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二

明·朱橚、滕硕、刘醇编撰
来源:普济方

卷四百二十二

針灸門

治咳喘暴滿(資生經)。穴崑崙

治氣喘。穴三間

治喘逆。穴神門 譩譆

治喘咳。穴不容

治咳喘支腫。胸膈氣滿。喘息。穴商陽

治胸脹喘息 穴大鐘

治大喘不得臥。穴期門

治咳逆上氣。嘔吐。胸滿。不得食。穴俞府

治咳逆喘不能食。穴彧中

治咳逆氣喘不得息。穴天府

治咳逆氣喘不得息。穴雲門 人迎 神藏

治喘逆上氣。穴氣戶

治喘息不得舉臂。穴步廊

治喘。穴足臨泣

治喘氣相追逐。穴魄戶 中府

治暴喘。穴華蓋 天突

治喘不得息。穴俞府 神藏

治喘息嘔沫。穴天容

治咳喘。穴曲澤

治咳逆上喘。穴魄戶

治喘不得息。穴浮白

治掌中熱生。嗽逆上氣。喘數欠。熱病汗不出。暴癉喘逆。心痛欲嘔。穴經渠

治喘逆。穴中府 魄戶 脅堂

治咳逆上喘喉鳴。穴璇璣

治喘逆臥不安席。咳。脅下積聚 穴期門

治咳逆氣喘。穴天突

治肺喘。穴肺俞

治喘息急。穴解谿

治呼吸喘。穴彧中

治氣逆喘鳴。穴天容

治喘息不能行。穴上廉

治喘。穴經渠

治喘。穴大陵

治喘不得息。穴天府

治喘息。穴廉泉

治喘。穴魚際

王氏云。有貴人久患喘。夜臥不得而起行。夏月亦衣夾背心。予知是膏肓病也。令灸膏肓而愈。亦有暴喘者。予知是痰為害。令細銼厚朴七八錢重。以姜七片。水一小碗。煎七分。服滓再煎服。不過數服。愈。若不因痰而喘者。當灸肺俞。凡有喘與哮者。按肺俞無不痠疼。皆為謬刺肺俞。令灸而愈。亦有隻謬刺不灸而愈者。此病有深淺也。舍弟登山為雨所搏。一夕氣悶幾不救。見昆弟必泣。有欲別之意。予疑其心悲。為刺百會不效。按其肺俞云。其疼如錐刺。以火針微刺之。即愈。因此與人治哮喘。只謬刺肺俞。不必謬刺他穴。惟按肺俞不痠疼者。然後點其他穴也。

治大腸有熱。腸鳴腹滿。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灸巨虛上廉。

治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穴氣戶 雲門 天府 神門

治腹痛喘暴滿。穴崑崙

治咳逆。穴魚際

治咳嗽上喘。穴膻中

治喘息不得。穴水突

治喘息如水雞鳴。穴扶突

治喘逆煩滿。嘔沫流汗。穴頭維

治咳喘少氣百病。穴肺俞 腎俞 俞府

治咳喘。穴曲澤。出血立已。

治咽中鳴喘。穴扶突

治咳逆上氣。喘。掌中熱。穴經渠

治咳逆喘。穴少商 大陵

治咳逆胸滿。喘不得息。穴大陵

咳嗽

(附論)

灸刺法論曰。內經治咳之法。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以穴考之。各有定處。諸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者。太淵主之。浮腫者。治在經渠。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者。太衝主之。浮腫則治在中封。咳而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痛甚則不可動者。太白主之。浮腫則治在商丘。咳而腰背相引痛甚者。咳涎者。太谿主之。浮腫則治在復溜。咳而心痛。喉中介介如鯁。甚則咽腫喉痹者。神門主之。浮腫則治在靈道。咳而失血者。曲池主之。浮腫。則治在陽谿。咳而失氣者。小海主之。浮腫則治在陽谷。咳而遺溺者。委中主之。浮腫則治在崑崙。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者。三里主之。浮腫則治在解谿。咳而嘔苦汁者。陽陵泉主之。浮腫則治在陽輔。久咳不已。咳而腹滿者。天井主之。浮腫則治在支溝。凡此五臟六腑之咳。治之常法也。腧合之外。別有遺法。附之於後云。

治久喘嗽。咯膿血。有痰不愈者。

上用白表紙數重摺之。於涼水內浸濕了。然後燃艾炷。仍蘸些許雄黃末同燃。或艾炷子安在紙上。用火點著。隨即放在舌頭上正中為妙。下手灸人。拿著一個銅匙頭於患人口內。上脬膈住艾煙。呼吸令患人如常。灸畢。令患人吃蒸餅一小塊。壓下。仍用秫米粥飲之。其灸炷數。隨年壯多少灸之為良。

治咳嗽多喘(資生經)。穴三里

治咳嗽。穴缺盆 膻中 巨闕

治咳嗽喘。又療肺心痛。咳引尻溺出。穴魚際

治肺嗽。穴肺俞

治咳嗽。穴少澤 心俞 庫房

治咳嗽上氣。噎。胸中氣喉內。如水雞聲。穴天突

治咳嗽少氣。穴廉泉

治咳嗽上氣氣短。穴膻中

治咳逆上氣。穴經渠

治上氣咳嗽。胸中氣滿喉鳴。四肢不舉。腋下腫。穴天池

治上氣咳嗽。喘息。及腹中鳴。積氣上下行。穴解谿

治咳嗽。穴魚際 列缺 少澤 缺盆

治咳嗽喘渴。穴尺澤

治咳嗽上氣唾血。穴肩中俞

治風勞氣咳嗽。穴大杼

治喘氣臥不安。穴風門

治肺痿咳嗽。穴肺俞

治肺氣咳嗽。穴膻中

治咳嗽衄血項頸痛。穴前谷

治痃癖咳嗽。不嗜食。上氣咳嗽。穴肺募。灸五十壯。

治嗽。手屈臂中有橫紋之外骨頭捻得痛處。灸十四壯良。又灸兩乳下黑白際。各百壯即瘥。又以繩當乳頭周匝圍身。令前後正平。當脊骨解中灸十壯。

治咳嗽。穴廉泉 天井 太淵

王氏云。久嗽最宜灸膏肓穴。其次則宜灸肺俞等穴。各隨證治之。若暴嗽。則不必灸也。有男子忽氣出不絕聲。病數日矣。以手按其膻中穴而應。微以冷針頻頻刺之而愈。初不之灸。何其神也。

治十二種風。入肺則咳逆氣短。肝咳刺足太衝。心咳刺神門。脾咳刺太白。肺咳刺太淵。腎咳刺太谿。膽咳刺陽陵泉。又脊骨第五節下。第六節上。穴中間。隨年壯灸。主上氣。

治喘嗽(出危氏方)。穴肺俞。灸各十一壯。穴天突。灸七壯。立效。

治嗽。穴胸前對乳一處灸隨年壯。又用繩橫量乳中。折繩從脊。灸繩兩頭。各八十壯。三報之。三日畢。

治咳嗽。穴心俞。灸五壯。炷如半棗核大。

肺氣

治肺張氣搶。脅下熱痛(資生經)。穴陰都。灸隨年壯。

治肺脹脅滿。嘔吐上氣等病。穴大椎。並兩乳上。第三肋間灸各止七壯。肺與大腸俱實也。

治肺寒熱。穴中府

治肺氣咳嗽上喘。唾膿。不得下食。胸中如塞。穴膻中

治肺癰。咳唾膿血。咽乾。舌下急。喉生瘡。穴天突

治肺系急。胸痛。悚悚喘。寒熱。嘔逆上氣。咳唾濁涕。肩背痛風汗出。腹脹食不下。及治肺急胸滿。喘逆。唾濁。善噎。皮痛。穴中府

治肺張滿膨脹。及療胸中氣滿不得臥。穴太淵

治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嗽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急強。穴肺俞

治肺風氣痿絕。四肢腫脹。喘逆胸滿。穴肺俞。灸各二壯。

治面腫唇動葉葉。狀如蟲行。穴水溝

治肺風。穴風池

唾血

治內損吐血。外無膏澤(資生經)。穴地五會。刺入三分。特忌灸。

治唾血。瀉魚際 補尺澤。

治咳唾有血。穴然谷

治唾血振寒。嘔血上氣。穴太淵 神門

治唾血吐血。穴胸堂 手心主 間使 脾俞 胃脘 天樞 肝俞 魚際 勞宮 肩俞 太谿

治咳唾血。穴心俞 肝俞 缺盆 巨闕 鳩尾

治嘔血。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穴庫房 中府 周榮 尺澤

治嘔血。穴上脘 不容 太陵

治嘔血衄血。穴郄門

治短氣嘔血。胸背痛。穴行間

治面唇色白。時時嘔血。女子漏血。穴太衝

治吐血。穴手少陰陰郄

治胸中瘀血搘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穴三里

治心膈下嘔血。穴上脘

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脅痛。穴不容

治唾血。振寒。嗌乾。穴太淵

治嘔血。穴大陵 郄門

治嘔血上氣。穴神門

治虛勞吐血。及治勞喘逆。少食即飽。多睡(一作多唾)。百病。穴胃脘。灸三百壯。

治吐血。穴胸堂灸百壯。不針。

治吐血。腹痛雷鳴。穴天樞灸百壯。

治吐血唾血。上氣咳逆。穴肺俞。灸隨年壯。

治吐血瘦削。穴肝俞灸百壯

治吐血嘔逆。穴手心主。灸五十壯(大陵是)。

治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穴上星。灸五十壯。

治唾膿。穴膻中

治唾血。穴肝俞 承滿 肩中俞

治咳唾血。穴大鐘 然谷 心俞

治咳唾膿血。穴天突

治多唾濁沫膿血。穴庫房

治多唾濁沫膿血。穴屋醫

治息賁時唾血。又嘔血煩心。穴巨闕

治嘔血。穴太淵 神門 行間 太衝 魚際

治逆氣嘔血。穴曲泉

治吐血。穴五里

治咽腫唾血。及治衄血不止。穴太谿

治驚癇破心吐血。穴巨骨

治吐血唾血。穴魚際

治吐血。穴肝俞 紫宮 石門

治唾血。穴肺俞

治膈氣吐血。穴承滿

治吐血失音。腫痛。穴孔最

治心痛出血。嘔血。穴曲澤

治唾血。穴庫房灸一七壯

治嘔血兼心痛出血。穴曲澤。灸七壯

治吐血。穴巨闕。灸七壯。炷不必大。箸頭為之。

治上氣唾膿血。穴兩乳下黑白際。灸各一百壯良。

治咳唾濁涕(資生經)。穴中府

治多唾濁沫膿血。穴庫房

治咳唾稠膿。穴周榮

治腹滿唾沫。穴少商

治唾沫。穴百會

治多唾嘔沫。穴石關

治肺寒咳嗽唾膿。穴庫房

治嘔沫吐涎喜唾 穴幽門

治脊強不開多唾。穴石關

治多唾。穴日月

治心胸痛。咳嗽上氣。唾膿。不嗜食。穴天井

治吐血及唾如白膠。穴紫宮

資生經云。積主臟病。聚主腑病。積者。是飲食包結不散。聚者。是伏痰結而不化。痰伏在上膈。主頭目眩痛。多自涎唾。或致潮熱。用平胃散。烏金丸治之。其論有理。故並載之(出名醫賈祐錄云)。

痰涎

治熱病。胸中痰飲。腹脹暴痛。恍惚不知人(資生經)。穴巨闕

治結積留飲。胸滿。食不化。穴通谷

治痰癖。穴不容

治痰冷。穴少衝

治痰沫胸中痛。不得喘息。穴浮白

治鬲胃寒痰。傷酒。酒風發腦。兩角強痛。不能飲食。煩滿吐不止。穴率谷

治癲疾吐涎沫。穴本神

治涎沫。穴絲竹空

治涎出。穴然谷 復溜

治涎不止。穴陰谷

治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支滿。痰瘧。穴膈俞

治痰悶。穴膽俞

治痰多吐涎。穴上脘

治結積留飲。穴通谷。灸。治涎出不覺。穴下廉

治吐沫。穴少海 兌端 本神

治嘔沫。穴絲竹空 通谷 商丘

治嘔沫。穴兌端

治吐涎。穴溫溜

治沫出。穴上關

治涎出多唾。穴彧中 雲門

治多唾濁沫。穴庫房

治嘔沫喘息。穴廉泉

王氏云。痰涎等證。不一而足。惟勞瘵有痰。為最難治。宜灸膏肓穴。壯數既多。當有所下。嚨嚨然如流水之狀。蓋痰下也。余當隨證治之。凡人患水疰。口中湧水。經謂之肺來。乘腎食後吐水。可灸肺俞。又灸三陰交。期門。瀉肺補腎也。各隨年壯。然則痰涎有類此者。又當以此法灸之。

治胸中痰飲。蠱毒。霍亂。驚悸。腹脹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刺巨闕。用毫針針入六分即止。此穴化氣除涎大妙。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應時立愈。

治唾沫。穴天容

治痰涎壅塞。聲如牽鋸。服藥不效。灸關元。丹田。

水飲不消

治溢飲脅下堅痛。穴中脘

治溢飲水道不通。溺黃。少腹痛。裡急後重。洞泄體痛。髀痛引背。穴京門

治飲渴。身體痛多唾。穴隱白

治水漬入胃。名曰溢飲。滑泄渴能飲水。水下復泄。泄而大渴。此無藥證(出衛生寶鑑)。穴大椎

霍亂吐瀉

治霍亂遺矢。矢氣(資生經)。穴三里

治霍亂泄注。穴期門

治嘔泄上下出。脅下痛。穴尺澤

治腹脹食不化。喜嘔。泄利膿血。穴太白

治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舉。穴關衝

治吐逆霍亂。胸滿。喘呼不得息。穴人迎

治胸中煩熱。賁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泄利。腹堅硬大。喘不得臥。脅下積氣。穴期門

治霍亂吐痢。身熱。汗不出。穴上脘

治吐泄。穴隱白

治霍亂吐泄不自知。穴中脘

治嘔吐霍亂。穴支溝 天樞

治氣逆。霍亂腹痛。又吐泄膿血。穴太白

治心痛。霍亂胸滿。穴陰郄

治霍亂心痛不可臥。吐痢。穴上脘

治胸脅滿。霍亂。吐痢不止。困頓不知人。穴巨闕

治吐逆。霍亂吐血。穴手心主。灸五十壯。

治霍亂先心痛及先吐。穴巨闕。灸七壯。

治先腹痛。穴太倉。灸二七壯(即中脘)。

治先下痢。穴灸大腸募(臍傍二寸)。男左女右。又灸谷門

治吐下不禁。兩手脈疾數。灸蔽骨下三寸。又臍下三寸。各灸七十壯。

治霍亂下不止。穴大都。灸七壯。

治泄利傷煩欲死。穴慈宮灸二七壯(即衝門穴)。

霍亂吐瀉。尤當速治。宜服來復丹。鎮靈丹等藥。以多為貴。尤宜灸上脘。中脘。神闕。關元等穴。若水分穴。尤不可緩。蓋水穀不分。而後泄瀉。此穴一名分水。以能分水穀故也。或兼灸中脘穴。須先中脘。而後水分可也。

治霍亂乾嘔。穴間使。灸各七壯。不瘥。更灸如前數。

治霍亂而吐。若不止。而痢不止者。穴臍一大約中。灸七壯。又云臍下一寸灸二七壯。

治霍亂若死者。穴手腕第一約紋中。灸七壯。名心主。當中指。

治霍亂煩悶。穴心厭下三寸。灸七壯。又以鹽納臍中。鹽上灸二七壯。

治霍亂繞臍痛。穴關元。灸三七壯。

治霍亂欲死者。以物橫度病人人中。屈之從心鳩尾度以下灸。先灸中央畢。更橫灸左右又灸脊上。以物圍令正當心厭。又灸夾脊左右一寸。各七壯。是腹背各灸三處也。

治霍知危困。諸治不瘥者。捧病人腹臥之。伸臂相對。以繩度量兩頭肘尖。依繩下夾背間脊大骨肉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壯。如未愈者。可灸肘椎。灸畢即起。

凡灸霍亂。或雖未能立瘥。終無死憂。但不可逆灸。或但先腹痛。或先下後吐。當隨病狀灸之。

治霍亂泄出。不自知。穴先取太谿。後取太倉之原。

治嘔泄。上下出。兩脅下痛。穴尺澤

治霍亂吐痢。穴灸兩乳。連黑外。近腹白肉際。各七壯。亦可至二七壯。

治霍亂手足逆冷。穴三陰交。灸各七壯。不愈。加壯數。

霍亂轉筋

治霍亂頭痛。胸滿。呼吸喘氣不得息。穴人迎

治霍亂不識人。穴巨闕

治霍亂。穴關衝 支溝 公孫 陰陵泉 巨闕

治厥逆霍亂。穴足太陰 大都 金門 僕參

治霍亂逆氣。穴太白

治胃逆霍亂。穴魚際

治霍亂脛不仁。穴承筋

治霍亂。穴承筋 僕參 解谿 陰陵泉

治轉筋霍亂。穴金門 僕參 承山 承筋

治霍亂轉筋。大便難。穴承山

治筋攣。穴曲泉 懸鐘 陽輔 京骨 胃俞

治轉筋。穴僕參 竅陰 至陰 解谿 丘墟

治筋絡急。穴髀關

治大小腸熱。大腸結。股外經筋急。髀樞不仁。穴浮郄

治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偏風。臂肘細無力。穴曲池

治眼青。轉筋。乍寒乍熱。缺盆中相引痛。穴大泉

治寒氣客於分肉間。痛攻上下。筋痹不仁。穴中瀆

治寒搏轉筋。支腫。大便難。腳腨酸重。引小腹痛。穴承筋

治筋急。及治腳筋急。穴委中 輔陽 承山

岐伯治腳氣轉筋。發不可忍者。穴灸腳踝上一壯。肉筋急。灸內外筋。急灸外。

治膝腫。腳轉筋。濕痹。穴解谿

治四肢轉筋。穴竅陰

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附筋足攣。穴丘墟

治筋急身熱。穴委中 委陽

治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穴肝俞

治筋急。手相引。轉筋入腹痛欲死者。穴心俞。肝俞。又臍上一寸十四壯。使四人捉手足。灸臍左邊二寸。十四壯。

治轉筋。穴灸湧泉。六七壯。

治轉筋四厥。穴乳根黑白際一壯。

治手足厥冷。穴三陰交。二七壯。

治霍亂已死。有暖氣者。穴承筋七壯。能起死人。又鹽納臍中。灸二七壯。

治腰背不便。轉筋急痹。筋攣。穴二十一椎。灸隨年壯。

治轉筋。在兩臂及胸中。穴灸手掌白肉際。七壯。又灸膻中。中府。巨闕。胃脘。尺澤。並治筋拘頭足。皆愈。

治腹脹轉筋。穴臍上一寸。灸二七壯。

治有人身屈不可。亦有膝上腫疼動不得。灸陽陵泉皆愈。

王氏云。已救百餘人矣。神效無比。

治吐瀉轉筋者。穴水分。灸即止。

治轉筋十指攣急。不得屈伸。穴灸腳外踝骨上七壯。

治轉筋。脛骨痛不可忍。穴灸屈膝下廉。橫筋三壯。

治轉筋急。穴僕參二穴。各灸七壯。

治走哺轉筋。穴踵踝白肉際。各灸三七壯。又灸小腹下橫骨中央。隨年壯。

治轉筋不止。穴足踵聚筋上白肉際。灸七壯立愈。

治轉筋入腹痛欲死。四人持手足。於臍上一寸灸十四壯。自不動。勿復持之。又灸股內大筋去陰一寸。

治霍亂轉筋。穴灸大指爪甲際。七壯。

治霍亂轉筋。令病人合面正臥。伸兩手著身。以繩橫量兩肘尖頭。依繩下俠脊骨兩邊。相去各一寸半。灸一百壯。無不瘥(肘後方云。此華佗法)。

治腳轉筋。穴灸兩大拇指。爪甲後連肉處。當中央三壯。

治轉筋入腹痛。穴灸腳心下。當拇指上七壯。又灸足大拇指下。約中一壯。

嘔吐

治嘔吐筋攣食不下(資生經)。穴胃俞

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穴商丘

治喜嘔。穴商丘 幽門 通谷

治嘔宿食。心下澹澹。穴陽陵泉

治咳逆嘔沫。穴天容

治逆氣嘔涎。穴曲澤

治嘔逆不止。穴維道

治煩心滿嘔。穴大鐘 太谿

治病熱欲嘔。穴絕骨

治嘔吐胸滿。穴俞府 靈墟 巨闕 率谷 神藏

治嘔吐。穴胃俞 腎門 石門 中庭 少商 勞宮

治膈中嘔吐。不欲食。穴隱白

治嘔吐不住多涎。穴魂門 陽關

治吐食。穴巨闕 胸堂

治吐食。穴膈俞 章門(灸) 胃管(灸)

治膈虛食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穴胃管 魚際

治嘔吐。穴中庭

治嘔逆。穴雲門

治嘔吐胸滿。穴神藏 靈墟

治嘔吐。穴承光 大都

治嘔逆發寒。穴太衝

治嘔逆多寒。穴大鐘

治氣逆嘔噦。穴勞宮

治嘔逆不止。三焦不調。水腫。不嗜食。穴維道

治嘔逆。穴上髎

治嘔噦多涎唾。穴鬲關

治嘔吐不止。穴率谷

治上氣嘔吐。穴肺俞

治嘔吐寒痰。上氣。穴玉堂

治嘔吐氣逆。不得下食。穴心俞。灸百壯。

治嘔吐。穴中庭 俞府 意舍

治嘔則食。無所出。穴膽俞

治嘔吐煩滿。穴魄戶

治咳逆嘔逆。膈胃寒痰。食飲不下。胸滿支腫。脅痛腹脹。胃脘暴痛。穴膈俞

治吐涎。穴膻中

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穴太谿

治嘔吐涎沫。穴築賓 少海

治喘息嘔沫。穴廉泉

治嘔吐不止。穴築賓

治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資生經)。穴蠡溝

治腹大滿。喜噫。穴陷谷

治噫喘。胸滿咳嘔。穴鳩尾

治氣逆。呼吸噫。噦嘔。穴少海

治氣逆噫不止。穴勞宮

治咳唾噫。善咳。氣無所出。先取三里。後取太白、章門。

治噦噫。穴大敦 石關(灸)

治善噫。穴太谿

治數噫。穴蠡溝

治數噫。恐悸。穴神門

治噫氣上逆。穴太淵

治善噦嘔。穴太淵

治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穴少商

治噦。穴少商。灸三壯。

治噦噫。膈中氣閉寒。灸腋下聚毛。附肋宛宛中。五十壯。

治噦噫嘔逆。穴石關。灸百壯。

治噦。穴承漿。灸七壯。又臍下四指。灸七壯。

治嘔啘。灸心主各七壯。在掌腕上約中。吐不止。更灸如前數。

治嘔噦而手足厥冷者。灸三陰交七壯。未瘥者。更灸如前數。

治一切噦逆不止。男左女右。乳下黑根盡處韭葉許。三壯立止。

治乾噦。穴幽門

治卒噦。穴膻中 中府 胃管(灸數十壯) 尺澤 巨闕(各灸七壯)

積聚

治積聚(資生經)。穴膈俞 陰谷

治心下堅。積聚冷脹。穴上脘(一云灸百壯。三報之)

治腹中積聚上下行。穴懸樞

治腹中積聚。穴商曲

治腹滿積聚。穴陰郄

治堅結積聚。穴膀胱俞

治積聚堅滿。穴脾募(灸百壯)

治腹中積聚疼痛。穴衝門

治積聚堅大如盤。冷脹。穴胃脘(灸二百壯。三報之)

治腹滿積聚。穴衝門 府舍

治積聚。上下不行。水穀不化。下利腹中留積。腹中盡痛。穴懸樞

治積聚。穴脾俞

治腹中積聚。腸中切痛。不嗜食。穴商曲

治臍下積聚。疝瘕。腸癖切痛。振寒。大腸有水。穴四滿

治結積留飲。穴通谷

治積聚氣。穴章門

治冷氣積聚。時上衝心。飢不能食。穴中極

治積聚。穴中管

治積聚。穴灸肺俞。或三焦俞。

治黃疸積聚。穴脾俞

治臟腑積聚。脹滿。羸瘦不能食。灸三焦俞

治心腹積聚。灸肝俞

治喘逆臥不安席。咳逆。脅下積聚。穴期門

積氣

治脅下積氣。食飲不思。大腸滑泄。水穀不化(資生經)。穴梁門

治積氣上下行。穴解谿 懸樞

治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夾臍急。穴幽門

治氣結成塊狀如覆杯。穴氣海

治氣痛如刀攪。作塊如覆杯。穴陰交

治積氣成噎。穴膻中

治積氣。穴三里 不容

治積氣如石。穴章門

治胸中積氣。穴梁門

治五臟積聚氣。穴中脘。灸一七壯。結氣囊里。針藥所不及。灸肓募。隨年壯。下氣。灸肺俞百壯。又灸太衝五十壯。凡臍下㽲痛流入陰中。發作無時。此冷氣也。灸關元百壯。又鹽灸臍孔中二七壯。

痃癖

治痃癖氣塊膈痛(資生經)。穴膈俞

治痃癖。腹寒。膝股內痛逆。小便不利。穴三陰交

治痃癖積聚。穴脾俞

治寒癖結氣。穴中脘

治癖塊腹堅硬。及脈厥厥動。穴下脘

治腹滿。痃癖。不嗜食。腹虛鳴。嘔吐。胸背相引痛。喘咳。口乾。痰癖。脅下痛。重肋疝瘕。穴不容

治痃癖冷氣。心腹脹滿。食飲不為肌膚。穴漏谷

治痃癖。穴大溪 三里

治癖聚。穴灸氣海灸。天樞各百壯。

治痃癖。小腸。膀胱。腎俞。疝氣等疾。刺任脈氣海一穴。次針五樞二穴。在氣海兩旁相去各三寸三分。一併三穴燔針刺五分。可灸百壯即止。次以毫針刺足陽明經三里二穴。足太陰經三陰交二穴。

治痃氣。從乳下即數至第三肋下。共乳上下。相當稍似近內接腰骨外取穴即是灸處。兩處俱灸。初下火。各灸三壯。明日四壯。每日加一壯至七壯。還從三壯起。至三十日即罷。以上兩種灸法。若點穴時拳腳。則灸時亦拳腳。點時舒腳。則灸時亦舒腳。

治瘕聚。穴關元

癥癖

治癥癖。穴內踝後宛中。隨年壯。氣海百壯。

治久冷。及婦人癥瘕。腸鳴泄利。繞臍絞痛。穴天樞。灸百壯。三報之。勿針。

治溏瘕。穴地機

治疝瘕。穴陰陵泉 太谿 陰郄

治疝瘕。穴不容 中極

治小腹堅大如盤。胸腹脹滿。飲食不消。婦人瘕聚瘦瘠。三焦俞。灸百壯。內踝後宛宛中。隨年壯。氣海百壯。

治瘕癖左右相隨。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頭下。向肉翅前。亦是灸處。初日灸三壯。次日五壯。後七壯至十壯止。周而復始(忌大蒜)。又關元五十壯。臍下四指五十壯。

治積聚堅滿痛。穴章門。灸百壯。

治癥。穴三焦腧

治結積留飲。癖囊。胸滿。飲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壯。

治癥癖閃癖。令患人平坐。取麻線一條。繞項。向前垂線頭至鳩尾。橫截斷。即回線向後當脊取線盡頭。即點記。又別橫度口吻外截。卻即取度吻線中折。於脊骨點處中心。上下分之。各點小兩頭通前合灸三處。其所灸處。日別灸至七壯以上。十壯以下。滿十日。即停。看患人食稍得味。即去線一二分亦可。若患人未去。可停二十日外。還依前灸之。仍灸季肋頭二百壯。其灸季肋之早晚。與灸脊上同時下火也。

治閃癖。其癖有根。其根有著背者。有著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頭。仍將手從癖頭向上按之。當有脈築築然向上。細細尋至膊上。至築築頭當膊下。即下火還與前壯數無別。王丞云。背上恐不得過多下火。只可細細。日別七炷。

疝瘕

治疝瘕。小便不利。氣淋。及主婦人疝瘕。按之如以湯沃股內至腰。飧泄。陰痛。小腹痛堅急。下濕。不嗜食。穴陰陵泉

治胞中有火。疝瘕積聚。與陰相引。穴太谿

治疝瘕陰疝。穴衝門 陰郄

治臍下疝積。穴四滿

治腹滿疝積。穴石門

治疝瘕。穴四滿 中極

治疝瘕。穴府舍

治大疝腹堅。穴丘墟

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穴太衝

㿗疝

治㿗疝。陰丸痛引臍中。不尿。陰痿(一云痛引莖中)。穴曲泉

治㿗疝。穴中都 合陽 中郄 關元 大巨 交信 中封 太衝 地機

治㿗疝癃閉。暴痛。痿厥。身體不仁。穴中封

治陰痛。實時挺長。寒熱。陰暴痛。遺尿。虛則暴癢。氣逆。卒疝。小便不利。穴少府

治陰股內痛氣癰。孤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穴商丘

治狐疝。穴巨闕

治狐疝嘔厥。穴太衝

治偏㿗。穴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

治㿗陰腫痛。穴氣衝

治沖疝。冒死不知人。穴中脘

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穴交信

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穴氣海 臍中 石門 天樞

治臍疝。繞臍痛。沖胸不得息。穴灸臍中

治臍疝。繞臍痛。穴石門

治臍疝。繞臍痛。時止。又主氣疝。煩嘔。面腫。賁豚。穴天樞

治㿗疝。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穴氣衝

治陰疝。兩丸上入小腹痛。穴五樞

治兩丸騫痛。穴陰交 石門 太衝

治㿗疝。交穴信 中都 大巨 曲骨

治丈夫㿗疝。陰股痛。小便難。腹脅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即身熱目眩痛。汗不出。目䀮䀮。膝痛筋攣。不可屈伸。穴曲泉

治㿗疝有四種。腸㿗卵脹難灸。氣㿗水㿗針灸易治。卵偏大。上入腹。穴三陰交。灸隨年壯。

治卵偏大㿗疝。穴關元灸百壯。大敦隨年壯。橫骨邊二七壯(夾莖是)。

治疝。穴石門 陰交治寒疝。下至腰腳。如冷水。水傷諸疝。按之在膝上。狀如伏兔。下寒痛。腹脹滿厥。少氣。及卒疝小腹痛。內痿氣少。腰如冷水。小腹脹。腰以下伏兔上。寒如冷水。穴陰市 肝俞

治寒疝。陰偏腫痛。穴合陽

治寒疝。小腹脹。上搶胸脅。穴然谷

治疝氣下墜。腰脊痛不得轉搖。急引陰器。痛不可忍。腰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澀淋。心下堅脹。穴次髎

治寒疝。穴太谿 行間 肓俞 肝俞

治寒疝。引小腹痛。腰膝拘攣。穴陰交

治卒疝。小腹痛。穴陷谷

治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熱。穴中封

治寒疝。陰莖挺出。穴大敦

王氏云。有舍弟少戲舉重。得偏墜之疾。有客人為當關元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即愈。王彥賓。患小腸氣。亦如此灸之愈。

治暴疝痛。穴金門 丘墟

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穴大敦。病左取右。病右取左。

治卒疝。小腹腫。時小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中。腹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背拘急。不可俯仰。穴蠡溝

治卒疝。小腹痛。轉胞不得小便。穴關元

治卒疝。小腹痛。嘔吐。不嗜食。穴照海。左取右。右取左。立已。

治卒疝股脛寒。小便不利。臍下積氣如卵石。足寒。脛酸。屈伸難。穴蠡溝。兼刺陰蹺經照海二穴。左取右。右取左。刺之立已。

治小腸氣。以毫針刺足厥陰經行間二穴。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刺足少陰經復溜二穴(脈微細不見。或時無脈者。刺復溜。順針往下刺之。候脈生乃出針)。

治小腸氣痛。灸足底中指中紋七壯。立愈。

治一切㿗疝(千金論曰。男㿗。有腸㿗。卵㿗。水㿗。氣㿗四種。腸㿗卵㿗難瘥。氣㿗水㿗針灸易瘥)。當騎碓軸。以莖伸置軸上。齊陰莖頭前。灸軸木上。隨年壯。

治陰卵大㿗疝。灸大敦穴。隨年壯。又灸足大拇指內側。去端一寸赤白肉際。隨年壯。雙灸之。又灸橫骨兩邊(夾莖是)。二七壯。又灸足太陽五十壯。三報。又灸足太陰五十壯。

治陰㿗。灸足大指下理中十壯。隨腫邊灸之(肘後方云。灸足大指第二節下橫文正中央五壯。姚氏云。足大指本節三壯)。

治陰卵偏大㿗疝。灸陰陵泉百壯。三報(在橫骨邊)。

治陰卒腫者。令並足合兩拇指。以一艾丸灸兩爪甲端方角處。每爪甲角各半丸。一七壯愈。

治卵偏大上入腹。灸三陰交。隨年壯。

治卵偏大㿗疝。灸肩井。隨年壯。又灸手季指端七壯。病在右灸左。在左灸右。又灸關元百壯。又灸玉泉百壯。三報之。又灸足太陽五十壯。三報之。又男㿗。灸手小指端七壯。病在左灸左。在右灸右。良效。

治疝氣偏墜(危氏方)。以淨草一條。麥杆尤妙。度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截斷。如此三則。折成三角。如厶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在臍之下兩旁尖盡處是穴。若患在左即灸右。在右即灸左。兩邊俱患。即兩穴皆灸。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也。

治疝氣。於左右足下第二指下中節橫紋絞中。各灸七壯。至三七壯止。艾炷不須大。如麥粒大而緊實為上。若炷大。恐瘡難將息旬日半月間。不可多步履。仍不妨自服他藥。

治腎氣外腎腫。小腸氣痛。腹內虛鳴(危氏方)。灸風市穴五七壯。又灸氣海穴七壯。又灸臍左右各去一寸半。兩穴各灸七壯。立效(名外陵穴)。

治卒㿗。以蒲橫度口。如廣折之一倍。增之布。著小腹橫紋中央。上當臍。勿使偏僻。灸度頭及中央合二處。隨年壯。好自養。勿舉重。大語言。大怒。大笑。又牽陰頭正上。灸莖頭所極。又牽下向穀道。灸所極。又牽向左右髀直行。灸莖所極。各隨年壯。又灸足厥陰。在右灸右。在左灸左。三壯。

治㿗疝。穴關元

治㿗疝。穴天樞

治疝暴痛。取足太陰

治㿗卒疝暴痛。及陰腫痛。穴大敦。男左女右。灸三壯。立已。

治心疝。灸兩足大指甲肉之際。甲肉各半炷。隨年壯。良。

治㿗心疝。發時心腹痛欲死。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後橫理節上。及大指岐間黑白肉際。百壯則止(足心者。在足下偏近大指本節之際。非足心中央也)。

治諸氣心腹痛。小腸氣外腎吊痛。疝氣。小腹急痛不可忍(危氏方)。灸足大拇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央。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艾炷如黑豆大。灸偏墜。左灸右足。右灸左足。其效如神。

治疝法。於疝邊豎紋。左右交互灸七壯。

治㿗。但灸其上。或灸莖上。又灸小腹脈上。及灸腳大指正中各一壯。又灸腳小指頭。隨㿗左右。著灸。

治卒疝。穴交信

華佗治卒陰卵偏大。取足大指去甲五分內側白肉際。灸三壯。炷如半棗核大。左取右。右取左。

治四肢淫濼。身悶陰暴起疝。穴照海

治卒疝暴痛。陰跳上入腹。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臍。腹中悒悒不樂。穴大敦。灸刺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治㿗疝偏枯。穴大巨

治㿗疝精不足。穴太衝 中封 地機

治男卒疝。小腹痛不可忍。刺足厥陰經大敦二穴。刺足陽明經陰市二穴。

手痹

治手不仁。穴少商

治手麻不舉。穴肩貞

治四肢厥手足悶。穴內庭

治四肢厥。喜笑。穴列缺

治節痹。穴曲池 支溝 臑會 腕骨 肘髎

治臂痿不仁。穴曲池 天井 外關

療手足不仁。穴白環俞

治手不舉。又主手不可舉重。腕急肘中痛。難屈伸。穴曲池

治手痛。穴間使

治臂腕外側。痛不能舉。穴陽谿

治手掌熱。肘中痛。穴中衝 少衝 勞宮 太淵 經渠 列缺

療手掌厚瘡痹。手皮白屑起。穴勞宮

治手痹。穴勞宮

治手臂不仁。穴附分

足寒熱

治風寒從足小指起。麻痹上下(資生經)。穴至陰

治足寒。穴腎俞 京骨 然谷

治膝上伏兔中寒。穴陰市

治足下厥熱。穴行間

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穴中都

治足下熱不能久立。穴三里 條口 承山 承筋

治足熱厥逆滿。取其經血立愈。穴委中

治足下熱喘滿。乃熱厥也。穴湧泉(資生經云。昔有人患此。針之立愈)。

治足下熱。穴至陰

治足下一寒一熱。穴然谷

治手足逆冷。穴大都

治足寒。穴隱白 太衝

治足逆冷。穴中封

治足冷無血色。穴陽陵泉

治䯒寒不能自溫。穴復溜

治足熱腿冷疼不能久立。麻痹不仁。穴漏谷

史記。濟北王阿母。足熱而憊。太倉公曰。熱厥也。刺其足心各三所。按之無出血。病旋已。此病得之飲酒大醉。

足雜病

治足跟痛。不得履地。腳痿轉筋(資生經)。穴僕參

治腳股筋急。髀樞不仁。穴浮郄

治髀樞股䯒痛。穴附陽

治足指不能屈伸。穴飛揚

治足心痛。穴經渠

治足腨痛。穴築賓

治腳腨酸。穴承筋

療心中結熱。腳底白肉際。不得履地。又治足指盡疼。不得踐地。穴湧泉

治五指盡疼。足不履地。穴湧泉 然谷

治足痿不能行。穴三陰交

治腳重不得履地。穴上廉

治腳重踹痛不得履地。穴崑崙

治足跗腫不得履地。穴然谷

治脛寒。穴中都

治風。身重脛寒。穴絕骨。灸百壯。

治脛寒。穴條口

治大驚。脛痛冷痹。膝痛不能屈伸。穴梁丘。難經疏云。足脛寒者。腎主骨。腎病。先脛冷也。當以此求之。

治足不能安。脛酸不能久立。穴然谷

治脛酸。穴湧泉 太衝

治脛痛。四肢重。少氣難言。穴至陽

治腳脛酸。腳跟痛。腳筋急痛。穴承山 承筋

治脛痛不可屈伸。穴環跳 內庭

治脛痹不仁。穴陽關

治筋酸。穴至陽

治脛寒拘急。不得屈伸。穴膀胱俞

治足腕不收。足脛偏細。穴丘墟

治脛寒。穴復溜

治髀樞中痛不可舉。穴環跳 束骨 交信 陰交 陰市

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穴臨泣 三陰交 凡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而留之。以月生死為數。立已。

治髀樞腳痛。穴丘墟

治髀樞不仁。穴陽輔

膝以上病。宜灸環跳風市。膝以下病。宜灸犢鼻、膝關、三里、陽陵泉。足踝以上病。宜灸三陰交、絕骨、崑崙。足踝以下病。宜灸照海、申脈。然須按其穴痠痛處。灸之方效。

治脛寒不得臥。穴厲兌 條口 三陰交

治人腳無冬夏裂。灸指頭七壯。立愈。

四肢厥

治四肢厥逆。腹脹數欠(資生經)。穴內庭

治四肢重痛。穴至陽

治厥逆。四肢惰。穴章門

治四肢怠惰。穴鬲俞

治四肢不收。穴極泉 日月 脾俞

治四肢不舉。穴支溝 少海 附陽 天池 三陰交

治偏枯四肢不舉。穴大巨

治腰中四肢淫濼。穴腎俞

治四肢暴腫。臂寒短氣。穴尺澤

治四肢腫滿。穴三里

治手足逆冷四肢腫。穴大都

療厥逆胸痛不可忍。腹中如刀刺。大小便難。四肢不收。身體怠惰。腿膝酸痹。屈伸難。穴豐隆

主四肢厥。手足悶。穴內庭

主手足寒至節。穴大溪

主四肢厥手足悶者。久持之。厥熱腦痛。腹脹皮痛者。使人久持之。穴內庭

主四肢厥喜笑。穴列缺

主四肢懈惰喜怒。穴章門

主四肢淫濼。穴照海

主四肢不舉。穴曲泉 附陽 天池 大巨 少海 支溝 絕骨 前谷

主嗜臥。四肢不欲動搖。穴五里 三陽絡 三間 厲兌 天井

主四肢逆冷。穴行間

治手足厥冷。穴太谿

治手足逆冷。穴大都

王氏云。有人患陰證傷寒。手足冷甚。以火溫之。亦不暖。王氏與理中湯服。即得汗。手足自溫而愈。若其他手足厥者。當隨證灸之。

治四逆。穴俠谿

治四厥脈沉細乾嘔。四厥起死法。穴間使 乳根。各灸隨年壯。

人病狂癡。手足厥。作狂病治不效。名醫錄曰。此驚恐憂思所得。大驚傷心。大恐傷腎。大憂思傷神志。神不足則狂癡。志不足則恐怖。恐怖則腎氣留。足不收。亦因積驚恐。氣傷腎也。

治風逆四肢腫。穴復溜 豐隆 大都

治四肢寒熱。腰疼不得俯仰。身黃。腹滿。食嘔吐。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處。各七壯。

治四肢冷。穴行間

治脈不出。穴不容

治厥逆。穴內庭 章門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