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八·針灸下

唐·孙思邈
来源: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八·針灸下

消渴第一

一十二法,論一首

消渴咽喉干,灸胃下俞三穴各百壯,在背第八椎下橫三間寸炙之。

消渴口乾,不可忍,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消渴咳逆,灸手厥陰,隨年壯。

消渴口乾,灸胸堂五十壯。

又,灸足太陽五十壯。

消渴,口乾煩悶,灸足厥陰百壯。

又,灸陽池五十壯。

建氏灸消渴法:

初灸兩手足小指頭及項椎,隨年壯。

又,灸膀胱俞橫三間寸,灸之各三十壯,五日一報之。

又,灸背脾俞下四寸,俠脊梁一寸半二穴,隨年壯。

論曰:灸上諸穴訖,當煮白狗肉作羹汁,飲食不用姜醬豉,可用蔥薤隨意。當煮肉骨汁,作淡羹可食肉,當稍漸進,忌食豬肉,法須二百日乃善。

又,灸腎俞二穴並腰目,在腎俞下三寸俠脊兩旁各一寸半,以指按陷中。

又,關元俠兩旁各二寸一處。

又,陰市二穴在膝上,當伏兔上三寸臨膝取之。

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凡此諸穴,斷小便利大佳,不損陽氣,亦云止遺尿也。太谿、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陽、行間、大敦、隱白、湧泉,凡此諸穴各一百壯,腹背兩腳凡三十七穴,其腎俞、腰目,關元、水道可灸三十壯。五日一報之,各得一百五十壯,佳,湧泉可灸十壯。大敦、隱白、行間可灸三壯,余者悉七壯,皆五日一報之。滿三灸可山也。若灸諸陰不瘥,可灸諸陽,諸陽在腳表宜審用之,無有不驗,造次則並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壯數如灸陰家法。

灸小便數而少且難,用力輒失精,此方萬驗也。令其人舒兩手合掌並兩大指令齊,急逼之令兩爪甲相近,以一炷灸兩爪甲本肉際,際方後自然有角。令炷當兩角中小侵入爪上,此兩指共當一炷也。亦灸腳大指與手同法,各三炷。經三日又灸之,此法甚驗。

淋病第二

二十三法

著鹽臍中,灸三壯。

五淋不得尿,灸懸泉二七壯,在內踝前一寸,斜行小脈間是,中封之別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壯。

氣淋,灸關元五十壯。

又,俠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壯。

勞淋,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

石淋,臍下三十六種疾不得小便,灸關元三十壯(一云百壯)。

血淋,灸丹田,隨年壯。

血淋,灸腹溜五十壯。

卒淋,灸外踝尖七壯。

失禁,尿不自覺知,針陰陵泉入五分,灸隨年壯。

莖中痛,灸行間三十壯。

屈骨端,主腹中滿,小便數,灸二七壯。小兒以意量之。

不得尿,灸太衝五十壯。

失尿不禁法:

灸大敦七壯。

又,灸行間七壯。

小兒遺尿,灸臍下一寸半,隨年壯。又大敦一壯。

尿床灸法:

垂兩手髀上,盡指頭上陷處,灸七壯。

又,臍下橫紋七壯。

遺尿,針遺道入二寸補之,在俠玉泉五寸,灸隨年壯。

又,灸陰陵泉隨年壯。

又,灸陽明隨年壯,針入三分。

尿血第三

七法

第七椎兩邊各五寸,主尿血。

又,灸大敦,各隨年壯。

虛勞、尿血、白濁,灸脾俞百壯。

又,灸三焦俞百壯。

又,灸腎俞百壯。

又,灸章門百壯。

尿黃,灸石門五十壯。

水病第四

一十五法

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隨年壯。

又,兩手大指縫頭各灸七壯。

虛勞、浮腫,灸太衝百壯。

灸腎俞百壯,主百病水腫。

灸胃倉,隨年壯。

水腫,灸陷谷隨年壯。

水腫,氣上下,灸陰交百壯。

水腫脹,灸曲骨百壯。

大腹,灸陰市隨年壯。

人中滿,唇腫及水腫,大水,灸臍中、石門各百壯。

風水,灸上廉隨年壯。

水腫不得臥,灸陰陵泉百壯。

石水,灸然谷、氣衝、四滿、章門。

水分,主水腫脹滿不能食,堅硬,灸,日七壯,至四百即止,忌針,針水出盡即死。水病灸至瘥止,在下管下一寸。

鼓脹,灸中封二百壯。

癰疽第五

七法,論一首

卒疽著五指,急不得屈伸,灸踝尖上數壯,亦可至百壯。

凡卒患腰腫,附骨腫,癰疽癤腫風,遊毒熱腫,此等諸疾,但初覺有異,即急灸之,立愈。遇之腫成,不須灸,從手掌後第一橫紋後兩筋間當度頭,灸五壯立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當心胸中者灸兩手,俱下之。

疔腫在左,灸左臂曲肘紋前,取病人三指外手於臂上處中灸之。兩筋間從不痛至痛,腫在右從右炙,不過三四日,瘥。

又,灸掌後橫紋從五指,男左女右,七壯即驗,已用得效。

論曰:疔腫灸法稍多,然此一法亦甚效驗,出於意表也。癮疹,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神良。

頭痛、癮疹,灸天窗七壯。

白癜、白駮、浸淫、瀝瘍著頭及胸前,灸兩乳間,隨年壯,立瘥。

痔漏第六

十八法

針漏法:

少海,在臂曲側肘內橫紋頭,屈手向頭取之。主腋下瘰癧漏臂疼,屈伸不得,風痹瘙漏,針入三分,留七呼,瀉五吸。

針癧瘰,先拄針皮上三十六息,推針入內之,追核大少,勿出核,三上三下,乃拔出針。

灸漏法:

頸漏,灸天池百壯,穴在乳後一寸,腋下著脅直腋屈肋間。

又,灸兩耳後髮際直脈七壯。

又,灸背後兩邊腋下後紋頭,隨年壯。

又,灸心鳩尾下宛宛中七十壯。

又,兩胯內有患癧處宛宛中百壯。

又,灸章門、臨泣、支溝、陽輔各百壯。

又,以艾炷繞四畔周匝,灸七壯即止。

又,灸肩井,隨年壯(一去二百壯)。

諸惡漏、中冷、息肉出,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者六壯。

針痔法:

長強在窮脊骨下宛宛中,主下漏、五痔、疳蟲食下部,針入三寸,伏地取之,以大痛為度。灸亦良,不及針。灸,日三十壯,至七日止,特忌房室。

針足太陰穴,在內踝上一夫,一名二陰交,亦主大便不利,針入三分。

飛揚、商丘、復溜、勞宮、會陰、承筋、扶承、委陽、委中,並主之。

灸腸癰法:

屈兩肘正尖頭骨,各灸百壯,則下膿血者愈。

灸乳癰妬乳法:

灸兩手魚際各二七壯,斷癰脈也。

又,以繩橫度口,以度從乳上行,灸度頭二七壯。

指忽掣痛不可忍,灸指端七壯。

脫肛第七

四十法

灸尾翠骨七壯,立愈。主脫肛,神良。

又,灸臍中,隨年壯。

灸癭法:

灸風池,俠項兩邊兩穴耳上髮際百壯。又大惟百壯,大椎兩邊相去各一寸半,小垂下各三十壯。又,頸沖在兩伸手直向前,令臂著頭對鼻所住處,一各臂臑,灸隨年壯。凡五處,共九穴,又垂兩手兩腋上紋頭,各灸三百壯,針亦良。

灸癭,肩髃左右廂宛宛中,男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右十八壯,左十七壯。再三,以瘥止。

癭,上氣短氣,灸肺俞一百壯。

癭,上氣胸滿,灸雲門五十壯。

癭,惡氣,灸胸堂百壯。

又,灸天府五十壯。

又,灸大椎,橫三間寸灸之。

又,灸衝陽,隨年壯,在肘外屈橫紋外頭(據此是曲池穴,衝陽在足趺上五寸)。

癭,灸天瞿三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癭氣面腫,灸通天五十壯。

癭,灸中封,隨年壯。

灸㿗卵法:

以蒲橫度口如橫折之一倍增之,以布著少腹橫理,令度中央上當臍勿令偏僻,灸度頭及中央,合二處隨年壯,好自養,勿勞動作役、大言大怒大笑。

又,牽陰頭正上行,灸頭所極牽向左右髀直,下行皆仿此,隨年壯。

又,灸足厥陰,在右灸左,在左灸右,各三壯。厥陰在足大指本節間。男㿗有腸㿗、卵㿗、氣㿗、水㿗四種,腸㿗、卵㿗難瘥,氣㿗,水㿗針灸易瘥。卵偏大入腹,灸三陰交,隨年壯,在內踝上八寸。

又,肩井、肩臂接處,灸隨年壯。

又,灸關元百壯。

又,灸手小指端七壯,在左灸右,在右灸左。

㿗卵偏大,炙玉泉百壯報之。

又,灸泉陰百壯三報之,在橫骨邊三寸。

凡㿗病,陰卒腫者,令並足合兩拇指爪甲相併,以一艾炷兩爪端方角上七壯。

陰腫欲潰困,灸足大拇指本節橫紋中五壯。

又,灸足太陽五十壯報之。

又,灸足太陰五十壯,在內踝上一夫。

又,灸大敦,在足大指三毛中,隨年壯。

又,灸足大指內側去端一寸白肉際,隨年壯,甚驗。若雙㿗,灸兩處。

又,橫骨兩邊二七壯,俠莖灸之。

又,足大指下理中十壯,隨腫邊灸之,神驗。

小兒㿗,先時將兒至碓頭咒之曰:坐汝令兒某甲陰囊㿗,故灸汝三七二十一。灸訖,便牽兒令雀頭向下,著囊縫當陰頭灸縫上七壯,即消,已用有驗,艾炷如蝟簪頭大。

凡男㿗,當騎碓軸以莖中置軸上,齊陰莖頭前灸軸木上,隨年壯,即愈。

卵腫如瓜,入腹欲死,灸足大指下橫紋中,隨年壯。

灸汁法:

多汗寒熱,灸玉枕五十壯,針入三分。

多汗瘧病,灸譩譆五十壯。

盜汗,寒熱惡寒,灸肺俞隨年壯,針入五分。

又,灸陰都各一百壯,針入八分補之,穴在俠胃管相去三寸。

多汗,四肢不舉,少力,灸橫紋五十壯,在俠臍相去七寸。

又,灸長平五十壯,在俠臍相去五寸,不針。

卒死第八

十三法

針間使百息。

又,灸人中。

灸魘不覺法:

灸兩足大指聚毛中二十一壯。

治卒忤法:

灸人中三十壯。

又,灸肩井百壯。

又,灸間使七壯。

又,灸巨闕百壯。

又,灸十指爪甲下各三壯。

治鬼擊法:

夫鬼擊之為病,卒著人如刀刺狀,胸脅及心腹絞切急痛不可按抑,或即吐血,或即鼻中出血,或下血,一名鬼排,灸人中一壯,立愈。若不止,更加灸臍上一寸七壯。又灸臍下一寸三壯。(一云七壯。)

中惡,灸胃管五十壯。

治蛇毒,灸毒上三七壯,無艾,以火頭稱瘡孔大小爇之。

治熱暍,灸兩乳頭七壯。

治狂犬咬人,令人吮去惡血盡,灸百壯。以後,日日灸,一百日乃止。瘥,血不出,慎酒豬肉,一生慎之。

雜法第九

用針法:

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其後先,若存若立。為虛為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主。重則為補,輕則為瀉。雖有分寸,得氣即止,明堂偃側,針訖皆無不灸。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道之,灸以溫暖之。灸已,好須將護,生冷醋滑等,若不謹慎之,反增疾矣。

黃帝曰:五臟、五行、五時,病何以故?岐伯曰:假令春月和暢,條芳水淥,心蕩意盈,神亂於內而形病於外,卒有西方飄風,凜然毛聳,因腠理開,不復得散,便居孫脈,孫脈滿,流入絡脈,絡脈入大經,大經注腑,腑歸臟,四時同然,故風病多歸於心也。手心主灸,刺血出多,令人心驚,三里刺入四分,令人氣上,湧泉刺深殺人,陰交灸多絕孕。

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故穴名近於木者屬肝,穴名近於神者屬心,穴名近於金玉者屬肺,穴名近於水者屬腎,是以神之所藏,亦各有所屬,穴名府者,神之所集;穴名門戶者,神之所出入;穴名宅舍者,神之所安;穴名臺者,神所遊觀。穴名所主,皆有所況,以推百方,庶事皆然。(穴名五臟,原缺脾。)

凡孔穴者,是經絡所行往來處,引氣遠入抽病也,故經云:灸三壯者,即為足數也。

禁忌法:

凡灸頭與四肢,皆不欲少,須熟,宜令灸,計壯滿三百,足以愈病。頭手足肉薄,若並灸,則血氣絕於下,宜時歇。火氣少時,令血氣遂通,使火氣流行,積數大足,自然邪除疾瘥也,乃止火耳。本經多雲刺入三分,灸三壯,茲乃舉其大綱,未盡聖心。且手足皮薄,炷小數少;腹背肉厚,炷大肉多,斯皆以意商量也,背欲熱即為佳也。凡灸生熟,候人盛衰、老少、肥盛灸之。

凡微數之脈及新汗後,並忌灸。

凡孔穴,皆遂人大小,取手中指第一節為寸,男左女右。一云三寸者,蓋一中指也。人年三十以上,若灸頭不灸三里穴,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穴下氣也。

一切病皆三里三壯,每日常灸下氣,氣止,停也。

凡灸法,先發於上,後發於下;先發於陽,後發於陰。凡針刺大法,在午時後,不欲午時前。

治冷痹脛膝疼,腰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有時厭厭嗜臥,手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令人極無情地,常愁不樂,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宜灸之。當灸懸鐘,穴在足外踝上三指當骨上,各灸隨年壯,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取法以草從手指中紋橫三指令至兩畔齊,將度外踝從下骨頭與度齊,向上當骨點之兩腳令三姓人灸之。候天晴日,午後在門外四達道上灸之,神良。若年月久更發,依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灸七壯。

巨厥可百壯。

上管可二百壯。

中管可千壯。

下至五百壯。

下管可一百壯。

中守可一百壯。

陰交可三百壯。

中極可五百壯。

大椎可三百壯。

風門可二百壯。

魂門可五壯。

陽綱可五壯。

意舍可百壯。

肓門、胞門可各一百壯。

懸樞可五壯。

命門可七壯。

白環俞可三壯(又云一壯)。

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腎俞、小腸俞、膽俞、大腸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膈俞

上五臟六腑俞皆得滿一百壯。

肺募中府、心募巨闕、肝募期門、膽募日月、脾募章門、腎募京門、小腸募關元、三焦募石門、大腸募天樞、膀胱募中極、胃募中管。

上五臟六腑募,亦得滿百壯。

鳩尾三十三壯三報之,巨闕五十壯,上管、胃管、建里、下管、水分、臍中各五十壯三報之,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五十壯,中極五十壯。

上從鳩尾下第一行皆得百壯,以此為大率。自外諸穴,或中病乃止,或取隨年壯,以意商量也。

頭維、腦戶、風府、絲竹空、下關、耳中、瘛脈、人迎、喑門、承泣、經渠、脊中、氣衝、鳩尾、地五會、陰市、陽關、乳中、泉腋、伏兔、承光、天府、白環俞、石門。(女人忌灸。)

上二十四處,禁不可灸,大忌。

上關、左角、乳中、鳩尾、五里、承筋、復溜、顱息、缺盆、臍中、神庭、雲門、伏兔、三陽絡、然谷。

上十五穴,禁不可刺,大凶。

玉枕、維角、睛明、舌根、結喉、胡脈、天窗、神符、巨覽(一作覺)、血海、足太陰、丘墟

上十二穴,無病不可灸刺。

針灸宜忌第十

論曰:凡欲針灸,必先診脈,知醫須看病者行年、本命、禍害、絕命、生氣所在,又須看破除開日,人神取天醫,若事急卒暴不得已者,則不拘此也。既得吉辰,當知忌穴。乃以繩量依圖朱點並疏患穴及壯數,然後用心乃療之,則無不愈矣。其分寸法,取病人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一節為寸,宜忌等列之如下:

治病服藥針灸法訣:

凡針灸服藥,皆須審知病人生年月日,推其行年遊宮,生氣絕命訖,乃處斷之。

舊法:男避除,女避破。又男忌戊,女忌己。

假令木命人行年又在木,則不宜針及服青色藥。

火命人行年又在火,則不宜發汗及服赤色藥。

土命人行年又在土,則不宜吐及服黃色藥。

金命人行年又在金,則不宜灸及服白色藥。

水命人行年又在水,則不宜下及服黑色藥。

凡醫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若遇病人年命厄會深者,下手即死矣。

凡入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小盡日治病,令人長病。

戊午,甲午,此二日大忌。針刺出血服藥及灸,不出月,凶。

甲辰、庚寅、乙卯、丙辰、辛巳,此日灸刺大凶。

壬辰,此一日大忌針灸。

甲辰、己巳、丙午、丁巳,此日男子特忌針灸。

甲寅、乙卯、乙酉、乙巳,此日女人特忌針灸。

丙子、壬子、甲子、丙辰、丁巳、辛卯、癸卯、乙亥,以上日切忌針灸。

立春、春分脾,立夏、夏至肺,立秋、秋分肝,立冬、冬至心,四季十二日後腎。

上以前日,並不得治療,凶。

凡五臟王時,不得治及針灸其經絡,凶。

凡春左脅,秋右腎,夏臍,冬腰。以上人神,皆不宜針灸。

凡五辰、五酉、五未等日及八節先一日後一日,皆不得針灸。

建日申時頭,除日酉時膝,滿日戌時腹,平日亥時腰背。定日子時心,執日丑時手,破日寅時口,氣日卯時鼻,成日辰時唇,收日巳時足,開日午時耳,閉日未時目。

上件其時並不得犯其處殺人。

一日足大指,二日外踝,三日股內及腳腨,四日腰及髀,五日中齒舌根咽懸壅及足指,六日手小指少陽及臍下,七日內踝,八日足腕一云腳,九日尻尾手陽明,十日腰眼及足拇指,十一日鼻柱及眉,十二日面髮際,十三日牙齒,十四日胃管咽喉足陽明,十五日遍身,十六日胸乳,十七日氣衝及脅,十八日股內及腨腸,十九日足趺足下及項,二十日膝以下(一云內踝及膊),二十一日唇舌足小指,二十二日伏兔外踝(一云胸臆中),二十三日肝俞足趺兩腋,二十四日足陽明兩脅及小腸,二十五日足陽明心腹(一云膝足),二十六日手足胸,二十七日膝骨踝(一云膝肩臍膈下及兩足並陰囊中),二十八日內踝玉莖(一云陰中及耳頰),二十九日膝頭顳顬兩手足,三十日關元下至足(一云趺上及頰膝頭,又云遍身)。

上人神並須依之,吉。

肝神丁卯,心神庚辰,肺神癸酉,腎神庚子,脾神戊巳。此五神之日,特須避之,餘日不假避諱也。余以此論為得之近矣,必須依而行之。余者猥碎,徒費辭難領,固非君子之言,諸忌之法以施俗士,通人達道,豈拘此哉?

月忌: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血忌:醜、未、寅、申、卯、酉、辰、戌、巳、午、子(忌針灸)

月厭: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醜、子、亥(忌針灸)

四激:戌、戌、戌、醜、醜、醜、辰、辰、辰、未、未、未、(忌針灸)

月殺:醜、戌、未、辰、醜、戌、未、辰、醜、戌、未、辰(忌針灸《千金》法不同)

月刑:巳、子、辰、甲、午、醜、寅、酉、未、亥、卯、戌(忌針灸)

六害:巳、辰、卯、寅、醜、子、亥、戌、酉、申、未、午(忌針灸)

天醫:卯、寅、醜、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宜尋醫取藥呼師)

上呼師宜天醫上來療病吉,若刑害上來及針灸大凶。

又行年天醫法:

人年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醫卯戌子未酉亥辰寅巳午醜申。

推歲天醫法:

常以傳送加大歲太一下為天醫。

推月天醫法:

陽月以大吉,陰月以小吉,加月建功曹,下為鬼道傳送,下為天醫。

避病法:

以小吉加月建癸明下為天醫。

療病法:

以月將加時天醫加病人年上療之,瘥。

日天醫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醫卯亥丑未巳。

行年人神所在法:

年一歲,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神在心辰。

年二歲,十四,二十六,三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四,八十六,神在喉卯。

年三歲,十五,二十七,三十九,五十一,六十三,七十五,八十七,神在頭寅。

年四歲,十六,二十八,四十,五十二,六十四,七十六,八十八,神在肩醜。

年五歲,十七,二十九,四十一,五十三,六十五,七十七,八十九,神在背子。

年六歲,十八,三十,四十二,五十四,六十六,七十八,九十,神在腰亥。

年七歲,十九,三十一,四十三,五十五,六十七,七十九,九十一,神在腹戌。

年八歲,二十,三十二,四十四,五十六,六十八,八十,九十二,神在頭酉。

年九歲,二十一,三十三,四十五,五十七,六十九,八十一,九十三,神在足申。

年十歲,二十二,三十四,四十六,五十八,七十,八十二,九十四,神在膝未。

年十一歲,二十三,三十五,四十七,五十九,七十一,八十三,九十五,神在陰午。

年十三歲,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六十,七十二,八十四,九十六,神在股巳。

十日人神所在:

甲日(在頭),乙日(在項),丙日(在肩臂),丁日(在胸脅),戊日(在腹),乙日(在背),庚日(在膝),辛日(在脾),壬日(在腎),癸日(在足)。

十二日人神所在:

子日在目,丑日在耳,寅日在胸(一云面及口),卯日在鼻(一云在脾),辰日在腰,巳日在手(一云在頭口),午日在心腹,未日在足(一云兩足心),申日在頭(一云在肩額,又云在腰),酉日在背(一云在脛),戌日在頸(一云在咽喉),亥日在項(一云在臂頸,又云兩膝)。

十二時人神所在: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一云在目),卯時在面(一云在耳),辰時在項(一云在口),巳時在乳(一云在肩),午時在胸脅,未時在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膝(一云在背脾),戌時在腰(一云在陰左右),亥時在股。

上件人神所在血不可針灸損傷,慎之慎之。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