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四百五

明·朱橚、滕硕、刘醇编撰
来源:普济方

卷四百五

嬰孩諸瘡腫毒門

癰疽(附論)

夫癰疽、瘡癤、瘰癧、結核、疥癩、毒腫、赤癮疹併火癉等症。皆由風邪客搏。經絡澀滯。經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六腑不和。則流結為癰。或積毒熱氣不得宣行。入於皮膚間。或發頭面。或發虛處。無故身熱。微覺憎寒。或有痛楚處。按之必熱。乃癰癤欲發也。其有火癉立名多端。乃是古人強為之名。大抵治法同一理也。

母患血熱。兒在母胎中受之。其血亦熱。母患氣壅。兒在母胎中受之。其氣亦壅。初生受母血熱壅氣。聚在經絡臟腑之間。積滯而不散。久則成毒。毒氣相交。內不通利。即從外消。外無可消處。其血與氣壅在一處。則是生背膂或脊督脈腫。形大如拳。紅赤似血。其兒遍體是一塊腐血。又加生一腫塊。壅毒卒未能消。醫有何法。善術之士。俾勞以針灸及熨。取次攻之。十不得一。外敷用朴硝、天南星、當歸身、秋芙蓉葉、黃蜀葵花、乳香、木鱉子、無名異。其癰已熟透。即研白丁香少許。津唾調敷綠豆大。良久破潰。膿血自迸出。宜先與服托裡排膿。消毒散血藥。用生甘草、瓜蔞根、苦桔梗、枳殼、川當歸、綿頭漏蘆、錦紋大黃等分為細末。服一錢匕。煎熱為服。以利為度。克效萬一。不可先慌亂。意欲速消。以惡毒草藥致難保。

小兒因五臟不和。寒邪壅滯。榮衛閉塞。逆於膚肉。遂生疽腫。其狀腫結皮強。上如牛領然。疼焮堅硬。深附筋骨。既得膿後。則其疽可愈。更須用排膿換肌之藥。若餘毒未去。封斂或稍疾。則源流復至。或癢或痛。肌汁不斷。瘡竅不得合矣。

陳氏子四歲。忽二月患核塊五六枚。不赤不腫。塊亦不疼痛。大小如雞鴨子。皮不突硬。從肉內透起。即召愚視之曰。素問云。榮不從。逆於肉裡。乃生癰腫。此因疳疾成瘰癧惡核也。寶鑑云。惡核而肉裡頻生。瘰癧而項邊暗長。萬金丸、大黃丸。治無辜疳、瘰癧、惡核。愚曰。此子病不可醫。通真子云。核塊結實。經久不破。破則膿大潰。經久不合者。肉死不治。且漫與藥和肌。兼用外醫膏藥敷貼。治月餘無效。覺微軟。內有自破者。有開破者。膿潰不止。已經兩月。瘡口不合。或一日發熱。與四順飲、大黃丸。並用涼肌藥、鎮驚藥。熱除。尚有進退。雖飲食如舊。日漸黃瘦矣。主人曰。服藥多日。何效遲遲。愚曰。藥非無效也。病有終身不除者也。藥非無驗也。病有決不可救者也。此子病決不治。後七月間。忽傷食。吐數口。神昏不省。因驚而卒。核塊之有惡者如此。後之學者不可不知也。

五香丸 治小兒癰疽癤毒未破。或膿未潰。憎寒壯熱。

木香(一分) 沉香(銼) 蘇合香(研各三分) 麝香(研半分) 犀角(鎊二兩) 大黃(生銼一兩半) 吳藍葉(二兩) 梔子仁(二兩) 熟乾地黃(二兩) 白芍藥(一兩) 雞舌香(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黃耆湯食前服。

木香散 治小兒熱毒疽腫及赤白諸丹毒腫。或生瘰癧瘡癤。身中風疹瘙癢。

木香(一分) 熏陸香(一分) 雞舌香(一分) 黃芩(一分) 麻黃(一分去根節) 連翹(半兩) 海藻(半兩洗去鹹味) 射干(半兩) 川升麻(半兩)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牛蒡(半兩微炒)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三兩沸。量兒大小。不計時。分減溫服。

五香湯 治小兒一切癰疽腫毒。瘡瘰癧癮疹火癉赤遊等疾。

連翹 木香 沉香 熏陸香(即乳香) 射干 升麻 獨活 桑寄生 通草 麝香 丁香(各一兩) 大黃(半兩)

上㕮咀。三歲用一錢。瀝煎汁去滓服。

藍葉湯 治小兒疽瘡。(方見吳藍葉散)

五香連翹湯 治小兒風熱毒腫。腫色白。或惡核瘰癧。附骨癰疽。節解不舉。白丹走遍身中。疹瘙不已。

治小兒大腸頭惡瘡熱癰。

用蜣螂白汁敷其上。即安。或燒為末。醋和塗數過。先以鹽水洗之妙。

犀角知母湯 治小兒癰疽。

犀角(鎊) 知母(焙) 黃耆(銼) 黃芩(去黑心) 人參 丹參 葛根(銼) 大黃(銼炒) 甘草(炙各一兩) 玄參(三分)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半盞。入生地黃汁半合。同煎至四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漏蘆湯 治小兒熱毒癰疽。赤白諸丹毒瘡癤。

漏蘆 連翹(肘後用白薇) 白蘞 芒硝(肘後用芍藥) 甘草(各六銖) 大黃(一兩) 升麻 枳實(一方不用) 麻黃 黃芩(各九銖) 聖惠方用赤芍二分

上㕮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肘後治大人各用二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其丹毒須針鑱去血。經心錄無黃芩。有知母、芍藥、犀角各等分。

黃耆湯 治小兒癰疽、瘡癤、腫毒。

黃耆 連翹 升麻 惡實(炒各半兩) 玄參 丹參 露蜂房 枳殼(去瓤麩炒) 甘草(炙各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木通湯 治小兒疽瘡。

木通(銼) 升麻 赤芍藥 黃芩(去黑心) 山梔子仁 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 大黃(銼炒一兩) 枳殼(去瓤炒半兩)

上粗搗篩。每二錢匕。水一盞。入生地黃汁半盞。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二服。食後臨臥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疽瘻。

丹砂 大黃(各三十銖) 雄黃 䕡茹(漆頭者各二十四枚) 礬石(馬齒者十八銖) 雌黃(二十四銖) 莽草(十八銖) 黃連(三十六銖)

上㕮咀。以豬脂一升三合。微火煎三上二下。膏成去滓。下諸石末。攪凝敷之。

黃耆湯 治小兒瘡腫癰疽。

黃耆(銼) 葛根(銼) 麥門冬(焙去心) 黃芩(去黑心) 犀角(鎊) 升麻 甘草(炙各一兩) 木香(半兩)

上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食後服。量兒大小加減。

黃耆湯 治小兒疽腫及瘡癤。身體壯熱。口乾心躁。

黃耆(銼半兩) 連翹(半兩) 川升麻(半兩) 玄參(一分) 丹參(一分) 露峰房(一分微炙)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犀角散 治小兒疽毒腫硬。壯熱大渴。

犀角屑(三分) 葛根(銼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川升麻(半兩) 木香(半兩) 黃耆(銼半兩)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微炙赤銼)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雞舌散 治小兒疽瘡。

雞舌香(一兩) 木香(一兩) 沉香(一兩) 麻黃 海藻(洗去鹹味) 大黃(炮各半兩)

上為搗羅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大盞。竹瀝三兩。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兼放冷。溫熱淋渫患處。

清水膏 治小兒疽腫毒堅硬疼痛。攻衝四畔焮赤。宜用抽熱毒。消腫氣。

羊桃根(銼一兩) 川大黃(銼生用一兩) 黃芩(半兩) 赤小豆(半合) 黃蘗(銼半兩) 綠豆粉(半兩)

上羅為散。用蕓薹菜。搗取自然汁。以蜜少許相調。令稀稠得所。著四畔腫赤處大小剪。生絹上勻攤。可厚一錢。貼之。干即換之。

天烏散 貼方。

南星 赤小豆 草烏 黃柏(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調貼患處。或用米醋調。尤佳。

治發背癰疽。

羌活(一兩為末) 麝香(少許) 穿山甲(醋炒焦半兩) 土龍骨(煅存性半兩)

上件。煎麻黃、薄荷酒調。如陰瘡頭向平者。服之即突。其功效不可具述。若小兒痘瘡黑陷者。只一服而起。萬不失一。

龍角散 治小兒癰疽腫癤一切等瘡。或發頭面。或發虛處。無故身熱。微覺憎寒。或有疼處。皆癰癤證也。

地龍(去土一兩) 荊芥穗(一兩) 甘草(一兩) 角刺(三兩杵去骨用皮濕秤)

上為末。每服一錢。酒水合半盞。煎至三分。去滓。調入乳香末半錢。加減服。

又方

忍冬花 甘草 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依前法煎。調乳香末服之。

黃連散 治小兒疽已潰。

黃連(半兩去須) 黃蘗(銼半兩) 白芷(半兩)

上搗為散。每用雞子白調。塗於故細布上。貼之。

又方

白芷(半兩) 黃連(半兩去須) 地榆(銼半兩) 白蘞(半兩)

上羅為散。每用雞子白調。塗於故細布上貼瘡。日三四度換之。

密陀僧散 治小兒疽腫穴後及惡瘡膿水。雖軟。肌肉不生。

密陀僧(一兩) 黃連(三分去須) 檳榔(三分)

上羅為散。用糝瘡上。日三用之。

治小兒疽腫硬。已成膿未成膿。貼熁方。

鹿角屑(燒灰二兩) 白蘞(一兩) 粗理黃石(三兩洗淨以酒淬九次)

上羅為散。以醋調稀稠得所。厚塗之。干即更塗。五七度即效。

松脂餅子 治小兒疽瘡久不瘥。

松脂(一兩) 熏陸香(一兩)

上合研。內少許鹽為餅子。貼於瘡上。汁出盡。即瘥。

治小兒癰疽癤毒未破。或膿未潰。憎寒壯熱。

用干蝦蟆一個。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敷之。

又方

用敗鼓皮不拘多少。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敷之。

備急神驗方 治未結之初。微有頭紅癗子起隱疼者。急用不語唾。夜半頻頻塗之。即消散。飲了酒。不可用。若已結成當用。

治小兒疽腫結硬。已成膿。貼熁方。

用蛇蛻皮貼之。經宿自消。

又方

用商陸爛搗敷之。

又方

用芫花搗羅為末。水和如膏塗之。

又方

用蠐螬研塗之。鰻鱺魚膽汁及血。各用塗之。並效。

癰瘡(附論)

夫小兒六腑不和。寒氣客於皮膚。寒搏於血。則壅遏不通。稽留於經絡之間。結腫而成癰。其狀腫上皮薄而澤是也。熱氣乘之。熱勝於寒。則肉血腐敗化為膿。膿潰之後。其瘡不瘥。故曰癰瘡也。

黃芩湯 治小兒癰瘡。煩熱疼痛。

黃芩(去黑心) 梔子仁 玄參 升麻 大黃(銼炒) 黃耆(銼) 連翹 藍葉 甘草 芎藭 木香 犀角屑(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吳藍葉散 治小兒心肺熱毒攻於諸處。生癰瘡。及項腋下有結核。煩熱疼痛。不得睡臥。

吳藍葉(半兩) 黃芩(一分) 大青(一分) 犀角屑(半兩) 玄參(半兩) 川升麻(半兩) 梔子仁(半兩)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黃耆(銼半兩) 連翹子(半兩) 甘草(半兩)

上為散。每服半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分溫服。

黃耆散 治小兒癰瘡膿潰。數日不止。致體虛煩熱。頭痛昏悶。宜服。

黃耆(銼半兩) 防風(去蘆頭半兩) 川升麻(半兩) 羚羊角屑(半兩) 芎藭(一分) 甘草(半兩) 地骨皮(半兩) 人參(去蘆頭半兩) 白茯苓(半兩) 石膏(半兩)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犀角散 治小兒癰腫成瘡。臟腑壅滯。

犀角屑(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三分) 玄參(半兩) 赤芍藥(半兩) 薺苨(半兩) 葳蕤(半兩) 川升麻(半兩) 甘草(一分) 紅雪(半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服。一方無紅雪。入硝石末一字。煎溶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麥門冬散 治小兒癰瘡。膿水出不盡。心中煩悶不已。

麥門冬(去心焙三分) 紫葛(半兩) 黃耆(半兩) 川升麻(半兩) 犀角屑(半兩) 甘草(微炙赤銼半兩) 木通(半兩)

上羅為散。每服半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溫服。

大黃散 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大黃(銼炒) 升麻 梔子仁 朴硝(別研) 枳殼(去瓤麩炒) 黃耆(銼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連翹散 治小兒癰癤等瘡。

連翹(一兩) 沉香(半兩) 白蘞(一分) 朴硝(一分) 川大黃(炮一兩) 甘草(一兩)

上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炒麝香一分。煎至五分。食後溫服。

大麻仁丸

大麻仁(二兩) 木香(半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牛蒡子(一兩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川大黃(銼一兩)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以熱水下十丸。取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黃蘗散 治小兒一切癰腫毒諸風。神驗。

黃蘗(去粗皮蜜炙) 鬱金(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 人參 葛根(銼各半兩)

上搗羅為末。用溫水調下一錢匕。量兒大小加減。日三兩服。

大黃散 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川升麻(半兩) 梔子仁(一分) 川朴硝(半兩) 葵子(半兩)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益母散 治癰疽皆可用。

益母草(燒灰二兩) 鹽花(炒乾一兩) 伏龍肝(半兩)

上研為細末。每用一錢。新汲水調稀稠得所。旋取塗上瘡口。

消毒散 治小兒癰瘡腫毒熱赤。

川大黃(生銼三分) 杏仁(湯浸去皮別研三分) 鹽花(二分)

上羅為散。入杏仁。以新汲水和稀稠得所。旋取塗瘡腫上。干即易之。以效為度。

益母草飲 治小兒癰瘡腫痛。

用益母草不拘多少。洗銼搗取汁。每服二三分服之。量兒大小加減。以滓敷癰上。干則易之。

又方

用豬腦塗紙上貼之。干即易。日數遍。

又方

用芥子爛研。水和。塗紙上貼之。

又方

用馬齒莧搗敷之。

又方

用地龍糞。新汲水調塗之。一方薄荷汁調塗之。

又方

用豬膽塗白姜石末和蒜搗封上。

又方

用馬鞭草搗敷之。即消。

又方

用蕓薹菜搗塗之。

又方

用雞腸草搗爛敷之。

又方

用伏龍肝末。以好醋調作膏。塗於故帛上貼之。

又方

用地松搗爛敷之。干即易之。

又方

用赤小豆末。以雞子白和塗之。

又方

用龍葵菜搗爛敷之。

又方

用景天草葉爛搗敷之。

治小兒癰有膿令潰方。

用雞羽毛七枝。燒末服之。即潰。

又方

用人乳和麵封上。至晚。膿血出盡。

漏蘆散 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

漏蘆(一分) 麻黃(去根節) 連翹 川升麻 黃芩(各一分) 白蘞(三分) 甘草(一分) 川芒硝(一分)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溫服。

外敷朴硝散

天南星 朴硝 乳香 秋芙蓉葉 木鱉子 當歸 無名異 黃蜀葵花(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用濁酒調敷患處。其癰已熟。即研白丁香少許。津唾調敷綠豆大。其癰自破。宜服排膿托裡之劑。

托裡排膿消毒散

大黃 當歸 枳殼 桔梗 天花粉 綿頭漏蘆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熱服。如體虛則不可服。

毒腫(附論)

觀夫小兒毒腫之候。與風腫不殊。時令人壯熱。其邪毒較盛者。則入腹。令人赤色。惡寒。心煩悶而嘔逆。氣急腹滿。有如此狀宜速療之。不爾即殺人也。

五香連翹湯(一名五香散)治小兒風熱毒腫。腫色白。或有惡核、瘰癧、附骨癰疽。節解不舉。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 青木香 熏陸香 雞舌香 沉香 麻黃 黃芩(各六銖) 大黃(二兩) 麝香(三銖) 連翹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實(各半兩) 竹瀝(半兩)

上㕮咀。以水四升。煮藥減半。內竹瀝煮取一升二合。兒生百日至二百日。服三合。二百日至期歲。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黃。

漏蘆散 治小兒壅熱在臟腑。皮膚毒腫。或生瘡癤。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漏蘆(半兩) 白蘞(半兩) 黃芩(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 知母(銼半兩)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川升麻(半兩) 犀角屑(半兩) 赤芍藥(半兩) 川芒硝(半兩) 甘草(半兩微炙赤銼)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服之。

犀角散 治小兒毒腫。壯熱煩悶。

犀角屑(半兩) 川大黃(銼一兩) 露蜂房(一分微炙) 川升麻(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連翹(一分) 川朴硝(一分) 牛蒡子(微炒一分) 甘草(炙微赤銼一分)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三分) 黃耆(銼半兩)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麝香散 治小兒熱毒腫。恐惡氣入腹。取利以泄其毒氣。

麝香(細研半分) 木香(半兩) 沉香(半兩) 獨活(半兩) 桑寄生(一兩) 射干(半兩) 犀角屑(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 甘草(微炙赤銼半兩)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服之。

升麻膏 治小兒諸毒腫。

川升麻(二兩) 白蘞(二兩) 漏蘆(二兩) 川大黃(銼碎一兩) 川芒硝(二兩) 黃芩(二兩) 蛇銜草(二兩) 蒴藋(四兩) 梔子仁(一兩)

上細銼。用酒浸一宿後。以豬脂三斤。煎諸藥色焦黃。即成膏。以綿濾去滓。傾於磁器中。於毒腫處塗之。即消。

木香散 治小兒熱毒腫貼熁方。

木香(一兩) 紫葛(銼一兩) 紫檀香(一兩) 川朴硝(一兩) 赤小豆(一合) 川升麻(半兩) 白蘞(半兩) 白礬(燒灰半兩)

上搗為散。用水調稠。麵糊。量腫大小貼之。日二易之。

大黃散 治小兒熱毒腫。解風熱腫。令人內消。塗敷之。 川大黃(半兩) 檳榔(半兩) 川芒硝(半兩) 黃連(去須半兩) 黃蘗(半兩) 赤小豆(半兩)

上羅為末。用蜜水調塗患處。日三上。一方有雄黃半兩。細研。

治小兒身上毒腫。肉色赤熱。宜貼熁方。

硝石(半兩) 川大黃(半兩) 綠豆(半兩)

上羅為散。每使時。量腫大小。取莙薘根研汁調塗腫上。如有頭。即以膏藥當心貼之。四畔使散熁之。若無莙薘。用雞子白或以車前根葉代之。

治小兒熱毒腫。忽發頸項胸背。發即封之。不成膿方。

生地黃(切一升) 豆豉(三兩) 川芒硝(五兩)

上搗令熟。以敷腫上。厚二分已來。日六七度敷之效。

治小兒一切腫毒方

川朴硝(一兩) 川大黃(一兩)

上羅為散。每用冷水調塗於腫處。干即更塗。以毒腫消為度。

又方

蔓菁根(乾者一兩) 蕓薹根(乾者一兩)

上搗羅為散。以雞子清調塗之。

又方

商陸(一兩) 蕓薹葉(一兩)

上搗令爛熟。貼於腫處。頻易之效。

大黃散 治小兒風毒。

白牽牛(一兩半炒) 大黃(三錢) 青皮 甘草 朴硝(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砂糖水調下。

癤(附論)

夫小兒腫結長一寸至二寸。名之為癤。亦如癰熱痛。久則膿潰。捏膿血盡便瘥。亦是風熱之氣。客於皮膚。血氣壅結所成。凡癰癤捏膿不盡。而瘡口便合。其惡汁在裡。雖瘥。終能更發。皆變成漏也。

犀角丸 治小兒熱腫之氣壅結。外攻皮膚。生癤赤腫焮痛。或時煩熱。少得睡臥。

犀角屑(三分) 川升麻(半兩) 黃芩(半兩) 玄參 黃耆(銼半兩) 人參(去蘆頭半兩) 皂莢(一兩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坐挐(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

上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甘草湯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地黃丸 治小兒虛熱。消瘡癤。

生乾地黃(一兩) 桂心(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 赤芍藥(半兩) 赤茯苓(半兩) 王不留行(半兩) 甘草(生用一分)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熱水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硝石散 治小兒瘡癤初生。熱氣始結。疼痛妨悶。塗之便令內消。

硝石(半兩) 紫檀香(銼半兩) 甜葶藶(生用一分) 芍藥(一分) 莽草(一分) 川大黃(半兩) 白蘞(半兩)

上羅為散。以漿水和稀稠得所。用竹篦子塗於腫上。干即易之。以熱退腫消為度。

乳香膏 治小兒軟癤。

乳香(半兩) 膩粉(一分) 油(一分) 黃蠟(半兩) 松脂(一分) 密陀僧(細研半兩)

上先取油煎蠟、松脂、乳香。烊後。下粉、密陀僧。調和成膏。看癤大小。攤膏於故帛上。貼之。

大黃散 治小兒初生瘡癤。五臟壅熱。

川大黃(銼炒微黃半兩) 梔子仁(一分) 黃芩(半兩) 川升麻(半兩) 甘草(生用一分)

上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以利為度。

治小兒軟癤立效方。

百草霜(半兩) 鹽花(半兩) 黃蘗(銼一分) 乳香(一分) 寒食麵(半兩)

上羅為散。每以醋和塗於故帛上貼之。

三物散 治鬢邊生軟癤。名發癤。有數年不愈者。此方妙。

豬頸上毛 貓頸上毛(各一撮燒灰) 鼠屎(一粒)

上為末。清油調敷。或加輕粉尤妙。

斂瘡口方

白芨 赤石脂(研各一錢) 當歸(去蘆三錢) 龍骨(少許研)

上為細末干糝。

治小兒斂癤。

豆豉(半兩) 鹽(半兩) 蔥白(七莖細切)

上搗作餅子。量瘡貼之。如瘡大。即以大艾炷灸之效。

又方

生椒末 面 伏龍肝(以上各等分)

上研為散。以醋和封之。干易之效。

又方

狗頭骨(炙令黃) 蕓薹子(等分)

上羅為散。以醋調敷。

又方

石灰(半兩) 乾薑(半兩生用)

上羅為散。以生油和捏作碗子。掩在癤上。立瘥。

治小兒軟癤。雖出膿水。熱痛不止。

赤小豆(四十九粒) 乳香(半分) 膩粉(半兩)

上羅為散。先去膿水。後糝散藥於瘡上。立效。

治小兒軟癤有膿不出

巴豆(一粒) 豆豉(五十粒) 蔥白(一寸)

上同研令爛。塗在癤上。以醋麵糊封之。

治小兒軟癤赤腫。疼痛不可忍。

天靈蓋(一枚塗酥炙黃) 麻鞋底(一雙多年故者燒灰)

上羅為散。每使以油調塗之。

豬頭散 治軟癤愈而再作者。

用野蜂房一二個。燒灰存性。以巴豆三七粒。去殼。煎清油三二沸。去巴豆。以油調藥敷立效。白礬枯為末。清油調亦效。(此藥有驗人以豬頭為謝故名之)

又方

用大枳殼一枚。去瓤。令空地上磨。令口平。以稠麵糊塗搽四唇。沾在癤上自破。膿流出盡。更無瘢痕。

又方

用桑螵蛸燒灰存性。以清油調敷。

又方

用雞抱卵燒灰存性。為末。入輕粉少許。清油調塗敷。此物難得。只以雞子抱退殼如上法用。亦可。

治小兒軟癤

用炒油麻從銚中取。乘熱嚼吐敷之。

又方

用生澀柿子連皮薄切。焙乾為末。以少許輕粉和之。以薄薄牛皮膠水調成膏。攤帛上貼之。先用溫湯洗淨。去膿。可一貼而愈。

治小兒軟癤焮熱

用半夏末以水調塗之。干即更塗。

又方

用葛蔓燒灰。細研封之。

治小兒癤無頭者

用黍黏葉搗爛敷之。

又方

用雀糞細研。水調敷之。

又方 用葵子一枚。以水下之。即有頭。

錦鱗膏 治小兒軟癤不差。

鯽魚去鱗。取皮。貼軟癤上。極妙。

瘰癧(附論)

大凡小兒身生熱瘡。久不瘥者。後則必生瘰癧。其狀如作結核在皮肉之間。三兩個相連累也。是風邪搏於血氣焮結所生也。

五香膏 治小兒瘰癧。

沉香(半兩) 箋香(半兩) 木香(半兩) 丁香(半兩) 麝香(細研半分) 熊膽(一分) 蘆薈(一分) 黃丹(二兩) 黃蠟(二兩) 亂髮(一兩) 油(半斤)

上藥細銼。先以慢火煎油令沸。下亂髮。煎令消。即下諸藥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麝香。攪勻。膏成。以磁合盛。每使先以米泔洗。拭乾。以膏攤於故帛上貼之。

連翹丸 治小兒瘰癧發寒熱。項頸生結核。腫硬如石。腹脅背裡有如堅結不通。

連翹(半兩) 桑根白皮(銼半兩) 犀角屑(半兩) 白頭翁(半兩) 漏蘆(半兩) 黃蘗(銼半兩) 牛蒡子(微炒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 秦艽(去苗半兩) 川升麻(半兩)

上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犀角散 治小兒瘰癧焮腫疼痛。身體熱。大腸壅滯。小便赤澀。心神煩躁。少得眠臥。

犀角(鎊屑一兩) 惡實(一兩) 連翹(二兩) 麝香(研一兩) 木通(銼一兩) 玄參(三兩) 沉香(銼一兩半) 丁香(一兩半) 朴硝(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二錢匕。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三服。早晨日午晚後各一。以利為度。

木通散 治小兒瘰癧發盛。壯熱煩躁。坐臥不安。

木通(銼一兩) 大麻仁(一兩) 玄參(一兩) 川升麻(一兩) 敗醬(一兩) 連翹(一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 川芒硝(一兩) 犀角屑(一兩)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溫服。當利下惡物筋膜為妙。

玄參膏 治小兒腦熱結瘰癧。連兩耳下腫痛。身體寒熱。坐臥不安。飲食不下。

玄參 紫葛 黃藥子 大黃(銼炒令黃) 木香 卷柏 芒硝 紫檀香(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以雞子白調稀稠得所。調於腫上。破時則去芒硝塗之。

麝香散 治小兒腫結久不消散。成結瘰癧。

麝香(研一分) 牛黃(細研一分) 蝸牛子(炒令微黃一兩) 皂莢子(炒一兩) 皂莢針(炙黃一兩) 薄荷(乾研一兩) 雄鴿糞(微炒一兩)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七丸。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生肌膏 治小兒瘰癧穴後。

黃丹(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一兩) 蛇蛻皮(一條) 黃蠟(半兩) 亂髮(一兩) 菜子油(六兩) 皂莢(三寸水浸去黑皮子)

上先取杏仁、蛇皮、皂莢。搗碎後。以菜油於銚子中煎亂髮令消。次下杏仁等三味。同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以柳篦子不住手攪令勻。候膏成。以磁器盛。於故帛上塗貼之。

赤小豆散 治小兒熱毒風腫。瘰癧內消。

赤小豆(炒) 豬牙皂莢(炙去黑皮並子) 黃藥子 硝石 大黃(銼炒) 木鱉子(去殼各等分)

上羅為散。每用。量大小。以不語津唾調塗貼惡核。用雞子清調塗患處。

妙聖散 治小兒瘰癧不消。

綿黃耆 連翹(各一兩) 鴿糞(燒灰) 川大黃(炒) 犀角屑(各半兩) 糯米(半兩用斑蟊七個同炒黃不用斑蟊)

上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酒三二滴。同煎五分去滓。溫服。時時呷。

紫檀散 治小兒瘰癧癭核。

紫檀香 木香 芒硝 卷柏(各一兩) 芍藥(半兩) 大黃(半兩)

上搗羅為細末。每用少許。以雞子白調和得所。塗患處。

連翹丸 治小兒瘰癧不消。去除根本。

連翹(一兩) 玄參(一兩) 糯米(一兩) 斑蟊(微炒去翅足二分) 皂角針(半兩炙黃)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於空心以生薑湯下二丸。當利下惡物為度。後吃粥一日補之。

生肌散 治小兒瘰癧成瘡。有膿水。

顆鹽(一分) 黃丹(半兩) 黃蘗(銼一分) 白礬(一分以上四味以磁瓶盛大火燒令通赤細研用) 白蘞(一兩) 膩粉(一分)

上羅為散。都研令勻。每貼時。先用溫鹽漿水洗瘡。令淨。拭乾。看瘡口大小貼之。日一度用。

密陀僧散 治小兒瘰癧穿潰。膿水不止。

密陀僧(二兩) 胡粉(二兩) 熊膽(一兩) 蘆薈(一兩) 白芨(一兩) 白蘞(一兩)

上搗羅為散。敷瘡口內效。

皂莢丸 治小兒瘰癧難消。

皂莢(八兩不蛀者水浸一宿去黑皮塗酥炙炒令黃焦) 薄荷(五兩) 荊芥(五兩) 雄黃(細研半兩) 麝香(細研一分)

上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白羊肉四兩。去筋膜。細切。以蜜煉成。相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十丸。量大小加減。

四味大黃飲子 治風熱毒氣與血相搏。結成核。生於腋下頸上。遇風寒所折。不消。結成瘰癧。久而潰膿成瘡。

大黃 甘草 當歸 赤芍藥

上等分。㕮咀。水煎去滓。大小以意加減。食後服。忌毒物。

膩粉散 治小兒瘰癧除根本。

膩粉(一分) 黃耆(銼一分) 斑蟊(二七枚去翅足以糯米拌炒微黃) 糯米(二七枚)

上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下一字。良久。吃少許醋湯。病隨小便中出。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瘰癧已結成。外貼熁方。

水銀(一分手心內用津唾研如泥) 粉霜(一分) 砒霜(一分) 燕子糞(一分) 斑蟊(一枚用糯米同炒令黃去翅足用)

上研令勻。用臘月豬脂調和得所。取一小豆大。安在癧子上。以消腫膏藥貼之。六七日。當有穴膿水。半月其癧子自出。得以生肌膏貼之。取瘥。

斑蟊膏 治小兒瘰癧不穴。

斑蟊(二枚去翅足) 松脂(三兩) 巴豆(十枚去皮心以漿水煮過與斑蟊研令細)

上先取松脂入銚子內溶化。入斑蟊、巴豆。熬成膏。捏作餅子。熱貼在瘰癧上。候穴。用生肌膏貼之。日更換。瘥為度。

貼散瘰癧神效方

白膠香 海螵蛸(各等分) 降真香(用心無氣)

上為細末。糝患處。外以水紙掩之。一夜而退。

斑蟊丸 治小兒久患癧子未破者。取下。

斑蟊(七枚蛤粉炒去頭足) 淡豉(七粒) 輕粉(一錢)

上為末。津唾丸小豆大。十歲十五丸。空心槲皮煎水下。至夜取如鴨子核。如未全退。十日後更取之。

又方 治久新癧子。

草烏頭末。井水調塗。自消。已破者。淨洗。先以膏藥貼瘡口。後以藥塗十數次即瘥。如小便澀。以滑石末半錢。燈心湯調下。

追毒斑蟊膏 治小兒瘰癧結核久不瘥。

斑蟊(二枚去翅足及頭炒) 巴豆(二十枚去心漿水煮) 松脂(三分)

上先研二味為粉。次入松脂溶化。攪令勻。更搗一二百杵。作餅熱貼在瘰癧上。藥力盡。別換。以瘥為度。

蝸牛丸 治小兒瘰癧內消。

蝸牛子(一百二十枚活者去殼) 薄荷末(二兩) 丁香末(半兩)

上入乳缽內。同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薄荷湯下五丸。晚再量兒大小加減。

硇砂丸 治小兒瘰癧連綴如梅李核狀。

硇砂 砒霜(各一兩)

上研如粉。用糯米飯為劑。捻如小麥粒大。有患者。即烙破。內一丸。五日一換。後用生肌膏。

麝香散 治小兒瘰癧。

麝香(研一分) 鴿糞(炒三次秤一兩)

上件再同研如粉。每服半錢。酒調下。日三服。早晨晚後各一。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瘰癧結硬令內消方

膩粉(半兩) 雞子(三枚取白用)

上件和調如稀麵糊。以文火炒之。用火箸急攪。勿令黏著銚子。候焦黑色。即住。入上好硃砂半兩。同研如面。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五更與服。良久。腹痛便瀉出病根如棗核之狀。未瘥。即隔日再服之。若已成瘡者。宜用後散貼之。

又方

毒蛇皮(三條) 吳茱萸(半合)

上燒為散。研。以生油調塗之。須用帛子遮藥氣。不得沖眼。切須忌之。

蝸牛散 治小兒瘰癧。

蝸牛殼(一兩) 真牛乳(半升)

上件入銚中。以慢火上熬令乳盡。取蝸牛殼研如粉。入大黃末一分。更研令細。每服以皂莢子仁湯下半錢。大小便中利出惡物即瘥。

又方

用皂莢子四十九粒。用手指入竹筒。安得皂莢子壘在竹筒中。緊塞竹筒口。投在混坑中。浸四十九日。取出。洗淨。曝乾。搗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用白花蛇五兩。以酥塗炙令黃焦色。搗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用白殭蠶炒。搗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頸生瘰癧榆皮敷方

用榆白皮爛搗如泥。封頸上頻易。

治小兒瘰癧鉛丹塗方

用鉛丹三兩。以銚子熬。當有腳如黑灰。取腳不計多少。更研如粉。用面脂調塗。以故帛貼。數拭患處。有惡汗出。拭卻更貼。半月瘥。內消不作瘡。極效。

防風丸 治小兒瘰癧結核寒熱。一名連翹丸。(方見連翹丸)

皂莢刺散 治小兒瘰癧腫硬。

用皂莢刺一斤。於盆中燒。候火盛時。取牛蒡子半升。撒於火中。與皂莢刺都成灰為度。待冷收之。搗羅為散。每服以井花水調下一錢。日三服。三五日內。有惡物下如膠餳狀。下盡即永斷根。

治小兒癧子寒熱

用苦晚苗子煮汁服。亦生搗絞汁服。

治小兒閃癖。頭髮豎黃。瘰癧羸瘦。

杵林檎末。以和醋敷上。

惡核(附論)

夫小兒惡核者。是風熱毒氣與血氣相搏結。成核生頸項邊。又遇風寒所折。遂不消不潰。名為惡核也。

五香散 治小兒風熱。項邊生惡核。寒熱腫痛。一名五香連翹湯。(方見五香連翹湯)

連翹丸(一名防風丸)治小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癧。及心腹脅背裡有堅核。不痛。名為結風氣腫。

連翹 桑白皮(一方用榆白皮) 白頭翁 牡丹皮 防風 黃蘗 桂心 香豉 獨活 秦艽(各一兩) 海藻(半兩)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以上者。以意加之。聖濟方無桂心。

丹參散 治小兒風熱。項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閉。心神煩熱。

丹參(半兩) 露蜂房(微炙一分) 川升麻(半兩) 防風(去蘆半兩) 連翹(半兩) 黃耆(半兩) 川大黃(微炒半兩) 甘草(炙微焦半兩) 牛蒡子(微炒半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三分)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玄參丸 治小兒胸間積毒。風氣不散。連項生惡核。煩熱不已。

玄參(半兩) 漢防己(半兩) 羌活(半兩) 川大黃(微炒一兩) 木香(半兩) 梔子仁(半兩) 赤芍藥(半兩) 連翹(三分) 川升麻(半兩) 牛蒡子(微炒半兩)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升麻散 治小兒項生惡核。壯熱不止。

升麻(半兩) 射干(半兩) 連翹(半兩) 犀角屑(半兩) 川大黃(微炒半兩) 川朴硝(半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忌酒面炙煿。

赤小豆散 治小兒毒風腫。生惡核。令內消。

癭氣(附論)

夫小兒癭氣之狀。頸下皮寬。內結突起。膇膇然。亦漸長大。氣結所成也。小兒啼未止。因以乳飲之。令氣息喘逆。不得消散。故結聚成癭也。

木通散 治小兒癭氣。咽喉腫塞妨悶。

木通(銼) 昆布(洗去鹹味) 乾薑(炮治銼)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半兩) 羚羊角屑 人參(去蘆頭) 海藻(洗去鹹味) 射干 檳榔(以上各一分)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十丸。量大小加減。

陳橘皮丸 治小兒癭氣。咽喉噎塞。

陳橘皮(湯洗去白瓤焙)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 連翹 海藻(洗去鹹味) 商陸(乾者以上各半兩)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羊靨(三枚炙黃) 檳榔(三分)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二三歲以溫水下七丸。兒大者。綿裹一丸。如皂莢子大。不計時候。含咽津。

商陸散 治小兒癭氣。胸膈噎塞咽粗。

商陸(微炙一兩) 昆布(洗去鹹味一兩) 牛蒡子(三分) 射干 木通(銼) 海藻(洗去鹹味) 羚羊角屑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以上各半兩)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木通散 治小兒癭氣。心胸壅悶。咽喉噎塞。

木通 海藻(洗去鹹味) 昆布(洗去鹹味) 松羅 桂心 白蘞(以上各半兩) 蛤蚧(一兩炙微黃) 琥珀(三分)

上羅為散。每服以牛蒡子煎湯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海藻散 治小兒癭氣腫結漸大。

海藻(洗去鹹味) 海帶 海蛤 昆布(去鹹味) 木香(以上各半兩) 金薄(三十片) 羊靨(三枚微炙) 豬靨(三枚微炙)

上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日三四服。

昆布散 治小兒癭氣腫悶。

昆布(洗去鹹味) 黃耆(銼) 麥門冬(去心焙) 川大黃(銼微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以上各半兩) 甘草(炙微赤銼一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分)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半夏散 治小兒癭氣。心胸煩悶。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 海藻(洗去鹹味) 龍膽(去蘆頭) 昆布(去鹹味) 土瓜根 射干 小麥面(以上各一分)

上羅為散。每服以生薑酒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昆布丹 治小兒癭氣不散。

昆布 海藻 草龍膽 甜葶藶(隔紙炒令黑色研各一兩) 檳榔 牽牛子(炒各半兩)

上搗羅細末。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七粒。人參湯下。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癭氣。咽喉噎塞。

昆布(洗去鹹味) 海藻(洗去鹹味) 訶黎勒皮 川大黃(銼微炒以上各半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一分) 木香(各一分)

上羅為散。煉蜜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羚羊角屑 昆布(去鹹味) 桂心 木通(銼以上各半兩) 川大黃(銼微炒一兩)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七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又方

檳榔(一兩) 海藻 昆布(洗去鹹味以上各半兩)

上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羊靨(炙令黃半兩)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 燒銀砂鍋(半兩)

上羅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風瘙癮疹(附論)

夫小兒風瘙癮疹者。由邪風客於腠理。搏於榮衛。遂傳而為熱。熏散肌肉。溢於皮膚。變生癮疹。狀如㾦。乍瘥乍發。癢瘙不時。搔之血出。其癢不已。故名曰風瘙。赤疹者熱。白疹者寒。治法不可不察。

蒴藋浴水 治小兒風瘙疹。

蒴藋 防風 羊桃根 石南葉 秦椒(一方用秦艽) 升麻 苦參 茵芋 芫花(一方用茺蔚) 蒺藜 蛇床子 枳殼(一方用枳實) 礬石(各一兩)

上㕮咀。以漿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內礬。令小兒沸浴之。

治瘡毒及嬰孺風疹。在皮膚不出者。

用景天草生苗葉五大兩。和鹽三大兩。同研。絞取汁。以熱手摩塗之。日再。但是熱毒丹瘡。皆可如此用之。

治大人小兒風瘙癮疹。心煩悶方。

以巴豆二兩。捶破。以水七升。以帛染拭之。

五參散 治小兒肺氣。瘙癢癮疹。癬疥。

人參 紫參 白附子(焙裂各二分) 栝蔞根 天麻(各半兩) 玄參(銼) 丹參(三分) 沙參(銼碎一兩)

上同搗為散。五十日至百日兒。每服一字。二百日至一歲兒。每服一字半。奶汁調下。二歲至三歲。每服半錢。煎金錢薄荷湯下。或棗湯調下。空心午後各一服。如乳母服一錢。溫酒調下。

麝香犀角丹 治癮疹不瘥。甚者如癩。服之神驗。

犀角屑 烏蛇肉(半兩酒浸去皮骨) 天麻 白附子 白殭蠶(各半兩微炒以上各搗為細末次入) 硃砂 麝香 龍腦(各一錢研)

上件都研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金銀薄荷湯下。

防風湯 治小兒癮疹風癢。

防風 白茯苓(去黑皮) 升麻 貝母(去心) 蒺藜子(炒去角) 大黃(銼炒) 甘草(炙銼各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二服之。

澤蘭湯 治丹及癮疹。入腹殺人方。

澤蘭 芎藭 附子 茵芋 藁本 莽草 細辛(各二十銖)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與此藥湯。然後作余治。

麻黃散 治小兒風瘙癮疹。

麻黃(去根節一兩) 川升麻(一兩) 葛根(銼一兩) 射干(一兩) 雞舌香(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石膏(半兩)

上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黃耆湯 治小兒風疹。壯熱心躁。

黃耆(銼) 白蘚皮(銼) 防風(炙去叉各一兩) 枳殼(去瓤麩炒一個) 黃芩(去黑心) 甘草(炙各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量兒大小加減。

防風湯 治小兒癮疹瘡疥。皆宜服之。

防風(一兩) 鼠黏子(一兩) 荊芥穗(一兩) 人參(去蘆一兩) 甘草(炙) 天麻(各半兩)

上搗羅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生薑薄荷各少許。煎五分去滓。溫服。

犀角湯 治小兒風疹。壯熱心躁。

犀角(鎊) 升麻 麥門冬(去心焙) 蒺藜(炒去角) 甘草(炙各一分)

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後溫服。更量兒歲數加減。

茵芋湯 治小兒風瘙癮疹。心膈煩悶。

茵芋 防風 附子 牡蠣 莽草(各半兩)

上細銼和勻。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看冷暖洗浴。一方無茵芋。名莽草湯。各用一兩。

廣濟療小兒疹浴湯方。

柳木空中屑(二升) 蒴藋根(切二升) 鹽(二合) 櫨木(切一升)

上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入鹽。以洗浴頻為之。以瘥止。

竹瀝湯 治小兒壯熱癮疹。已服湯丸不消。宜服。

淡竹瀝(一升三合) 葛根汁(一升五合) 牛黃(豆大三顆研)

上相和。兒服一歲至五歲。一合至三合、五合。再服。以意增減之。

枳實湯 治小兒風疹皮膚腫。

枳實(去瓤炒黃兩片) 芍藥(一兩)

上搗篩。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入清酒半合。更煎三五沸。分溫二服。空心午間晚後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

石南湯 治小兒風疹皮膚腫。

石南葉(一把)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去汗半兩)

上以水二盞。取一盞半。去滓。下硝石、白礬各半兩。攪令消。以綿搵塗於疹處。干即易。

治大人小兒皮膚風熱。身生癮疹。

牛蒡子 浮萍

上等分為末。薄荷煎湯。調二錢服。

治小兒風疹出不止。塗敷方。

景天草(一兩一分即慎火草是也) 鹽(三兩)

上搗細。同絞取汁。以熱手摩塗之。日再。

又方

用白礬熬令汁枯。研為末。酒調。令雞翎掃塗疹上。一方熱酒投化。以馬尾搵酒塗之。

又方 治小兒風瘙癮疹㾦癗。

用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瘡多年不瘥。搗末敷。亦主骨疽及癩疾瘰癧絕妙。一方溫酒調下半錢。

又方 治小兒手足及身腫方。

用小便溫暖漬之良。

又方

用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內湯中。拭病上。隨手消。並治癮疹。又以大戟煎湯淋三五遍。風毒癮疹即消。

又方 治小兒患癮疹入腹。體腫強而舌乾。

用蕪菁子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用蠶砂三升。以水三升。煮去滓。洗之良。亦治丹毒。

又方

用車前子為末。粉之良。

又方

用鹽湯洗了。以蓼子挼敷之。

治癮疹

用白芷針刺燒存性。為末。溫酒調下二錢。又以根葉煮汁洗之。

又方 治風疹。亦治風熱皮膚瘙癢。因而生瘡。

用赤石脂不拘多少。研細。每服二錢。荊芥湯調下。食後。荊芥酒調亦得。如氣實。用蜜水調亦妙。

又方 治瘙癢成瘡者。

用殭蠶炒黃。末。酒調服立瘥。

療丹癮疹。

用酪和鹽熱煮。以手摩之即消。

療五野雞病。小兒患赤疹。

用蝦搗碎敷之。

治大人小兒風疹。

用茱萸一升。以酒五升。煮取一升。帛染拭之。

治腫毒遊風。風疹頭痛。

用芭蕉根井水敷。又治丹毒。煎汁塗之。

土砂散 治小兒風疹進退。腫癢。

用土砂、當歸等分為末。冷酒調下一錢。兼用塗之。又慎火草生薑及鹽同研。搽癢處消。

又方

用石灰水醋調塗。即消。

治小兒風瘙癮疹。心中悶亂。

上川芒硝二兩。以清酒三大盞。煎至二盞。放溫。洗癢處。燥復洗之。癢瘥乃止。避風。

又方

用虎睛摩之即愈。

五香枳實湯 治小兒著風熱。㾦癗堅如麻豆粒。瘡癢。搔之皮剝汁出。或遍身頭面年年常發者。

青木香(九銖) 麝香(六銖) 漏蘆(半兩) 升麻 黃芩 白蘞 雞舌香 熏陸香 沉香 防風 秦艽 麻黃(各一兩) 枳實(一兩半) 大黃(一兩八銖)

上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兒五六歲者。一服四五合。七八歲者。一服六合。十歲至十四五者。加大黃半兩。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之。

枳實丸 治小兒病風瘙癢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㾦癗如麻豆粒。年年喜發。面目虛肥。手足乾枯。毛髮細黃。及肌膚不光澤。鼻氣不利。此則少時熱盛。解體當風。風熱相搏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風疾。

枳實(一兩) 菊花 蛇床子 防風 蒺藜子 白薇 浮萍(各一兩) 天雄 麻黃 漏蘆(各半兩)

上為末。蜜和丸如大豆許。五歲兒。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歲已上者。隨意加之。兒大者。可為散服。

治小兒風疹走帶方。

薑黃 荊芥 黃連 土朱 赤小豆 爛石膏(各等分)

上為末撲之。

二聖散 治癮疹。肌肉青黑。

胡粉(一兩) 苦參(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兼塗患處。

消毒飲 治麻風身或熱或不熱。遍身紅疹。如此者。是麻風。宜硃砂雄黃等分為末。井水調塗。後服藥。

牛蒡子(炒六兩) 荊芥穗(一兩) 防風 甘草(炙) 升麻(各一兩半)

上㕮咀。水煎。食後溫服。

又方

用土硃砂酒服。並搽之。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