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鼻門
鼻淵(附論)
夫內經謂。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夫腦為髓海。皆藏於陰。故藏而不瀉。令膽移邪熱。上入於腦。則陰氣不固。而藏者瀉矣。故腦液下滲於鼻。其證濁涕出不已。若水之有淵源也。治或失時。傳為衄蔑瞑目之患。
方
川烏散 治腦瀉。
防風 白附子 北細辛 白茯苓 川烏 菖蒲 乾薑 香白芷 川芎 甘草節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嚼生蔥白湯調下。食後服。
川芎防風散 治積年腦瀉秘方。得此疾多年。服一料而愈。
川芎 防風 羌活 乾薑 荊芥(以上各一兩) 甘草 甘松(各三錢) 白芷(半兩)
上為末。食後酒服。不能飲酒。茶清湯服。
雞蘇丸 治腦熱肺壅。鼻淵多涕。
雞蘇葉(乾者) 麥門冬(去心焙) 芎藭 桑根白皮(銼) 黃耆(炙銼) 甘草(炙銼各一兩) 生乾地黃(切焙二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人參湯下。
荊芥散(出御藥院方) 治肺壅腦熱。鼻淵不止。
荊芥穗 藿香葉(各一兩) 芎藭(二兩) 龍腦(研一兩) 石膏(研如粉一兩半) 莎草根(炒去毛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荊芥湯調下。
防風湯(出衛生寶鑑) 治大人小兒鼻淵。腦熱滲下。濁涕不止。久而成衄血。
防風(一兩半) 人參 黃芩 麥門冬(去心) 甘草 川芎(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沸湯點服。食後日三服。一方用天門冬無麥門冬。
前胡湯 治腦熱鼻塞多涕。
前胡(去蘆頭) 木通(銼) 石膏(各二兩) 黃芩(去黑心) 甘草(炙銼各一兩半) 大黃(銼炒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蔥白一寸。豉二十粒。生薑一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細辛湯 治肺虛不調。鼻塞多涕。咽中有涎而喘。項強筋急或痛。
細辛 半夏曲 茯苓 桔梗(各四錢) 桂枝[二(三)錢] 甘草(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四片。蜜半匙。同煎至七分。溫服。日三。
神效宣腦散 取黃水鼻中下。立效。
川鬱金 川芎 青黛(水飛) 薄荷 水黃米[各三(二)分]
上為細末。每服少許。冷水噙之。
蒼耳散(出海上方) 治鼻流濁涕。名鼻淵。
辛夷仁(半兩) 蒼耳子(炒二錢半) 白芷(一兩) 薄荷葉(半錢)
上並曬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後調服。
芎藭散 治腦熱。鼻淵多涕。
芎藭 莎草根(炙各二兩) 石膏(研水飛一兩) 龍腦(研一分)
上為散。每服二錢。食後荊芥穗茶清調下。
川芎丸 治腦瀉臭穢。服藥後。忌一時久熱食。
草烏(生用半兩去皮尖) 蒼朮(生一兩) 川芎(生用二兩)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食後茶清下十丸。
南星飲(出直指方) 治風邪入腦。宿冷不消。鼻內結硬物。窒塞腦不宣。遂流髓涕。
用上等大白南星。切成片。用沸湯蕩兩次。焙乾。每服二錢。棗七個。甘草少許同煎。食後服。三四服後。其後硬物自出。腦氣流轉髓涕自收。仍以大蒜蓽茇末。杵作餅。用紗襯炙熱。貼囟前。熨斗火熨透。或香附子蓽茇末入鼻中。
治鼻濕不已。並治腦瀉。
用藕節芎藭焙乾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治腦流鼻涕。
用姜或乾薑煨。塞之。睡至一二更去之。不止再塞。
治鼻淵腦瀉。
用生附子為末。煨蔥涎和如泥。敷湧泉。夜間用。妙。
川芎茶調散(出如宜方) 治其病。由腎氣虛。腦髓不固。亦有名鼻淵。
薄荷(八兩) 川芎(四兩) 羌活 甘草(炙) 白芷[各三(二)兩] 防風(一兩半) 細辛(一兩) 荊芥(四兩)
上為末。茶清調服。如鼻淵加辛夷。
鼻流清涕(附論)
夫五臟化液。遇熱則乾燥。遇寒則流衍。鼻流清涕。至於不止。以肺臟感寒。寒氣上達。故其液不能收制。如此且涕泗洟。皆鼻液也。以繼泣則曰涕。以生於肺則曰泗。涕甚曰洟。此獨言涕。與宣明五氣言肺。為涕同意。
方
五味子湯 治鼻出清涕。
五味子 山芋(各一兩) 半夏(湯洗去滑三分) 鹿茸(酒浸一宿酥炙) 白朮(米湯浸一宿銼炒各一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 牛膝(酒浸切焙) 甘草(炙銼) 檳榔(銼) 熟乾地黃(焙) 乾薑(炮製各半兩) 白豆蔻(去皮) 木香 丁香(各一分)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辛夷散(出醫方集成) 治肺虛風寒。濕熱之氣。加之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辛夷仁 細辛(洗去土葉) 藁本(去蘆) 升麻 川芎 木通(去節) 防風(去蘆) 羌活(去蘆一方無) 甘草(炙) 香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一方。有蒼耳一半點熱者。茶調合和服。
細辛膏(出醫方集成) 治鼻塞腦冷。常有清涕出不已。
細辛 蜀椒 乾薑 芎藭 吳茱萸 附子(各十八銖) 桂心[一分(兩)] 皂莢屑(半兩) 豬膏(一升)
上㕮咀。以綿裹苦酒漬一宿。取豬膏煎。以附子色黃為度。去滓。綿裹納鼻孔中。並摩鼻上。一方無桂心。
訶黎勒散(出聖惠方) 治肺虛外傷風冷。致鼻塞常流清涕。頭目昏痛。四肢不利。
訶黎勒(煨用去皮) 白朮(各一兩) 防風(去蘆頭) 細辛 前胡(去蘆頭) 木通(銼各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二(一)分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細辛散 治肺傷風冷。鼻流清涕。頭目疼痛。胸膈不利。
細辛(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朮 桂心 蔓荊子 芎藭 訶黎勒[煨用去皮以上各三錢(分)] 枳殼(去瓤麩炒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川椒散(出直指方) 治流涕。
大紅開口川椒(微炒出汗) 訶子(煨取肉) 川白姜(生者) 肉桂 川芎 細辛 淨白朮(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白朮散(出聖惠方) 治鼻流清涕。日久不止。皆因肺臟虛寒。心膈壅滯。頭目不利。
白朮(一兩) 丁香 訶黎勒(煨用皮) 桂心 細辛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 枳殼(去瓤麩炒微黃半兩)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為細末。每於食後。溫酒下一錢。
芎藭散(一名通草膏出聖惠方) 治鼻中清涕出。腦冷所致。
通草 辛夷仁(各半兩) 甘遂(一作甘草) 北細辛(去苗) 桂心 芎藭 附子(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綿裹納鼻中。密封塞。勿令氣泄。丸如麻子。漸稍加大。微覺小痛。搗姜為丸即愈。此方治腦冷所致。然此疾亦有腦熱者。亦有肺寒者。《素問》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又曰。腦滲為涕。肺之液為涕。當詳審之。一方白狗膽和丸更佳。
甘遂丸(出本事方) 治鼻多清涕。
甘遂(一兩) 細辛(去苗葉一兩半) 附子(炮裂去皮臍) 木通(銼各一兩一分) 乾薑(炮製)肉桂(去粗皮) 吳茱萸(湯浸焙乾炒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捻如棗核大。以綿裹納鼻中。仰臥即涕出。日三易之。避風以瘥為度。
芎藭膏(出聖惠方) 治鼻塞。多清涕。
芎藭 細辛(去苗葉) 吳茱萸(湯浸焙乾炒)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 乾薑(炮製) 皂莢(炙刮去皮並子各三分)
上細銼。以醋浸一宿。納豬脂於銀器中。煎候五七沸。去滓。傾入閤中澄凝。以綿裹少許納鼻中。一方。有附子一味。
塞鼻桂膏(出聖惠方) 治鼻常有清涕。
桂心 細辛 乾薑(炮製銼)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半兩) 皂莢(一分)
上為末。以青羊脂和成膏。每用如棗核大。綿裹塞鼻中。
杏仁膏(一名通鼻散出聖惠方) 治鼻久塞清涕不止。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 細辛(去苗葉)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一兩)
上細銼。以醋浸一宿。用煉成豬脂一斤。銀器盛微火煎之。候附子黃色。去滓。傾入閤中澄凝。以綿裹少許納鼻中。塗囟上。一名塗囟膏。一方無蜀椒。
二黃散 治鼻痛。流臭水氣。腦冷漏下。
硫黃 黃丹(炒) 白芷
上等分為末。少許吹鼻中。三五次即愈。
灌鼻黃連汁 治鼻塞多年。清水出不止。
黃連(去須二兩) 蒺藜苗(二把)
上細銼。水二升煎至一升。取一合灌鼻中。不過再灌。大嚏瘥。
治鼻流清涕不止。
用白芷末蔥白。搗爛和藥為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清下。傷風鼻塞。清涕不止。
上用白芷一兩。無白芷。則用薄荷、荊芥一錢為末。以臘茶清調下。
鼻中生瘡(附論)
夫心肺有病。鼻為之不利。蓋心肺在膈上。肺開竅於鼻。心肺壅熱。氣熏於鼻間。蘊積不散。其證乾燥而痛。甚則成瘡也。惟能平調心火。以利肺經。則瘡可已。夫鼻者。肺之竅。故肺氣通於鼻也。若臟腑不調。陰陽痞塞。氣血壅滯。營衛不通。則上焦生熱。邪熱之氣伏留不散。上攻於鼻。故令鼻中生瘡也。
方
烏犀丸 治鼻中生瘡。
烏犀(細鎊一兩) 羚羊角(細鎊一兩) 胡黃連(半兩) 貝母(微炒去心半兩) 知母(焙三分)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三分)] 天門冬(去心焙半兩) 甘草(炙一分) 黃芩(去黑心一分) 人參(半兩) 牛黃(一兩別研) 丹砂(半兩別研) 柴胡(一兩去苗)
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入別研藥同更細羅。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前胡湯(出聖惠方) 治鼻中生瘡。咽喉塞閉。及乾嘔頭痛。飲食不下。
前胡(去蘆頭三分) 升麻 木通(銼) 黃柏(微炒) 玄參(各一兩) 大青(三分) 芒硝(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三分) 竹青茹(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匕。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後。日再。
白蘚皮湯 治肺風虛熱氣脹。鼻中生瘡。喘息促急。時復寒熱。
白蘚皮 玄參 葛根(銼) 白前 大黃(銼碎微炒各二兩) 知母(焙) 鱉甲(醋浸去裙襴) 秦艽(去苗土各一兩半)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童子小便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
升麻湯 治鼻乾癢生瘡。乾嘔不下飲食。
升麻 桔梗(炒) 黃芩(去黑心) 犀角(細鎊) 貝母(微焙去心) 龍膽(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
辛夷膏 治鼻中生瘡。氣塞多涕。
辛夷(一分) 白芷(半兩) 藁本(去苗土) 甘草 當歸(去蘆頭各三分)
上細銼。以清酒六合。羊髓十二兩。銀石器盛。火上煎三五沸。去滓。傾入閤中澄凝。以大豆許納鼻中。日夜各一。
地黃煎 治鼻生瘡。癢痛不止。
生地黃汁[一兩(合)] 苦參(銼一兩) 酥(三合) 鹽花(二錢後入) 生薑汁(一合)
上以地黃、生薑汁。浸苦參一宿。以酥合於銅石器中。煎九上九下。候汁入酥盡。去滓。傾入閤中。每以少許滴於瘡上。諸風熱瘡亦佳。其鹽花至半即下。
辛夷膏(出醫方集成) 治鼻內生瘡疼痛。或鼻中窒塞不通利。及齆鼻氣不宣通。並宜塗用之。甚效。
辛夷葉(一兩) 細辛 木通 木香 香白芷 杏仁(湯浸去皮尖研各半兩)
上用羊髓、豬脂各二兩。同諸藥和於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子。赤黃放冷。入龍腦、麝香各一錢為丸。綿裹塞鼻中。數日內脫即愈。
梔子煎(出聖惠方) 治肺氣風熱。鼻內生瘡。
山梔子(去皮煨) 苦參 木通(各三兩)
上細銼。以四兩酥同煎。令香濾去滓。傾入閤中。每以少許滴入鼻中。
礬石煎 治鼻中熱氣生瘡。有膿臭。兼有蟲。滴鼻。
礬石(一兩熬枯) 苦參 生地黃(洗令淨研絞取汁三合)
上為末。以地黃汁並水二盞。煎至三分。合綿濾去滓。少少滴鼻中。三五度瘥。
大黃散(出聖惠方) 治肺壅。鼻中生瘡腫。
川大黃(生用) 黃連(去須各一分) 麝香(一錢細研)
上為細散。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旋調。塗於鼻中。
又方(出聖惠方)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為膏) 川大黃(一分生為末)
上和令勻。以豬脂調塗鼻中。
又方(出聖惠方)
黃柏 檳榔(各等分)
上為末。以豬脂調塗敷之。
治鼻中生瘡。
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出聖惠方)
以牛鼻津敷之。
又方(出聖惠方)
以搗杏仁乳汁敷之。亦燒核壓取油敷之。
又方(出聖惠方)
上燒牛、狗骨灰。以臘月豬脂和敷之。
祀灶飯散 治鼻中生瘡。敷鼻中。
用祀灶飯。不限多少。燒為灰。細羅為散。以生油調塗敷之。一方無香油。
馬絆繩散(出聖惠方) 治鼻中生瘡敷鼻。
上用馬絆繩一條。燒為灰。研細羅。以少許摻於瘡上。
黃柏飲 治鼻中熱氣生瘡。有膿臭。兼有蟲。
用黃柏二兩。去粗皮。以冷水浸一兩。日絞取濃汁一盞服之。
治鼻中生瘡。及治疳蟲蝕鼻。
上用烏牛耳中垢敷之。
治鼻中生瘡(出本草)
以生雞卵一顆。開頭取白去黃。著米醋拌糖。火頓沸起。擎下沸定更頓。三度成熟。熱飲酢盡。不過一二次瘥。
止鼻洪並瘡(出本草)
以壁錢蟲。滴汁敷鼻中。及瘡上。
疳蟲蝕鼻生瘡(附論)
夫五臟皆有蟲。蟲得風則化。肺開竅於鼻。肺經既虛。風熱乘之。鼻氣壅塞。不得宣通。則疳蟲因得侵蝕。瘡生鼻間。
方
椿根湯 治疳蟲蝕人口鼻。
椿根(切一升去皮) 鹽(半合) 蔥白(切半升) 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一合) 豉(半升)
上合和。以醋及清泔各三升。煎十數沸。去滓。約及一升。分作三服。有惡物下即效。小兒量大小加減。
治鼻上赤瘡。
石葶脂 輕粉 雞心檳榔(各一兩) 片腦(半錢)
上為細末。相合用唾津搽於面上。臨臥塗之。大有神效。
如聖散 治疳蟲蝕鼻生瘡。及鼻下赤爛。
胡粉(半兩) 麝香[研一(字) 匙] 甜瓜蒂(七枚為末入粉內同研)
上再同研勻。蟾酥少許浸一宿。次日取蟾水。先和胡粉。次同和丸如綠豆大。每用二丸。水化敷瘡上。鼻下赤爛者。塗赤爛處。小兒每用一丸。
烏香散 治鼻疳瘡。侵蝕鼻柱。
草烏頭(燒灰) 麝香(研等分)
上同研細。以少許貼瘡上。
青金散 治疳蟲蝕鼻生瘡。及鼻涕淹潰。
銅青 白礬(生研等分)
上同研為散。每用少許敷瘡上。小兒亦可用。
治疳蟲蝕鼻生瘡(出十便良方)
用燒銅箸頭。以酢淬之。數過取酢敷之。
銀屑方 治疳蟲蝕人口鼻唇頰作瘡。穿透者洗瘡。
銀屑十兩。水三升。煎取一升。一日三四度洗瘡。仍於銅器中煎用。
又方(出十便良方)
上以綿裹犀角灰。夜臥著之。
又方(出十便良方)
上燒牛骨灰末。以臘月豬脂和敷之。瘥。
治疳蟲蝕鼻生瘡(出本草)
燒杏核。壓取油敷之。
治鼻口急疳蟲蝕。數日欲死。
用藍靛敷之。令遍。日十度。夜四度立瘥。
鼻乾(附論)
夫鼻乾無涕者。由臟腑壅滯。內有積熱。攻於上焦之所致也。風客肺氣通於鼻。主於涕。若其藏挾於風熱。則津液不通。皮毛枯燥。兩頰時赤。頭痛鼻乾。故令無涕也。
方
神明青膏(出千金方) 治鼻中干。灌之並摩服。
蜀椒(五合) 皂莢 黃芩 石楠 黃連 雄黃 桂心 藜蘆(各三銖) 白朮 芎藭 大黃 澤瀉(各七銖) 烏頭 莽草 續斷 人參(各五銖) 半夏 當歸(各十二銖) 乾地黃(十一銖) 葳蕤 細辛(各十銖) 乾薑(六銖) 戎鹽(杏子大二枚) 附子 桔梗[各三(二)銖]
上件以苦酒一斗漬之。羊髓一斤。為東南三隅灶。納諸藥。炊以葦薪。作三聚新好土。藥沸即下。置土聚上。三沸三下訖。藥成以新布絞去滓。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內溫酒服。為丸如棗核大。日三服瘥。後稍益。以知為度。
犀角散(出聖惠方) 治肺熱。鼻乾無涕。心神煩悶。
犀角屑 木通(銼) 赤茯苓 川升麻 黃耆(銼) 馬牙硝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以上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硃砂(一分研細) 龍腦(一分細研) 甘草(炙一分)
上為細散。每於食後。竹葉湯調下一錢。
木通散(出聖惠方) 治肺臟積熱。兩頰時赤。皮膚枯燥。鼻乾無涕。頭目多痛。
木通(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赤茯苓(一兩) 石膏(二兩) 犀角屑(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前(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天門冬散 治肺壅腦熱。鼻乾無涕。大腸秘澀。臥眠心躁。
天門冬 大黃 升麻 桑白皮 枳殼 甘草(各半兩) 荊芥(一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分作五服。
桑根白皮散 治肺臟積熱。皮膚乾燥。鼻痛無涕。頭痛心悶。
桑根白皮(銼) 木通(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二)兩] 川升麻(一兩半) 石膏(三兩) 葛根(三兩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吹鼻散 治鼻乾無涕。
龍腦(半錢) 馬牙硝(一錢) 瓜蒂(十四枚為末)
上同細研。每用一綠豆大。吹入鼻中。
鼻皰酒齄(附論)
夫面生齄者。由飲酒熱氣衝面。而遇風冷之氣。相搏所生也。故令鼻面生齄。赤皰匝匝然也。
方
硫黃膏 專治赤鼻。
生硫黃 香白芷 栝蔞根 膩粉[以上各半銖(錢)] 芫菁(七個去足翅一方無芫菁用天仙子) 全蠍(一個) 蟬蛻(五個洗去土)
上為細末。麻油黃蠟約度。如合面油法。多少熬勻取下。離火入諸藥在內。每用少許。臨臥洗面。淨面油用之。近眼處勿塗。數日間瘡腫處自平赤消。再服後藥。
何首烏(一兩半) 防風 黑豆(去皮) 藁本 荊芥穗 地骨皮(洗各一兩) 桑白皮 天仙藤 苦參 赤土(以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茶清送下。
木蘭皮膏(出聖惠方) 治酒毒齄疱。
木蘭皮 防風(去蘆頭) 白芷 木香 牛膝(去苗) 赤芍藥 獨活 杜衡 當歸 白附子 細辛 芎藭(以上各一兩) 麝香(半兩細研)
上細銼。以臘月豬脂二斤。微火熬。以白芷黃為度。濾去滓。入麝香攪令勻。瓷閤中盛。每夜薄塗之。
何首烏丸(出危氏方) 治肺風面赤鼻赤。
何首烏(一兩半) 防風 黑豆(去皮) 荊芥穗 地骨皮(洗各一兩) 桑白皮 天仙藤 苦參 赤土(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茶清下。一方有藁本一兩。
治紅鼻(出德生堂)
舶上硫黃 天仙子 小椒 雄黃 枯礬 二奈子(各一兩) 麝香 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麻油調搽瘡上。
梔子丸(出聖惠方) 治酒齄鼻皰。及因飲酒過多齄鼻齄疱。
梔子仁 豉(各三升) 大黃(六兩) 木蘭皮(半兩) 芎藭 甘草(各四兩)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加至十五丸。
冬瓜子散(出聖惠方) 治鼻面酒齄如麻豆。及疼痛搔之黃水出。宜服。
梔子仁(二兩) 柏子仁 白茯苓 葵子(微炒各一兩) 冬瓜子仁(微炒二兩)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於食後。以粥飲調下二錢。
石亭脂散 治酒傷肺經。面上生赤鼻紅瘡。
石亭脂(一錢) 當歸 輕粉(各半錢) 腦子(少許) 檳榔(三錢)
上為細末。用絹袋盛了。於鼻內聞之。至夜用津唾濕瘡。將藥於鼻瘡上搽磨。天明用水洗去藥。仍以蒼耳草五月五日午時採取。陰乾用酒浸。九蒸九曝。研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溫酒化下。日進三服。半月除之。
白龍散(出危氏方) 治酒齄鼻。並面上肺風瘡。
川芎 藁本 細辛 甘草 白芷
上各等分。如澡豆法。更須略罨少時。
方
以湯洗去。食後服龍虎丹一貼。只作一服。不半月盡退。局方云。其人舊赤齄可畏。今瑩然潔白矣。
肺風丸(出瘡科精要) 治面鼻風齄。及齄疱。
苦參(二兩) 細辛 旋覆花 羌活(各一兩) 晚蠶蛾(二兩去皮翅足)
上為細末。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酒任下。不拘時候。
皂角丸(出聖惠方) 治飲酒過多。鼻齄疱。
皂角(一斤不蛀者去皮以酥五兩漸塗以慢火炙酥盡為度然後捶碎以新汲水挼用生絹濾過以慢火熬成膏) 防風(去蘆頭) 獨活 甘草(炙微赤銼) 牛蒡子(微炒各一兩)
上為末。入皂角煎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於食後。茶酒任下二十丸。肺風赤鼻。
草烏尖(七個) 豬牙皂角(一錢) 明礬(五分) 麝香[一匙(字)] 大楓油
上為末和勻。瓷器內於火上。熔開調藥。先以姜搽。次用手指蘸藥搽之。一日三次。無不效。
木香膏(出聖惠方) 治積年酒齄。並生面上風瘡。
硫黃(細研) 蝸牛殼(自死乾枯小者為上淨去泥土) 木香 杏仁(去皮尖研如膏) 朱粉(各半錢)
上為末。入杏仁朱粉硫黃。都研令勻。以臘日面脂調如稀膏。每夜欲臥時。以淡漿水淨洗面拭乾。以藥塗所患處。平明即以溫水洗之。濕疥以米泔洗了。塗藥三五次亦瘥。
治酒齄鼻。
生硫黃(三錢) 黃連 白礬 乳香(各一錢半) 輕粉(半錢)
上為細末。用唾津蘸藥搽之。一日二次塗。須去赤為度。神效。
白附子散(出聖惠方) 治肺臟風毒。及酒齄疱癢發歇無定。
白附子 細辛(各一兩) 木香 白豉(各半兩) 麝香(一分細研)
上為末。入麝香研勻。水調如膏。夜臥塗之。
治鼻皰。
蒺藜子 梔子仁 豉(各一升) 木蘭皮(半斤一本無)
上為末。以酢漿水和。如泥夜敷之。日未出時。暖水洗卻。亦主滅瘢痕。
粉黃膏 治肺熱。鼻發赤瘰。俗為酒齄。
硫黃(一分為末) 輕粉 烏頭尖(各少許為末) 蘿蔔(切去蓋剜作甕子入硫黃在內以竹針蓋定安正煻火煨一宿取出研細為末少許)
上研勻。以面油調。臨臥時敷。早晚洗去。以酥調尤佳。
又方
乳香 硫黃 細辛 輕粉(等分)
上為細末。用水調敷。
治酒齄鼻。並鼻上贅肉。及面上雀子斑等疾。亦可點痣。
黃丹(五文) 硇砂(三十文研極細) 餅藥(五十文罐子盛) 巴豆(十個去殼膜紙裹壓去油)
上同入餅藥罐子中。慢火熬。三兩沸取下。續入研細。生礦灰三錢。雞子清調勻。酒齄鼻用雞毛掃在紅處。一日一次。上藥追出毒物。病退即止。次服消風散、樺皮散之類五七貼。雀子斑。用小竹棒兒挑藥點患處。才覺微腫即洗去。不洗去恐力太猛。
趙君猷撫干所傳云。二卿趙再可。知湖州時。與一詩僧相厚。而僧患酒齄。鼻端生赤贅數枚。大者如橘。小者如梅李。下垂過口。飲食言語皆所妨廢。良自厭惡之。郡有一小兵。事刀鑷。人但聞其善取靨。誠不知其能治酒齄也。一旦自言於僧。請醫此疾。即以藥敷之。凡半月餘。每日取惡物如膿血。自皮膚出者甚多。其贅後悉成痂落去。鼻面瑩然。遂以十千為謝。且語二卿。俾直齋閣而求得其方。以傳秀卿。治人良驗。
治赤鼻。及諸般面上風瘡。
大楓油(五十文) 草烏頭(一個) 輕粉 麝香(各一百文)
上將草烏頭為末。入油內熬令勻。取出少時後。入輕粉、麝香。先令研細。打和得所。頻頻用少許。以手塗擦患處令熱。旬日即瘥。一方無輕粉。用生薑擦患處。敷藥。
又方 治肺風酒齄鼻。
明礬 明硫黃(用紅色者) 好片腦(少許與二藥同研)
上等分。研為細末。以指蘸藥搽患處。
治酒齄鼻。及婦人鼻上生黑粉刺者。
生硫黃(半兩) 杏仁(二錢半)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用餅藥調。臥時塗上。早則洗去。數次絕根。
又方 治肺風酒齄鼻。
生硫黃 乳香 白礬(生用各等分)
上研如粉。每用手指微抓動患處。以藥搽之。不月餘必愈。
治赤鼻
石亭脂 蟬蛻 白礬
上各等分為末。入松香為細末。用青蔥葉盛貯。用黃皮湯就煮數沸取出。待冷碾細。入輕粉和勻。香油調敷。
檳榔散 治鼻頭赤。
雞心檳榔 舶上硫黃(等分) 片腦(少許)
上為細末。用漿絹帛包裹。時時於鼻上搽磨。鼻聞其臭效。又加蓖麻子肉為末。酥油調。臨臥少搽於鼻上。終夜得聞。
又方
枇杷葉(一兩去毛陰乾新者佳) 梔子(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早晨服。先去左邊。臨臥服去右邊。效如神。
療治酒齄鼻(一名凌霄花散) 人服之屢效。但藥性差寒。須量虛實。
凌霄花 山梔子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二)錢。食後茶調下。日進三服。一方亦治鼻赤。(臨川曾景仁。嘗苦是疾。一日得此方于都下一異人。不三次。遂去根本。趙太叔親服見效。)
治鼻赤風 詩曰。肺風鼻赤最難醫。我有良方付與伊。但有硫黃為細末。茄汁調塗始是奇。(澹寮方不用茄汁冷水調敷鼻上夜間用敷免妨人也)
又方
上用消風散。何首烏散。各五貼和一處。用茶清或酒送下苦參丸。不拘時服。忌早酒一月。
五風散(出海上方) 治酒齄鼻。
上用小烏沉湯五貼。小消風散五貼和勻。以湯點服。
梔子仁丸(出澹寮方) 治肺熱。鼻發赤瘰。俗名酒齄鼻。
上用梔子仁。不以多少為細末。黃蠟為丸。如梧桐子。每服二十丸。食後用茶酒任下。
又方(出百一選方) 治酒齄鼻。
用南番沒石子有竅煮。水研成膏。手指蘸塗甚效。療治鼻面酒齄。
及䵟(出仁存方)
用蜀葵花一合。研細。臘月脂調敷。每夜用之。
治酒齄鼻方(出直指方)
用白鹽常搽妙。鼻中外齄瘤。膿水血出。(出危氏方)
用露蜂房一個。以火炙焦為末。用溫酒下方寸匕。每日三服。
又方(出海上方) 治酒齄鼻。赤皰註上面臉者。
用腦子不以多少。真酥調塗敷之。不以度數用之。即瘥。專治鼻中外齄瘤膿血。
用槲葉灰。先以泔清者。榆葉取汁洗。蹙干。納灰瘡中良。專治鼻中外齄瘤。膿血出者。(出肘後方)
用取正月鼠頭燒作灰。以臘月豬脂敷瘡上。
療治鼻齄面部生瘡。俗呼酒齄鼻。
用使君子去皮。不以多少。用香油一盞。浸三五個。臨臥時細嚼。用香油送下。專治酒齄鼻神效。
用牛黃末。水調敷之。專治赤鼻。
用豬肝一付。人參潤肺散一貼。加桑白皮。同煮肝熟。肝與藥空心皆吃。
療治酒齄鼻。
用刺薊花為末。入生薑汁調瘡上。入麝香、輕粉少許。為頭首小廝。兒乳調搽大神效。
荊芥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肺風齄疱。
荊芥穗(四兩) 防風(去蘆頭) 白蒺藜(炒去刺) 白殭蠶(炒去絲嘴)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以上五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食後。
赤龍散(出楊氏家藏方) 涼血消風。治鼻生齄疱。
赤土(二兩半) 防風 赤芍藥 地骨皮 何首烏 當歸 山梔子仁(以上六味各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茶清亦得。食後服。
越桃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汗出當風外受風邪。面生齄疱。
川芎 羌活(去蘆頭) 防風(去蘆頭) 甘菊花 白蒺藜(炒去刺) 甘草(炙六味各一兩) 山梔子仁(三錢)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食後服。
蓖麻子膏(出楊氏家藏方) 專治肺風面赤生瘡。並酒齄鼻。
歷青(別研) 黃蠟 輕粉 硫黃(別研) 蓖麻子(去皮研以上五味各二錢) 麻油(一兩)
上件為細末。將油蠟用文武火熬。令蠟熔入前件藥末。攪成膏子取出。用瓷合子盛之。每用少許於患處搽之。
紫葳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肺有風熱。鼻上齄疱。
凌霄花(半兩) 硫黃(一兩別研) 膩粉(一錢) 胡桃(四枚去殼)
上件先將前三味和勻。後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絹蘸藥頻頻揩之。
治鼻面酒齄疱。(出本草)
用鸕鷀糞一合。研以臘月豬脂和。每夜敷之。
治酒齄風鼻上赤。(出本草)
用橘子核。微炒為末。每用一錢匕。研胡桃肉一個。同以溫酒調服。以知為度。神效治酒齄。
枇杷葉(不拘多少)
上布巾拭去毛。焙乾為末。每服三錢。如茶點。日兩三服。