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養性
養性禁忌第一
論曰:張湛稱養性繕寫經方,在於代者甚眾,嵇叔夜論之最精,然辭旨遠不會近,余之所言,在其義與事歸,實錄以貽後代。不違情性之歡,而俯仰可從,不棄耳目之好,而顧眄可行。使旨約而贍廣,業少而功多,所謂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故其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過此已往,未之或知也。
列子曰: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焫,陰陽俱壯則夢生殺。甚飽則夢與,甚飢則夢取,是以浮虛為疾者則夢揚,沉實為疾者則夢溺,藉帶而寢者則夢蛇,飛鳥銜發者則夢盡,心躁者夢火,將病者夢飲酒歌舞,將衰者夢哭。是以和之於始,治之於終,靜神滅想,此養生之道備也。
彭祖曰:每施瀉訖,輒導引以補其虛,不爾,血脈髓腦日損。犯之者生疾病,俗人不知補瀉之義故也。飲酒吐逆,勞作汗出,以當風臥濕,飽食大呼,疾走舉重,走馬引強,語笑無度,思慮太深,皆損年壽。是以為道者務思和理焉。口目亂心,聖人所以閉之。名利敗身,聖人所以去之。故天老曰: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當去禮去聖,守愚以自養。斯乃德之源也。
彭祖曰: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臥。色使目盲,聲使耳聾,味使口爽,苟能節宣其宜適,抑揚其通塞者,可以增壽。一日之忌者暮無飽食,一月之忌者暮無大醉,一歲之忌者暮須遠內,終身之忌者暮常護氣。夜飽損一日之壽,夜醉損一月之壽,一接損一歲之壽,慎之。清旦初以左右手摩交耳,從頭上挽兩耳又引發,則面氣通流。如此者令人頭不白耳不聾。又摩掌令熱以摩面,從上向下二七過,去皯氣,令人面有光。又令人勝風寒,時氣寒熱頭痛,百疾皆除。真人曰:欲求長生壽考服諸神藥者,當須先斷房室,肅齋沐浴薰香,不得至喪孝家及產乳處,慎之慎之。古之學道者所以山居者,良以此也。
老子曰:人慾求道,勿起五逆六不祥,凶。大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視日月星辰,五逆。夜半裸形,一不祥;旦起嗔心,二不祥;向灶罵詈,三不祥;以足納火,四不祥;夫妻晝合,五不祥;盜師父物,六不祥。旦起常言善事,天與之福,勿言奈何及禍事,名請禍。慎勿床上仰臥,大凶。臥伏地,大凶。飽食伏地,大凶。以匙箸擊盤,大凶。大勞行房室露臥,發癲病。醉勿食熱。食畢摩腹能除百病。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食畢行步蜘躕則長生,食勿大言。大飽血脈閉。臥欲得數轉側。冬溫夏涼,慎勿冒之,大醉神散越,大樂氣飛揚,大愁氣不通。久坐傷筋,久立傷骨。凡欲坐,先解脫右靴履,大言。用精令人氣乏,多睡令人目盲,多唾令人心煩,貪美食令人泄痢。沐浴無常,不吉。沐與浴同日,凶。夫妻同日沐浴,凶。說夢者。凶。
凡日月蝕,救之吉,活千人。除殃,活萬人。與天地同功。日月薄蝕大風大雨虹霓地動雷電霹靂大寒大霧四時節變,不可交合陰陽。慎之。
凡夏至後丙丁日冬至後庚辛日,皆不可合陰陽。大凶。
凡大月十七日、小月十六日,此各毀敗日,不可交會,犯之傷血脈。凡月二日三日五日九日二十日,此生日也,交會令人無疾。
凡新沐遠行及疲、飽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熱病未瘥,女子月血新產者,皆不可合陰陽。熱疾新瘥,交者死。
老子曰:凡人生多疾病者是風日之子。生而早死者是晦日之子。在胎而傷者是朔日之子。生而母子俱死者是雷霆霹靂日之子。能行步有知而死者是下旬之子。兵血死者是月水盡之子,又是月蝕之子。雖胎不成者是弦望之子。命不長者,是大醉之子。不癡必狂者是大勞之子。生而不成者是平曉之子。意多恐悸者是日出之子。好為盜賊貪欲者是禺中之子。性癡行不良者是日中之子。命能不全者,是日昳之子。好詐反妄者,是晡時之子。不盲必聾者是人定之子。天地閉氣不通,其子死。夜半合陰陽生子上壽,賢明。夜半後合會生子,中壽,聰明智惠。雞鳴合會生子,下壽,克父母。此乃天地之常理也。
天老曰:不稟五常形貌,而尊卑貴賤不等,皆由父母合會稟氣壽也。得合八星陰陽,各得其時者上也,即富貴之極。得合八星陰陽,不得其時者中也。得中宮,不合八星陰陽,得其時者下也。得下宮,不合此宿不得其時者則為凡人矣。合宿交會者非惟生子富貴,亦利身,大吉。八星者,室、參、井、鬼、柳、張、房、心。一云凡宿也。是月宿所在,此星可以合陰陽。
老子曰:人生大限百年,節護者可至千歲。如膏用小炷之與大炷,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眾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事累意,不臨時俗之儀。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勿謂闇昧,神見我形。勿謂小語,鬼聞我聲。犯禁滿千,地收人形。人為陽善,人自報之;人為陰善,鬼神報之。人為陽惡,人身治之,人為陰惡,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示之以影;地不欺人,示之以響。人生天地氣中,動作喘息皆應於天,為善為惡天皆鑑之。人有修善積德而遭凶禍者,先世之餘殃也。為惡犯禁而遇吉祥者,先世之餘福也。故善人行不擇日,至凶中得凶中之吉,入惡中得惡中之善。惡人行動擇時日,至吉中反得吉中之凶,入善中反得善中之惡。此皆目然之符也。
老子曰:謝天地父母法。常以辰巳日黃昏時天晴日淨,掃宅中甲壬丙庚之地,燒香北向稽首三過,口勿語,但心中言耳。舉家皆利。謝嘿云:曾孫某乙數負黃天之氣象、上帝之始願,閤家男女大小前後所犯罪過,請為削除凶惡。在後進善人某家大小身神安,生氣還。常以此道,大吉利,除禍殃。
老子曰:正月朔曉亦可於庭中向寅地再拜,咒曰:洪華,洪華,受大道之恩,太清玄門,願還某去歲之年,男女皆三過自咒。常行此道,可以延年。
論曰:神仙之道難致,養性之術易崇。故善攝生者常須慎於忌諱,勤於服食,則百年之內不懼於夭傷也。所以具錄服餌方法以遺後嗣云。
養性服餌第二
方三十七首
茯苓酥
主除萬病,久服延年方。
取山之陽茯苓,其味甘美;山之陰茯苓,其味苦惡。揀得之勿去皮,去皮刀薄切,曝乾,蒸令氣溜,以湯淋之。其色赤味苦。淋之不已,候汁味甜便止。曝乾搗篩,得茯苓三斗。取好酒大斗一石蜜一斗和茯苓,未令相得,納一石五斗甕中,熟攪之百遍,密封之,勿令泄氣,冬月五十日、夏月二十一日,酥浮於酒上。接取酥,其味甘美如天甘露,可作餅大如手掌,空屋中陰乾,其色赤如棗。飢食一餅,終日不飢。此仙人度荒世藥,取酒封閉,以下藥,名茯苓酥。
杏仁酥
主萬病,除諸風虛勞冷方。
取家杏仁,其味甜香。特忌用山杏仁。山杏仁慎勿用,大毒害人也。
家杏仁(一石去尖皮兩仁者,揀完全者。若微有缺壞,一顆不得用。微火炒,搗作細末,取美酒兩石,研杏仁,取汁一石五斗)
上一味,以蜜一斗拌杏仁汁,煎極令濃與乳相似,納兩頂甕中攪之,密封泥勿令泄氣,與上茯苓酥同法。三十日看之,酒上出酥也。接取酥納瓷器中封之。取酥下酒別封之。團其藥如梨大,置空屋中作閣安之,皆如飴餔狀,甚美。服之令人斷谷。
地黃酒酥
令人發白更黑,齒落更生,髓腦滿實,還年卻老,走及奔馬,久服有子方。
粗肥地黃(十石切,搗取汁三石) 麻子(一石搗作末,以地黃汁研取汁二石七斗) 杏仁(一石去皮尖、兩仁者,搗作末,以麻子汁研取汁二石五斗) 曲末(三斗)
上四味,以地黃等汁浸曲七日,候沸,以米三石分作三分,投下饙一度。以藥汁五斗和饙釀酒如家醒酒法。三日一投,九日三投,熟訖,蜜封三七日。酥在酒上,其酥色如金。以物接取,可得大升九升酥。然後下⿱⿰亞王不取酒封之。其糟令服藥人食之,令人肥悅,百病除愈。食糟盡,乃服藥酒及酥。一服酒一升一匙酥溫酒和服之。惟得吃白飯芫菁。忌生冷酢滑豬雞魚蒜。其地黃滓曝使干。更以酒三升和地黃滓搗之,曝乾作餅服之。
造草酥方
杏仁(一斗去皮尖兩仁者,以水一斗研絞取汁) 粗肥地黃(十斤,熟搗,絞取汁一斗) 麻子一斗(末之,以水一斗研絞取汁)
上三味,汁凡三斗,著曲一斤,米三斗,釀如常酒,味是正熟,出,以甕盛之,即酥凝在上。每服取熱酒和之,令酥消盡(服之彌佳)。
真人服杏子丹玄隱干學道斷谷以當米糧方:
上粳米(三斗,淨淘沙炊作飯,干曝磑紗篩下之) 杏仁(三斗,去尖兩仁者,曝乾,搗,以水五升研之,絞取汁,味盡止)
上二味,先煎杏仁汁令如稀麵糊,置銅器中,納粳米粉如稀粥,以煻火煎。自旦至久攪勿停手,候其中水氣盡則出之,陰乾紙貯。欲用,以暖湯二升納藥如雞子大,置於湯中,停一炊久。敢食任意取足服之。
服天門冬丸方
凡天門冬苗作蔓有鉤刺者,是採得當以酢漿水煮之,濕去心皮,曝乾搗篩,以水蜜中半和之,仍更曝乾。又搗末,水蜜中半和之。更曝乾,每取一丸含之。有津液,輒咽之。常含勿絕,行亦含之。久久自可絕谷。禁一切食,惟得吃大麥。
服黃精方
凡採黃精,須去苗下節,去皮取一節,隔二日增一節,十日服四節,二十日服八節,空腹服之。服訖不得漱口,百日以上節食,二百日病除,二年四體調和,忌食酒、肉、五辛、酥油,得食粳米、糜粥、淡食,除此之外,一物不得入口。山居無人之地法服時,臥食勿坐食。坐服即入頭,令人頭痛。服訖經一食須乃起,即無所畏。
凡服烏麻,忌棗粟胡桃,得食淡面,余悉忌。行道持甬作勞遠行,端坐三百日,一切病除。七日內宜數見穢惡,於後即不。(畏損人矣。)
服蕪菁子主百疾方:
蕪菁(一斗四升) 薤白(十兩)
上二味,煮蕪菁子曝乾,搗篩,切,薤白和蒸半日,下搗一千一百三十杵,捻作餅重八兩。欲絕谷,先食乃服,三日後食三餅以為常式。盡更合食,勿使絕也。
華佗雲母丸
於三人丸方:
雲母粉 石鐘乳(煉) 白石英 肉蓯蓉 石膏 天門冬(去心) 人參 續斷 菖蒲 菌桂 澤瀉 秦艽 紫芝 五加皮 鹿茸 地膚子 薯蕷 石斛 杜仲(炙) 桑上寄生 細辛乾地黃 荊花 柏葉 赤箭 酸棗仁 五味子 牛膝 菊花 遠志(去心) 萆薢 茜根 巴戟天 赤石脂 地黃花 枸杞 桑螵蛸 菴䕡子 茯苓 天雄(炮,去皮) 山茱萸 白朮菟絲子 松實 黃耆 麥門冬(去心) 柏子仁 薺子 冬瓜子 蛇床子 決明子 菥蓂子車前子
上五十三味,皆用真新好者,並等分,隨人多少,搗下細篩,煉白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十丸,可至二十丸,日三。藥無所忌,當勤相續不得廢缺。百日滿愈疾,久服延年益壽,身體輕強,耳目聰明,流通榮衛,補養五臟,調和六腑,顏色充壯,不知衰老。茜根當洗去土陰乾;地黃、荊花至時多采曝乾。欲用時相接取二石許乃佳也。吾嘗服一兩劑大得力,皆家貧不濟乃止。又時無藥足,缺十五味,仍得服之。此藥大有氣力,常須預求,使足服而勿缺。又香美易服,不比諸藥。
周白水侯散
主心虛勞損,令人身輕目明,服之八十日,百骨間寒熱除,百日外無所苦,氣力日益,老人宜常服之,大驗。方:
遠志(五分去心) 白朮(七分) 桂心(一兩) 人參(三分) 乾薑(一兩) 續斷(五分) 杜仲(五分,炙) 椒(半兩,汗) 天雄(三分,炮) 茯苓(一兩) 蛇床仁(三分) 附子(三分,炮,去皮) 防風(五分) 乾地黃(五分) 石斛(三分) 肉蓯蓉(三分) 栝蔞根(三分) 牡蠣(三分,熬) 石葦(三分,去皮) 鍾乳(一兩,煉) 赤石脂(一兩) 桔梗(一兩) 細辛(一兩) 牛膝(三分)
上二十四味,搗篩為散。酒服錢五匕,服後飲酒一升,日二,不知,更增一錢匕,三十日身輕目明。
濟神丸方
茯神 茯苓 桂心 乾薑(各四兩) 菖蒲 遠志(去心) 細辛 白朮 人參(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棗膏(八兩)
上一十一味,皆搗篩,煉蜜和更搗萬杵。每含一丸如彈丸,有津咽之盡,更含之。若食生冷宿食不消,增一丸。積聚結氣嘔逆心腹絞痛口乾脹酢咽吐嘔,皆含之。絕谷者服之學仙;道士含之益心力,神驗。
彭祖松脂方
松脂(五斤,灰汁煮三十遍,漿水煮三十遍,清水煮三十遍) 茯苓(五斤,灰汁煮十遍,漿水煮十遍,清水煮十遍) 生天門冬(五斤,去心皮,曝乾,搗作末) 真牛酥(三斤,煉三十遍) 白蜜(三斤,煎令沫盡) 蠟(三斤,煉三十遍)
上六味,搗篩,以銅器重湯上,先納酥,次下蠟,次下蜜。候消訖,次下諸藥,急攪之勿住手,務令大勻。訖,納瓷器中密封,勿令泄氣。先一日不食,欲服須吃好美食令大飽。然後絕食,即服二兩。二十日後服四兩,又二十日服八兩,細丸之,以得咽中下為度,第二度服四兩為初,二十日又服八兩,又二十日服二兩,第三度服八兩為初,以後二十日服二兩,又二十日服四兩,合二百八十日藥成。自余服三丸,將補不服,亦得常以酥蜜消息美酒一升為佳。又合藥須取四時王相,特忌刑殺厭及四激休廢等日,大凶。
守中方
白蠟(一斤,煉之,凡二升酒為一度,煎卻惡物,凡煎五遍) 丹砂(四兩,細研) 蜜(一斤,煉之極淨)
上三味,合丸之如小棗大,初一日服三丸,三日服九丸。如此至九日止。
茅山人服質多羅方。(出益州導江縣並茂州山中)
此有三種,一者紫花根(八月採),二者黃花根亦黃(四月採),三者白花(九月採)。
上三種功能一種不別,依法採,根干已,搗篩且暖一合,酒和方寸匕,空腹服之。待藥消方食。日一服,不可過之。忌晝日眠睡。三十匕為一劑,一月服。
第二方
蜜(半合) 酥(半合)
上二味,暖之,和方寸匕服之。一法蜜多酥少。一方以三指撮為定。主療諸風病,禁豬肉、豉等,食之即失藥力。
第三方
取散五兩,生胡麻脂三升投之,微火暖之,勿令熱。旦接取上油一合,暖,空肚服之。日一服,油盡取滓服之。主偏風、半身不遂並諸百病,延年不老。
第四方
暖水一合,和三指撮,空腹日一服。主身羸瘦及惡瘡癬疥並諸風。
第五方
暖牛乳一升,和方寸匕服之,日一服。主女人絕產無子,發白更黑。
第六方
暖濃酪漿五合,和方寸匕服之,日一服。主膈上痰飲水氣諸風。
第七方
以牛尿一合,暖,和方寸匕服之,遣四人搦腳手,令氣息通流,主五種癲。若重者從少服漸加至一匕。若候身作金色變為少年,顏若桃李,延年益壽。
上件服藥時,皆須平旦空腹服之。以靜密室中,不得傷風及多語戲笑作務等事。所食桃李粳米新舂粟,禁一切魚肉豉陳臭等物,得食乳酪油,其藥功說不能盡。久服神仙,八十老人狀如少年。若觸藥發時,身體脹滿四肢強直,俱赤脫卻衣裳,向火灸,身得汗出,瘥。
服地黃方
生地黃(五十斤)
上一味,搗之,以水三升絞取汁,澄去滓,微火上煎減半。即納好白蜜五升、棗脂一升,攪令相得乃止。每服雞子大一枚,日三服。令人肥美色。
又方
上一味,細切,以淳酒二斗浸經三宿,出曝令乾。又浸酒中直令酒盡。又取甘草、巴戟天、厚朴、乾漆、覆盆子各一斤,各搗下篩和之,飯後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加至二匕。使人老者還少,強力無病延年。(《千金》無甘草)
作熟乾地黃法
別采地黃,去須葉及細楊,搗取汁以漬肥者,著甑中土及米無在以蓋其上蒸之。一時出,暴燥。更納汁中又蒸之。一時出,暴以汁盡止,便乾之。亦可直切地黃蒸之半日,數數以酒灑之,使周匝。至夕,出,曝乾。可搗蜜丸。
種地黃法(並造)
先擇好肥地黃赤色虛軟者,選取好地深耕之。可於臘月預耕凍地彌佳。擇肥大地黃根切斷,長三四分至一二寸許。一斛可種一畝,二月三月種之。作畦畤相去一尺。生後隨後鋤壅及數芸之。至九月十月視其葉小衰,乃掘取一畝得二十許斛,擇取大根水淨洗。其細根及剪頭尾輩亦洗之。日曝令極燥小䐢,乃以刀切長寸余白茅覆甑下蒸之,密蓋上,亦可囊盛土填之。從旦至暮,當日不盡者明日又擇取蒸之。先時已搗其細碎者,取汁於銅器中煎之,可如薄飴,將地黃納汁中周匝,出,曝乾。又納之汁盡止。率百斤生者合得三十斤。取初八月九月中掘者,其根勿令太老,強蒸則不消,盡有筋脈。初以地黃納甑中時,先用銅器承其下,以好酒淋灑地黃上令匝,汁後下器中,取以並和煎汁最佳也。
王喬輕身方
茯苓(一斤) 桂心(一斤)
上二味,搗篩煉蜜。和酒服,如雞子黃許大,一服三丸,日一服。
不老延年方
雷丸 防風 柏子仁
上三味,等分,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六十以上人亦可服二匕。久服,延年益精補腦,年未六十太盛勿服。
餌黃精法
取黃精,以竹刀剔去皮,自仰臥生服之,盡飽為度,則不頭痛。若坐服則必頭痛難忍。少食鹽及一切滷物,佳。
餌術方
取生術削去皮,炭火急炙令熱,空肚飽食之,全無藥氣,可以當食。不假山糧,得飲水神仙。秘之勿傳。
服齊州長石法 主羸瘦不能食,療百病方:
馬牙石(一名乳石,一名牛腦石,《本草》名長石)
上,取黃白明淨無瑕纇者,搗密絹下,勿令極篩,恐太粗。以一石米合納一石水中,於銅器中極攪令濁。澄時接取上汁如清漿水色,置一大器中澄如水色,去水納滓於白練袋中盛,經一宿,瀝卻水如造煙脂法,出,日中曝之令乾。仍白練袋盛之,其袋每一如掌許大,厚薄亦可。於三鬥米下蒸之再遍。曝乾,以手挼之,令眾手研之即成。擎出,每以酒服一大匙,日三服,即覺患瘥。若覺觸,以米汁滓石一雞子大,煮三沸,去滓,頓服之。夏月不能服散者服湯亦佳。石出齊州厲城縣。藥療氣痰飲不下食,百病羸瘦皆瘥。
服杏仁法
主損心吐血,因即虛熱,心風健忘,無所記憶,不能食,食則嘔吐,身心戰掉,萎黃羸瘦,進服補藥,入腹嘔吐並盡。不服余藥,還吐至死,乃得此方。服一劑即瘥,第二劑色即如初也。
杏仁(一升,去尖皮及兩仁者熬令色黃,末之) 茯苓(一斤,末之) 人參(五兩,末之)酥(二斤) 蜜(一升半)
上五味,納銅器中,微火煎,先下蜜,次下杏仁,次下酥,次下茯苓,次下人參,調令均和,則納於瓷器中,空肚服之一合。稍稍加之,以利為度,日再服。忌魚肉。
有因讀誦思義坐禪及為外物驚恐狂走失心方。
酥(二兩) 薤白(一握,切)
上二味,搗薤千杵,溫酥和攪,以酒一盞服之。至三七日,服之佳。得食枸杞、菜羹、薤白。亦得作羹。服訖而仰臥,至食時乃可食也。忌面。得力者非一。
鎮心丸
主損心不能言語,心下懸急苦痛,舉動不安,數數口中腥,客熱心中百病方。
防風(五分) 人參(五分) 龍齒(五分) 芎藭(一兩) 鐵精(一兩) 當歸(一兩) 乾地黃(五分) 黃耆(一兩) 麥門冬(五分,去心) 柏子仁(一兩) 桂心(一兩) 遠志(五分,去心) 白蘚皮(三分) 白朮(五分) 雄黃(一兩,研) 菖蒲(一兩) 茯苓(一兩) 桔梗(一兩) 乾薑(五分) 光明砂(一兩,研) 鍾乳(半兩,研)
上二十一味,搗篩煉蜜和飲服梧子大五丸,漸加至十五丸,日二服,稍加至三十丸。慎腥臭等。常宜小進食為佳。宜吃酥乳。倍日將息,先須服湯。湯方如下:
玄參(三兩) 乾地黃(三兩) 黃耆(三兩) 地骨皮(三兩) 蓯蓉(三兩) 丹參(五兩) 牛膝(三兩) 五味子(三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桔仁(二兩,去皮尖) 細辛(三兩) 磁石(五兩) 生薑(三兩,切) 茯苓(三兩) 橘皮(二兩) 韭子(半升) 柴胡(二兩,去苗)
上一十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後三日乃更進丸。時時食後服。服訖即仰臥少時,即左右臥,及數轉動。須腰底安物令高,亦不得過久,斟酌得所。不得勞役身心氣力,服藥時干食即且停一日。食訖用兩三口漿水飲壓之。服藥時有異狀貌起,勿怪之。服丸後二日風動,藥氣動頭,兩眼赤痛,久而不瘥者,依狀療之。法取棗根直入地二尺者白皮一握,水一升,煮取半升,一服即愈。
五參丸
主治心虛熱,不能飲食,食即嘔逆,不欲聞人語方
人參(一兩) 苦參(一兩半) 沙參(一兩) 丹參(三分) 玄參(半兩)
上五味,搗篩煉蜜和為丸。食訖飲服十丸如梧子大,日二,漸加至二十丸。
治損心吐血方
芎藭二兩 蔥白二兩 生薑(二兩,切) 油(五合) 椒(二合,汗) 桂心(一兩) 豉(三合) 白粳米(四合)
上八味,㕮咀。芎桂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納米油,又煎取一升,去滓,頓服。慎面。
正禪方
春桑耳 夏桑子 秋桑葉
上三味,等分搗篩。以水一斗煮小豆一升,令大熟,以桑末一升和煮微沸,著鹽豉服之,日三服,飽服無妨。三日外稍去小豆。身輕目明無眠睡,十日覺運智通初地禪,服二十日到二禪定,百日得三禪定,累一年得四禪定。萬相皆見,壞欲界,觀境界,如視掌中,得見佛性。
服菖蒲方
二月八日採取肥實白色節間可容指者,多取陰乾去毛,距擇吉日搗篩百日,一兩為一劑。以藥四分,蜜一分半,酥和如稠糜柔弱,令極勻,納瓷器中密封口,埋谷聚中一百日。欲服此藥須先服瀉藥。吐利訖,取王相日旦空肚服一兩,含而咽之,有力能消。漸加至三二。服藥至辰巳間藥消訖,可食粳米乳糜。更不得吃飲食,若渴惟得少許熟湯。每日止一服藥一頓食。若直治病瘥止,若欲延年益壽求聰明益智者,宜須勤久服之。修合服食,須在靜室中,勿喜出入及晝睡,一生須忌羊肉熟葵。又主癥癖咳逆上氣痔漏病,最良。又令人膚體肥充,老者光澤,發白更黑,面不皺,身輕目明,行疾如風。填骨髓,益精氣。服一劑,壽百歲。天竺摩揭陀國王舍城邑陀寺三藏法師跋摩米帝以大業八年與突厥使主至武德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為洛州大德護法師淨土寺主矩師筆譯出。
養老大例第三
論三首
論曰:人之在生,多諸難遘。兼少年之時,樂遊馳騁,情敦放逸,不至於道,悠然白首,方悟虛生,終無所益。年至耳順之秋,乃希餐餌,然將欲頤性,莫測據依,追思服食者於此二篇中求之,能庶幾於道,足以延齡矣。語云:人年老有疾者不療,斯言失矣。緬尋聖人之意,本為老人設方,何則?年少則陽氣猛盛。食者皆甘,不假醫藥,悉得肥壯。至於年邁,氣力稍微,非藥不救。譬之新宅之與故舍,斷可知矣。
論曰: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瞋怒,情性變異,食飲無味,寢處不安,子孫不能識其情,惟云大人老來惡性不可咨陳,是以為孝之道,常須慎護其事,每起速稱其所須,不得令其意負不快。故曰:為人子者,不植見落之木。淮南子曰:木葉落,長年悲。夫栽植卉木,尚有避忌。況俯仰之間,安得輕脫乎。
論曰:人年五十以去,皆大便不利,或常苦下痢,有斯二疾,常須預防。若秘澀,則宜數食葵菜等冷滑之物。如其下痢,宜與姜韭溫熱之菜。所以老人於四時之中,常宜溫食,不得輕之。老人之性,必恃其老無有藉在,率多驕恣,不循軌度。忽有所好,即須稱情。即曉此術,當宜常預慎之。故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又當愛情,每有誦唸,無令耳聞,此為要妙耳。又老人之道,常念善無念惡,常念生無念殺,常念信無念欺。養老之道,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無喜怒,無極視,無極聽,無大用意,無大思慮,無吁嗟,無叫喚,無吟訖,無歌嘯,無垃啈啼,無悲愁,無哀慟,無慶弔,無接對賓客,無預局席,無飲興。能如此者,可無病,長壽斯必不惑也。又常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大露霜霰雪旋風惡氣能不觸冒者,是大吉祥也。凡所居之室,必須大周密,無致風隟也。夫善養老者,非其書勿讀,非其聲勿聽,非其務勿行,非其食勿食。非其食者,所謂豬豚雞魚蒜膾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學淡食。至如黃米小豆,此等非老者所宜食,故必忌之。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又忌強用力咬齧堅硬脯肉,反致折齒破斷之弊。人凡常不飢不飽不寒不熱,善。行住坐臥言談語笑寢食造次之間能行不妄失者,則可延年益壽矣。
養老食療第四
方一十七首,論五首
論曰:衛汜稱扁鵲云: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首,惟在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藥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藥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故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其方在《千金方》(第二十六卷中)。
論曰:人子養老之道,雖有水陸百品珍饈,每食必忌於雜,雜則五味相撓。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以食敢鮮餚,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夏至以後,秋分以前,勿進肥羹,臛酥酒酪等,則無他矣。夫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過多,飲食太冷,故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於人,宜常斷之。惟乳酪酥蜜,常宜溫而食之。此大利益老年。雖然,卒多食之,亦令人腹脹泄痢。漸漸食之。
論曰: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行氣之道,禮拜一日勿住。不得安於其處以致壅滯。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義在斯矣。能知此者,可得一二百年。故曰:安者非安,能安在於慮亡。樂者非樂,能樂在於慮殃。所以老人不得殺生取肉以自養也。
耆婆湯
主大虛冷風羸弱無顏色方(一云酥蜜湯)。
酥(一斤,煉) 生薑(一合,切) 薤白(三握,炙令黃) 酒(二斤) 白蜜(一斤,煉) 油(一升) 椒(一合,汁) 胡麻仁(一升) 橙葉(一握,炙令黃) 豉(一升) 糖(一升)
上一十一味,先以酒漬豉一宿,去滓,納糖蜜油酥於銅器中,煮令勻沸;次納薤姜,煮令熟;次下椒橙葉胡麻,煮沸,下二升豉汁。又煮一沸,出納瓷器中密封,空腹吞一合。如人行十里,更一服,冷者加椒。
服烏麻方
純黑烏麻及旃檀色者,任多少與水拌令潤,勿使太濕,蒸令氣遍即下。曝乾再蒸,往返九蒸九暴訖,搗,去皮作末。空肚水若酒服二方寸匕,日二服,漸漸不飢絕谷。久服百病不生,常服延年不老,耐寒暑。
蜜餌
主補虛羸瘦乏氣力方。
白蜜(二升) 臘月豬肪脂(一升) 胡麻油(半升) 乾地黃末(一升)
上四味,合和,以銅器重釜煎,令可丸下之。服如梧桐子三丸,日三,稍加,以知為度。久服充益壽。
服牛乳補虛破氣方
牛乳(三升) 蓽茇(半兩,末之,綿裹)
上二味,銅器中取三升水和乳合,煎取三升,空肚頓服之,日一。二七日除一切氣,慎面豬魚雞蒜生冷。張澹云:波斯國及大秦甚重此法,謂之悖散湯。
豬肚補虛羸乏氣力方
肥大豬肚(一具,洗如食法) 人參(一兩) 椒(一兩,汗) 乾薑(一兩半) 蔥白(七兩,細切) 粳米(半升,熟煮)
上六味,下篩合和相得,納豬肚中縫合,勿令泄氣,以水一斗半微火煮令爛熟,空腹食之。兼少與飯,一頓令盡。可服四五劑,極良。
論曰:牛乳性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氣不衰,故為人子者,須供之以為常食。一日勿缺,常使恣意充足為度也。此物勝肉遠矣。
服牛乳方
鍾乳(一斤,上者細研之如粉) 人參(三兩) 甘草(五兩,炙) 乾地黃(三兩) 黃耆(三兩) 杜仲(三兩,炙) 蓯蓉(六兩) 茯苓(五兩) 麥門冬(四兩,去心) 薯蕷(六兩) 石斛(二兩)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以水五升,先煮粟,採七升為粥,納散七兩,攪令勻和,少冷水牛渴飲之令足。不足更飲水,日一。余時患渴,可飲清水,平旦取牛乳服之,生熟任意。牛須三歲以上、七歲以下純黃色者為上,余色者為下。其乳常令犢子飲之,若犢子不飲者,其乳動氣不堪服也。其乳牛淨潔養之,洗刷飽飼須如法用心看之。慎蒜豬魚生冷陳臭等物。
有人頻遭重病,虛羸不可平復,以此方補之甚效。其方如下:
生枸杞根(細切一大斗以水一大石煮取六斗五升,澄清) 白羊骨(一具)
上二味,合之微火煎取五大升,溫酒服之,五日令盡,不是小小補益。一方單用枸杞根。慎生冷酢滑油膩七日。
補五勞七傷虛損方
白羊頭蹄(一具以草火燒令黃赤,以淨綿急塞鼻) 胡椒(一兩) 蓽茇(一兩) 乾薑(一兩) 蔥白(一升,切) 香豉(二升)
上六味,先以水煮羊頭蹄骨半熟,納藥更煮,令大爛,去骨,空腹適性食之。日食一具,滿七具止。禁生冷鉛丹瓜果肥膩,及諸雜肉濕面白酒黏食大蒜一切蓄血,仍慎食大酢滑五辛陳臭豬雞魚油等七日。
療大虛羸困極方
取不中水豬肪一大升,納蔥白一莖,煎令蔥黃止,候冷暖,如人體空腹,平旦頓服之令盡。暖蓋覆臥,至日晡後乃食白粥稠糜,過三日後服補藥,其方如下:
羊肝一具細切) 羊脊骨肉(一條,細切) 曲末(半升) 枸杞根(十斤,切,以水三大斗,煮取一大斗,去滓)
上四味,合和,下蔥白、豉汁調和羹法煎之如稠糖,空腹飽食之三服。時慎食如上。
補虛勞方
羊肝肚腎心肺(一具以熱湯洗,余細切之) 胡椒(一兩) 蓽茇(一兩) 豉心(半升) 蔥白(兩握,去心,切) 犁牛酥(一兩)
上六味,合和,以水六升緩火煎取三升,去滓,和羊肝等並汁稍口皆納羊肚中,以繩急系肚口,更別用一絹袋稍小於羊肚,盛肚煮之。若熟乘熱出,以刀子並絹袋刺作孔,瀝取汁,空肚頓服令盡。余任意分作食之。若無羊五臟,羊骨亦可用之。其方如下:
羊骨(兩具碎之)
上以水一大石,微火煎取三斗,依食法任性作羹粥麵食。
不食肉人油麵補大虛勞方
生胡麻油一升 浙粳米泔清一升
上二味,微火煎盡汁清乃止。出貯之,取三合,鹽汁七合,先以鹽汁和油令相得,溲麵一斤,如常法作餺飪,煮五六沸,出置冷水中,更漉出,盤上令乾,乃更一葉擲沸湯中,煮取如常法。十度煮之,麻油熱乃盡,以油作臛澆之,任飽食。
烏麻脂
主百病虛勞久服耐寒暑方。
烏麻油(一升) 薤白(一斤)
上二味,微火煎薤白令黃,去滓,酒服一合,百日充肥,二百日老者更少,三百日諸病悉愈。
服石英乳方
白石英(十五兩,搗石如米粒,以綿裹密帛盛)
上一味,取牛乳三升、水三升,煎取三升,頓服之,日一度,可二十遍煮乃一易之。搗篩,以酒三升,漬二七日服之。常令酒氣相接,勿至於醉,以補人虛勞更無以加也。有力能多服一二年彌益。凡老人舊患眼暗者,勿以酒服,藥當用飲下之。目暗者,能終不與酒蒜即無所畏耳。
論曰:上篇皆是食療而不愈,然後命藥,藥食兩攻,則病無逃矣。其服餌如下:
大黃耆丸
主人虛勞百病,夫人體虛多受勞,黃耆至補勞,是以人常宜將服之。方:
黃耆 柏子仁 天門冬(去心) 白朮 乾地黃 遠志(去心) 澤瀉 薯蕷 甘草(炙) 人參 石斛 麥門冬(去心) 牛膝 杜仲(炙) 薏苡仁 防風 茯苓 五味子 茯神 乾薑 丹參 肉蓯蓉 枸杞子 車前子 山茱萸 狗脊 萆薢 阿膠(炙) 巴戟天 菟絲子 覆盆子
上三十一味,各一兩,搗篩煉蜜丸。酒服十丸,日稍加至四十丸。性冷者,加乾薑、桂心、細辛二兩,患風者加獨活、防風、芎藭二兩;老人加牛膝、杜仲、萆薢、狗脊、石斛、鹿茸、白馬莖各二兩;無問長幼,常服勿絕。百日以內,慎生冷酢滑豬雞魚蒜油膩宿郁浥。百日後,惟慎豬、魚、蒜、生菜、冷食。五十以上,雖暑月三伏時亦忌冷飯。依此法可終身常得,藥力不退。藥有三十一味,合時或少一味亦得且服之。
彭祖延年柏子仁丸 久服強記不忘方。
柏子仁(五合) 蛇床子 菟絲子 覆盆子(各半升) 石斛 巴戟天(各二兩半) 杜仲(炙) 茯苓 天門冬(去心) 遠志(各三兩,去心) 天雄(一兩,炮,去皮) 續斷 桂心(各一兩半) 菖蒲 澤瀉 薯蕷 人參 乾地黃 山茱萸(各二兩) 五味子(五兩) 鍾乳(三兩,成煉者) 肉蓯蓉(六兩)
上二十二味,搗篩煉蜜和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先齊五日乃服藥。服後二十日,齒垢稍去白如銀;四十二日面悅澤;六十日瞳子黑白分明,尿無遺瀝;八十日四肢偏潤,白髮更黑,腰背不痛;一百五十日意氣如少年。藥盡一劑,藥力周至,乃入房內。忌豬、魚、生冷、酢滑。
紫石英湯
主心虛驚悸、寒熱、百病,令人肥健方。
紫石英(十兩) 白石英(十兩) 白石脂(三十兩) 赤石脂(三十兩) 乾薑(三十兩)
上五味,㕮咀皆完,用二石英各取一兩,石脂等三味各取三兩,以水三升合以微火煎,宿勿食,分為四服,日三夜一服。後午時乃食。日日依前秤取昨日藥,乃置新藥中共煮,乃至藥盡常然,水數一準十,新藥盡訖常添水,去滓,服之滿四十日止。忌酒肉。藥水皆用大升秤,取汁亦用大升。服湯訖即行,勿住坐臥。須令藥力遍身,百脈中行。若大冷者,春秋各四十九日。服令疾退盡,極須澄清服之。
論曰:此湯補虛,除痼冷莫過於此。能用之有如反掌,恐文子者謂是常方輕易而侮之。若一劑得瘥即止,若服多令人大熱,即須服冷藥壓之,宜審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