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

明·朱橚、滕硕、刘醇编撰
来源:普济方

卷三百七十九

嬰孩諸疳門

總論

凡兒童二十歲以下其病為疳。二十歲以上其病為勞。疳與勞皆氣血虛竭。腸胃受傷致之。同出而異名也。疳之為候。頭皮光急。毛髮焦稀。腮偏口乾。鼻嚏唇白。兩眼昏爛。揉鼻撏眉。脊聳體黃。鬥牙咬舌。焦渴自汗。尿白瀉酸。肚脹腸鳴。癖結潮熱。酷嗜瓜菜、咸炭、生米、泥土。而飲水吐飲者其候也。

心疳即驚疳。由乳食不調。心臟受熱所致也。蓋其血氣未定。乳哺有傷。易生壅滯。內有滯熱未得疏通。故心神驚鬱而作驚疳之候。外證身體壯熱。臉赤唇紅。口舌生瘡。胸膈煩悶。小便赤澀。五心皆熱。盜汗發渴。齧齒虛驚。是謂心疳。

肝疳即風疳。由乳食不調。肝臟受熱所致也。若乳母寒暄不調。滋味不節。或外感風寒。內傷喜怒。邪氣未徹。遽爾乳兒。多成風疳。風入眼。腫翳。生眵。疳眼。外證搖頭揉目。白膜遮睛。眼多清淚。頭焦發立。筋青腦熱。甲癢筋攣。躁渴汗多。下痢瘡癬。是謂肝疳。

腎疳即急疳。由乳食不調。臟腑伏熱所致也。凡甘味入於脾而動蟲。蟲動則侵蝕臟腑。遂使孩提心下擾悶。若上蝕齒齦則口瘡出血。齒色紫黑。下蝕腸胃。則下痢肛爛。濕癢生瘡。療治不早。精體消耗。難以有瘳。蟲名䘌也。目為濕䘌。多因疳傷。久痢腸胃。受濕得之。狀如外感傷寒齒蝕之證。或以走馬命名。蓋齒屬腎主虛。才受熱邪。疳氣直奔上焦。故以走馬為喻。初作口氣。名曰臭口。次第齒黑。名曰崩砂。盛則齗爛。名曰潰槽。熱血迸出。名曰宣露。甚者齒皆脫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縱得全活。齒不復生。外證腦肌削。手足如冰。寒熱時來。滑泄肚痛。口鼻乾渴。齒齦生瘡。爪黑麵黧。身多瘡疥。是謂腎疳。

肺疳即氣疳。由乳食不調。壅熱傷肺。所主乎氣。鼻乃肺氣所通。其氣不和。則風濕乘虛客於皮毛。入於血脈。故鼻下兩傍赤癢瘡濕。是為鼻疳。瘡濕不通。汁所流處。隨即成瘡。亦名疳䘌。外證咳嗽喘逆。壯熱惡寒。皮膚粟生。鼻癢流涕。咽喉不利。頤爛唾紅。氣脹毛焦。泄利頻並。是謂肺疳。

脾疳即瘡疳。由乳食不節。脾胃受傷所致也。或乳母恣食生冷肥膩。或乳兒過傷。或飯後與乳。致使吐乳多脹。久則變為乳癖。腹脅結塊。亦名奶疳。外證面黃身黃。肚大腳細。吐逆中滿乏力。酷啼。水穀不消。泄下酸臭。合面困睡。減食吃泥。是謂脾疳。

析而論之曰。五疳。出蟲曰蛔疳。曰脊疳。曰乾疳。曰疳渴。曰疳瀉。曰疳痢。曰疳腫脹。曰疳勞。曰無辜疳。曰丁奚。曰哺露。證狀非一。五疳出蟲者。疳之源雖起於乳哺不調。然臟腑停積已久。莫不化而為蟲。或如絲髮。或如馬尾。多有此積者。皆於頭項腹背之間。黃白或赤者可醫。青黑則難療也。疳者失乳。飯早。食肉太早。或腸胃停蓄。甜膩化為蛔蟲。皺眉多啼。嘔吐清沫。腹中乍痛。肚脹青筋。唇口黑紫。傷齒頭癢是也。蛔雖食蟲不可動。從口鼻出者難治。脊疳者蟲蝕脊膂。身弱羸黃。積中生熱。煩溫下痢。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齒。或十指皆瘡。頻齧爪甲是也。腦疳者胎中素挾風熱。生下乳哺越常。頭皮光急。滿頭餅瘡。腦如火。髮結如穗。遍身多汗。腮腫囟高是也。病在腎。聲焦皮燥。大便乾結。其病在肺。搭伏癡眠。胸脘乾渴。其病在脾。總為乾疳是也。疳渴者臟中夙有疳氣。加乳母恣食五辛酒面炙煿。使小兒心腹壅熱。日則煩渴。乳食不進。夜則渴止是也。疳瀉者。毛乾唇白。額上青紋。腹脹腸鳴。瀉下糟粕是也。勿用熱藥止之。疳痢者挾受風寒暑濕。或冷暖不調。或停積宿滯。水穀不聚。頻下惡物是也。疳腫脹者虛中有積。其毒與其積交併。故令腹肚緊脹。由是脾復受濕。攻令頭面腳手虛浮是也。法當磨積調氣。疳勞者潮熱往來。五心煩熱。手足心及腦前熱而發瘡。盜汗骨蒸。嗽喘枯悴是也。或渴而復瀉。飲水惡食。肚硬如石。面色如銀。斷不可活。無辜疳者腦後項邊有核如彈。手披之轉動。軟而不疼。其間有蟲。如米粉。不速破之。則蟲隨熱氣流散。淫蝕臟腑。以致肢體癰瘡。便利膿血。壯熱羸瘦。頭露骨高是也。針刺破膏藥貼。一或朝濯兒衣。露於檐下。為雌鳥落羽所汙。兒著此衣。蟲入皮毛。亦致無辜之疾。兒衣已曬。須微火烘之。其若手足極細小。骨高尻削。體痿腹大。臍突號哭腦陷。或生瘕症。是為丁奚。虛熱來往。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是為哺露。皆因脾胃久虛。不能化水穀。以榮血氣。故肌肉消鑠。腎氣不足。復為風冷所傷。使柴骨枯露。亦有胸中毒。臟腑少血致之。皆無辜種之疾。病而至此。不幾殆哉。

又有小兒久患腎疳。內虛不食。甚者天柱倒。治法當用錢氏地黃丸加驅疳等劑。仍與貼項強筋。不識證謂之五軟非也。天柱骨例。凡有三種。有吐瀉日久。羸弱成者。有肝膽伏熱。面赤唇紅。忽變此者。有傷寒不及發表。或更被風邪入肝。以致筋絡放弛。吐瀉者當調胃氣。肝熱者隨輕重以涼肝。並與強筋貼項。惟傷寒天柱骨倒者難療。聖惠方云。凡小兒疳在諸腹脹。痢色無常。或如內脹。日漸羸瘦。此可療。若鼻下赤爛。自揉其鼻。頭上有瘡。嗅癡痛癢。其漸可治。泔澱流引。繞於兩耳。時時目赤。頭髮稀疏。腦皮光緊。頭大項細。肌體羸瘦。亦可治也。若唇口被蝕。齒齦作五色。或盡黑。舌下有白瘡。上齶有竅子。下痢時有臭氣。齒齦漸欲軟爛。不可治也。若下部開張。有時亦爛癢不可忍。脊骨如鋸無完亦可治也。若疳蝕脊膂。十指背癢。自咬指甲。發豎作穗。有時腹脹。有時下痢。若急治之。無不瘥也。凡小兒肝臟疳。若睛帶青脈。左脅下硬。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氣所腫。不可治也。心與脾疳。若受驚啼。好飲水便食辛味。耳邊有脈。舌上有靨者不可治。皮枯藏疳。若肚大唇無血色。人中平陷。下痢無度。水穀不消。好吃泥土。骨露不可治。肺臟疳若。(案:此處缺心、脾、腎各臟疳。及熱疳前半。)

心煩熱。掀衣氣粗。飲冷水。煩躁臥地。肚熱腳冷。潮熱往來。皆熱疳也。冷疳病多在內。痢色無常。其吻青白。肢體軟弱。目腫面黧。又一證。燥渴臥地。似有熱狀。惟飲食不進。滑瀉無已。亦冷疳也。其有瀉多膿血。日加瘦弱。此則謂之冷疳。大抵疳之受氣。皆虛使然。熱者虛中之熱。冷者虛中之冷。治熱不可妄表過涼。治冷不可峻溫驟補。故錢氏又曰。小兒易為虛實。脾胃虛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溫則生熱。當識此而無誤。上醫處此。消積和胃。滋血調氣。隨順藥餌以扶之。淡薄飲食以養之。榮衛調和。臟自然充實。去積之法又當權衡。積者疳之母。由積而虛。謂之疳極。諸有積者。無不肚熱腳冷。須酌量虛實而去之。若積虛甚則先與扶胃。使胃氣內充。然後為之微利。若積勝乎虛。則先與利道。設得一泄。急以和胃之劑為之扶虛。然去積雖疏利。如白豆蔻、蘿蔔子、縮砂、蓬朮、消痰亦不可無。脅間癖痛亦為虛之中積也。先寒後熱。飲水不食。或飲水以致喘嗽。錢氏有癖為潮熱之治法。解散寒熱。即與下癖。合是而觀。法作不同。療治不一。又可無權度於此哉。若夫諸疳惡證。心疳飲水不已。食則驚啼。耳邊紋多。舌上黯黑者不治。肝疳右脅結硬。頻數吐涎。目睛青筋。眼角黑氣者不治。腎疳飲水好鹹。小便如乳。耳焦肩聳。牙黑骨枯者不治。肺疳咳逆氣促。頻瀉白沫。身上粟生。其色斑黑者不治。脾疳吃泥泄痢。水穀不消。唇白腹高。人中滿者不治。其或滑泄不休。脫肛咳逆。抱起昏沉。手足垂軟。襯及腳心。全不知覺。項筋舒展。身體變冷。是則為五絕證候。甚者胸陷喘噦。乳食直瀉。腫滿不痢。腹脅脹疼。皮發紫瘡。肌肉光紫。與夫疳勞渴瀉。面槁色夭。骨露。齒長。肚硬。不食者皆危篤矣。

凡疳在內。目腫腹脹。利色無常。或沫青白。漸瘦弱。此冷證也。疳在外。鼻下赤爛。自揉鼻頭。上有瘡不著痂。漸破鼻瘡繞耳。生瘡爛。蘭香散諸白粉散主之。肝疳當補肝。地黃丸主之。脾疳當補脾。益黃散主之。心疳當補心。安神丸主之。腎疳當補腎。地黃丸主之。筋疳瀉血而瘦。當補肝。地黃丸主之。肺疳當補脾。益黃散主之。骨疳喜臥冷地。當補腎。地黃丸主之。諸疳皆當補其母。及與治疳藥。冷則木香丸。熱是脾臟虛。一臟實而內發虛。補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假令日中發潮熱。是心虛熱也。肝為心母。則宜先補肝。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而內平而潮熱愈也。醫見潮熱。妄謂其實。乃以大黃牙硝諸冷藥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約。而津液內亡。即成疳也。又有疳癖。其疾發作寒熱。飲水。脅下有形硬痛。治癖之法。當漸消磨。醫反以巴豆硇砂等下之。小兒易虛易實。下之既過。胃中津液耗損。漸冷疳瘦。有病傷寒五六日間。有下證。以冷藥下之太過。致脾胃津液少。即使引飲不止而生熱也。熱氣內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證變諸端。因亦成疳。多又有吐瀉久病。或醫妄下之。其虛益甚。津液燥損。亦能成疳。又有肥疳。即疳脾也。身瘦黃。虛干而有瘡疥。其候不一。種種異端。目澀或生白膜。唇赤身黃干。或黑。喜臥冷地。或入泥土。身有瘡疥。瀉青白黃沫水。痢色變易。腹滿身耳鼻皆有瘡。發鬂作穗。頭大項細。極瘦飲水。皆其證也。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其初病者為肥熱疳。久病者為瘦冷疳。冷者木香丸。熱者黃連丸主之。冷熱之疳尤宜如聖丸。故小兒之臟腑柔弱。不可痛擊。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丸有大小可量虛實而下之。則不至為疳也。初病津液少者。當生胃之津液。白朮散主之。唯多則妙。積痛口中氣溫面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少食。或大便酸臭者。當磨積。宜消積。尤甚者當用白餅子下之後。和胃。白朮散主之。小便初出微赤。良久白濁者。乃是熱疳。疳之新也。初黃白久白濁者。乃是冷疳。疳之久也。熱疳牛黃丸、大黃丸。冷疳益黃散、六甲丸。冷熱之疳蘆薈丸。香蟾丸。小便白濁厚朴丸。諸失津液成。疳參朮散。大便如油珠妙丸子下黃散補。更於後擇用。

馬氏女五歲。病疳黃。腹大消瘦。骨熱盜汗。或時飲食全然不吃。或時乳食不知飢飽。但好食泥土炭灰紙。一醫用千金方豬肉一斤。繩系曳地行數里。勿燒大炙。與無效。一醫以疳藥服半年無效。召愚視曰。食已如飢者胃熱也。好食泥土者脾胃有疳熱積。主人曰何知也。愚曰素問云。食已如飢者胃疳。是腸胃熱也。胃熱則消穀。故令已食如飢也。寶鑑云。與乳食而不吃。逢泥土而須吞。要訣云。脾疳食土面痿黃。蓋胃有積熱。脾有疳積。所以不知飢飽。好食泥土。主人曰何治也。答曰。去胃熱逐脾疳。當以黃土丸。瀉十餘次。次日熱脾疳積等俱下。後益黃散輔蘆薈丸、香蟾丸治之。七日平愈。

張氏女十歲。忽臍下疼痛。臍下透起。自言覺腹囊轉痛不可言。有時面青吐清水。小便如常。一月一發。半月一發。十數日一發。進退不定。似此一年。屢醫。或作淋治者。小便不澀。或作腹冷者。小便如常。或作腹熱者。小便不赤。或作積痛。止腹中。或作蟲痛者。只口水。蟲痛不在臍下。眾醫不解。召愚視之。此證亦不曉。諸書不曾該省。移時思之。錢氏用百祥丸治瘡。(案:此處原文缺。)兵不必眾而收功。藥不必多而取效。蓋醫者能機變即可用也。後別一女十四歲。與前證同。三月一發。每發時。五六日方退。屢藥無效。病起先從心腹中疼。後至臍下。其病先至心腹者。有食積也。後至臍下者膀胱病也。調大戟散送下紫丸子。瀉十餘次即安。又一小女三歲。與前證同。屢藥以木通滑石之類無效。召愚視之。用大戟茴香等分微炒為末。每服一錢。鹽湯調下。

小兒奶疳者。面色青黃。或口內有瘡。或哯乳多睡。久則成奶癖。結塊腹中。皆乳食不節故也。又有小兒疳積者。其狀漸黃者。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乃積而生熱成疳也。宜服蘆薈丸。又宜服豬肚丸。又宜服露星膏。又小兒冷疳多渴好臥冷。煩躁啼叫。飲食不進。漸成羸瘦。其候難明。上件證候。有若熱證。但大便滑泄。百藥不效者是已。唯錢氏論此冷疳候。宜服木香丸。余用之經驗久矣。初因女子病此方。以三歲百藥俱試而無偶中者。因閱錢氏方。遂合此木香丸。數服而愈。自後凡有此證。無不獲痊。

治小兒一切疳(附論)

夫小兒疳者。其狀多端。雖輕重有殊。形證各異。而細窮根本主療。皆因乳哺乖宜。寒溫失節。臟腑受病。氣血不榮。致成疳也。其五疳及諸疳等。今以一方同療之。故謂一切疳也。

青黛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腹肚脹滿。手腳枯細。眼目口鼻生瘡。身體壯熱。痢下泔澱。日漸羸瘦。面無光澤。

青黛(細研) 雄黃(細研) 硃砂(細研水飛過) 石鹽(研細) 白礬(燒令沫盡) 薰陸香(研入以上各一錢) 麝香(細研) 蚺蛇膽(研入) 細辛 黃連(去須) 青礬(燒令通赤) 鹽綠 黃蘗(銼) 苦參(銼) 桂心 杏仁(湯浸去皮尖炒微黃) 乾薑(炮製銼) 藜蘆(去蘆頭以上各半分) 莨菪子(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焙乾炒令黑黃色) 附子(炮裂去皮尖) 熊膽(研入) 石膽(細研以上各一分) 蝦蟆(一枚塗酥炙微焦) 黃礬(燒令通赤用半分)

上為散。同研令勻。如疳在內。三歲每服以井新水一合。調下半錢。一歲一字。三歲以上臨時加之。若口內疳瘡。以蒜一片。研和少許散。每夜塗之。須臾自然流引涎出。若鼻內瘡。用蒜如皂莢子大。研和少許散。內入鼻中。

麝香丸 治小兒一切疳。

黃連(洗淨) 青皮(去白) 三稜(炮) 莪朮(炮) 檳榔 鶴蝨(炒) 蕪荑 川楝肉 苦楝根 使君子 神麯 麥芽 厚朴(薑製) 川芎 胡黃連 夜明砂 蘆薈(各五分) 蟾(一枚炙)

上研麝香末。拌勻。蜜丸。量大小。米飲湯下。五疳陳米飲下。寒熱往來薄荷湯下。蟲動苦楝湯下。疳痢紫蘇木瓜湯下。退疳熱麥門冬湯下。冷痢丁香湯下。不思飲食縮砂仁湯下。腹脹木香陳皮湯下。

井黃煎(出全嬰方)治小兒諸疳諸痢。食傷氣脹。頭大體羸。頭髮作穗。壯熱不食。多困齒爛。鼻瘡。丁奚潮熱。腹急骨蒸。消瘦。發堅面黃。

蝦蟆(一枚去皮骨腸胃炙焦搗末以無灰酒一盞獖豬膽一枚取汁熬成膏) 訶黎勒皮(炮) 使君子(去殼) 胡黃連 蟬蛻 無食子 蘆薈(研) 蕪荑 熊膽 夜明砂 丹砂(研) 雄黃 木香(各一分) 肉豆蔻(去殼春夏半分秋冬一分) 牛黃(研一錢) 麝香(研一錢)

上搗研十六味為末。豬膽膏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驚疳金錢薄荷湯下。疳瘡腹脹桃仁蘹香湯下。疳蟲東安石榴苦楝根湯下。

此丸尤治疳痢。若挾熱而痢者。不可服。一方有龍膽。無熊膽。使君子、蕪荑煉蜜為丸。(案:此方缺方名及症狀。)

天漿子(七枚去殼) 青黛(研) 烏蛇(酒浸去骨蒸熱) 麝香(研各一分) 丹砂(研) 葶藶(隔紙炒過去) 龍腦(研) 雄黃(研) 膩粉(各半分) 白附子(炮) 獨角仙(去翅足各一錢) 乾蠍(五枚炒) 蟬蛻(十枚去足) 蟾酥(一分)

上為細末。用生豬膽為丸。如黃米大。一服一粒。早晨日晚各一服。

五疳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乳食不成肌膚。心腹脹滿。或時下痢。壯熱昏沉。眼澀口乾。愛吃生冷。毛髮乾堅。揉鼻。多吃日漸羸瘦。

青黛(細研) 雄黃(細研) 麝香(細研) 蘆薈(研) 熊膽(研入) 胡黃連 黃連(去須) 龍膽(去蘆頭) 苦楝根 白鮮皮(炙黃) 蝦蟆灰 蝸牛(炒令微黃) 夜明砂(微炒) 蟾頭(一枚炙令焦黃) 五倍子

上為末。都研令勻。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夜明丹(古方妙選)治五疳腹脹。目澀多睡。

夜明砂(微炒) 胡黃連 草龍膽 苦楝根(各半兩) 干蝦蟆(五個燒存性以上為細末) 青黛 麝香 蘆薈(各一分並研細)

上一處拌勻。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敷藥(危氏方)治疳後虛熱。小便腫。

上以韭菜內地龍糞。煅為末。出火毒。清油調敷。

五疳保童丸 治小兒五疳。蓋其骨肉軟輕。腸胃微細。若乳哺有節。則臟腑相調。或乳母寒溫失理。飲食無常。醉飽喜怒。及小兒百晬以後。五歲以前。乳食漸多。不擇生冷。好食肥膩甘酸之物。即成五疳。一曰肝疳。其候搖頭揉目。白膜遮睛。流汗遍身。合面而臥。目中澀癢。肉色青黃。發立頭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下痢頻多。久而不痊。轉甚羸瘦。二曰心疳。其候渾身壯熱。吐痢無常。頰赤面黃。胸膈煩滿。鼻乾心躁。口舌生瘡。痢久不痊。多下膿血。有時盜汗。乃或虛驚。三曰脾疳。其候腹多筋脈。喘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咳逆。面色痿黃。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悶。水穀不消。口鼻常干。好吃泥土。情意不悅。愛靜憎明。腸胃不和。痢多酸臭。四曰肺疳。咳嗽氣逆。皮毛乾焦。饒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壯熱憎寒。口鼻生瘡。唇邊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大腸不調。頻頻泄痢。糞中出食。皮上粟生。五曰腎疳。其候肌肉消瘦。齒齦生瘡。寒熱作時。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減少。瀉痢頻並。下部開張。肛門不收。疳瘡癢痛。以上疾狀。並皆治療。

黃連(去須) 白鱔頭(炙令焦黃無即炒白蕪荑充代) 草龍膽(去蘆) 雄黃(研飛) 青橘皮(去) 五倍子 夜明砂(微炒) 蟾頭(一枚炙令黃色) 苦楝根 天漿子(微炒) 胡黃連 麝香 青黛(研) 熊膽(研) 蘆薈(研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歲兒一丸。不計時候。溫米飲下。日進三服尤妙。一方有蠋蟲。微炒一分。

肥兒丸 治肥熱疳。(案:此方症狀,原文不全。)寒熱往來。乃欲傳疳。候宜補脾。進食磨積。消疳。又實皮散。飲米湯調。空心服。以補脾。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一兩) 三稜(炮) 莪朮 神麯 麥芽(各五錢) 巴豆(十五粒去皮作二片)

上銼。將巴豆同炒少時。傾去巴豆。不用。 川楝肉(五錢) 使君子(一兩) 黃連 蕪荑(各三錢) 胡黃連(五錢) 蘆薈 青黛末(各三錢) 蝦蟆(去足灰三錢)

上銼。一處入銚內。再用巴豆微炒。去巴豆不用。和前藥。同為末。麵糊為丸。米湯下。凡久積欲傳疳。宜作虛中損乏。虛則補而後取。實則取而後補。不必便用胡黃連蘆薈等治疳藥。

使君子檳榔丸(活幼口議)治嬰孩小兒。食肉太早。傷及脾胃。水穀不分。積滯不化。痰作疳氣等候。宜服之。

肉豆蔻(二個炮) 檳榔(一個生) 黃連 胡黃連 陳皮 青皮 川楝子(少去土) 蘆薈 川芎(各一錢) 麝香 使君子

上為末。獖豬膽汁薄荷為丸。如麻子。每服三五十丸。溫飲下。

議曰。積是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又有治積不下。其積存而臟虛。成疳尤重。大抵小兒患疳。泄瀉無時。不作風候。何惟疳瀉。名熱瀉。其臟腑轉動有限。所以不成風候。雖瀉不風。亦轉他證。作渴虛熱煩躁。下痢腫滿。喘急皆疳候虛證。古云疳虛何補虛。是知疳之為疾。不可更利動臟腑。發作之初。名曰疳氣。腹大脹急。名曰疳虛。瀉痢頻併名曰疳積。五心虛煩名曰疳熱。毛髮結穗。肚大筋青。好吃異物。名曰疳極。受病傳臟已極。發熱往來。形體枯槁。面無神彩。肉無血色。名曰疳勞。手足細小。項長骨露。尻臀無肉。肚脹臍突。名曰丁奚。食加嘔噦。頭骨分開。作渴引飲。蟲從口出。名曰哺露。此皆疳候。又因多食生冷。甘黏肥膩。積滯中脘不化。亦以成疳。治疳之法。量候輕重。理其臟腑。其中脘自然調貼。氣脈和順。疳消蟲化。漸次安愈。若以藥攻之。五臟疏怯。腸胃不去積毒。取出蟲子。雖曰醫療。即非治法。蓋小兒臟腑虛則生蟲。虛則積滯。虛則疳羸。虛則腸滿。何更痢下。若更轉動腸胃致虛。由虛疳虛證候。乃作無辜。無辜之孩難救矣。

小兒疳藥。十分有效。經驗。

紫蘇嫩梗 陳皮 甘草 乾葛 香附子 白茯苓 白朮 青皮 茅香(淨) 藿香(淨) 苦楝皮 三稜 蓬朮 檳榔 川楝子(去皮各等分) 使君子(加倍)

上㕮咀。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去滓。但通口。食前服。如為丸。米飲湯空心送下亦得。小兒三歲以下每服一錢半。服藥停一個時辰。方可食乳食。三歲以上。每服三錢。上半月服去蟲。下半月散積。如咳嗽加人參、地骨皮、桑白皮。

蘆薈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面黃發枯。頭熱盜汗。臥則合面。飢即食土。疳蟲蝕於口鼻。瀉痢目疾無恆。肌體羸瘦無力。

蘆薈(半兩細研) 硃砂(半兩研細水飛過) 麝香(半錢細研) 龍腦(半分細研) 胡黃連(半兩) 牛黃(細研) 蟬殼 蝸牛殼(微炒) 夜明砂 蜣螂(微炒去粗足) 熊膽(研入) 蚺蛇膽(倒釣棘針) 瓜蒂(以上各一分) 蟾酥(一錢研入)

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奶汁研一丸。點入鼻中。後以桃柳湯洗兒。以青衣蓋裹。候有蟲子自出。即以粥飲下三丸。三服。三歲以上。加丸服之。

使君子丸(出聖濟總錄)治小兒五疳羸瘦。腹脹下痢。不思飲食。

使君子(用水和麵裹炮以面熟為度取使君子用) 丁香 無食子 熊膽(研) 胡黃連 夜明砂(微炒) 青黛(研) 肉豆蔻仁 黃連(去須微炒) 蘆薈(研各一兩) 蟾頭(乾者一枚炙黃) 蟾酥(一皂子大) 麝香(一錢研) 龍腦(半錢研)

上為末。拌令勻。棗粟米飲和丸。如麻子大。每三歲服五丸至七丸。用溫水飲下。日食遲進。

黃耆湯(出仁指方)

黃耆(蜜炒)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 蝦蟆(去足炙焦) 鱉甲(醋炙焦各三分) 人參 白茯苓 橘皮 半夏曲 北柴胡 使君子(略煨) 甘草(炙各二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二枚煎。食前服。

蘆薈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頭髮成穗。面目痿黃。鼻癢口乾。愛吃泥土。心腹虛脹。肚有青筋。四肢壯熱。

蘆薈(半兩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胡黃連(一分) 木香(一分) 牛黃(一分細研) 龍腦(一錢細研) 熊膽(半錢細研) 狗膽(一枚) 牛蒡子(一分) 雞膽(十枚) 蟾頭(一枚酥炙微焦) 蝟膽(七枚)

上為末。用豬膽汁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冷水下一丸。二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保童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驚熱。

青黛(細研) 乾蟾頭(炙微焦黃) 黃連(去須) 蘆薈(細研) 熊膽(研入以上各半兩) 夜明砂(微炒) 蝸牛殼(微炒) 使君子 地龍(微炒) 牛黃(細研) 蟬殼(微炒以上各一分) 龍腦(細研一錢) 硃砂(一錢細研) 麝香(一錢細研)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糯米飲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乾蟾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不生肌肉。

乾蟾(一枚用無灰酒一升煎其酒半升已來卻去蟾骨更煎令熱爛後於乳缽內並酒一時研如膏次用後藥) 肉豆蔻(二枚去枝) 檳榔(一枚) 甘草(一寸炙微赤銼) 乳香(半兩研入) 硃砂(一錢細研) 麻黃(半兩去根節) 膩粉(一錢研入) 胡黃連(半兩) 黃連(去須半兩) 丁香(一分) 蘆薈(一分研入) 麝香(一錢研細) 牛黃(一錢研細)

上為末。都研令勻。入蟾膏內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

胡黃連丸(出活幼口議)治嬰孩小兒一切疳候。及一切虛痢。他藥無效。而此藥極效。

胡黃連 蘆薈 肉豆蔻(炮) 桂 人參 硃砂 使君子(去殼) 木香 鉤藤 龍齒 白茯苓(以上各一錢)

上為細末。取獖豬膽兩枚。裂汁和末令勻。卻入袋內盛之。以繩扎定。湯煮半日。取出切破袋子。更入莨菪子二錢微炒。黃丹一錢。二味別研如粉。入前藥和勻。搗五百杵為丸。如綠豆大。但是疳與痢。用粥飲下五七丸。子幼者三四丸。不吃粥飲。乳頭令吻。能治一十二種疳痢。及無辜者。功效非常。

議曰。疳之疾危。發由於漸。痢之後逆傳。至於延久為逆。初見其輕。延之日長。後知其重。告之無門。是以疳痢皆由積毒。驕恣口腹。因虛以致虛。用害而傷害。醫工見有此等。自是憂疑。病家欲得便蘇。豈無性急。更遷取治。展轉愈深。或疳極而復下痢。或熱盛而加作渴。或煩躁四體虛浮。或飲食一時嘔吐。常方不能安愈。快劑恐越傷和。惟宜服此。

熊膽散(出聖濟總錄)治小兒二十四種疳。

熊膽 牛黃 雄黃 五靈脂 丹砂 麝香(各半兩) 蚺蛇膽(以上各研) 黃連(去須) 乾蠍(去土) 天麻 蝸牛(炒) 馬兜零根(干香) 大黃(銼碎炒各一分)

上熊膽等七味。研令如粉。黃連等六味。再同研令極細。每服一分至半錢。用飲調下。早晨午間臨臥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或以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

使君子丸(出聖濟總錄)治小兒疳氣。身體壯熱。毛髮焦黃。兩目有淚。滿口生瘡。手腳細弱。腹脅脹滿。好吃泥土。

使君子(去皮) 夜明砂(炒) 白蕪荑(炒各半兩) 胡黃連(一兩) 麝香(半錢研) 細辛(去土) 蘆薈(研) 雄黃(研) 蟾酥 檳榔(銼) 蟬蛻(去翅足炒各一分) 蝸牛(十枚) 干蝦蟆(二枚酒一斤熬成膏腸肚用溫水洗去慢火炙黃色為度搗羅要細併骨爪為末用)

上除蝦蟆外。搗研為細末。入膏子和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飲下。不拘時候。一日三服。

青金定命丸(出聖濟總錄)治一切疳氣。

胡黃連(一錢為末) 蘆薈(研三分) 肉豆蔻(二枚去殼為末) 青黛(研三分) 訶黎勒(五枚炒去枝為末) 麝香(研) 丹砂(研) 密陀僧 木香(為末) 紅雪(研) 鶴蝨(為末各一分)

上同研令勻。用酒煎獖豬膽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奶疳臘茶下。氣疳丁香湯下。腦疳黃連湯下。急疳干筍湯下。食疳生薑湯下。脾疳棗湯下。疳鹽湯下。

豬肚黃連丸(出危氏方) 治疳瘡。自孩提至弱冠。潮熱發瘡。乃疳氣使然。疳蟲食其肌膚空。疳熱流注。遍身熱瘡。發歇無已。蟾酥丸相間服尤妙。

雄豬肚(一具淨洗) 雁瓜黃連(去須淨一兩)

上銼作小截。少水和納豬肚內。用線縫密。頓在五升粳米上。蒸十分爛。取於臼中入紫蘇飲搗千餘杵。黏實得所。眾手捏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童子倍之。冠者又倍之。仍以川芎、生地黃、茯苓、茯神與之。調血清心。熱多者間服生犀散。方見前。二十歲以上。潮熱發瘡為虛勞。皆此種病也。用藥同前。凡兒童病。不出於疳。則出於熱。熱則生痰。當須識矣。

異香散 治疳脹乃虛中有積。其毒與氣交併。故令腹脹。脾土受濕。腎水不能宣通。故頭面手足乳腫。

三稜(炮) 莪朮 青皮 陳皮 半夏曲 藿香 苦楝根 益智仁 枳殼(煨) 香附子(炒) 縮砂仁(各五分) 丁香(二錢) 甘草(炙三分)

上銼。薑棗煎服。一方加五靈脂。

胡黃連丸 治小兒毛髮焦落。腹大氣喘。肌體羸瘦。吃食灰土生米。寒熱往來。下痢脫肛。亦治咬奶。不長肌肉。性情不悅。(咬奶者乳母又有孕也)

陳皮(去白一兩) 川楝肉(炒) 宣連 神麯 青皮(去白) 使君子(煨去殼) 麥芽 龍膽草(各半分) 胡黃連 夜明砂 白蕪荑(炒) 乾薑 烏梅(各二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飲下三十丸。

煞疳丸 治小兒五疳。寒熱腹脹。四肢羸弱。

青黛(二錢) 蟬殼(五枚微炒) 硃砂(一錢細研) 雄黃(一錢細研) 胡黃連(一分) 瓜蒂(二七枚) 蛇蛻皮灰(一錢) 田父(一枚炙令黃) 膩粉(一分研入) 龍膽(一錢研入) 熊膽(一枚細研) 麝香(一錢細研) 蟾酥(兩皂莢子許大研入)

上為末。都研令勻。熱獖豬膽湯化破三丸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使君子丸 治小兒五疳。面色痿瘁。頭熱發乾。胃氣不和。心腹滿悶。宿食不消。或時下痢。瘦熱無力。宜常服。

使君子 丁香 沒石子 熊膽(細研) 胡黃連 夜明砂(微炒) 青黛(細研) 黃連(微炒去須) 肉豆蔻(去殼) 蘆薈(細研以上各一分) 龍腦(一錢細研) 蟾頭(一枚炙焦黃) 麝香(一錢細研)

上末。燒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或新汲水下五丸。日三服。三歲以上。加丸服之。

膽礬丸 治消疳癖。進食止瀉。和胃遣蟲。

綠礬(須真者二兩) 膽礬(真者一錢為粗末) 大棗(四十個去核) 好醋(一升以上四物熬令棗爛和後藥) 使君子(二兩去皮) 枳實(二兩去微炒) 黃連(一兩) 巴豆(二十個去皮破之) 訶黎勒(去穰取一兩各為粗末以上五味同炒令黑直入後藥) 夜明砂(一兩) 蝦蟆灰(存性五分) 苦棗根皮末(半兩以上三味同炒候乾同煎三物杵羅為末)

上同煎膏和。一臼中杵下千。如末成。旋入熟棗肉亦可。多恐服之難化。太稠則入溫水。可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水下。不拘時。

五疳保童丸 治五種疳疾。

青黛 夜明砂(布裹洗) 五倍子(生) 苦楝根 蘆薈 熊膽(研入) 黃連(去毛) 龍膽草(生) 乾蟾(炙去皮骨) 麝香(研入) 蕪荑(取仁) 蟬殼(去土等分)

上為末。用粟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二十丸。飯飲下。二三服。

磨積丸 專治小兒疳積、泄瀉等疾。

京三稜 蓬莪朮 陳皮(去白) 青皮 附子(炒去毛與三稜莪朮陳皮青皮五件一處用米醋煮一晝夜焙乾) 麥芽(炒) 川鬱金 胡黃連 神麯(炒) 雷丸(白者) 使君子肉(切焙) 蘆薈(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米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糯米湯下。茶湯亦可。虛弱加木香。虛極加附子。疳極加癩蚵蚾肉。

香膽丸 治小兒疳氣。面黃肌瘦。發熱多困。好吃泥土。揉眉咬甲。時伏土地。亦皆治之。

乾蟾(一枚炙焦) 麝香(研半錢) 牛黃(研) 蛇蛻(燒灰) 雄黃(研) 天竺黃(研) 熊膽(研) 蟬蛻(炙各一分) 天仙子(半合水浸出芽子為度焙乾為細末) 肉豆蔻(一枚去殼)

上為細末。糯米飯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米飲。不拘時候。一日三服。

生熟地黃湯 治疳搖頭揉目。白膜遮睛。流汗合面而臥。肉色青黃。發立筋青。腦熱羸瘦。及眼合不開。內生朦霧。

生乾地黃(洗) 熟地黃(各半分) 川芎 半夏 茯苓 枳殼(煨去瓤) 杏仁(炙去皮) 川黃連(去須) 半夏曲 天麻 地骨皮 甘草(炙) 當歸(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生薑二片。黑豆十五粒。水煎臨臥溫服。一方無當歸。

通治蟾酥丸 治諸疳殺蟲。止腹痛虛熱大效。或因病後通泄成疳。

蟾酥(二個油炙去骨) 胡黃連 宣連(去須) 龍膽草 陳皮 川楝子 木香 使君子(去殼) 蕪荑(各一兩) 麝香(半分或不入) 巴豆(三七粒去油) 茴香(一兩炒)

上為末。豬膽汁丸。或糊丸。青黛為衣。常服紫蘇湯下。

使君子丸(出聖惠方) 治小兒一切疳。神效。

使君子 沒石子 木香 胡黃連 黃連(去須) 天靈蓋(塗酥炙令黃) 熊膽(細研) 蘆薈(細研) 訶黎勒皮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仙靈脾(以上各半分) 麝香(一分細研)

上為末。用水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隨兒大小。加減用之。

蟾頭丸 治小兒五疳。毛髮乾枯。羸瘦煩熱。肚大腳細。

蟾頭(一枚炙黃令焦) 青黛(研細) 龍腦(研細) 巴豆(去皮心研去油) 乾蠍(微炒) 白附子(炮製) 膩粉(研入) 牛黃(細研) 麝香(細研) 天竺黃(研細) 雄黃(細) 硃砂(研細各半分)

上為末。青黛等同研令勻。以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歲粥飲下一丸。

麝連丸(出全嬰方)治小兒疳積多汗。不思乳食。

黃連(一兩酒浸一分) 使君子 鱉甲(米醋炒) 柴胡(各半兩) 陳皮(半分) 蕪荑(去皮半兩) 青皮(以上銼碎巴豆七粒炙黃去巴豆) 檳榔 木香(各一分) 麝香(半錢) 秦艽(半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下。無時候。

無食子丸(出聖濟總錄)治小兒五疳。

無食子(三枚大者煨熟用) 牛黃(研) 麝香(研) 丁香 雄黃(研水飛) 青黛 木香 丹砂(研水飛各一分) 蟾酥(三片如柳葉片焙過研) 熊膽(研半分) 蝸牛殼(乾者取三枚)

上水浸蒸餅為丸。如粟米大。一二歲臨臥乳汁下一丸。三四歲二丸。五六歲三丸。七八歲五丸。米飲下亦得。日再服之。

青黛丸(出聖濟總錄) 治五疳。殺蟲化食。長肌肉。退風熱。

青黛(別研半分) 使君子 檳榔(銼) 夜明砂 白蕪荑(醋炒令紫各三分) 蛇蛻(一條炙) 肉豆蔻(炮裂煨去殼一分) 巴豆(半分用面炙令紫去殼別研) 麝香(一錢研) 黃連(去須炒一分) 蝦蟆(一枚酒浸衣令黃紫色去骨)

上先研巴豆令細。冷。用豬膽一枚。取汁同研令勻。旋入其餘藥末。溲和為丸。未就。更用少軟飯再研得所。丸如麻子大。每三歲以下者一丸湯下。五丸至七丸。以通利為度。

金膽丸(出經妙良方)治小兒一切疳疾。三服見效。

黃連 黃蘗 青皮 陳皮 三稜 莪朮 檳榔 鶴蝨 蕪荑 川楝子(煨) 苦楝根(等分)

上為細末。椎豬膽汁。浸蒸為丸。如黍米大。疳瀉。黃柏紫蘇木瓜鹽米飲下。疳蟲蝕腹痛。使君子湯下。傷食不止。藿香湯下。退疳熱。麥門冬湯下。脹腹脾虛。木香陳皮湯下。不思乳食。棗湯下。取小兒蟲。清油湯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常服磨積。

肥兒丸(出經效良方) 治消疳退黃。

神麯(半兩) 川楝子(去核半兩) 青皮 陳皮 使君子(去皮殼各一兩) 麥芽 黃連 蕪荑 三稜 莪朮(各三分) 巴豆(十粒去皮膜)

上先將三稜、莪朮、陳皮、青皮、神麯、麥芽、同巴豆慢火炒少時。急傾。將使君子、川楝肉、黃連、蕪荑、都一處以厚紙緊裹。延半個時辰。候令揀出巴豆八粒。止留二粒。研細末。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無時。

四膽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

龍膽(去土) 虎膽 熊膽 豬膽 蘆薈(研) 麝香(研) 白礬(炙) 荊芥穗(各一分不用研)

上為末。先取東引石榴根半斤。研銼。以水三碗。煮至半碗。去滓。以慢火煎如膏。下諸藥末。又熬丸如綠豆大。用瓷器收之。如遇諸疳有蟲。或揩鼻眼。手剜指甲。及下部者。取一丸。以荊芥湯化為汁。候兒睡後。點少許於鼻中腦上。十指下部。蟲聞藥氣。皆化為水。

黃連豬膽丸(一名蘆薈丸出王氏小兒科)治小兒五疳。瘦弱。不思乳食。

黃連(去須) 蘆薈(研) 蕪荑 青黛(研) 檳榔(銼各分) 蟬蛻(二十一個去土) 胡黃連(半兩) 麝香(研半兩)

上為末。以豬膽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量兒大小加減。米飲下。甚效。用益母草絞汁。稍稍服。

五疳良方(出仁齋直指方)

川黃連(去須) 蕪荑(取仁) 神麯(炒) 麥糵(炒) 橘紅 木香 蝦蟆(燒存性各半錢) 使君子(三十個煨去殼) 肉豆蔻(生一個) 雞心檳榔(二個) 麝香(一錢)

上為末。雄豬膽二個取汁。入好酒打清麵糊為丸。芥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

金粟丹(出聖方妙選)治小兒腹大疳瘦。好食泥土。泄痢不調。

母丁香(一兩) 乾蟾(五枚塗酥炒焦黃) 川黃連(各二兩下用一兩) 草龍膽(一兩) 厚朴(一兩) 夜明砂(半兩) 蟾殼(半兩) 訶子(半兩以上為細末以用) 好硃砂(研) 麝香(半錢研)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夜明砂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面腫項細。腹肚脹滿。四肢羸瘦。身上生瘡。鼻流清涕。頭髮稀疏。日漸煩弱。

夜明砂(微炒) 蘆薈(細研) 熊膽(細研) 硃砂(細研) 蜣螂(微炒去翅足) 蛇蛻皮(燒灰) 青黛(細研以上各十兩) 蟬蛻(微炒) 蟾頭(一枚微黃焦) 麝香(一分細研) 牛黃(一分細研)

上為散。以糯米在豬膽中水煮熟。取出糯米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熊膽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肌體乾瘦。發豎毛焦。心神煩熱。

熊膽(研發入) 蝸牛(炒令微黃) 黑狗膽 黃連(去須) 胡黃連 丁香 麝(細研) 沉香 水銀(以棗肉少許研令星盡) 鯉魚膽 青黛(以上各一分)

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黃米大。不拘時候。以冷水下五丸。粥飲下亦得。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龍膽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日漸黃瘦。無問遠近皆效。

龍膽草(去蘆頭) 木香 熊膽(細研) 蝸牛(炒黃) 蘆薈(細研) 夜明砂(微炒) 地龍(微) 麝香(細研以上各一分) 青黛(細研半兩) 硃砂(半兩) 乾蟾頭(一枚錢令焦黃)

上為末。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更吹少許入鼻中。蟲子自出。白色可醫。黑色難療。

蘆薈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八般疳疾。

蘆薈(研) 宣連(去須為末) 水銀 瓜蒂(為末) 陳皮 蝸牛 麝香 當門子(另研) 龍腦(另研) 硃砂(另研同水銀再研不見星) 犀角(為末) 蟾酥(剪研同草藥一處為末) 蟬蛻(去土各等分)

上為末。丸如黍米大。三歲以上三五丸。五歲五六丸。腦疳即鼻疳。黃連湯下。肺疳即氣喘促。陳皮湯下。食疳。即吐瀉。生薑湯下。脾疳即羸瘦。棗湯下。氣疳即吐脹。青皮湯下。筋疳即瀉血。鹽湯下。肝疳即目澀。甘草湯下。骨疳即愛臥冷地及吃泥土。茶清下。奇妙不可盡述。

香膽丸(出全嬰方)治小兒疳面黃。

干蚵蚾(酒浸炙黃去骨甲一兩) 青黛 使君子(各一分) 定粉 天竺黃 青皮(各一錢) 麝香(二錢研)

上為末。三歲三十丸。飯丸如小豆大。米湯下。

蝦蟆煎丸(出聖濟總錄)治小兒疳氣。

蝦蟆(一枚用頭炙黃為末) 胡黃連 地龍(去土炒) 木香 肉豆蔻(一枚去殼) 麝香(研) 黃連(去須各一錢) 夜明砂 白蕪荑(各一錢為末) 丹砂(研)

上蝦蟆蕪荑末。獖豬膽二枚。酒一盞。煎成膏。和其餘藥末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飲下日三四服。

金膽丸(出聖濟總錄)治小兒五疳。心臟驚疳。肝臟風疳。肺臟滑疳。腎臟急疳皆治之。常服。

蟾酥(一字) 胡黃連 使君子 熊膽(研各一分) 木香(一錢) 麝香(研少許) 牛黃(研半錢) 丹砂(研水飛二錢) 大黃(半兩) 虎睛(研一對)

上為末。燒粟米飯丸。如麻子大。荊芥湯下三丸至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吹鼻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及有名瘡疥。孩子頭干腦有無辜子。或時喉閉。並用。

蝦蟆灰(一分) 甘草末(一分) 地榆末 麝香(半錢) 蝸牛殼(一分) 青黛(一錢) 人糞灰(一錢) 蚺蛇(半分) 蘭香(半錢) 龍腦(半錢)

上都研細。每日取少許。吹入鼻中。其患潮差。其發生出。皆如漆色。切忌五辛。

金膽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頭熱眼澀。胸高腳細。頭大腹脹。面黃鼻乾。驚悸盜汗。肌肉羸瘦。寒熱不定。宜服。

乾蟾(一枚大者塗炙令焦黃) 胡黃連(一分) 地龍(半兩微研) 硃砂(一錢細研) 蛇蛻皮灰(一分) 雄黃(一分細研) 天竺黃(一分細研) 麝香(半分細研) 莨菪子(半合去浮者水煮令水淘茅出候乾炒令黃黑色) 蟬蛻(一分微炒)

上為末。都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蘆薈丸(出全嬰方)治小兒疳氣腹急。

蘆薈 木香 檳榔 黃連(一兩) 蕪荑(去皮) 陳皮(各半兩) 青皮 蚵蚾(酒浸炙黃去骨一兩) 巴豆(二七粒用上四味炒黃去巴豆)

上為末。豬膽糊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飲下。

大蘆薈丸(出錢氏方)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黃連 黃連 蘆薈(研) 木香 白蕪荑(去苗) 雷丸(破開白者佳赤殺人勿用) 青皮(去白) 鶴蝨(微炒以上各半兩) 麝香(二錢另研)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服。

胡黃連丸(出聖濟總錄)治小兒五疳。

胡黃連 蛤蚧(酥炙) 牛黃(研) 犀角屑 天麻 人參 肉豆蔻仁 大黃(炒細研各半兩) 雄黃(研如粉一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空心午後一服。溫水下。

楬子丸(出危氏方)治疳腫脹。因虛中有積。腹肚脹緊。頭面虛浮。

蘿蔔子(炒一兩) 陳皮 青皮 好檳榔 黑牽牛(取仁半生半炒) 五靈脂 赤茯苓 蓬莪(煨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飛羅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紫蘇桑白皮煎湯下。一方大異香散。加五靈脂末。煎紫蘇湯調下。少吞紫霜丸。治疳。腹肚皮緊。

使君子丸(出醫妙選方)治小兒五疳。下痢。能食不生肌肉。或抓頭揉目。或頭焦筋青。下痢頻久。而不痊。轉羸瘦。並皆治之。亦治小便白濁。

使君子(三兩炒) 丁香 木香 厚朴 沒石子 胡黃連 肉豆蔻(各一兩) 蘆薈 麝香(各一兩)

上為末。粟飯為丸。黍米大。每服十二丸。米湯送。一方煎陳皮湯。乳前下。

千金丸(出經效良方)治小兒五種疳氣。面色痿黃。飢瘦不食乳。

川芎 川楝肉(煨等分)

上為細末。獖豬膽汁和丸。麻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日進三服即愈。更量歲數加減與之。蟲上旬頭向上五服。若中下旬則不效。

經驗方云。此得於上蔡朱函相之孫子新所藏。疳方最多。未若此簡而效者。

淡豆豉丸 治小兒一二歲。面色痿黃。不進飲食。腹脹如鼓。或生青筋。日漸羸瘦。此是乳母未斷乳。而又致孕。其乳為交乳。實者取而後補。虛者補而後取。

淡豆豉(十粒) 巴豆(一粒略去油)

上研勻如泥。丸粟米大。每服十丸。薑湯下。無時服。取下魚凍汁。病根除矣。急與補脾。

脂連丸(出仁齋直指方)治五疳潮熱。肚脹發焦。

胡黃連(半兩) 五靈脂(一兩)

上末。獖豬膽汁和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五疳潮熱。謹勿用大黃、黃芩。

桃柳湯(出醫妙選方)治小兒疳。服諸藥後。用此法助之。

桃枝(二兩) 柳枝(二兩)

上銼碎。水兩大碗。煎數沸。通身浴兒畢。用一青衣。蓋疳蟲自出為驗。

吹鼻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

棘針 瓜蒂(等分)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用黍粒大。吹鼻中。日二度。一方有棘刺花。

消疳麝香丸(出鮑氏方)治疳勞肌熱。面黃發穗。骨立羸弱。減食嗜臥。蟲積驚癇。並宜服之。

麝香(研) 蘆薈(研) 胡黃連(為末各等分)

上研為細末。滴水丸。如黃米大。一歲兒三丸。三歲兒五丸至七丸。人參湯下。日進三服。奇效無比。止後。於本方中加 宣黃連 青皮 陳皮 使君子肉 木青 檳榔

上以糕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食後臥前各一服。消疳化蟲。長肌肉。止疳痢。療瘟瘧尤勝。凡癲癇驚風。五疳三蟲。服之立效。蛔動作形神枯瘁。久痢不止。調護最難。用此如神。疳藥雖多。功效皆不若此。

香橘丸 治小兒疳瘦。泄瀉無時。不思飲食。

使君子(去皮一兩) 訶子仁面 麥糵 甘草 厚朴(薑汁製各半兩) 陳皮 木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蜜丸櫻桃大。米湯化下一丸。

丁香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脹。

母丁香(二七枚) 胡黃連(半兩) 黃連(去須半兩) 硃砂(一分細研) 蕪荑(一分) 豬膽(五枚取汁) 牛黃(一分細研) 蝦蟆(一枚用酒二升煮爛去骨入豬膽汁更熬成膏)

上為末。入諸藥。蝦蟆膏內和丸。如粟米大。空心粥飲下五丸。日晚再服。

蝸牛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

蝸牛(四十九枚) 蛇蛻(二條) 乾蟾(一枚截去前肢以前用之以上三味都燒為灰細研) 蘆薈(一分研入) 夜明砂(一分微炒) 瓜蒂(二七枚) 黃連(去須一分) 麝香(半分細研) 熊膽(一分研入)

上為末。都研令勻。用獖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保童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體瘦皮乾。毛髮焦黃。心熱煩渴。殺五疳。宜服。

青黛(一兩) 熊膽(一分) 黑狗膽(一枚) 麝香(半分) 蘆薈(一分) 鯉魚膽(五枚) 蟾頭灰(一分) 蝸牛(一分炒令黃為末) 水銀(一分棗肉研令星盡)

上以青黛等細研。次下豬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冷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通頂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吹鼻。

黃連(一分去須) 白礬灰(一分細研) 赤小豆(一百粒) 藜蘆(一分去蘆頭) 丁香(一分) 干蝦蟆灰(一分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熊膽(一分細研)

上為細末。都研令勻。每用少許。吹鼻中。當有蟲出。

保生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能充肌膚。悅澤顏色。常宜服此。

干蝦蟆(一枚於小罐子內以瓦子蓋勿令透氣燒灰) 蜣螂(去翅足微炒) 母丁香 麝香(研細) 夜明砂(微炒)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葫蘆子 明黃連 熊膽(細研以上各半分)

上為末。以軟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牛黃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百病無辜。一切泄痢。肌膚羸瘦。

牛黃(一分細研) 代赭(半兩細研) 赤石脂(半兩細研) 牡蠣粉(一分) 人參(一分去蘆頭) 虎睛(一對酒浸一宿微炙) 硃砂(一分細研)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泥) 巴豆(十粒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除杏仁巴豆外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以冷水下一丸。治大人小兒腹中諸疳濕。用羊尿煮湯飲下。

治小兒腹中疳(出本草)

以蜘蛛燒灰啖之。

治小兒疳後虛熱。尿莖見腫。(出經驗良方)

以火煻煤灰為末。清油調塗尿莖上。並腹子上。

又方(出危氏方)

以朴硝為末。雞子清調塗尿莖上。

蒸雞丸(一名雞肉前丸出全嬰方)治小兒疳勞。骨蒸潮熱。盜汗瘦弱。腹急面黃。飲食不生肌肉。日哭夜啼。多渴少餐。

黃連(一兩) 柴胡(一兩) 蕪荑 鶴蝨(各半兩) 秦艽 知母 茯苓 使君子(炮去殼各一兩)

上為末。黃雄雞一隻。重一斤。籠之。專以大麻子飼之。至五日後去毛令淨。於臂後開孔。去腸肚淨試干。入前藥於雞腹內。以綿縫之。取小甑。先以黑豆鋪甑底。厚三寸。安雞在甑中四旁。以黑豆圍裹上。亦以黑豆蓋好。自日出時蒸至晚候。溫冷取雞淨肉研和得所。如硬入酒麵糊同藥末為丸。如小豆大。二歲十二丸。以意加減。米湯下。無時服。如下五歲。病者以溫酒送下。忌豬肉。一方麥門冬湯下。空心臨臥服。

香黃丸(出全嬰方)治小兒疳黃。腹大殼熱。心躁。臟腑不調。食物不化。飲食雖多。不生肌肉。

黃連 木香 肉豆蔻 青皮 陳皮 使君子 蚵蚾(酒浸去骨炒) 蘆薈(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糊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下。

人參散(出活幼口議)治小兒疳熱。虛煩作渴。不思飲食。四體沉重。

人參 蓬莪朮 川當歸 龍膽草根(去泥土炒令黃色) 炙甘草 赤芍藥 枳殼(浸去瓤切作小片用炙令赤色) 白茯苓(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煎麥門冬湯調。服無時。

通神丸(出仁齋直指方)治小兒冷熱疳。其症瀉多膿血。日加瘦弱。

胡黃連 川黃連(各三錢) 木香 蕪荑(炒各二錢) 丁香 肉豆蔻 使君子(炒肉各一錢) 大蝦蟆干(一枚銼碎水煮爛研膏)

上為末。膏和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集聖丸(德生堂經驗方)治諸疳通用。

蘆薈 北五靈脂 夜明砂(焙) 縮砂 橘皮 青皮(去白) 蓬莪朮(煨) 木香 使君子(略煨取肉二錢) 鷹爪黃連 蝦蟆(干炙各三錢)

上末。雄豬膽二枚。取汁和藥。糕糊丸。麻子大。每五十丸。米飲下。疳勞瘦弱。本方加當歸一錢半。川芎三錢。

治小兒疳。

上用茺蔚子益母草絞汁。稍服。

疳啞不能發聲(出仁齋直指方)

上以肥兒。每服十五丸。用蘇合香丸一粒。入硃砂五靈脂末各少許。菖蒲煎湯調下。

靈砂丹(出醫方妙選)治因嗽成疳。最宜服之。

人參(半兩) 甜葶藶 五靈脂 胡黃連(各一分) 辰砂(半兩) 麝香 蘆薈 杏仁(炒去皮尖各一分)

上細末。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豬肚丹(出醫方妙選)治小兒疳瘦盜汗。多倦少力。大便有蟲。曾經大效。

川黃連 胡黃連 木香(各一兩) 羌活 蘆薈 肉豆蔻 鱉甲(酥炙) 白蕪荑(各半兩)

上為細末。獖豬肚一個洗淨。先以好香白芷二兩。內肚蒸熟去白芷不用。卻入諸藥縫合。再蒸如泥。取出同豬肚搗二三百下成膏。丸如黍米。每服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青金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

蝦蟆(三分塗酥炙黃焦) 夜明砂(微炙) 鶴蝨(半兩) 黃連(去須) 麝香(研細) 膃肭臍(酒刷炙微黃) 砒霜(以熱絹裹取生豬肉止二十斤重裹炙豬肉熟取出)

上為末。研入麝香令勻。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上以粥飲破研一丸服。五歲以上。相度加丸服之。

通頂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

白礬灰(一分) 赤小豆(一百粒) 藜蘆(一分去蘆頭) 丁香(二十枚) 黃連(一分去須) 田父(一枚) 麝香(一錢細研) 定粉(一錢)

上為散。入麝香同研令勻。每使時。候兒睡著。以粳米添內入鼻。中有蟲出。似馬尾長二三寸。便去病也。

延命牛黃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羸瘦。

牛黃 硃砂 雄黃 麝香 龍腦(以上各一錢) 瓜蒂(三十枚為末) 丁香(一分末) 蟾酥(半分)

上細研。用溫水浸蟾酥和丸。如黍米粒大。每服先以溫水化二丸。滴兩鼻中。令嚏五七聲。再溫水下三丸。日三服。

肥兒丸(出全嬰方)治小兒疳病者。多關乳食不節至此。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走。好食泥土。發豎發熱。面無精光。此藥殺蟲。

黃連 神麯(炒各一兩) 使君子(炮去皮) 麥糵(炒各半兩) 肉豆蔻(炮) 檳榔(三錢) 木香(炮三錢)

上為末。糊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送下無時。日進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忌生硬冷物。一方豬膽汁為丸。

鱉甲散(出楊氏寶書)治疳勞骨蒸。

鱉甲(九肋者沸浸洗用童子小便塗炙) 黃連 黃耆(蜜炙) 白芍(各一兩) 生熟地黃 地骨皮 當歸(去蘆) 人參(去蘆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不時服。

宮氣方(出政和本草)治小兒一切疳疼。日漸羸瘦。

取舊死蝸牛殼七枚。皮薄色黃白者。浮洗。不得小有塵滓。曬乾內酥於殼中。以瓷盞盛之。紙糊盞面。飯蒸之下。饋時坐中甑裝飯再蒸。即已取出。細研如水澱。漸漸與吃令一日盡為住。一方用蜜同蒸。名蝸牛煎。

蘆薈丸(出聖濟總錄)治小兒氣疳。

蘆薈(研) 鉤藤(別搗末各一兩) 雄黃 青黛(研各半兩) 蟾酥(研) 熊膽(研) 麝香(研水各一錢)

上同研勻。入豬膽為丸。如綠豆大。每服日二。空心臨臥。荊芥湯下三丸至五丸。二歲以下兩丸。

肥肌丸(出仁存方)治小兒疳瘦羸。手足枯細。腹大筋青。食不生肌。

苦參(一兩) 龍膽草(一錢)

上為末。以糊丸。如麻子。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與下藥相間服。川楝子(去枝) 川芎(各一兩)

上為末。以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鱉血丸(出危氏方)治疳癆。

人參(半兩) 川芎 蕪荑 北柴胡(各一兩) 使君子(二十一枚) 胡黃連 川黃連(各三兩)

上用鱉血一盞。吳茱萸一兩。拌和。二連淹一宿。次早炒乾。透出茱萸並血。只用二連夾余藥杵末。粟米粉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熱水下。

木香丸(出錢氏小兒方)治小兒冷疳多渴。好睡冷地。煩躁啼叫。飲食不進。漸瘦。其候難明。上件證候。有若熱證。但大便滑泄。百藥不效者是也。

木香 青黛(別研) 檳榔 白豆蔻(去皮各二錢半) 續隨子(去皮炙一兩淨) 麝香(少許) 小蝦蟆(三枚須用街市間活者連皮燒灰存性)

上為末。煉蜜為丸。麻子大。薄荷湯下。一歲十丸。加至三十丸。

香蟾丹(出醫方妙選)治肌瘦面黃。胸高腳細。

乾蟾(五枚水浸去骨用瓦一個頂頭上取間入蟾瓶內鹽固濟米炭火燒留竅子煙息為度取出放地一宿出火毒) 蛇蛻皮(一兩燒灰) 地龍(半兩炒) 天竺黃(一分) 蟬殼(一分以上併為細末次入) 硃砂(半兩研) 麝香(一分研) 胡黃連(二兩)

上一處研勻。糯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金靈散(出全嬰方)治小兒久患疳疾。體虛不食。及諸病候。天柱骨倒。醫者不識。謂之五軟。

白殭蠶(直者炒)

上為末。三歲半錢。薄荷酒調下。用生筋散貼之。(方在本類後)

椿白皮丸(出本草)治小兒疳。

以椿白皮。日乾為末。淘粟米去泔。研濃汁糊和丸。如梧子大。十歲三四丸。量數加減。一丸內竹筒中。吹入鼻中。

香甲湯(出醫方妙選)治截疳辟邪。

藜蘆(一兩) 沉香 牛蒡子(微炒) 訶子肉(微炮) 安息香 鱉甲(塗酥炙黃) 乳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同乳香拌勻。每服一錢。水八分。人參少許。煎四分。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青金丹(一名奪命保生丹) 治小兒一切疳。神秘。百發百中。極驗方。

雌蟾(三枚仍以端午日午時取之繩手系兩腳稍寬得所勿令損傷以胡黃連一寸許當以線系一半令入蟾口中須系定令倒懸之以生銅器盛取蟾涎至黃昏卻解放勿令傷損只取其涎蟾肚下有斑點者是雄不堪用白淨者是雌蟾也) 青黛 蘆薈 人糞 蟬殼 豬牙皂莢 雄黃(上各一分)

上用瓷瓶一所。內藥入瓶中。密蓋瓶口。黃泥固濟候乾。以炭火燒之令通赤。去火待冷。打破瓶。取藥細研為末。用蟾涎並麝香一分。和研令勻。丸如綠豆大。生銅盒子盛之。如有小兒患一切疳。先令暖漿水浴。以軟帛子拭乾後。便以溫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若藥干便以乳汁浸。化破與服。須臾似醉勿怪。此是藥力。蟾涎較少。和藥較硬。即便添入乳汁相和研。為妙。

田父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

田父(一枚塗酥炙) 蛇蛻(一條) 母丁香(二七枚) 夜明砂(一分微炙) 乾漆(半兩搗碎炙令煙出) 硃砂(半兩研細) 麝香(一分研細)

上為末。先取半兩。用醋一中盞。熬成膏。後入余藥。和丸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青黛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吹鼻間命散。如嚏多疾輕易療。如不嚏者必死矣。

青黛(半兩細研) 細辛(半兩) 瓜蒂(一分) 麝香(一分細研) 乾地龍(一分微炒) 蘆薈(一分細研) 黃連(一分去須)

上為細散。每用少許。吹在鼻中。得嚏即吉。

蘆薈丸(出和劑方)治疳氣羸瘦。面色萎黃。腹脅脹滿。頭髮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痢色無定。寒熱往來。目澀口臭。舌齦爛黑。常服長肌。退黃殺蟲。進乳食。

大皂角(燒存性一兩) 青黛(研一分) 蘆薈 硃砂(研水飛) 麝香(研各一錢) 干蝦蟆(燒存性為末一兩入上項藥)

上研勻。用湯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歲兒服三十丸。不拘時候。溫水飲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蛇蛻皮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形體羸瘦。

蛇蛻皮(燒灰一條) 麝香(半分研細) 蚱蟬(四枚微炒去翅足) 夜明砂(一分微炒) 地龍(一分微炒) 乾蟾(一枚炙令黃焦) 青黛(一兩細研)

上為末。以糯米飯和丸。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胡黃連丸(出聖惠方)治小兒五疳。面色黃瘦。身體壯熱。雖吃乳食。不能消化。眼澀疼。胸膈痰涎。愛食酸鹹。常多瀉痢。

胡黃連 母丁香 黃連(微炒去須) 蘆薈(研細) 熊膽(以上各半兩) 蟾頭(一枚塗酥炙焦黃) 麝香(一分細研)

上為末。用牛黃。丸如綠豆大。若小兒心臟疳。煎蕪荑甘草湯下三丸。食疳瀉血成赤白者。以新汲水下三丸。吐逆不止。及水瀉。生薑湯下三丸。眼疳羊肝血和酒。看多少微煎過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雄黃丸 治小兒五疳。毛髮乾黃。吃食不恆。

雄黃(細研) 麝香(細研) 蟾頭(一枚炙令黃焦) 胡黃連 蘆薈(細研以上各二分)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上為末。都研令勻。以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一丸。以新汲水下。日三服。

麝香丸(出錢氏方)治疳氣羸瘦。白蟲作。

胡黃連 白蕪荑(去扇各一兩半) 黃連 木香(各半兩) 辰砂(一分別細研) 麝香(一錢別研)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丸。五歲以上者。可十五丸至二十丸。服無時。

麝香丸(出全嬰方)治小兒諸疳。消瘦骨熱。面黃愛吃泥土、灰炭、茶紙。發稀焦黃。小便白濁。口鼻生瘡。腹脹氣粗。常服化蟲。

蚵蚾(酒浸去骨炙黃) 胡黃連 蘆薈(各半兩) 使君子(半兩炒) 木香(二錢半) 麝香(一分)

上為末。豬膽為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下。

豬肚丸(出楊氏寶書)治骨蒸疳勞。人羸瘦。神效。

木香(半兩) 宣連 生地黃 青皮(各一兩) 銀州柴胡(去蘆) 鱉甲(九肋者童子小便炙如前法一兩)

上末用豬肚一枚。入藥於內。麻線扎定。口內懸肚煮。取出細研豬肚為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不計時。日三服。大小以意加減。

肥兒丸(出活幼口議)治小兒一切疳氣。肌瘦體弱。神困力乏。常服殺蟲消疳。開胃進食。

黃連(一分去須) 川楝子肉(炒半兩) 川芎(半兩) 木香(二錢) 陳皮 香附子(各一分)

上為末。水煮細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飯飲下之。

議曰。驚疳積痢。各分證候用藥。今有小兒患疳虛。因久作痢疾。二候相加。最為患重。疳前並行臟腑虛乏之極。熱毒差重。皆系積之久滯。雖系積無積可療。乃虛受之。然謂其虛之不及所見。其證不得良方。以何對治。雖獲良方。不審其候。亦難療也。良由脈與病同。藥與證對。醫工運巧。扶而起之。必得安樂。胡黃連丸。無以加諸。

肥肌方亦名佐勝六神丸(出全嬰方)治小兒羸瘦。臟腑怯弱。泄痢虛滑。乳食減少。引飲無度。心腹脹滿。

丁香 木香 肉豆蔻(去殼各半兩三味用麵裹同入慢灰煨令面熟為度取出放冷) 訶子(煨去核) 使君子(各半兩) 蘆薈(細研一兩)

上為細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至七丸。溫米飲下。乳食前服爛飯丸。如黍米大。一歲二十丸。一方黃羸指大熔入雞子一個碎。和炒熟。令兒食盡。吞下上丸。並治休息疳瀉如神。湯氏方。一不用棗肉為丸。飯飲入脾也。

五疳消食丸(出和劑方)治小兒五疳八痢。腹臟蟲蝕。療疳榮及走馬牙疳。齒疼唇爛。肚大筋青。此藥大能進食。悅顏色。長肌膏。

麥糵 使君子(炒去皮) 黃連(去須微炒) 橘紅 草龍膽 蕪荑(各等分)

上為細末。粟米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湯吞下。不拘時候。量兒歲數加減。

蝦蟆丸(出和劑方)治小兒五疳八痢。腹脹面黃。肌膚瘦癢。時作寒熱。不思乳食。愛吃泥土。揉鼻咬甲。頭髮作穗。不長肌肉。多生瘡癬。大便無時。小便如泔。嘔吐乳食。痢色無定。或吃交奶。日漸黃瘦。變成疳疾。並宜服之。

蝦蟆 使君子(炒) 皂角(燒各二兩) 青黛(研二兩半) 龍膽草(去蘆四兩) 雄黃(研水飛二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勻。水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歲兒七粒。二歲十粒。三歲二十粒。隨乳下。飯飲亦得。不計時候。

使君子丸 治小兒五疳。

使君子(一兩) 黃連(二兩) 丁香(五錢) 訶子(二兩煨用皮) 木香(一兩) 肉豆蔻(一兩)

上用麵裹煨。去面。為末。用薄荷糊為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