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八
嬰孩大小便淋秘門
淋秘(附論)
夫淋者。有熱淋、有血淋、石淋、氣淋、寒淋。五者大同小異。熱淋者。三焦熱氣傳膀胱。(飛仙論云。熱氣傳於膀胱吃腎。為熱淋也)血淋者。久熱積聚結澀脬中。(巢氏云。熱甚入脬。多成血淋也)石淋者。腎熱水結。化為砂石。(孫氏云。腎熱水結化為砂石。巢氏云。腎為熱所乘則石淋也。其狀如莖中痛。甚者令人悶絕故也)氣淋者。膀胱受冷。小腹脹滿。(巢氏云。腎虛膀胱受肺之熱氣。氣在膀胱則脹。肺主氣。氣為熱所乘。故流入膀胱。氣壅不散。腹氣滿。水道不通利。故小便結滯。而成氣淋)寒淋者。取冷過度。顫後尿。(巢氏云。取冷過度。下焦受之。冷氣入脬不能禁約於水。小便者水溢之餘。膀胱者為津液之腑。既受冷氣。脬中衰弱。不能禁約於水。故遺尿成寒淋其狀。先寒顫後尿是也)皆由冷熱之氣。客入腎與膀胱。流滲脬中之所致也。小腸乃心之腑也。水竇流行。隨其氣而利之。心氣若壅。小便不通。心氣若冷。小便多灑。心氣若寒。小便多旋。心氣若熱。小便艱澀。心氣積熱。小便赤白。(先赤而復白者是也)所言閉小便者。醫謂下結腹肚。脹緊膨滿。不通氣結。熱盛用力努旋點滴而出。乃是閉也。不通利干心。疼痛。精神昏悸。速即用生地龍數條。蜜少許。研敷莖卵。仍燒蠶蛻紙灰留性。用豬腦子麝香同研。煎麥門冬燈心湯調下與服。一時見效。(湯氏歌云。五般淋瀝病相傳。一一須分病本源。或見叫啼傷水積。或然餐食入脾間。次更因循傳入臟。致令淋病小便乾。但看微紅筋上有。熱入相和汗又連。肚上青筋至腹足。熱結石淋最難安。唇上乾燥如皮退。此是風淋定惡泉。外腎不腫氣不急。下陰刁腫氣相連。先與寬膈疏導氣。定知醫藥可安痊)諸淋皆腎虛而膀胱生熱也。水火不交。心腎氣鬱。遂使陰陽乖舛。清濁相干。蓄在下焦。故膀胱裡急。膏、血、砂、石從水道出焉。故有欲出不出。淋瀝不斷之狀。甚者窒塞其間。或令人悶絕。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有血則小便澀。有熱則小便痛。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敗精結者為砂。敗精散者為膏。金石結者為石。揣本尋源。各從其類。治法並用流行滯氣。疏通小便。清解邪熱。調平心火。蓋心清則小便自利。心平則血不妄行。切不可姑息用補。氣得補而愈脹。血得補而愈血。熱得補而愈盛。水道不行。加之穀道閟遏。關格不通。未見其能生者也。又有腎氣虛熱。囊中受寒夾冷。而小便淋澀者。其證先寒戰而復溲便。蓋冷氣與正氣交爭。冷氣盛則寒戰而成淋。正氣盛則寒戰解方得便尿也。
小兒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膀胱與腎為表裡。俱主水。入小腸下於胞。行於陰為小便也。腎氣通於陰。津液下流之道也。若乳食無節。悲啼不恆。虛實不調。則腑臟不和。致腎虛而膀胱熱也。膀胱津液之腑。熱則津液內溢。水道不通。水不止不下。停積於胞。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少。數而且澀。致淋瀝不宣。故謂之淋。又有熱淋、血淋、氣淋、石淋、寒淋。三焦壅盛。移熱於膀胱。則溲便赤者為熱淋。熱甚而搏於血脈。流入胞中。溺血者為血淋。小腹滿溺澀有餘瀝者。為氣淋。溺出砂石者為石淋。寒淋之病。本於寒客下焦。余皆本於膀胱有熱。令少腹急痛。水道不利。故數起而不能出也。
方
五淋散 治五淋。
赤茯苓 赤芍藥 山梔子 生甘草 當歸 黃芩 車前子 淡竹葉 燈心 木通 滑石 葵子 葶藶(炒各等分)
上末。燈心蔥白煎。或入生車前草擂水調五苓散服。或調消石末服。血淋白茅根燈心煎。氣淋小腸脹滿。尿後有餘瀝。木通煎服。熱淋便赤而淋瀝。臍下痛。新水調下。或黃芩湯下。石淋莖內痛。尿澀有沙石。令人悶絕。消石隔紙炒焦。研末。用葵子煎湯下。
石葦散 治諸淋瀝。水道中痛。臍下妨悶。
石葦(去毛一兩) 冬葵子 木通 赤茯苓(各半兩) 車前子 瞿麥 榆白皮 滑石 甘草(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蔥白五寸。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大小加減。一方無甘草。
立效飲 治小兒諸淋不通。莖中疼痛。
木通 甘草 王不留行 竹胡荽 滑石 海金沙 山梔子 檳榔(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三分。去滓。
葵子散 治諸淋。兼小便不通。
葵子 車前子 木通 瞿麥 桑白皮(炒) 赤茯苓 山梔子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一錢。井水一小盞。蔥白二寸。煎。食前服。
桑白皮湯 治小兒淋或澀痛。小便如血色。
桑根白皮(銼焙乾) 山梔子仁 蘆根(銼) 茅根 赤茯苓(去黑皮) 冬葵子 甘草(炙各一分) 滑石(研入半兩)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日二。量兒大小加減。
瞿麥丸 治小兒淋。及治遺尿。
瞿麥穗 龍膽 石葦(去毛) 桂(去粗皮) 皂莢(炙去皮子各半兩) 雞腸草 人參(各一兩) 車前子(一兩一分)
上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丸至十丸。空心熱湯研下。更量兒加減。
桃仁湯 治小兒氣淋。水道不通。餘瀝疼痛。
茴香 紫蘇 檳榔(各一兩) 木通 當歸 人參 巴戟(去心) 赤茯苓(各三錢) 桃仁(炒去皮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三分。去滓。食前服。
牽牛子丸 治小兒諸淋澀。臍下連膀胱妨悶。及大腸氣壅。
牽牛子(微炒) 川大黃(銼微炒) 川升麻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入) 川朴硝(以上各半兩) 滑石(一兩細研) 海蛤(一兩細研)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研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順經散 治十餘歲。因驚之後。心氣下行。小便淋瀝。日夕三四十次。漸覺黃瘦。宜服。
韭子(炒) 琥珀(別研) 益智(去殼) 金毛狗脊(去毛) 白茯苓(去皮) 石燕子(火煅醋淬研細各半兩) 石葦(去毛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韭湯調。日二服。
石燕丸 治小兒諸淋。腹妨悶。心神煩熱。
石燕子(研) 瞿麥穗 梔子仁 滑石(研) 木通(銼) 葵子 海蛤(研各半兩)
上搗研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蔥白湯下。日三。量兒大小加減。
石葦湯 治小兒淋或澀痛。小便如血。
石葦(去毛) 赤芍藥 大黃(銼炒) 滑石(研)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焙) 升麻(各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服。日三。量兒大小加減。一方有川朴硝。無滑石。
木通湯 治小兒諸淋。及熱結。赤澀不通。
木通(銼研) 桑根白皮(銼焙) 滑石(研) 芒硝 葵子(陳者各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日三。量兒大小加減。一方蔥白湯下半錢。
石燕丹 治小兒淋澀痛悶。
石燕(醋淬燒赤放冷研細) 瞿麥 滑石(各半兩) 木通(銼) 海蛤(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以蔥白湯下。食前。大小加減。
金沙散 治小兒小便淋瀝不通。
鬱金 海金沙 滑石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三歲一錢。煎落帚母湯調下。燈心木通湯亦得。
木通散(一名葵石散)治熱淋小便不通。啼叫。小腹痛悶亂者。
木通(二錢) 滑石(一錢) 牽牛子(一錢炒) 葵子(一錢)
上用燈心。蔥白、車前草同煎服。一方無葵子。不用車前草煎。一方周歲小兒一服作一錢。五歲以上倍之。
龍香丸 治小兒寒淋。因熱淋服冷藥太過。小便不禁。或取冷過度。下焦受冷。氣入脬。不能禁止。故遺尿。
龍骨(煅) 牡蠣(煅各一兩) 茴香(炒)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茴香湯。一方加赤石脂半兩。
又方 同前治。及久患寒淋。進退不定。尿如脂膏。遍數無度。
茴香(炒一兩) 金液丹(二兩) 糯米(二兩炒) 龍骨(半兩煅)
上為末。糯米糊丸。小豆大。每服百丸。鹽湯或溫酒送下。
車前子湯 治諸淋澀。心煩悶亂。
車前子 石燕 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葵子湯 治小兒諸淋。
葵子(三分陳者) 石葦(去毛三分) 滑石(別研兩半)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一錢。水一盞。棗二枚。同煎取五分。去滓。分溫二服。早晚食前各一。量兒大小加減。
滑石散 治小兒諸淋澀。每尿之時。啼叫不出。
滑石(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川朴硝(三分)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蔥白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玉漿散 治小兒小便不通。莖中淋痛。心燥煩渴。
滑石(一兩) 甘草(二錢炙)
上為末。三歲一錢。燈心湯調下。亂髮燒灰酒調。最治小便不通。
二神散 治諸淋急痛。
海金沙(七錢半) 滑石(五錢)
上末。煎燈心、木通、麥門冬、車前草。入蜜調服。
榆白皮湯 治小兒淋。兼石淋。及治水道中澀痛。
榆白皮(銼焙) 瞿麥穗(各一兩半)
上粗搗篩。每一二歲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空心日晚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
麥蔥湯 治小兒諸淋。閉澀不通。
小麥(一合) 蔥白(兩莖切)
上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滑石散(一名車前子散)治小兒小便淋澀。或尿血。
滑石(研) 車前子(各半兩)
上搗羅為散。二三歲。每服半錢。空心粥飲調下。近晚再服。量兒大小加減。
蜂房散 治小兒淋。
蜂房(炙) 亂髮(各三分)
上同燒灰。研令細。每服半錢。米飲並水調下。日三。量兒大小加減。一方無亂髮。有桂。小麥湯或酒調服。
治氣淋(一名檳榔散)
赤芍藥(一兩) 檳榔(一斤麵裹)
上末。同燈心同棗子煎湯。調下。
治小兒諸淋澀。心煩悶亂。
冬葵子(一兩) 蘧麥(半兩)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諸淋。水道中澀痛。
取臘月豬脂。煉過去滓。每服一慄殼大。用暖酒一合。研攪令勻。空心午間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淋。及水道中澀痛。
用車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一方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煎服。大小加減。溫服。不計時候。
又方
用煮冬葵子汁服之。一方為散。每服一錢煎服。量大小加減服之。不計時候。
治小兒淋疾
用槲葉三片。煎湯服一雞子。小便即時下。
文仲療小兒淋。兼石淋。及血淋。日夜淋瀝。陰中疼痛。
取牡牛陰毛燒灰末。以漿水服一刀圭。日再服。一方粥飲調下半錢。大小加減。服。一作牯牛。
治熱淋。
用五苓散加辰砂。煎燈心淡竹葉湯。調下。
犀灰散 治小兒心經虛熱。小便澀痛。筒管內疼不可忍者。
用蠶蛻紙。不拘多少。燒留性。為末。入麝每服半錢。燈心湯調下。
備急車前草方 治小兒腸有血熱。淋痛。
用生車前草洗搗細。井水調取清汁。食前服。
阮氏方 治熱淋。
取大田螺十五個。以新水養。候螺吐出泥。澄去清水。以底下泥膩粉調塗臍上。尿即通。便將螺放江中。若殺之。病不愈。
桃膠丸 治小兒諸淋。並小便出血。陰莖中痛。
用膠一塊如棗大。水半盞。煎三分。日進三服。下石子如豆石盡止。
又方 船下清苔煮汁治淋。
孫氏云。尿在脬中為屈。僻津液不通。以生蔥葉尖內陰莖中。深三寸。用口吹令脬脹。滓液大通便愈。一法生薑切作槌子樣。內陰莖孔中。深三二寸。便利。又方。琥珀為末。燈心湯調下。立效。紅龍散治淋甚妙。又方。臍中著鹽炙之即通。一法炒用鹽帛包。熨小腹。
治諸淋及大便五六日不通。心腹煩滿。
用海鹽不拘多少。燒鹽熨小腹即通。於臍中以手摩良久即通。大人用之亦得。一方青顆鹽。
地膚子湯 治小兒熱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則澀痛不出。出少如血。須臾復出。(方見地膚子散)
治寒淋小便不禁。或睡中遺出不覺。(方見楊氏雞腸散)
石葦散 治熱淋。
石葦(半兩洗) 海金沙(三錢) 車前子(三錢) 海蛤(一錢) 瞿麥(半錢)
上加木通石燕子同煎。一方為末。用燈心金銀湯下。
龍骨散 治寒淋。小便不禁。或睡中遺出不覺。
雞腸草(一兩) 牡蠣粉(三錢) 龍骨(半兩) 茯苓 麥門冬(半兩去心) 桑螵蛸(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錢。水一小盞。棗子同煎服。
治小兒淋閉
取生魚摩臍及小腹。溺即通。
石淋(附論)
夫小兒石淋者。為小便中出石也。腎主於水。水結則化為石。故腎為熱所乘。熱則成淋。其狀小便莖中痛。尿不能出。時時小便痛。引膀胱。裡急。甚者水道塞痛。令悶絕也。
方
葵子散(出聖惠方)治腎熱水結化為石。淋甚者水道中澀痛。不可忍。
冬葵子(一兩) 石南 榆白皮 石葦(去毛) 木通(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以蔥白湯調下。日二服。量大小加減。一方有滑石一兩。
滑石散(出聖惠方)治證同前。
滑石 栝蔞根 石葦(去毛各一兩)
上羅為散。每服半錢。煎大麥飲清調下。日二。大小加減。
石葦散(出活幼口議)治小兒熱淋、沙淋、石淋。
石葦(去毛) 海金沙 木通 滑石
上為末。水一小盞。煎至半盞通口服。
治小兒石淋。水通中澀痛。(出聖惠方)
石葦(五分去毛) 滑石(二兩) 子芩(三分)
上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石淋。澀痛心煩。(出聖惠方)
甘草(一分炙赤銼) 雞糞白(半兩微炒) 乾薑(一分炮製銼)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煎小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冬葵子(三兩) 滑石(一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草豆湯 治沙石淋。
黑豆(一百二十五) 甘草(一寸生用)
上新水煮。乘熱入滑石末。空腹食前服。
治沙石淋。
取煅寒水石末。用車前水調服。鏡面草亦可。
雞糞白散(出聖惠方)治小兒五六歲。石淋莖中。有沙石不可出者。及遺尿。
用雞糞白一兩。炒令黃。為散。以水一大盞。露一宿。每服用此水一合。調散半錢。服之日三四服。當下沙石。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出聖惠方)
用蘧麥一兩。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血淋(附論)
夫小兒血淋者。是熱淋之甚。則變成血淋也。心主於血。血之行身。通於膀胱。而熱氣流入脬。即成為血淋矣。
方
加味導赤散 治血淋尿血。
生地黃(洗) 木通 黃芩 生甘草 車前草 山梔仁 川芎 赤芍藥(各等分)
上末。竹葉、生薑煎服。
犀角屑散(出聖惠方)治小兒血淋。澀痛。心燥體熱。
犀角屑 黃芩 石葦(去毛) 當歸(銼) 赤芍藥(以上各半兩) 蒲黃(一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地黃半分。青竹茹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導赤散(出直指方)治小兒血淋。
生乾地黃 木通(各二錢) 甘草(生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井水入燈心煎服。仍以米飲調油發灰。空心灌下。
車前散(出醫方妙選)治熱盛積於小腸。甚則尿血。
牡蠣(半兩) 車前子 甘草(炙黃) 朴硝(各一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露蜂房灰散(出聖惠方)治小兒血淋。日夜淋瀝。小腹及陰中疼痛。
露蜂房灰(一分) 亂髮灰(一分) 滑石(一兩) 海蛤(半兩)
上細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出聖惠方)
車前葉汁(一合) 冬瓜汁(一合) 蜜(一合)
上件藥和令勻。看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石葦(一兩去毛) 白膠(半兩炙令黃燥) 戎鹽(半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又方(出聖惠方)
榆白皮(銼) 蘧麥 蒲黃(以上各半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分二服。
治血淋神效(出楊氏家寶方)
海螵蛸 生乾地黃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柏葉車前草煎湯。調下。
蒲黃散(一名冬葵子散出聖惠方)治膀胱熱甚。血淋。水道澀痛。
蒲黃 冬葵子 生地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大小加減。
治小兒血淋澀痛。心燥體熱。(出聖惠方)
車前子 茅根(銼各一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薑黃散(出活幼口議)治小兒血淋。
用薑黃為末。每服半錢。用紅酒調下。連二三服。以通為度。
治小兒便(出血一名雙金自然液出十便良方)
用生地黃汁。生薑汁。入生蜜服。
治小兒血淋。日夜淋瀝。小腹及陰中疼痛。(出聖惠方)
用蜥蜴二枚。燒灰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牯牛陰聚毛燒灰。細研。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遺尿(附論)
夫小兒遺尿者。此由臟腑有熱。因服冷藥過度。傷於下焦。致膀胱有冷。不能制於水故也。膀胱為津液之腑。與足少陰之經為表裡。腎主於水。腎氣下通於陰。小便者水液之餘。今膀胱既冷。不能約制於水。故遺尿也。楊氏曰。小便者津液之餘。腎主水。膀胱為津液之腑。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故不能制約其水。出而不禁。謂之遺尿。睡而出者謂之尿床。葛氏曰。亦有稟受陽氣不足。胞冷傳送失度。尿出不禁者。
方
家韭子丸 治下元虛冷遺尿。
韭菜子(六兩炒) 鹿茸(四兩炙) 肉蓯蓉(酒浸) 熟地黃(酒洗) 當歸(酒浸各二兩) 杜仲(薑汁炒) 石斛(去苗) 桂心(不見火) 附子(炮去皮各三錢) 川牛膝(二兩)
上末。山藥酒和丸。用生鹽酒服。
牡蠣散(出聖惠方)治小兒遺尿。體瘦。心煩不欲食。
牡蠣粉(三分) 龍骨(三分) 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雞腸草(半兩) 黃耆(半兩銼) 白茯苓(半兩) 桑螵蛸(三分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楊氏雞腸散(出直指方)治小兒夜間遺尿。睡里自出不覺。由膀胱有熱。服冷藥過多。小便不禁。
雞腸(一具男用雌女用雄炙乾) 牡蠣粉 白茯苓(各五分) 辣桂(不見火) 龍骨(各二分半) 桑螵蛸(微炒五錢)
上為末。仍以雞肶胵一具。雞腸一具。燒存性為末。每用前藥一錢。空心酒調服。本草云。如無桑螵蛸。加桑白皮。一方無桂。有麥門冬。用薑棗煎服。量兒大小加減。一方用雞腸草。
雞肶胵散(出聖惠方)治小兒遺尿。不可禁止。
雞肶胵(一具炙令黃) 黃耆(半兩銼) 桑螵蛸(三分微炒) 牡蠣(半兩燒為粉) 甘草(一分微炙)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尿床。又治產婦產後損脬。遺尿不知出。(出經驗良方)
豬脬 豬肚(各一個) 糯米(半升)
上將糯米入脬內。又將脬入豬肚內。煮爛。鹽椒調勻。如飲食日常服。不過數次其效如神。脬暖下元。
又方(出危氏方)
雞肶胵(一具) 雞腸(燒) 豬胞(炙焦)
上為末。每服一錢。酒調下。男用雌雞。女用雄雞者。一方無豬胞。
白朮散(出聖惠方)治小兒遺尿。足寒。宜服此方。
白朮(半兩) 土瓜根(半兩) 牡蠣粉(三分)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出全嬰方)
桂末 雄雞肝(等分)
上搗丸。服如小豆大。溫水下。日三。一方雄雞肝煮熟為丸。
治小兒遺尿。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用羊肚絲一條。淨洗。水盛全滿。緊繫兩頭。煮全熟漉出。割開取其水。漸漸飲之。
又方(出直指方)
用雞肶胵一具。並腸曝乾。炙令黃焦。是男用雄雞。是女用雌雞。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一方燒雞腸為末。漿水服方寸匕。日三。面北鬥服。
又方(出聖惠方)
取羊脬一枚。水煮令爛熟。空腹。量兒大小。加減食之。不過三頓瘥。
治小兒夜間尿床。由膀胱冷。夜屬陰。小便不禁。睡里自出。(出經驗良方)
用破故紙一味。炒為細末。煮芡實煎湯調下。
療失禁不覺尿出方。
用豆醬和灶突(案:此方缺製法及服法。)
治小兒遺尿。及諸淋。水道中澀痛。(出千金方)
用小豆葉搗汁。每服一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瞿麥丸(出千金方)治小兒遺尿。
療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出本草)
用桂末雄雞肝等分。搗丸。如小豆大。溫水下。日三。
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出本草)
以薔薇根。隨多銼。以酒服之。
治尿床(出本草)
取麻鞋繃帶。及鼻根等。唯不用底。以酒七合。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尿血(附論)
夫小兒尿血者。為血性得寒則凝澀。得熱則流散。而心主於血。小兒心臟有熱。熱乘於血。血滲於小腸。故尿血也。
方
阿膠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尿血。水道中澀。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黃芩(一分) 梔子仁 車前子(一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細羅為散。每服用新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大小。以意加減。
又方(出聖惠方)
葵子 車前葉 甘草(火微黃銼) 川朴硝(以上各一分)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尿血方(出直指方)
生蒲黃 生地黃 赤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調油發灰少許。食前服。
治小兒尿血。水道中澀痛。(出聖惠方)
榆白皮(半兩) 生乾地黃(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細銼。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量大小加減。
又方(出聖惠方)
紫菀(洗去苗土) 黃連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豉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苦楝子(一兩) 鬱金(二枚一枚炮一枚生用)
上細羅為散。每服煎蔥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增減。
又方(出聖惠方)
生乾地黃 黃芩(以上各半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半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車前葉(半斤搗絞取汁) 沙糖(一兩)
上藥相合令勻。每服半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牛蒡根。洗去土。搗絞取汁一中盞。入生蜜一合。相和令勻。每服半合。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取蒲黃末。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生地黃汁。每服暖一合服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尿血(出聖惠方)
取燒鵲巢灰。井花水服之。以治夜尿床。
箬灰散(出全嬰方)治小兒尿血。陰莖中痛。
用多時茶篰中箬。燒灰存性。用一兩。滑石末半兩。併為末。每服一錢。燈心煎湯調下。
又方 治小兒小便黃赤不通。
用石葦、車前子、等分。水煎。去滓。服。
又方 治小便不通。及脬轉。
用梁上塵去煙。遠者。一撮。水調服。
小兒尿血(出聖惠方)
用蜀升麻五合。以水五合。煎取二合。去滓。一歲兒服盡。一方一兩搗羅為散。每服一錢。
治小兒尿血。亦治尿血白。
用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滓。一歲兒服令盡。
白濁(附論)
夫小兒尿白者。由乳哺失節。有傷於脾。致使清濁不分而色白也。久則成疳。亦兼心膈伏熱為得之。直疏脾土。消食化積則愈。
方
茯苓散(出直指方)治尿白。
京三稜 蓬莪朮(煨) 縮砂仁 赤茯苓(各半兩) 青皮 陳皮 滑石 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麥門冬燈心煎湯調下。
螵蛸散 治小便頻數白濁。
桑螵蛸(炙鹽末) 遠志(去心) 石菖蒲 龍骨 人參 茯神 當歸 鱉甲(醋煮各一兩一方用龜甲)
上末。夜臥時。人參湯調吞。
京三稜散(出湯氏寶書)
京三稜 莪朮(各一兩炒) 益智子(去殼) 甘草(炙) 神麯(炒) 麥糵(炒) 橘紅(各半兩)
上末。白湯點下。
豬肚丸
豬肚(一個淨洗) 蓮子肉(一升去皮心同豬肚煮熟日乾) 母丁香 川楝子 破故紙 舶上茴香(各一兩)
上同為末。煉蜜為丸。或溫鹽酒下。
治小兒白濁(出百一選方)
用淡豆豉。不以多少。研細。入剝淨大蒜。逐旋同研。可丸為度。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湯下。
小便赤澀(附論)
夫小兒小便赤澀不通者。因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腎主於水。膀胱為津液之腑。此二經為表裡。而水行於小腸。入於脬為小便。令臟腑有實熱。熱入於脬。故令小便赤澀不通也。
方
大青散(出聖惠方)治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小便赤澀不通。
大青 川升麻 蘧麥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川大黃(三分銼微炒) 川朴硝(三分) 滑石(三分)
上羅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半錢。看兒大小加減。
硃砂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心臟熱盛。煩躁不安。小便赤澀不通。
硃砂(細研) 鉛霜(研細) 犀角屑 黃芩 車前子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滑石(半兩細研) 川朴硝(半兩)
上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不計時候。煎苦竹葉湯調下半錢。看兒大小加減。
車前子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赤澀。服藥即通。無藥即澀。宜服之。
車前子(一兩) 子芩(一兩) 滑石(二兩) 木通(三分銼) 赤茯苓(一兩) 琥珀(一兩) 甘草(炙半兩微赤銼)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子芩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壅熱。小便赤澀不通。水道中澀痛。不可忍。
子芩 冬葵子 車前子 茅根(銼以上各一兩) 滑石
上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量大小。以意加減。
冬葵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心臟熱盛。煩躁不安。小便赤澀不通。
冬葵子(三分) 滑石(三分細研) 梁上塵(半兩)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煎蔥白燈心湯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出聖惠方)
生地黃汁(二合) 牛蒡子葉汁(一合) 蜜(一合)
上相和。令勻。每服一合。調下滑石細末半錢。臨時看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小便赤澀不通。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滑石(二兩) 木通(一兩) 葵子(一合)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滑石湯 治小兒熱極。小便赤澀不通。尿輒大啼。水道中痛。
硃砂散(出醫方妙選)治心神煩燥。小便赤澀不通。
硃砂(一兩) 滑石 犀角(各半兩) 黃芩 車前子(各一分) 甘草(一分)
上羅為散。入硃砂同拌。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下。食服。
小便不通(附論)
夫腎主水。與膀胱為表裡。膀胱者津液之腑。其氣下通。水行於小腸入脬。故能滲泄而作小便。或胞絡有熱。津液內燥。氣不舒暢。故水道熱澀。甚則不通。皆因心經不順。或伏熱或驚起。心火上炎。不能下降。以濟腎水。故使小便不通。溺血者由膀胱熱故也。
方
小品地膚子湯(出千金方)療小兒小便不通。及治小兒熱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則澀滯不出。出少如血。須臾復出。
地膚子(一分) 瞿麥 冬葵子(各二分) 知母 黃芩 豬苓 海藻 橘皮 升麻 通草(各一分半) 大黃(八分) 枳實(炒一分半)
上十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大小多少量與服。忌如常法。一方有枳實無橘皮。一日至七日兒服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兒以此為準。五十日以上。七歲以下。以意加藥益水。
地膚子散(出聖惠方)治小兒積熱。小便不通。
地膚子 蘧麥 冬葵子 知母 黃芩 川升麻 木通(銼) 川大黃(銼微炒) 豬苓(去黑皮以上各半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大小分減服之。
七物浴湯 治小兒小便不通。熱發腹滿。
滑石(屑二兩) 大黃(二兩) 雷丸(三十枚) 麻黃(一兩半) 苦參(一兩) 石膏(半兩) 秦皮(一兩)
上粗搗篩。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溫浴兒。避風處。先從臍淋之。
木通黃芩湯(一名滑石散出聖惠方)治小兒熱極。小便赤澀不通。小便輒大啼呼疼痛。
木通 黃芩(二兩去心) 滑石(一兩半) 冬葵子(三分) 車前子(二兩) 赤茯苓(去皮二兩)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已來。再一服。看兒大小加減。
瞿麥湯(一名赤芍藥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不通悶絕。
瞿麥(穗) 赤芍藥 陳橘皮(湯浸去白) 牽牛子(炒) 木通 冬葵子(各一分)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擘碎。同煎至四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已來。再服。量兒大小加減。一方無蔥白。
治小兒小便不通。
用末雞屎白一錢匕(案:此方缺製法及服法。)
滑石湯 治小兒小便不通。心腹滿悶。坐臥不安。
滑石散 治小兒小便淋。血澀不通。及小便血。
木通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堅滿喘急。
木通(銼) 甘草(炙令赤銼) 葵子(以上各一分) 川大黃(銼微炒) 滑石 牽牛子(炒半兩)
上細羅為散。每服煎蔥白燈心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以利為度。
浸熨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不通。
木通(一兩) 生薑(一兩) 蔥白(七莖) 陳橘皮(一兩) 川椒(半兩)
上都細銼。以水二大碗。煎五七沸。去滓。傾入盆內。看冷暖坐兒於盆中浸之。將滓於兒臍腹下熨之。立通。
冬葵子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急痛。
冬葵子 滑石 海蛤 蒲黃(各半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以蔥白湯調下半錢。量大小加減。
梔子仁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妨悶。心神煩熱。
梔子仁(五枚) 茅根(半兩銼) 冬葵子(半兩) 甘草(一分炙銼)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又方(出聖惠方)
滑石(一兩半) 木通(三分銼) 川芒硝(三分) 葵子(二合)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大小加減溫服。
萬安散 治小兒小便不通。欲死。
海金沙 滑石 續隨子(炒各半兩) 螻蛄(七枚炒黑)
上羅為細散。每服半錢。煎燈心湯溫調下。空心食前服。
茯苓湯 治小兒小便不通。
赤茯苓(去皮) 冬葵子 木通(銼) 車前子(各半兩)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以來。再服。量兒大小加減。
滑石湯 療小兒熱極。病小便赤澀。或不通。尿輒大啼呼。
滑石(十六分) 子芩(十四分) 冬葵子(八分) 車前子草
上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歲至四五歲服一合。日再服。甚良。
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急痛。(出聖惠方)
石葦(半兩去毛) 蘧麥(半兩) 小麥(一兩)
上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取汁一合。調下滑石末半錢。量兒大小加減。
石葦湯 治小兒小便不通。
石葦(去毛) 瞿麥(各一兩半) 滑石(一兩)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水八分。入小麥一百粒。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量兒大小加減。
蔥白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澀少。妨悶不通。 蔥白(二莖) 木通 冬葵子(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量兒大小加減。
乳煎蔥白飲子(出聖惠方)治小兒百日內小便不通。心忡煩悶。臍下痞滿。
蔥白(一莖) 乳汁(一合)
上同煎至一合半。去滓。分溫為三服。相去人行十里以來。再服。以利為度。
葵根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不通。二三日悶絕者。
葵根(銼一握) 壁魚(研七個)
上以水一盞。煎葵根。取汁六分。後入壁魚同煎五六沸。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卒不得溺。及小便不通。小腹妨悶。(出聖惠方)
取垢灰二刀圭。以酒若米飲。三歲以下。服一字。
又方(出肘後方)
以發灰。酒下之。
治小兒小便淋閉不通。神效。及治淋瀝尿血。(出傅氏活嬰方)
石燕(一枚火煅煨醋淬為末再研) 石葦
上為細散。每服一字。煎三葉酸漿草湯調下。甚者三服瘥。一方海金沙一兩。
車前草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急痛。
車前子(細銼) 小麥(各一兩)
上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下糯米少許。又煎至半盞。三四歲小兒為三服。如人行十里以來。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卒不得溺。及小便不通。(出肘後方)
以少許雞子白亦佳。(案:此方缺製法及服法。)
冬葵子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卒小便不通。小腹急悶。
冬葵子(一兩) 木通(半兩)
上藥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捻頭散(出錢氏方)治小便不通。
延胡索 川苦楝(各等分)
上同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捻頭乳湯調下。量多少與之。如無捻頭湯。即湯中滴油數點。食前。
治小兒小便不通。小腹妨悶方。(出聖惠方)
用蔥白一斤。連須細切。煮令熟。以綿裹於臍下熨之。立通。
又方(出聖惠方)
用桑螵蛸十枚。炙令黃。羅為末。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小便不通。(出千金方)
上用冬葵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入滑石末六銖。趙使君云。其子年十餘歲。因小遺為犬所驚。當時雖無他。後旬日忽小便不通。大便初覺自利。後復如常。率半月餘方一小遺。飲食起居間皆無所苦。亦無腹漲肢體腫滿之患。凡服通利水臟治淋澀藥並不效。移書問一醫。姓劉忘其名。寄三方來。第一方用地骨皮一兩。防風半兩。甘草一分。為細末。煎麥門冬湯調下。不四五日即通。服之不已。即三日一通。終劑已兩日一通矣。第二方用青皮陳皮通草之數。不能盡記。數服即平愈。第三方不曾用也。
治小兒卒不尿。(出本草)
用安鹽於臍中。灸之。
秘結(附論)
夫五味之精華清者。以養臟腑。五味之糟粕濁者皆歸大腸。司出而不納也。熱邪入里。則胃有燥糞。三焦伏熱則津液中干。此大腸之夾熱也。宿食留滯。則腹脹痛悶。胸痞欲嘔。熱氣蕃灼。則受風熱。涸燥秘塞。熱宜疏利三黃湯。積宜挨積。脾積丸胃中活法治之。三黃丸、三黃湯治熱秘。凡小兒大人。大小便不通。內經所謂三焦約。約者不行也。可用流水煎八正散。時時灌之。大小便利則止。若不因熱藥所攻。而致此者易治。或用多服熱藥而燥。劇至此者。非惟難治。不幸夭枉。亦可用蜜水。調益元散。送痛隔丸。
方
握宣丸(出濟生拔粹方)治小兒大小便難。嘔吐藥食不下。命在頃刻。
巴豆(一錢半) 硫黃 良薑 附子 檳榔 甘遂(各半分)
上為末。粟米飯和丸。綠豆大。用椒湯洗小兒。男左女右手握之。用綿裹定。看次數多少。置藥洗去。不用即止。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出經驗良方)
甘草 木通 梔子仁(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一大盞。燈心一莖。連根蔥白七個。煎半盞服。
郁李丸(出錢氏方)治襁褓小兒。大便不通。小便澀滯。並驚熱痰實。欲得溏動者。
郁李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酒浸炒) 滑石(半錢)
上另為末。將郁李仁研為膏。和末為丸。如黍子大。量兒大小。與之。以乳汁或薄荷湯下服。食前。
甘枳湯
甘草(一錢) 枳殼(煨一錢)
上以白水煎。服。
膠蜜湯 治虛秘。
用蔥白三莖。入水煎。去蔥入炒阿膠。及生蜜溶化。空心服。
獨棗湯
用大棗一枚。去核。入輕粉半錢。以棗相合。縛定。慢火煮熟。食棗。以棗湯下。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出肘後方)
上蜂房燒末。酒服二錢。日二服。一方炙微焦為散。粥飲調下半錢。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
用搗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之。
治大小便不通。掩臍法。
取連根蔥一莖。去泥土。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一匙。同研爛。捏作餅。烘熱掩臍中。以帛扎定。良久氣透自通。不效再用一餅。
五和湯(出宿州陳氏方)調氣血。疏通臟腑。
當歸(半兩) 茯苓(半兩去皮) 甘草(半兩炙) 大黃(七錢半) 枳殼(去瓤麩炒七錢半)
上為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稍熱。不飢不飽服。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妨悶方。
用白蜜一合。以鐺中煎為丸。內下部中。即通。小便不通。嚼生蔥以綿裹少許。內小便道中。即通。
千金紫雙丸 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脹滿。或小腹絞疼。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小兒無異疼。唯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或驚悸寒熱。唯此丸治之。不瘥或可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自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悉宜用此丸。不用它藥。數用神驗。
巴豆(去皮心熬) 蕤核仁(各十八株搗) 麥門冬(去心十株) 甘草(五株炙) 甘遂(一銖) 真珠(二銖) 牡蠣(煅) 蠟(各八銖)
上為湯熟洗。巴豆研。以新布絞去油。別搗甘遂、甘草、牡蠣、麥門冬、細篩畢。搗巴豆、蕤仁、令極熟。乃內諸藥散。更搗三千杵。如藥燥入少蜜足之。半歲兒可服如荏子一雙。一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作一雙。三歲兒服如麻子一服收作一雙。四歲兒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七八歲兒服小豆大二丸。九歲十歲兒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之。日出時不下者。飲粥汁數合。即下。丸皆雙出也。下甚者。飲冷粥止之。
滑石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大小便不通。心腹滿悶。坐臥不安。
滑石(研) 川大黃(銼) 冬葵子 甘草(各半兩炙)
上粗搗篩。三四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燈心七莖。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更隨兒大小加減。一方入蔥白五寸。
通膈丸(出濟生拔粹方)
大黃 牽牛 木通(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丸。粟米大。每服三五十丸。量虛實大小加減。
大便不通(附論)
夫水穀皆入於上焦。至中焦而腐熟。下焦而化出。小兒腹臟挾熱。三焦壅滯。津液枯少。不能傳導。實熱之氣。歸於大腸。故大便燥澀而不通也。
方
代赭丸 治小兒大便不通。
代赭(研) 丹砂(研) 大黃(銼炒各二兩) 木香 當歸(各一兩一分焙) 桂(去皮一兩) 生犀角(鎊三分) 巴豆(炒熟去皮心搗一兩半)
上搗研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空心米飲化下。六七歲三丸。二百日兒半丸。但得溏利為度。
大黃散(出聖惠方)治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悶。燥大便不通。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犀角屑(半兩) 川升麻(半兩) 當歸(一分) 赤芍藥(一分) 紅雪(一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
上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三四歲溫服一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日三四服。以利為度。
沒藥散(出直指方)治小兒風與滯。血流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並皆治之。
沒藥 大黃 枳殼(炒) 北梗(各二錢) 木香 甘草(各一錢炙)
上銼。每一錢。姜二片。水煎服。
牛黃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不通。心中煩熱。
牛黃(一分細研) 川大黃(三分銼微炒為末)
上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以利為度。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橘皮湯 治小兒大便不通。
陳橘皮(去白焙一分) 大黃(銼炒半兩)
上粗搗篩。三四歲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鱉甲丸 治小兒大便不通。不能飲食。
鱉甲(醋炙去裙襴) 防葵 訶黎勒(煨用皮) 人參 當歸(銼炒)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別研入)
上等分搗為細散。入郁李仁和勻。煉蜜丸。如綠豆大。粥飲下五丸。微利即瘥。
桃葉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不通。臍腹妨悶。
桃葉(一握) 木通(二兩) 燈心(五根) 川朴硝(一分) 蔥白(七莖)
上細銼。用漿醋水三大碗。煎十餘沸。去滓傾向盆中。稍溫便坐兒在盆內。將滓以手帕裹熨於臍下。令兒即出之後。吃地黃粥半盞。良久便通。
犀角丸(出聖惠方)治小兒臟腑壅滯。腹脅妨悶。大便不通。
犀角屑(半兩) 當歸(半兩銼炒) 川大黃(一兩銼炒) 巴豆(十枚去心研紙上去油) 丹砂(半兩研細水飛)
上為末。入巴豆丹砂。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大黃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不通。心腹壅悶。
大黃(銼炒一兩一分) 枳殼(去瓤麩炒) 梔子仁 郁李仁(炒去雙仁) 大麻仁(研炙三分)
上搗研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五丸。熟水下。空心午後各一服。更隨兒大小加減。一方無大麻仁。
蜜導法(出全嬰方)治小兒大便結熱不通。
用蜜不拘多少。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餳糖狀。攪之勿令焦。可丸捻作挺。如指許長一寸。以上當熟時急作。令兩頭尖。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去之。
橘皮湯(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不通。及腹脅妨悶。
陳橘皮(去白焙) 牽牛子(炒) 甘草(炙) 川大黃(銼炒各一分)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蔥白一莖。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未通再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硃砂丹(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不通。小便澀。心神煩熱。臥忽多驚。腹脅妨悶。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續隨子(三分) 膩粉(一錢)
上研令勻。煉蜜和丸。綠豆大。三歲每服溫水下三丸。量大小加減。乳後食。
金花散(出王氏方)治小兒大腸秘不通。兼血痢。
郁李仁(一分炒) 檳榔(一枚生) 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沙糖熟水調下。
治小兒大便不通(出肘後方)
用豬苓一兩。以水少許。煮雞屎白一錢。調服立瘥。
調中二黃丸 治小兒大便不通。口燥頰赤。
大黃(一兩銼炒) 牛黃(研) 甘草(炙) 人參(各一分)
上搗研為末。煉蜜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丸。米飲化下。日再服。得利即止。一方有甜消一錢。為散。新水調服。
通中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不通。心腹壅悶。臥即煩喘。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巴豆霜(三分) 皂莢(一兩不蚛者去皮子燒令焦黑)
上大黃皂莢搗羅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煉蜜和丸。綠豆大。四五歲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木香湯 治小兒大便不通。
木香(銼) 大黃(銼炒) 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
上粗搗篩。三四歲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丹參湯 治小兒大便不通。妨悶。
丹參 滑石(碎) 甘草(炙各一分)
上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二服。更隨兒大小加減。
黃連丸 治小兒風熱壅滯。大便秘澀。
黃連(去須) 大黃(銼炒各一分) 巴豆(三粒去心膜皮出油研)
上搗研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臨睡。柳枝湯調下。
芎黃散(出聖惠方)治臟有熱。小便澀。大便不通。腹脅妨悶。
芎藭(一兩) 川大黃(三分炒) 郁李仁(去皮炒三分)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以溫水調下。大小加減。
走馬箭方(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不通。連腰滿悶。困重氣急。
羊膽(一枚) 蜜(一合) 鹽花(半兩)
上同煎如餳。捻如筋粗。可長一寸。內下部中。須臾即通。
蜂房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卒大便不通。
用蜂房一枚。炙令微焦。細羅為散。每服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大便。五六日不通。心腹煩滿。(出聖惠方)
取青顆鹽末。放臍中。以手摩。良久即通。大人用之亦得。
大便血(附論)
夫小兒大便血者。為心主於血脈。心臟有熱。熱乘於血。血性得熱流動妄行。不依常度。其血流滲於大腸者。故令大便血出也。
方
槐花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出血。腹痛黃瘦。不欲飲食。
槐花(微炒) 熟地黃 芎藭(以上各半兩) 黃耆(銼) 木香 當歸(銼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卷柏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出血久不止。面色萎黃。肌體羸瘦。或時腹痛。不欲飲食。
卷柏(半兩) 赤石脂(半兩) 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焦) 槐花(微炒) 黃牛角腮(炙黃焦) 當歸(銼微炒) 黃耆(銼) 芎藭(以上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羚羊角散(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出血。體熱黃瘦。不能飲食。
羚羊角 黃耆(銼) 川升麻 黃芩 地榆(銼)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生乾地黃(半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苦竹茹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大便後出血方。(出聖惠方)
用鱉甲一枚。塗醋炙令黃焦。去裙襴。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一方用鱉甲頭一枚。
又方(出聖惠方)
燒車釭一枚全赤。投於陰陽水中。每服半合。日三服。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又方(出聖惠方)
用甑帶燒灰。細研。每服用乳汁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出聖惠方)
用鹿角燒灰。細研。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箬葉散(出全嬰方)治小兒大便中有血。或純下血。
用茶箬燒灰。存性。為末。米湯調下。食前。
五倍丸(出全嬰方)治小兒大便下血。如腸風臟毒。
用五倍子焙乾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空心下。
訶灰散(出全嬰方)治小兒因瘧。大便中有血。
用訶子燒存性。為末。米湯調下。食前。三歲一錢。一方橡斗子合白梅濕紙裹。燒灰存性。為末。米湯調下。食前。
三效散(出全嬰方)治小兒糞前後血。下並腸風下血。久不瘥。
糞前下血。石榴皮為末。煎茄枝湯下。
糞後下血。五倍子為末。煎艾湯調下。
糞夾血。或腸風下血。茄蒂燒灰存性為末。米湯下。
上每服半錢。大小加減與之。食前。五倍子為末。米湯調下。最治泄痢。艾葉湯。治吐血瀉血。
治小兒中蠱。下血欲死。
用青藍汁。頻頻服半合。
治小兒下血
用雌雞翅下血。服之。
治小兒若隨落有痢血。壯熱不食乳哺者。
用大黃、黃連、蒲黃、各二分。芒硝一分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分二服。大小便利即愈。
犀角丸(出湯氏寶書)治小兒搖頭下血。乃肝血液盛。外有風熱乘之。肝屬木。木盛而脾土為木所克。脾與肺是子母。俱為肝所勝。而血遂浸漬於大腸。故便血不止。
犀角屑(一分) 栝蔞根(半兩) 蛇蛻皮(炙赤色) 鉤藤鉤子 麻黃(去節各一分) 黃耆(蜜炙) 羌活 防風 白芍藥(各半兩) 甘草(一分)
上為末。棗肉丸。食後薄荷湯下。只二服作效。頭搖即止。便血愈多次。間胃風湯服之。日減一日。鄭都承令嗣患七年搖頭。三年下血。已服百餘方。前後服治搖頭者。無非風藥。止血者或作痢或作腸風。百藥備嘗。偶安撫王尚書挽留都下。先君宰錢塘時與之有分。一日招飲。令其子勸酒。因視其疾。又扣其詳。亦不能曉其標本。酒罷退思。遂處此方。但損肝祛風。益脾。數服而愈。十餘日後。血止而下白膿。自此斷根。今數年矣。
保嬰槐花散(出永類鈐方)治熱便血。
荊芥穗 槐花 枳殼(麩炒去瓤)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蜜湯調服。
大便青(附論)
夫小兒大便青者。因驚風及脾氣不和。大腸虛冷。乳食不消。全氣搏於糟粕。故令大便青色也。
方
訶黎勒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內冷。腹脅妨悶。大便青色。不欲乳食。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白朮(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茯苓(一錢) 當歸(一分銼微炙) 白芍藥(半兩) 厚朴(半兩去粗皮去薑汁炙令香熟) 甘草(半兩炙微赤)
上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兒。每服以粥飲研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木香丸(出聖惠方)治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
木香 蓬莪朮 白朮 參(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以上各半兩) 麝香(一分細研) 白芍藥(一分)
上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以溫粥飲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芎藭丸(出聖惠方)治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
芎藭(三分) 黃耆(三分銼) 牛黃(半兩細研) 䗪蟲(微炒三分) 麝香(一分細研) 當歸(半兩銼炒) 白芍藥(一分)
上羅為末。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看兒大小加減。
陳橘皮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內冷。大便青。不欲飲食。皆是胎寒。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當歸(銼炒) 人參(去蘆) 白芍藥(各半兩) 芎藭(以上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
上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以溫粥飲含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朮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大腸虛冷。乳食不消。大便青色。
白朮 白芍藥 木香 當歸(銼以上各一分炒) 麝香(一錢研)
上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粥飲研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當歸丸(出聖惠方)治小兒大便青。不欲飲食。皆是胎寒。
當歸(銼炒) 人參(去蘆) 白芍藥 芎藭(以上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赤銼)
上羅為散。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乳汁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