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
嬰孩諸瘡腫毒門
赤瘤(附論)
夫小兒身上或一片片赤色如胭脂染。及熱漸引者。此名丹毒。俗謂之瘤。若因熱而得者。色赤。或因風而得者。色白。皆腫而壯熱也。可用一小鈹刀鐮盡去惡血。其毒未入腹者。可療也。
方
升麻散 治小兒心熱煩躁。遍身赤色如胭脂。皮膚上壯熱。
川升麻(半兩) 川大黃(半兩微炒) 犀角屑(一分) 黃芩(一分) 川朴硝(半兩) 梔子仁(一分) 木通(一分) 玄參(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木通散 治小兒身體赤流。片片赤色如胭脂染。毒氣漸引者。
川大黃(半兩炒) 川朴硝(半兩) 梔子仁(一分) 甘草(一分) 川升麻(半兩) 木通(一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大黃散(一名截毒散)治小兒赤流熱如火。
川大黃(半兩生用) 鬱金(半兩) 黃蘗(半兩) 膩粉(半兩) 豬牙皂莢(去皮各半兩)
上搗為散。以生油調塗之。一方。無黃蘗。有芍藥。
又方
護火草汁(三合) 赤地利(末一錢) 膩粉(一錢)
上藥相和。量兒大小。分減服之。良久瀉下血片為效。其滓。敷在赤處亦佳。
治小兒赤流。半身色紅。漸漸展引不止。
川大黃(一兩生用) 赤小豆(半合炒令紫色) 川朴硝(三分)
上羅為末。以雞子清調塗。干則易。
又方
牛膝(一兩去苗) 甘草(半兩生用)
上細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調伏龍肝末塗之。效驗。
又方
李子油(三兩) 硃砂(一分末)
上藥調如膏。塗之。
又方
用醬汁塗之。
又方
用摩蘿汁塗赤處。隨手便瘥。
又方
用蕎麥麵以醋調塗之。不過三兩上。瘥。
又方
用胡荽汁塗之。
又方
用白礬一兩。以水煮。冷熱得所。洗之。
又方
用燒粉家洗甕水塗之。
又方
用紅藍花末。以醋調塗之。
又方
用蕓薹葉搗爛塗之。
又方
用砒霜不限多少。細研。於硯中著水。入霜。以墨濃研。用筆點塗之。良久。以冷水洗。後更塗。以瘥為度。
又方
用栝蔞根搗末。以醋調塗之。干即再塗。
又方
用糯米水研如粥。塗。干再塗。
又方
用粟粉炒令黑。以唾調塗之。
朱流朱風 針刺流頭出血。(點麻油刺用)
朴硝 赤小豆 大黃 薄荷 側柏
上為末。水調苦菜汁刷赤處周匝。仍服羌活散、柴胡湯。並加荊芥、防風、蟬蛻。仍審虛實用藥可也。
身有赤處(附論)
夫小兒因汗為風邪毒氣所傷。與血氣相搏。熱氣蒸發於外。其肉色赤。而壯熱是也。
方
丹參散 治小兒身上有赤。引於頰上或口傍、眼下。赤如胭脂四上皮即皺剝。漸漸引多。此是心熱血凝所為。其治法宜以小刀子。鋒頭鐮破令血出。後宜服此藥。
丹參(一分) 黃芩(一分) 麻黃(半兩去根節) 葛根(一分) 枳殼(一分麩炒微黃) 犀角屑(一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十片。竹茹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麥門冬散 治小兒身上有赤煩熱。
麥門冬(半兩去心) 蘆根(半兩銼) 葛根(半兩銼) 犀角屑(半兩) 漏蘆(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十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鉛霜散 治小兒身上有赤瘀腫。或如火丹。煩渴。渾身赤引壯熱。
鉛霜(半兩) 綠豆粉(半兩)
上細研為散。以蕓薹菜汁調塗之。
又方
伏龍肝(半兩) 亂髮(二兩燒灰)
上細研為散。以水調塗赤處。效。一方以膏和敷之。
又方
用桃仁湯浸去皮。研令爛。以面脂和塗。
又方
用黃蒿穗。以水濃煎湯。入鹽少許。溫溫洗之。
又方
用白礬細研。以生油調塗之。
又方
用芭蕉根搗絞汁塗之。
又方
用水中苔搗末。以水調塗之。
又方
用川芒硝以水研塗之。
又方 治小兒身有赤腫起者。
用熬米粉令黑。以唾和敷之。
熛瘡(附論)
夫小兒熛瘡者。由風熱毒之氣所傷。客於皮膚。生熛漿而潰成瘡。故名熛瘡也。
方
梔子膏 治小兒熛瘡。
梔子仁 川升麻 犀角屑(各半兩) 蛇銜草(三分) 藍葉(一兩) 生地黃(一兩) 黃芩(半兩) 川大黃(一兩)
上細銼。以豬脂一片。同放鍋內。以微火煎。令藥色變。濾去。以磁盒盛。候冷塗之。
水銀膏 治小兒熛瘡。
水銀(一兩) 膩粉(一分與水銀於手掌中以津研如泥) 松脂(一兩) 土蜂房(一兩) 黃蘗(一兩) 川大黃(一兩生用)
上搗羅為末。以煉成豬脂一斤。與藥末同入鐺中。慢熬。令稀稠得所。將水銀、膩粉入膏中。攪令勻。膏成。以磁合盛。候冷塗之。不過三五上瘥。
硃砂膏 治小兒頭上熛漿起如釘蓋。一兩日後。皮面及胸背生瘡。
硃砂(半兩) 胡粉(二兩) 水銀(半兩)
上點少水。都研令水銀星盡。以臘月豬脂三兩。入銚子內。慢火上熔化。去滓。入硃砂等攪成膏。以磁合盛。候冷塗之瘥。
治小兒卒得熛瘡赤爛。
用牛糞燒灰。細研。敷瘡上。日三用之。
治小兒瘡初起熛漿似火瘡。名曰熛瘡。亦名爛瘡。
用桃仁熟搗。以面脂和敷之。亦治遍身赤腫起。
又方
用馬骨燒灰敷之。
治小兒卒得熛瘡爛瘡。
用鐵煅淬水中二七遍。以浴兒二三遍。起作熛漿瘡。
生地黃膏 治小兒熛漿瘡。毒氣發於遍體者。
生地黃 川升麻 藍葉 梔子仁 川大黃(各一兩)
上細銼。以豬脂八兩。同於鍋內以慢火煎令藥色變。濾去滓。以磁合盛。候冷。每用少許。塗患處。
疥(附論)
夫小兒瘡疥。率因於蟯蟲變化而生。小兒多此疾。仍喜生於手足指縫間。浸淫遍體。近暖及衣服過厚。則癢悶不任。搔之。黃汁出。疼痛不止。蓋由風熱客於脾肺。散於肌肉。熏發皮膚使然(有人來買苦參。欲治疥。不識藥性緩急。但問人參可治。濃煎碗服之。須臾大吐涎一盆。三二日。疥即痂矣)。
方
苦參丸 治小兒風熱。肺疳。皮膚生疥。鼻內瘡癢。
苦參(四兩以酒三升熬成膏) 胡黃連(二分) 楝實(去皮炒) 蕪荑(炒) 蜣螂(去足翅炙) 木香(各二兩)
上搗羅六味為末。入苦參膏內。和搗。如硬。入蜜少許。和丸如麻子。一二歲兒。每服五丸。食後溫水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瘡疥體熱。
黃連(去須為末) 糯米粉(各二兩) 水銀(一兩研) 胡粉(炒一兩半) 吳茱萸(湯浸炒為末) 赤小豆(為末各一分)
上先以水銀和津於手中研如泥。次以豬脂四兩。入磁器內。慢火化。去滓。下五味藥末。攪勻成膏。先洗瘡。拭乾塗之。
雄黃膏 療小兒瘡疥瘙癢。搔之成瘡。膿不止。宜用膏。拭乾塗之。
雄黃(研) 雌黃(各一兩) 烏頭(一枚) 松脂 亂髮(各一雞子大許) 豬脂(一斤)
上件藥。除雄黃、雌黃外。以煉成豬脂一斤。於鐺中煎出油。下烏頭、松脂、亂髮等。候烏頭色黑。亂髮消盡。膏成。綿濾去滓。入雄黃、雌黃。攪令勻。盛於不津器中。候冷。塗瘡上。日三用之。
黃蘗散 治小兒疥。身上熱瘡並治之。
黃蘗(一兩炙) 黃連(一兩去須) 赤小豆(一兩) 臭黃(一兩) 水銀(半兩) 硫黃(一分水銀結為砂子)
上搗羅為末。與臭黃、水銀砂子同研令細。用生油調。日三塗之。效。一方無硫黃。名三黃散。
黃連散 治小兒瘡疥體熱。
黃連(去須) 黃蘗(去粗皮炙) 秫米(炒各一兩) 赤小豆 膩粉(研各一分)
上搗研為散。油塗舊帛上。先洗去瘡痂。封之。
蛇床子散 治小兒瘡疥瘙癢不止。
蛇床子 茱萸(湯浸焙炒) 硫黃(研) 蕪荑仁(研各一分) 膩粉(少許研)
上搗研為細末。用油一合。入蔥一莖。同煎。候蔥黃色。停冷。調藥塗之。硫黃同研。
黃連散 治小兒疥。遍身皆有。疼癢不止。
黃連(二兩去須) 胡粉 吳茱萸(一兩) 赤小豆(一百粒) 水銀(二兩與胡粉點少水同研令星盡)
上除胡粉、水銀外。搗羅為末。入胡粉、水銀同研。令勻。以臘月豬脂和塗之。亦治瘑瘡。
苦參湯 治小兒疥及諸瘡。洗浴。
苦參 丹參 苦楝根(各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蒴藋根(三兩)
上細銼。和勻。以水一斗。煎至五升。濾去滓。於密室中洗浴兒。以故帛拭乾。即塗前膏。
臭黃膏 治小兒胎中受風。長後身體生疥。瘙癢不止。
臭黃(二分) 硫黃(一分) 蔥白(一莖細切)
上研細。用清油一兩。入鍋子內。熬令熱。下少許臘及蔥白。次下硫黃、臭黃。攪令勻。膏成。以磁閤中盛。漸漸塗之。
治小兒疥。癢不止方。
硫黃(二兩) 白礬灰(四兩)
上細研為散。以烏麻油調如稀麵糊。炙令熱。薄塗。摩之。
治小兒疥瘡。
用亂髮灰以豬膏和塗之。
治小兒疥。癢痛不可忍。
硝石(一兩)
上細研為散。以生油調如膏。每用時。先以故帛拭乾。塗之。
又方
用羊蹄根搗末。以豬脂和塗之。
又方
用硫黃細研。以醋調敷之。
治小兒疥。
用燒竹葉為灰。雞子白和敷之。日三次。亦治疥瘡。
又方
用臭酥、胡粉敷之。
治小兒頭面瘡疥
用麻子五升。為末。以水和絞取汁。與蜜和敷之。若得白犬膽敷。更佳。
治小兒去瘡疥、鬼疰、驚癇
用虎骨煮汁浴。
治小兒壯熱。一切瘡疥。皮膚瘙癢。
用梓白皮煎湯洗之。梓白皮有數般。惟楸梓佳。余不堪。
治小兒瘡疥
以繭子蛹汁為湯。浴之。故能殺蟲。
治小兒瘡疥
以枕村煮湯。浸洗之。良。
癬(附論)
夫小兒體有風熱。脾肺不利。或濕邪搏於皮膚。壅滯血氣。皮膚頑厚。則變諸癬。或長或圓。漸漸長大。得寒則稍減。暖則癢悶。搔之即黃汁出。又或在面上皮如甲錯乾燥。謂之奶癬。此由飲乳乳汁漬著乃生。復以乳汁洗之。即瘥。
方
雌黃膏 治小兒瘑癬風癢。不計乾濕。瘙癢不絕。
雌黃(研) 黃連(去須) 莽草 蛇床子(炒) 黃蘗(去粗皮炙) 苦參 蕪荑(炒各半兩) 藜蘆 硝石(研各一分) 松脂(二兩半)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一兩)
上除雌黃、松脂、杏仁外。搗羅為末。取臘月豬脂入鐺中。煎令沸。下杏仁。次下諸藥末。攪勻。凝為膏。每用。先以醋泔洗拭乾。塗之。一方。於故帛上貼。日二換之。
雄黃膏 治小兒癬。久不瘥。
雄黃(細研) 多年薤根 白礬 藜蘆(去蘆頭) 瓜蒂 胡粉(各一分) 水銀(三分與胡粉點少水同研令星盡)
上搗羅為末。入胡粉、水銀同研。用豬脂調為膏。輕擦塗之。
附子散 治小兒濕癬。
附子(生用去皮臍) 雄黃(研) 白礬(燒灰研) 吳茱萸(湯浸炒各一兩) 米粉(半兩)
上搗研羅為散。每日三次。用綿搵撲之。
白礬膏 治小兒癬痛不止。
白礬灰 硫黃 膩粉(各一錢) 綠礬(半兩) 川大黃(一分末)
上藥同研為末。以米醋一升。熬如黑餳。收於磁器中。旋取塗之。妙。
金華散 治小兒一切乾濕瘡癬、疳瘡等。
黃蘗(末) 黃連(各半兩為細末) 黃丹(一兩水飛) 輕粉(一錢) 麝香(一字研)
上用研勻。先以溫水洗。後貼之。如干癬瘡。用臘月豬脂和敷。如無。用麻油亦可。
桑螵蛸散 治小兒一切瘡癬。癢痛不止。
桑螵蛸(十枚燒存性二分) 膩粉(一錢) 麝香(半錢)
上研為散。生油角調。翎掃。候乾。有裂處。再掃。
青金散 治小兒濕癬浸淫瘡。
白膠香(二兩研) 蛤粉(半兩) 青黛(二錢半)
上研勻為細末。干糝瘡上。
治小兒癬雜瘡。
白膠香 黃蘗 輕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羊骨髓調塗癬上。
桃紅散 治小兒奶癬瘡。
明礬(煅二兩) 嫩松香(四兩末) 黃丹(二兩煅)
上為末。用燭油調敷之。
雄黃散 治小兒乾濕癬。
雄黃 麝香(各一分)
上細研為散。山甲煎油調塗之。干再上。
治小兒癬不計乾濕。瘙癢不絕。
羊蹄根(一兩) 干筍(一兩燒灰)
上為末。以麻油調塗之。
治小兒久癬
獨蓄根(去土一把) 附子(二枚去皮臍生用)
上搗令爛。以好酒和塗之。每塗藥時。先以皂莢湯淨洗。拭乾後用藥。日二塗之。
治小兒乾癬方
水銀(半兩) 胡粉(一兩)
上二件藥點少水。同研。令星子盡。以雞冠血和塗之。
治小兒諸瘡及瘙癢
用羊蹄根取汁。以蜜和勻。先刮瘡四邊。以藥塗之。半日許拭去。更以陳米醋和羊蹄根滓敷瘡上。
又方
用槐白皮五兩。銼。以水一升。煎三五沸。候冷數洗之。
治小兒乾濕癬
用乾蟾燒灰。細研。以豬脂和塗之。
治小兒癬。久不瘥。
黃礬(一兩燒灰)
上細研。每用。先以水淨洗。拭乾塗之。
又方
用薤根以醋搗和塗之。
又方
用醬瓣、雀糞相和。研塗之。
又方
用楮樹白汁塗之。
治癬瘡內有蟲。癢不可忍。兼治濕癬。
蛇床子(一味碾為細末)
上以滓泡湯洗。拿令破。次用臘月豬脂和。敷患處。一日二次用。一方。先煎韭菜湯洗。
炙甲散(一名前甲散)治眉叢中生瘡。名曰煉銀癬。
用川山甲前膊鱗。炙焦為末。清油輕粉和敷。
治小兒濕癬
用桃樹青皮為末。和醋敷上。日二。
又方
用枸杞根搗作末。和臘月豬脂敷之。
又方
用煎馬尿以洗之。甚妙。效。
又方
上揩破。以牛鼻上津敷之。
治癬及室女花癬。小兒奶癬。
用韭菜根汁。先搽破。次塗之。
治襁褓小兒。面上生奶癬
用白膠香碾為極細末。酸漿水調敷。一日兩上。
治小兒奶癬瘡
用燒狗屎灰和豬脂塗之。
摩風膏 治小兒遍身疥癬癢。
苦參 瀝青 蕪荑(炒) 黃臘(各一錢) 巴豆(五粒去殼) 輕粉(五分) 真麻油(半兩) 蠍(二個)
上同油煎至巴豆焦。濾去所煎物。入輕粉和勻。敷疥切效。
黃連膏 治小兒癬疥赤腫。及濕癬久不瘥。
黃連(去須) 黃蘗(去粗皮炙) 蛇床子(炒) 䕡茹 礬石(炙微別研) 水銀(手掌內唾研如泥入膏中各一兩)
上搗羅前四味為末。以臘月豬脂四兩。同入銚子內。煎四五沸。下礬石末。又煎三兩沸。取下。良久下水銀。攪如稀泥。候冷。先以清泔皂莢湯洗。拭乾。以火炙癢塗之。日三。
芍藥散 治小兒奶疥癬癩。
赤芍藥 黃連 蛇床子
上為末。入輕粉半錢。麻油調塗。洗破立效。忌動風物。
羊蹄散 治小兒頑癬久不瘥。
羊蹄根(四兩銼) 白礬(半兩)
上爛研末。入醋小半盞塗。不住手塗之。候覺癬癢至痛即止。至隔日去浴。不過三兩次愈。
絳玉散 治小兒頭上並身上疳癬。時復癢痛。皮膚破爛。濕潤不可。
黃丹(炒紅二兩) 綠豆粉(炒黃二兩)
上為細末。雞羽清油調掃於瘡上。後摻聖金散。大有神效。
聖金散
石膏(一兩) 黃芩(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不以多少。乾摻在瘡上。復以絳玉散摻。神效。
月蝕瘡(附論)
夫小兒耳鼻口間生瘡者。世謂之月蝕瘡。其瘡隨月生死。因以為名也。世云。小兒見月初生。以手指指之。則令耳下生瘡。故呼為月蝕瘡也。
凡日月蝕時。忌食飲。腹中生䘌蟲及房室。生子不具足。必患月蝕瘡。亦不得與兒乳。日月生後乃不忌。令人口臭。齒齦宣露。常有血出。舌上生瘡者。皆由犯此所致耳。日月蝕時。須救不救。出行逢暴雨。其救月杖須收取。治䘌之神藥。患此者。以之救療。
方
水銀膏 治小兒月蝕瘡。生在兩耳上。出膿水不止。
水銀(二兩) 胡粉(一兩點少水與水銀同研令星盡) 黃連(二兩去須搗羅為末) 松脂(一兩)
上入乳缽內。研令勻。以粉瘡。若干。用煉成豬脂和如膏。每用先以鹽湯洗瘡。令淨。拭乾。然後塗之。
治月蝕惡瘡 硫黃 䕡茹 斑蟊
上治下篩。敷瘡上。乾者。以獖脂和敷之。日三夜一。
又方
地榆根 薔薇根 吳茱萸根(各三兩)
上治下篩。以鹽湯洗瘡。敷之。日三。
白礬散 治瘡生於兩耳鼻口間。時瘥時發。乃是濕搏血氣之所生也。世謂之月蝕瘡。隨月生死。因以為名。世云。小兒見月初生。以手指指之。則令耳下生瘡。
白礬 蛇床子(各一兩) 黃連(半兩)
上為細末。乾摻瘡上。水停塗亦得。一方加黃柏三錢。
薔薇散 治小兒月蝕瘡。
薔薇根(一兩細銼) 地榆根(銼) 虎頭骨(各半兩)
上搗羅細末。每用一字。先以溫鹽湯淨洗。拭乾敷之。
治月蝕瘡久不瘥
乾蟾(一枚五月五日者燒灰) 硫黃(一兩細研) 白礬(二兩燒令汁盡)
上細研為末。用敷瘡上。
治小兒月蝕瘡
蜻蜓(一枚) 母豬蹄甲(一枚) 救月杖(一合)
上燒為灰。研為散。以蜜水和塗。
治小兒耳邊鼻下赤爛。濕癢。名月蝕疳瘡。
黃丹(煅令赤色一錢) 綠豆粉(一錢) 白礬(一錢飛過)
上研細。干敷瘡上。唾調亦可。
治小兒月蝕瘡立效方
敗鼓皮(一兩燒灰) 蝦蟆(一枚燒灰)
上細研為散。煉成豬脂和如膏。塗之即瘥。
治小兒疽極。月初即生。常有黃水出。
上用酢和油煎令如粥。及熱敷之。二日一易。欲重敷。則以皂莢湯洗瘡。乃敷之為妙。
治小兒月蝕瘡。隨月生死。
上以胡粉如酥敷之。五日瘥。又方。以水和塗之。
治月蝕九竅。皆有瘡者。耳後或耳下。或鼻內生瘡是也。
上燒蚯蚓屎末和豬脂膏敷之。清油亦可。
治小兒初得月蝕瘡
用五月蝦蟆燒杵末。豬脂和敷之。
療月蝕瘡。
用虎頭骨二兩。杵碎。同豬脂一斤熬令骨黃。取瘡塗上。
治小兒初生月蝕瘡及惡瘡
用蛇蛻皮燒灰為末。和豬脂敷上。
治小兒月蝕瘡
用小麥糵搗羅為末。敷之。
又方
用黃連為末敷之。
又方
用胡粉和土等分。研如粉敷之(上用東方壁土)。
又方
用敗鼓皮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敷之。
治月蝕瘡。
用蟾酥燒灰為末。豬脂和敷之。
又方 治瘡發。
用桃仁搗和蕎麥敷。砂糖拂之。
熱瘡(附論)
夫小兒熱瘡者。是諸陽氣在表。陽氣盛則表熱。小兒解脫。腠理開。則為風邪所客。風熱相搏。留於皮膚。則生瘡。初作癛漿黃汁出。風多則癢。熱多則痛。血氣乘之。則多膿血。故名熱瘡也。
方
黃芩膏 治小兒熱瘡黃膿出。
黃芩(一兩半) 黃蘗(三兩) 梔子仁(三分) 黃連(三分去須) 竹葉(二兩) 生地黃(二兩半) 胡粉(三分) 川大黃(一兩) 水銀(一兩入水少許與胡粉同研令星盡)
上除水銀、胡粉外。並銼如豆大。以新綿裹。用豬脂一斤半。入鐺內。於慢火上煎十餘沸。候藥色紫。去綿。以布絞取汁。候凝。下水銀、胡粉。以柳木箆攪令勻。膏成。以磁合盛。日夜三四度塗之。
黃芩散 治小兒熱瘡生於身體。
黃芩(三分) 川升麻(一兩) 石膏(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玄參(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令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梔子膏 治小兒熱毒瘡。
梔子仁(一兩) 川升麻(一兩) 犀角屑(三分) 蛇銜草(一兩) 藍葉(切五合) 生地黃(二兩) 黃芩(一兩)
上細銼。以豬脂一斤半。同入鐺中。於微火上煎令十餘沸。濾去滓。膏成。於磁閤中盛。塗於故帛上貼之。
水銀膏 治小兒熱瘡。
水銀 胡粉 松脂(各三兩)
上以豬脂四升。煎松脂水氣盡。下二物。攪令勻。不見水銀。以敷之。
枳殼散 治小兒身上生熱瘡。心燥皮膚焮痛。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連(半兩去須)
上羅散。每服以蜜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熱瘡黃膿出
黃蘗(一兩銼) 白礬(一兩燒令汁盡)
上羅為散。敷於瘡上。日三用之。
又方
黃連(半兩去須為末) 膩粉(一分)
上研令勻。以甜菜汁和塗於瘡上。日三用之。
又方 治小兒熱瘡黃膿出。及治惡瘡。
用豆豉炒乾。搗末敷之。
又方
用伏龍肝搗末。用雞子白和塗之。
雞子膏 治孺子熱瘡。
以亂髮一團。梨許大。雞子黃煮熟。二物相和。於銚子內炭火上熬。初甚干。少頃發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磁盞中。以液盡為度。取此液敷熱瘡上。即以苦參粉之。劉禹錫云。予在朗州生一子。在於蓐中便有熱瘡。出臀腿間。初生以他藥敷無益。日加劇。蔓延半身。壯候至重。晝夜啼號。不乳不睡。予閱本草見發髲云。合雞子黃煎之。消為水。治小兒驚熱。注云。今俗中嫗母為小兒作雞子煎。用發雜熬。久得汁。令小兒服。去痰熱。治百病。凡用發皆取梳頭亂者。又檢雞子云。治火瘡。因而用之。果驗。已後用之。無不瘥。
治小兒熱瘡。身頭熱煩。蝕瘡。
以梓白皮作湯浴之。並封敷。
臍中瘡(附論)
夫小兒臍瘡者。由初生斷臍。洗浴不即拭乾。濕氣在臍中。因解脫遇風。風濕相搏。故臍瘡久不瘥也。臍瘡不瘥。風氣入傷經脈。則變為癇也。
方
治小兒臍瘡
黃蘗(一兩) 釜底黑煤(三分) 亂髮灰(一分)
上先搗黃蘗為末。入二味。合研令勻。以敷臍中。
治小兒臍赤腫
杏仁(半兩) 豬頰車髓(十八銖)
上先研杏仁如脂。和髓敷臍上腫處。
治小兒臍瘡久不瘥
干蝦蟆(一兩燒灰) 白礬(一分燒灰)
上合研令細。以敷臍上。
又方
黃連(半兩為末) 胡粉(半兩)
上合研令細。以敷臍中。
治小兒臍中生瘡
用桑汁敷乳上。便飲之。
又方
用飲羖羊乳及血。
治小兒風臍。遂作惡瘡。歷年不瘥。
用東壁上土敷之。大佳。若汁不止。燒蒼耳子粉敷之。
又方
用干蠐螬蟲末粉之。不過三四度瘥。
治小兒臍不合
用車轄脂燒灰。日一敷之。
又方
用燒蜂房灰為末。敷之。
治小兒臍中生瘡
用燒甑帶灰。和膏敷之。
白石脂散 治小兒臍汁出不止。兼赤腫。
用白石脂研熬令微暖。以粉臍瘡。日三四度。
治小兒臍風瘡久不瘥
用馬齒莧葉燒末敷之。
治小兒瘡久不瘥
用龍骨燒灰細研敷之。
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並赤腫。
用礬燒灰細研敷之。
治小兒臍腫
用桂心炙令熱。熨之。日可四五度。
治小兒臍瘡久不瘥
用蝦蟆一枚。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用香豉炒令焦。搗羅為末。敷之。
又方
用伏龍肝細研敷之。
治小兒臍瘡不合
以黃蘗末塗之。
凍爛瘡(附論)
夫小兒肌肉柔脆。外邪易侵。故風寒搏於肌肉。凝於氣血。則致皴裂而生瘡。或癢或痛。其狀焮腫破出血汁。在兩耳或手足間。故謂之凍爛瘡。
方
柏葉膏 治小兒凍爛瘡。手足指欲墮。及耳欲落。
柏葉(炙乾為末三兩) 麻油(三兩) 頭髮(一團如雞子大) 鹽(研一分) 乳香(研半錢) 蠟(半兩)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別研如膏)
上先煎油蠟沸。即下諸藥。以發消為度。攪勻。貯磁器中。每用。先以小便洗瘡。綿纏手指。挹干。厚塗膏。即以軟帛裹之。如腳指相淹處。尤須多用膏裹帛紗厚以綿裹。勿令寒氣得入。每兩日一洗瘡。換藥。稍愈後。三四日一換。
治小兒手足被凍皹裂欲脫方。
川椒 芎藭(各半兩) 白芷(一分) 防風(一分) 乾薑(一分)
上搗碎。以水一大盞。煎令濃。去滓。稍熱數用塗之。
白蘞湯 小兒冬日乳母不慎調適。為寒氣傷於皮膚。搏於血。令焮腫生瘡。俗呼為煉瘡。或偏發耳上及手足是也。一名白蘞散。一名黃蘗膏。
白蘞(二兩) 白芨(半兩) 生麻油(一兩生搗爛)
上將白蘞、白芨同搗羅為散。與油同研勻。更入炊萊菔一枚。爛。以酒調如糊。先以童子小便洗手後。塗手上。一方有黃蘗。
蜀椒散 治小兒冷。手皴折痛。及腳瘃腫硬。宜用淋蘸方。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去汗) 鹽(各二兩)
上以清酒五升。煎至二升。數蘸之。其藥可五六日用。
附子散 治小兒冷。足爛瘡。
附子(生搗二枚) 乾薑(炮二兩)
上搗羅為散。入綿中裝襪。如有瘡膿。即調臘月豬脂塗之。
小麥湯 治小兒冷。腳或癢或痛。成瘡。
小麥(半升) 稻草(三握銼)
上用醋一升。水二升。同煎至二升。去滓。放溫。洗足。夜間頻洗之效。
白蘞散 治凍耳成瘡。或癢或痛。一名黃蘗散。
黃蘗 白蘞(各半兩)
上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清油調塗。
獖豬膏 治小兒凍耳。並手面皴痛。
用獖豬一具。研如膏。入漿水少許。候稀稠得所。先用童子小便洗手面後。以匙抄少許。勻塗手面上。一方以熱油浸一宿。洗之。
藺花散 治凍瘡久不瘥。
用馬藺花子為末。煎湯。帶渫淋洗。
生附散 治腳凍爛成瘡。
用生附子半個。去皮臍為末。面水調貼之。立愈。
治小兒凍瘡
用雄雀兒腦髓塗之。立瘥。
治小兒指凍傷。皸裂腫痛欲墮方。
馬糞(十枚)
上以水三升。煮令沸。看冷暖浸之。冷即再暖用之。半日當愈。
治小兒入水。手足皴裂。腫痛血出。
用生胡麻搗爛塗之。
又方
用棗煮取肉。研細敷之。一宿後。用甘草湯洗。即瘥。
又方
用豬脂。日三二度塗之。
陰瘡(附論)
夫小兒下焦有熱。則熱氣衝陰。陰頭或腫。便溺不得。乃至生瘡。俗云尿灰火所為也。
方
粉連散(一名胡連散)治小兒陰腫生瘡。
胡黃連 胡粉(各半兩) 白礬(一錢煅)
上為末。生油塗調。一方用蛤粉三錢。川烏頭一錢為末。以水調塗。一兩日即瘥。
治小兒陰瘡及腫。
黃連(去須) 胡粉(各半兩)
上等分。以香脂油和敷之。一方以面脂調塗。
又方
白礬灰(一分) 胡粉(一分微炒)
上同研令勻細。用槐枝煎汁調塗兒陰囊上。
治小兒陰瘡。
用人屎燒灰敷之瘥。
又方
用狼牙草濃煎汁洗之。
又方
用狗屎燒灰敷之。用狗骨亦得。
又方
用豬屎五升。水煮沸。布裹安腫上。
治小兒陰瘡不瘥。
貓兒骨(燒灰)
上細研。水調敷之。
又方
用狼骨濃煎汁洗之。
又方
用狐陰莖炙微黃。搗羅為末。以水調敷之。
又方
用蔓青根搗研敷之。
又方
用馬骨燒灰。研如粉敷之。
又方
用雄雀糞。以陳漿汁敷之。
治小兒股間連陰囊生瘡。汁出。先癢後痛。愈後復發。以火炙瘡。抓去痂令乾。
上以蜂蜜敷卻。搜面作燒餅。炙熱。以餳糖塗在餅上。乘熱熨之。冷則再炙再熨。三度即瘥。
治小兒陰囊上瘡
罌粟殼 蚯蚓糞(蔥地內者好) 淡豆豉(各等分) 又用生地黃、薄菏同研勻。敷之。一二次即愈。
治小兒陰莖上瘡
大柏皮 白藥 滑石(各等分)
上為末敷之。
又方 蜂蜜 槐花(等分) 輕粉(少許)
上研敷之。
治女子陰門瘡
桃仁(炒) 杏仁(炒等分)
上件搗爛。敷陰門即效。有葉但採二葉。炙用。
治小兒㿉卵腫
以狐肉煮汁。任食之良。
治小兒陰囊忽虛熱腫痛
用蚯蚓屎。以生甘草汁調。輕輕塗之。
惡瘡(附論)
夫小兒氣血純陽。肌肉柔脆。風熱邪毒。易以致傷。若榮氣不從。逆於肉理。結成悍毒。疼痛腫焮非常。故名惡瘡。其候或癢、或痛、或赤。根隱肉硬。不作膿。或穿穴作膿。久不得瘥。治法隨內外證療之。則瘡可愈。
方
神水膏 治小兒惡瘡。
密陀僧(半兩細研) 栝蔞根(半兩) 靛花(半兩) 丁香(半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 麝香(半分細研) 莨菪子(半合水淘去浮者) 皂莢(一挺去皮子) 防風(半兩去苗) 硃砂(半分細研) 土花硝(一分) 沙參(半分去蘆頭) 芎藭(半分) 龍骨(半分) 檳榔(半分) 桂心(半分) 清麻油(一升) 黃蠟(二兩)
上羅為末。先以油入鐺中。下諸藥末。以慢火煎三兩沸後。下黃蠟令消。次下麝香。攪勻膏成。以磁閤中盛。但小兒瘡不識者。塗於故帛上。貼之。不過三五上。去除根本。
雄黃散 治小兒惡瘡人不識者。
雄黃(半兩細研) 赤小豆(半兩) 胡粉(半兩研入) 吳茱萸(半兩生用) 黃連(半兩去須) 黃蘗(半兩銼) 乾薑(半兩生用) 蛇床子(半兩) 膩粉(半兩研入)
上羅為末。以生油旋調如面脂。塗於瘡上。每用。先以槐枝湯洗瘡令淨。拭乾。然後敷藥。
䕡茹散 治小兒惡瘡久不瘥。
䕡茹(一兩) 桑螵蛸(一兩) 地龍(一兩) 乳香(一兩) 黃丹(一兩) 黃蘗(一兩銼細) 麝香(細研) 糯米粉 膩粉(各一分)
上羅為散。每使以井水和砂糖調藥敷之。
大黃湯 治小兒惡瘡洗方。
大黃(生銼) 黃連(去須) 黃芩(去黑心) 澤蘭 白礬(枯) 石南(各一兩) 戎鹽(一分) 蛇床子(炒三分)
上粗搗篩。每以二兩。用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適寒溫。以綿絮內湯中蘸洗之。日三。
走馬膏 治小兒諸般惡瘡。及軟癤未穴作膿。攻刺疼痛不可忍。
坐挐(一兩) 黃蘗(一兩銼) 甘草(半兩) 木鱉子(半兩) 白狗糞(半兩) 綠豆(一兩) 石榴皮(一兩)
上羅為末。每使取牛蒡根搗取自然汗調藥末。塗於瘡癤上。三換之。如已破。即不用貼此藥。
茵芋湯 治小兒惡瘡浴方。
茵芋(一兩) 甘草(銼) 苦參(各三兩) 細辛(去苗葉) 黃連(去須各二兩) 蕤仁(二十枚去皮)
上粗搗篩。每以三兩。用水五升。浸汁。煮取三升。去滓。浴兒。逐日用之。
甘草散 治小兒惡瘡。遍身如麻豆。包裹膿汁。乍痛乍癢。亦治王爛瘡。
甘草(銼生用) 芍藥 黃芩(去黑心) 白蘞(銼) 黃連(去須) 黃蘗(去粗皮各半兩)
上搗羅為細散。用蜜和塗於瘡上。日再。亦可湯浴之。
雄黃膏 治小兒惡瘡久不瘥。並瘻瘡及疥癬等。並治之。
雄黃(一兩研細) 䕡茹(一兩) 蛇床子(一兩) 礬石(一兩銼搗為末) 水銀(半兩於手掌內以津研如泥)
上羅為末。與水銀相和。以臘月豬脂同研如膏。於磁盒中盛。每用。先以泔清洗瘡令淨。拭乾後。塗瘡上。仍以黃蘗末用綿搵撲之。令不汙衣。日三兩度用之。
黃連散 治小兒惡瘡。焮腫疼痛。
黃連(末一兩) 硫黃(一分細末) 膩粉(一分) 松脂(一兩) 臘月豬脂(一兩)
上先取豬脂入銚子內。以慢火煎令化。去滓。次下松脂。候溶。次下黃連等末。以柳木箆子不住手攪勻。候膏成。以磁盒盛。塗於瘡上。日用之。
黃粉膏 治小兒頭上惡瘡。
胡粉 黃連末(各一兩) 赤小豆(十四粒和黃連) 糯米(二十二粒研) 水銀(三分)
上先將水銀於手掌中唾研後。卻以麻油調藥。入水銀和塗瘡上。
鉛丹膏 治小兒惡瘡。
鉛丹(十兩) 風化石灰 豬脂(各一斤)
上將二味同研。以豬脂攪作餅子。燒通赤。如此五度。藥成。搗羅為末。濕瘡干貼。如干瘡即作膏。用豬脂調紙上貼。
胡粉散 治小兒惡瘡。人所不能知者。
胡粉(炒令黃色五兩) 黃連(去須) 黃蘗(去粗皮銼各三兩)
上搗羅二味為散。與胡粉相和一處。研勻。敷瘡上。日再。立驗。
集驗黃連胡粉膏 治小兒惡瘡。
又方
膩粉(三分) 黃連(去須三分) 蛇床子(二分)
上搗為散。每使時先用溫鹽湯洗瘡令淨。拭乾。以生油塗調之。不過三五上。永瘥。
治小兒諸般惡瘡
土藜蘆(取皮焙乾為末別研入) 不夾石雄黃 輕粉 水粉 蚌粉(等分)
上和勻。先用鯽魚一斤。入真清油內煎。候熱。去魚。以油攤冷。塗藥敷瘡。三日後。以蔥湯遍身洗浴。所穿衣服。並脫去淨去。乳母忌油膩、肥汁、燒酒、煎炙及熱物等。立效。癬瘡用真米醋調。立效。
治惡瘡久不瘥。
五倍子 海螵蛸(等分為末) 加白膠香
上先煎蔥椒湯洗。次摻患處。即成黶子。仍服四順飲。忌毒物。
治身面卒生諸惡瘡。
胡粉(一兩) 水銀(一兩) 黃連(去須為末一兩)
上為末。敷之。瘡干則和豬膏敷之。一方用蜜調敷瘥。
又方
用蛇蛻皮燒灰豬膏和敷之(豬膏須用臘月者妙)。
又方
用燒雞子殼。豬膏和敷之。
治身有惡熱氣數起瘡者。
用熬豉令黃。研末敷之。兼數煮桃葉浴之。
治小兒惡瘡人所不識者。
用蝦蟆一枚。燒灰。搗羅為細散。入麝香一分。一處同研勻。干敷上。
又方
用柳枝葉三握。銼。用水五升。煮至三升。去滓。入鹽少許。淋洗瘡上。
治小兒惡瘡
楸樹葉(一兩乾者) 乾漆(一分搗碎炒令煙盡)
上羅為散。以大麻油調塗。日三用之。
又方
藜蘆(一兩去蘆頭燒為灰) 虎頭骨(一兩燒灰)
上研為散。以臘月豬脂調塗。日三用之。
治小兒惡瘡及沙蝨、水弩、甲疽。凡是惡瘡並用此方。
用蜣螂十枚。端午日收者佳。搗羅為末。以生油調敷之。立效。
治小兒卒得惡瘡。不可名識。宜用此方。
用淡竹葉二兩。燒為灰。細研。以雞子黃調塗之。
又方
用馬骨燒灰細研。以臘月豬脂和塗之。
又方
用頭垢膩以臘月豬脂和塗之。
治小兒身上惡瘡
用皂角水洗。拭乾。以闕油麻搗爛。頻敷即瘥。
治小兒身中惡瘡
用竹筍煮汁。自澡洗。又燒筍皮作灰敷之。
治小兒惡瘡匝身。眾藥所不能療者。
用取父根洗取汁。以浴兒。勿使母知。良。
治惡瘡有死肉者。追膿。
白丁香 輕粉 粉霜 雄黃 麝香(各一錢) 巴豆(三個去油)
上同研細。新飯和作錠子用之。
諸般惡瘡生膿者。及瘡疹後膿水不幹者。貼衣及流膿成片難痊。逐年復發。及熱瘡諸藥不效。悉治之。
川黃連(二兩曬乾碾末) 輕粉(少許)
上用香油稠調黃連。攤於瓦碗內。卻收蘄艾。揉軟。燒煙。覆碗在煙上熏之。艾三團為度。令熱透碗底。候覆碗冷。再用香油旋化開。入輕粉調勻。敷於瘡上。日換二次。三日即平。若小兒頭瘡加松香在內同敷。
魚臍瘡(附論)
夫小兒魚臍瘡者。此瘡頭黑。深破之。黃水出。四畔浮漿起。狹長似魚臍。故謂之魚臍瘡也。
方
治小兒魚臍瘡。
芫花根(二兩細碾) 豬牙皂角(五挺) 黑豆(三合) 白礬(三兩燒灰盡碎)
上藥用醋七升。先浸芫花根及皂角、黑豆三日。於釜中以文火煎至二升。去滓。後卻於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灰。攪令勻。膏成。以磁盒盛。攤於故帛上貼。
又方
蛇蛻皮(一兩炙微黃) 雞子(一枚打碎取清)
上以水一大盞。煎蛇皮至五分。去滓。入雞子清攪令勻。更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又方
用臘月豬脂並髓。以雞子清調令勻。塗之。
又方
用寒食餳燒灰。細碾敷之。
又方
用白萵苣。搗取汁。先以針刺瘡上及四畔。滴汁於瘡中。即瘥。
又方 治瘡頭黑。深破之。黃水出。四畔浮漿起。四角長似魚臍。及身體生瘡。一云雞清方。
用蛇蛻皮燒灰存性。碾細。以雞子清調塗於瘡上。
又方
上當瘡上切大蒜片子貼。以艾灸二七壯。換蒜。灸畢。碾豆豉厚罨。定效。
浸淫瘡(附論)
夫小兒五臟有熱。熏發皮膚。外為風濕所折。濕熱相搏。身體發瘡。其瘡初出甚小。後有膿汁。浸淫漸大。故謂之浸淫瘡也。
方
苦瓠散 治小兒浸淫瘡漸展不止。身體風濕發瘡。膿汁浸淫漸大。
苦瓠(二兩) 蛇蛻皮(半兩燒灰) 露蜂房(半兩炙) 梁上塵(一合)
上為細末。以生油塗調故帛上貼。乾癬宜用羊蹄根絞自然汁調二粉塗之。濕癬宜用青金散貼之。
治小兒浸淫瘡
韶粉 蛤粉(等分) 輕粉(少許)
上碾勻。以臘月豬脂調塗。
治小兒浸淫瘡在頭面耳者
石綠 香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先以甘草煎湯。洗淨。乾摻瘡上。一方。用麻油調敷瘡上。即日愈。
治小兒浸淫瘡。漸展不止。
鯽魚(一枚長三寸者) 豆豉(一合)
上搗如膏塗之。亦療馬鞍瘡。若或先起四肢。漸向頭面者。難治也。
治小兒浸淫瘡
灶中黃土 發灰
上等分為末。以豬脂和塗之。
又方
用雞冠血塗之。
又方
用鯽魚膏塗之。
又方
用生鯽魚薄切大片。和鹽塗之。
又方
用胡燕窠燒灰。以水和塗之。
治小兒浸淫瘡。疼痛不可忍。發寒熱。
用刺薊末。新汲水調敷瘡上。干即易之。
漆瘡(附論)
夫人無問男女大小。有稟性不耐漆者。凡是見漆及新漆器。便著漆毒。令頭面身體腫。起癮疹色赤。生瘡癢痛者是也。
方
藍葉散 治小兒漆瘡。四肢壯熱。
藍葉(半兩) 麥門冬(半兩去心) 川升麻(半兩) 犀角屑(三分) 木通(半兩銼) 茯神(半兩) 馬牙硝(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木通(一分銼) 川升麻(一分) 川大黃(三分銼炒) 木防己(一分) 川朴硝(三分) 桑根白皮(半兩銼)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化毒散 治男女有稟性不耐漆者。見生漆及漆器。便著毒生瘡癢痛。
木通(一兩) 藍葉 麥門冬 犀角屑 馬牙硝 甘草(炙各一分)
上搗羅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柳枝膏 治漆瘡四肢壯熱。
垂柳枝(五兩) 苦參(二兩) 黃芩(一兩)
上銼為粗末。每用三匙頭。以水兩碗。煎至一碗。濾去滓。碾入好墨半匙頭。拌令勻。再熬成膏。以磁盒盛。候冷。每用少許。塗於瘡上。一方用黃連一兩。
又方
用濃煎蔓菁湯。看冷熱洗之。
又方
用川芒硝細碾。搗雞腸草汁和塗之。
又方
用蟹二枚。生者。搗爛。以水二合。同絞取汁塗之。
又方
用糯米嚼令爛。塗之。
又方
用濃煮柳葉湯。看冷熱洗之。
又方
用茅香漬汁。頻洗之。
又方
用小麥面搗末。以雞子白和。塗之。
又方
用羊乳汁塗之。
又方
用磨刀石下泥塗之。
又方
用濃煎荷葉湯。看冷熱頻洗之。
又方
用貫眾搗末。以生油調塗之。
又方
用豬脂塗之。
又方
用馬尿洗之。
又方
用薤白生搗如泥。塗之。煮汁洗之。亦佳。
又方
用煎濃黃櫨湯。看冷熱洗之。
又方
用菜子油塗之。
又方
用濃煎新糜帚湯。看冷熱洗之。
又方
用搗韭汁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