻取嚏,以激動關竅大妙。

生化湯(見下卷生化湯論後。) 保生無憂散(見本卷保產門易產方。) 決津煎(見上卷鬼胎門。) 滑胎煎(見本卷保產門易產方。) 局方黑神散(見本卷子死腹中門,烏金散即此方也。治胎衣不下,用童便、酒各半調服。) 神應丹 保產萬全湯(俱見本卷催生門。)

交骨不開論

交骨不開者,陰血虛也。或年幼受胎,陰氣不足,陰不足則氣不達,所以不開。或年大方嫁,脈絡長成,或元氣虛弱,胎前失調,皆有此證。用參便佛手散,補而開之。或十全大補湯亦可,古法用加味芎歸湯。每見服此藥者,惡血凝滯,反成不救。惟大劑人參童便,入於芎歸劑中,助其氣血開闔之功,立效也。證見咬牙昏暈,急以熱小便灌之,稍遲則無濟矣。若元氣不虛者,只用佛手散入小便服之,人參不必用也。又有用開骨膏,以參便佛手散煎湯送下。予謂又不如用加味神柞飲,開交骨如神也。予曾治彭姓女,初次生產,經日不下,交骨不開,神柞飲並諸催生藥,服之無效,用人參三錢,煎服立下。

參便佛手散 治臨產交骨不開,其驗如神。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人參(三五錢,去血過多,加至一兩)

水煎,臨服入童便半盞,續續進之。質壯氣實者,但加童便,其參不用可也。

加味芎歸湯 治交骨不開,並死胎不下。

川芎 當歸(各一兩) 龜版(一個,自死者,酥炙) 婦人發(五錢,曾生子者,燒存性)

上共為末,每服一兩,水煎服。

開骨膏 治交骨不開。(即催生方乳朱丹,彼兼治難產,此獨開交骨。)

明乳香(一兩)

五月五日研細,豬血為丸如雞頭大,硃砂為衣。涼酒化服一丸。

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 佛手散(見上卷諸痛門。) 加味神柞飲(見本卷子死腹中門。) 獨參湯(催生見本卷催生門。)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